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如果美真想读懂胡锦涛 恐将付出数倍于162亿美元 ZT BBY时事 美日意图才不透明 环球时报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如果美真想读懂胡锦涛 恐将付出数倍于162亿美元 ZT BBY时事 美日意图才不透明 环球时报
邢国鑫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标题:
如果美真想读懂胡锦涛 恐将付出数倍于162亿美元 ZT BBY时事 美日意图才不透明 环球时报
(457 reads)
时间:
2006-4-30 周日, 下午9:26
作者:
邢国鑫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如果美真想读懂胡锦涛 恐将付出数倍于162亿美元 BBY时事
● 读不懂胡锦涛如何读得懂现代中国
这里先看一则《纽约时报》一篇以“中国不必要带礼物来美国”为题的报道:由于中国对美国所具有重要的经济影响力,使得胡锦涛这次访美不再像以前中国领导人那样觉得必须给美国送礼物来了,“总是注重礼仪地位的中国人表示不满的感觉,因为布什并没给予胡锦涛国宴待遇而只是以工作午餐接待。作为回报,布什得到的是胡锦涛空泛的许诺,这就是中国将继续以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做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162亿美元买不到一个“国宴待遇”,仅仅弄来了一顿“工作午餐”,看来华盛顿不是“抠”大了,就是“牛”大了。倒不是中国人拘于小节,但从这一个“小节”来看,又一次说明了华盛顿对华政策所谓的“利益攸关者”,不过就是给北京戴上的“红高帽子”,而正是这顶华盛顿“恩赐”给北京的“红高帽子”遮挡住了布什试图读懂胡锦涛的眼光。
我们曾在2005年11月20日《布什的“中国兴奋之旅”》对当时布什访华作过评述,认为布什访华的最大收获应该就是认识到必须“读懂胡锦涛”,读懂了胡锦涛就读懂了现代中国。
人们应该记得,2005年11月8日布什访华之前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动情地说:“胡锦涛主席是一个我喜欢拜访的人,他是个聪明的人,越熟悉他这个人,越能够更好地也更容易地制定出好的政策”。而在2006年1月23日在堪萨斯州立大学发表演讲时也表示:他与胡锦涛的个人关系相当融洽,融洽到足以私下与他一起讨论重要的事情。布什还特别强调说:“我过去几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解决了四百万个就业机会,而他(胡锦涛)2003年4月以来每年要解决二千五百万。”
不可否认,布什这些年为读懂中国,确实费了不少功夫,他试图通过与胡锦涛建立一种良好的个人关系而读懂胡锦涛,从而由此制订更全面更切合实际的对华政策及全球战略。但遗憾的是,正是布什本人或者说华盛顿智库没有摸透中国是一个“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三丈”的崇尚礼仪的民族,也没有摸透“礼尚往来”的真正涵义: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华盛顿总以为强硬一分北京就会退让一尺,一味地坚持“老大风范”和“冷战思维”,结果自然就不言而喻。美国人所期待的与中国达成“共识”的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能源合作、人权及宗教等方面,就象《纽约时报》所说的北京只是“空泛的许诺”,北京根本就不稀罕协议或声明的“虚幻影子”。
布什自认为读懂的胡锦涛,这一回几乎没有在华盛顿希望中国作出让步的地方有丝毫的让步。在人们在为这一举世瞩目、寄予厚望的中美首脑峰会“叹息”的时候,我们看到了北京已经在给华盛顿乃至全世界传递了一个十分明确的信号:胡锦涛不是送礼来的,北京将按自己的方式走自己的路。
在我们看来,这已经不是“162亿美元”所能估量的,也不是用“成功”一词所能概括的。
中国副总理吴仪“大笔一挥”的162亿美元,是为了买到一个“国宴待遇”的吗?是为了“平息”美国国内对贸易逆差、人民币汇率的“抗议呼声”的吗?如果华盛顿真想要读懂胡锦涛,恐怕将不得不付出数倍于162亿美元的代价——华盛顿需要读懂胡锦涛。
中国少将:强兵应理直气壮 美日意图才不透明(组图) 环球时报
中国国家安全面临两大突出矛盾:一是迅速扩展的利益和相对落后的保卫手段之间的矛盾;二是强化维护国家利益手段的迫切性与日益增长的外部制约因素之间的矛盾在战略意图上,美日非常不透明,甚至故意保持“战略模糊”;中国则站在道义高地上,高举着一面独具特色的正义旗帜占领富国强兵的道义高地,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与富国强兵不矛盾中国和平发展面临两大突出矛盾
中国致力于和平发展的决心是毋庸置疑的。但历史告诉我们,和平发展从来不是仅凭良好的愿望就能实现的。对我国而言,要真正实现和平发展,就必须面对并解决我们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战略中的两大突出矛盾:一是迅速扩展的利益和相对落后的保卫手段之间的矛盾;二是强化维护国家利益手段的迫切性与日益增长的外部制约因素之间的矛盾。
