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郑义的奇怪逻辑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郑义的奇怪逻辑   
马悲鸣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5898

经验值: 57789


文章标题: 郑义的奇怪逻辑 (965 reads)      时间: 2006-5-22 周一, 上午3:12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郑义的奇怪逻辑

马悲鸣

我挨了郑义的无端盗发个人信件和诽谤名誉以后,觉得有点奇怪。我从来没有招惹过他,与他无冤无仇,他怎么能下手如此狠毒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郑义在文章中不止一次地标榜自己的逻辑,指责别人逻辑不通,于是我就找来他的文章,细读其中的逻辑,才发现原来他遵循的是一种奇怪的逻辑。唯其不信,现在试举一例。

郑义在《清华附中、红卫兵与我》一文中写到∶【一九六三年,我从北京三十五中考入当时收分最高的清华附中。我在初中是“银质奖章”获得者,学习成绩不是门门五分的拔尖学生(金质奖章)。在清华附中我同样不是学习成绩顶尖的学生,但体育成绩较优秀,在学校里是百米冠军(国家二级运动员)和铅球冠军(国家三级运动员);此外,在文艺方面有显著表现,是学校重要文艺活动的组织者;最后但绝非最不重要的一点是“积极要求进步”,任班干部、分团委宣传干事。这些条件综合起来,使我在当时格外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清华附中成为引人瞩目的学生。但是,我的出身是“民族资产阶级”,父亲郑璧成是中共建政之前中国最大的民营托拉斯“民生公司”(航运、煤矿、机械制造等)的主要创办者领导者之一。记得初中入学第一天填写履历表时,困窘得满头大汗才在“家庭出身”一栏里艰难无比地写下“民族资产阶级”六字。从此,“出身不好”便如影随形,伴随着我整个青少年时代。为了争取一个较少歧视的小环境,为了在同学中得到一点应有的做人的尊严,我必须加倍努力,特别是加倍“改造思想”,“与剥削阶级家庭划清界限”,“背叛出身阶级”。无论我怎样“靠拢组织”,“每日三省吾身”,都无法摆脱家庭出身的浓重阴影。小小年纪,便感到沉重的政治压力。】

为了不使郑义老婆赵北明再指我“断章取意”,上面这段文字抄录得中间未作任何删简。

我们从这一个自然段里看到了什么呢?

郑义是银质奖章的获得者,田径百米国家二级,铅球国家三级运动员。「学校重要文艺活动的组织者」,因为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而「任班干部、分团委宣传干事」,在「清华附中成为引人瞩目的学生」。

然后他话锋一转,说他因为出身资产阶级,「“出身不好”便如影随形,伴随着我整个青少年时代。为了争取一个较少歧视的小环境,为了在同学中得到一点应有的做人的尊严,我必须加倍努力」,但「无论我怎样“靠拢组织”」,「都无法摆脱家庭出身的浓重阴影。」

就在同一个自然段里,郑义在前面刚说完他已经被校方重用到团委宣传干事了(我以前错记成团委委员,抱歉),后边马上又说他「都无法摆脱家庭出身的浓重阴影」。

我从来不曾入过团,从不知道校团委有几个学生委员名额,几名学生干事。北京中学里的党团组织是一个党支部。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都由教职员出任,临近文革,才开始从学生中发展吸收党员,每校最多四人(我校有两名)。每校一个团委。团委书记和部分委员由教师担任。部分委员和全部干事都开放给学生出任。半数团委委员和全部团委干事,总数不大可能超过十人,一般应在五人之内。而郑义就属这最高级的学生政治权贵之一。

郑义在同一个自然段里,用归纳法罗列出他获得银质奖章时未受家庭出身的影响,在获得田径项目的国家等级运动员授予时未受家庭出身的影响,在出任班干部时未受家庭出身的影响,甚至成为团委宣传干事这么高的学生政治权贵时也未受家庭出身的影响。在进行了这一连串的枚举归纳以后,他却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说自己「都无法摆脱家庭出身的浓重阴影」。

郑义就不觉得自己的逻辑奇怪吗?

一个黑箱里放了五个小球。当郑义连续从中摸出这所有五个球全都是白色的之后,正常的结论应该是,这是一箱元宵。可郑义却偏偏给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结论,说这是一箱子煤球,只因为那是个控制论黑箱。

我不曾入过任何党团组织,但我从中共的严密组织法中不难猜出,任何清华附中团委干事这层级别的学生职务必须得的校党支部审查批准,甚至清华校党委的审查批准。

当郑义痛骂清华校长兼党委书记蒋南翔时,却绝口不提郑义自己的这个附中团委宣传干事的职务要么是蒋南翔赏的,要么是蒋南翔赏的清华附中党支部书记赏的这个铁的事实。

卜大华、骆小海、宫小吉、张承志、王铭和熊刚似乎都未获清华校长蒋南翔之赏,或未获蒋南翔之赏的清华附中党支部之赏。

我知道郑义在这个自然段的前面是想显示自己如何棒∶银质奖章,国家等级运动员,班干部和团委宣传干事。而在这个自然段的后面他是想说,自己这么棒,还受出身之累。却不知道他这个自然段的前半段罗列的事实,正好否认了他后半段的结论。

郑义红八月因为出身之累而挨揍,责任在他自己。因为他出身不够红,所以对获得的政治地位过于敏感。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政治利益,他比正常人加倍地在政治上积极表现。但郑义的这种积极是和他自己的切身政治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并非中共鼓励的那种毫不利己的共产主义道德。否则,辞去那团委宣传干事不就得了?还何必主动出击?

在郑义和仲维光的文章中提到的娄熊事件中,虽然是熊先出的粗口。但却是娄先动的手。动粗口虽缺教养,但那属言论自由。动手就是侵犯人权的刑事犯罪了。清华附中校方先是各打五十大板。这显然不公平。事后校领导改变决定,重点批评先动手的娄琦。但那也只是检查道歉了事。而且熊也向娄公开道了歉。

就因为熊刚出身红,郑义便带头贴大字报,指责校方出身歧视。而就在郑义和仲维光的文章中,至今仍对娄琦率先使用暴力,出手打人直认不诲。你们自己举证的娄琦首先使用暴力的证词,就足以否定你们自己作出的校方在娄熊事件上出身歧视的结论。反而是郑义自己在此事件中对出身过度敏感而率先表达了反方向的出身歧视。

郑义不但在娄熊事件中对熊刚的红出身过分敏感地反击,而且对漏夜在圆明园开会的十七名干部子弟也过分敏感地攻击。由于他是国家等级运动员而兼团委宣传干事,故他积极捍卫提拔重用自己的校领导,出掌校卫队,手持垒球棒子,在清华附中通往圆明园的围栏缺口处设伏狙击,率先诉诸暴力。

如果两个事件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话,那么先发生的是原因,后发生的是结果。从64年娄熊事件开始到66年红八月前伏击十七名干部子弟;郑义诉诸暴力发生在前,是原因;而郑义自己红八月遭打于后,只是结果。

郑义因为出身不算太红。其实他父亲是由邓小平亲自慰留的,被中共奉为座上宾的统战对象的民族资本家,出身远不是真正的黑五类,政治待遇比一般干部还高,否则郑义也不会被重用成掌控舆论的团委宣传干事了。可他狼子野心还嫌不够,故利用手中已经获得的控制言论的权力,过分敏感地压制有出身优势的底层干部子弟。否则那十七名干部子弟也不至于在共产党天下的首都漏夜偷跑去圆明园秘密开会了。

郑义说他“一九六三年,我从北京三十五中考入当时收分最高的清华附中”。其实清华附中并非当时收分最高的学校。不但西城区的男四男八男六,东城区的男二男五与河北北京中学,宣武区的师大附中,还有崇文区的汇文;就是清华附中所在的海淀区,甚至圆明园对面的一零一的收分都不比清华附中低。

当时全国最优秀的中学是师大女附中。但那里不收男生。招男生最优秀的中学是距离师大女附中很近的二龙路中学,王小波就在那里。该校是教育部直属学校,教育质量虽然最高,但规模很小,一般人不大知道。

收分最高而又招男生的附中也不是清华附中,而是师大附中。师范大学是专门培养师资的嘛。刘少奇的儿子刘源、邓小平的儿子邓质芳都在那里。不是大学附中而又招男生的男四有陈云的儿子陈元,男八有陈毅的儿子陈小鲁,男六有董必武的儿子董良隔。一零一是郭沫若题的扁,附近就是中共西苑机关和高级党校,干部子弟更多。另外还有军队干部子弟云集的八一、十一等校。

清华附中既不能算收分最高的学校,干部子弟也不是很多。大概熊刚就算是最大的干部子弟了吧。其父熊向晖当时也只是驻古巴大使而已,大概在正司局到副部之间。圆明园漏夜开秘密会议的十七名干部子弟的父亲都是中级干部。可红卫兵却偏偏就发生在清华附中。

这说明什么呢?

只能说明清华附中干部子弟明显感受到了压制。其实干部子弟在其他学校,尤其干部子弟云集的学校,都不可能受到压制,故红卫兵没有发生在那些学校。从郑义和仲维光自己讲出来的,1964年发生的娄熊事件就不难看出,清华附中文革前存在郑义这名出身不够红的团委宣传干事对家庭出身过分敏感的攻击,而确实存在着对干部子弟的压制。

简单一句话,清华附中红卫兵不得不以出身优越感来反抗的压制,来自主动积极充任打手的郑义。

红卫兵运动是被郑义给逼出来的!