我国的经济规模在不断扩大,海外利益在迅速扩展,海外侨民也在不断增加,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能源、市场遍及地球的各个角落。从宏观上看,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已相当高,世界尤其是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对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至关重要。具体地看,由于经济利益的扩展,海外的市场、能源产地与原材料都对我国的安全与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海外侨民、海外财产的保护也日益成为我国安全的一个重要内容。
但是,我国的影响力尚不能满足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也还需增强主动影响和塑造重大事态进程的战略主导权。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与维护我国利益的政治、外交、文化等手段相比,我们的军事力量严重滞后。无论是应对传统安全威胁的军事威慑和实战能力,还是应对反恐、国际救灾和人道主义救助、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以及按照国际惯例在发生重大国际危机时执行海外撤侨任务等能力都有不足之处,跟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比较大。中国是一个大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理应对国际社会和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因而需要建设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既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发展利益的需要,也是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需要。
然而,实现国防与军队现代化的努力又涉及第二个矛盾,即强化维护国家利益手段的迫切性与日益增长的外部制约因素之间的矛盾。其主要表现,就是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引起一些国家的疑惧,反而增加了我们的安全压力。近年来,这种心态被部分别有用心的势力所利用,炮制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威胁论”,使我们的安全处境复杂化。
富国不意味着称霸,强兵不等同黩武
我们现在提倡建设和谐世界。其实,实力的运用也需要和谐,这就要求把“软实力”与“硬实力”结合起来。然而,要实现“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协调发展,中国还必须理直气壮地占领“富国强兵”的道义高地。发展并拥有适当的军事力量,是任何主权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国家发展利益的正当权力。富国不意味着称霸,强兵不等同黩武。一个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弱并不能成为它构成威胁与否的标准,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战略意图,奉行什么样的政策,如何使用军事力量。
美国现实主义的国际关系理论认为,国际社会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是一个靠强权而不是靠法制或合作的世界。美国的基本逻辑就是凭借实力和强权,而不是公理和法律,来维护其霸权地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目前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对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和修改,也拥有主导权甚至决定权。同时它们还拥有国际话语主导权,占领着多数国际舆论和行为准则的“道义高地”,所以在国际事务中经常出现“只许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现象。
美国具有“一览众山小”的超强军事实力,却经常夸大其国家安全受到了这样和那样的威胁;在东亚拥有超出自卫需求军事能力的日本也经常指责邻国的军事力量建设是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而多数发展中国家则经常被推向“被告席”,受到相当大的压力。对于中国来说,更是一再被贴上“中国军事威胁论”的标签,一再被“妖魔化”。而炮制这种论调的国家的用意也十分明显,那就是通过妖魔化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误导国际舆论,以便对中国国防现代化进行“战略围剿”。具体策略是,先把“中国军事威胁论”炒作成一个地区或全球舆论焦点,把中国置于“被告”地位,剥夺中国的“话语权”,使中国必须为自己每一步发展提出“充分解释”。这也是一种“先发制人打击”,一方面污损和压制中国,另一方面也试图诱使中国在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进程中出现不理智行为,从而陷入“安全困境”。