郑义的压制在前,是原因。红卫兵的反抗在后,是结果。

在郑义仗恃着团委宣传干事之职先发制人时,不但红八月的破四旧运动不曾发生,而且连文革出身歧视的政策都未出笼。

回到本文的开头。我从来不曾得罪过郑义,却被他无端诽谤,诋毁名誉,断了粮道。这做法正和郑义红八月以前先发制人打压清华附中干部子弟的行为前后一致。

顺便说一句,我自己所在班的班委会和团支部也都是由“职员子弟”掌控。我被排斥在发展团员的计划之外。但我对入团没兴趣;既不在乎,也无所谓。我只觉得团支部讨厌,但只要不打搅我就行。可是三十年后,我仍然未能躲开团委宣传干事郑义的无端攻击。

我所在的中学和郑义所在学校水平差不多,收分不是特别高,干部子弟既不多,家长的职位也不大。我校最大的干部子弟也是少将副部长级,和郑义他们学校差不多。在我和郑义所在的这种水平的中学,由于不是干部子弟争相投考的学校,故职员子弟有机会攫取学生间的政治权势。而郑义就是利用这种干部子弟人数少,家长级别低的薄弱环节,使用一切手段压制有政治竞争优势的潜在对手,完全附和社会达尔文主义,一点都不高尚。

毛泽东重提阶级斗争时,家庭出身成了先天竞争优势,故郑义对之过度敏感,往往先发制人,无端打击,首先进攻。

我在初听郑义由于不被允许佩戴毛主席像章而将像章别在胸口的肉上的当时,也觉得他们学校红卫兵有点过分。但三十年后经历过惨遭郑义的无端诽谤以后,我才开始能理解他们。

郑义十足一个侵略成性的匪类!从他红八月结束平反后去全国策动武斗,直到发动占领天安门广场的八九动乱,就可见其豺狼本性。


2006/5/21

【附录】~~~~~~~~~~~~~~~~

清华附中、红卫兵与我(节录。中间未作删节!)

郑义

始於“娄熊事件”的政治派别

但校方这种走钢丝绳的策略在越来越紧的政治气氛里终於失去平衡,其标志就是发生在我们高631班的“娄熊事件”:某天,两位同学发生口角,一位姓熊的出口伤人,姓娄的便出手当胸给他一拳。吵架和动手打架,在学校里颇罕见。次日课间操时,教导主任发表讲话,对双方都进行了批评.本来,全校点名批评在当时已是十分严厉的惩罚了,不料晚自习结束前,每个教室的扩音器打开并忽然宣布,校长将有重要讲话。学校有极其严格的作息制度,晚自习後不得逗留教室,必须立即回宿舍洗漱就寝,校长发表全校讲话更史无前例。空气顿时严肃而紧张,同学们都不知发生了什麽国家大事。结果居然是上午已处理过的斗殴事件。校长以极其严峻的口吻和偏袒的态度再次批评了娄琦,而熊刚出口伤人,挑起事端竟毫无过错!其他班只是为校长的态度感到惊讶,而我们高631班却议论纷纷,大为不平。熊刚是熊向辉(当时驻古巴大使,後任外交部副部长)之子。此同窗以一毛不拔而著名,父亲放洋,学习用品中自然不乏洋货,当时,这在干部子弟中亦很罕见。他挟洋自重,连洋画报也不肯让同学瞧一眼,只是高兴的时候在大伙儿面前晃一晃,得意地仰起头,鼻孔朝天。熊刚学习甚佳,这在干部子弟中甚是难得。但私心较重,在班上人缘较差,被班、团干部公开视为“白专”典型(一个历史的误会)。他挨了一拳,大家都觉得有点活该,但觉得娄琦动手也不对,因此对教导主任公允的批评认可。校长的偏袒激起公愤。从第二天起,学校大饭厅里便开始出现大字报,向全校同学介绍打架经过,暗指校长处理不公。在同学们的舆论压力下,熊刚本人也写了大字报,承认自己出口伤人不对,向娄琦致歉。谁都能感觉出来,高631班在向校方挑战,於是纷纷到我们班来了解情况。两三天之内,大字报竟贴了半个大饭厅,极为壮观。特别是以我为首的一张有三十余人集体签名的大字报,指责学校许多大事不抓,反在此事上大做文章,更使校方难堪。


【附录】~~~~~~~~~~~~~~~~

“清华附中红卫兵小组”诞生史实(节录。中间未作删节!)

(德国)仲维光

六四年,我进入高中的第一年,在高六三一班发生了娄琦、熊刚打架事件。原因是熊刚不满意那天负责卖饭的娄琦所给的饭菜,出言不逊骂了娄琦,因而争吵起来。娄琦一怒之下首先打了熊刚一拳而导致双方扭打。动手打架,在当时的清华附中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第二天在课间操时学校教导主任对事件的双方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这表明,此事在学校的日常生活中已经是够严重的了。然而,在当天的晚自习课上,突然每班的扩音器又响起来,要大家晚自习后不要动,说校长有重要讲话。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大家一下子感到一定发生了什么极其严重的事情。结果是校长以偏袒熊刚的口气对娄琦再次进行了更为严厉的批评。这种露骨的做法一下子引起了一般同学的哗然。第二天开始在食堂里就出现了不满校领导做法的大字报。并且越来越多,大有不可收拾之势。


作者:马悲鸣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马悲鸣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发送电子邮件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60910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