美日的战略意图才不透明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勇于、善于占领国际社会的“道义高地”,以捍卫自己应有的权利。比如所谓的“军事透明度”问题。美日等国家,除了对中国发展军事力量的正义性和正当性进行指责外,经常诬蔑中国的国防开支、武器研制与发展、战略规划等缺乏透明度。在这个问题上,美日的宣传更具有欺骗性和煽动性。应该指出,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等综合因素,我国在改进透明度方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透明度也是相对的。美国凭借其绝对信息优势,大量掌握着其他国家军事装备、军事技术、军事力量部署等重要信息。美日在军事透明度上大做文章,有其深层次政治目的。归根到底,就是要把中国刻画成一个不可忽视的威胁。对此,我们必须给予彻底批驳。
我们认为军事透明度,不但要有军事预算、军队规模、武器装备等硬件的“技术透明度”,更重要的是要有战略意图的透明度。美日在战略意图上非常不透明,比如在美国军事介入台海冲突、美日军事同盟的适用范畴等问题上甚至故意保持“战略模糊”。美国在进行反恐战争的同时,趁机夺占战略要地和调整军事力量部署都有其“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略目标;日本更是利用所谓“朝鲜导弹威胁”和“朝鲜核威胁”为其推进国家政治转型,为谋求军事大国的地位制造借口和强占“道义高地”,它们的战略意图都具有很大的欺骗性。我们中国在世界上首先宣布对任何国家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并承诺最后彻底销毁核武器;我们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决不走历史上崛起大国通过军事扩张谋求发展的道路,坚持和平发展,即使将来强大起来,也永远不称霸;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只有在《反分裂国家法》规定的三种情况下,才使用非和平手段;可以说,在战略透明度方面,我们站在道义高地上,高举着一面独具特色的正义旗帜。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发挥已有的各种有利条件,强调自身行为的合理性与合法性,占领国际政治的道义高地。
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去摧毁。”占领富国强兵的道义高地,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与富国强兵不矛盾。
(作者杨毅是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海军少将)
解读:"以硬对硬以软报软"的"胡锦涛风格" BBY时事
)●“以硬对硬以软报软”的“胡锦涛风格”
据美联社一篇题为“美国在经济上有赖于中国”的报道称:“布什总统再一次在争取中国让步方面遇到困难,而之所以如此事出有原。布什或许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领导人,但当他跟中国人谈判时,他就象是和他的银行讨论过期贷款的问题,他实在是对银行没有什么影响力。” 美联社这里所说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债台高筑,而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国债持有者之一,美国目前所享有的经济好处如低通货膨胀、低利率、房地产市场兴旺,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中国对美国输出大量价格低廉产品,以及中国购持大量的美国债券。
我们注意到,胡锦涛从4月18日抵达美国那一刻起,不管是在比尔-盖茨的豪宅还是在波音的总部,不管是与美国副总统切尼及参议院临时议长史蒂文斯举行会晤还是参加其它活动及演讲,一直到4月20日晚在华盛顿出席了美国12个友好团体举行的晚宴上,除了一路高歌“构建和谐世界”之外,胡锦涛几乎都没停止过强调“中美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并在当天的晚宴以题为《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讲话,把“中美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推向了“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的高潮。
显然,胡锦涛之所以强调“中美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当然就是为了营造一种超越美国定位“利益攸关者”的更高更广阔的政治境界。
的确,美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世界影响力是无容置疑的,哪怕几十年内也无人可以取代,而中国仅仅是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然而,尽管在综合国力方面还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但中国的本钱是“青春无限”“活力四射”有着无与伦比的发展潜力,而且其“软实力”正在全世界“攻城掠寨”、魅力难挡,甚至连美国的欧洲“情人”美洲后院的“三宫六房”都在被中国的“才华横溢”“财大气粗”弄得“神魂颠倒”,在朝核问题、伊朗核问题、东南亚、中亚、非洲以至美国的“后院”拉美地区,中国的影响力正在与日俱增、不可或缺甚至在某些地区已经超过了美国。
正如美联社所说的,那“穷叮当”中国还是“世界首富”美国最大的国债持有者之一,也就是说,美国表面的荣华富贵是靠一部分中国的“大团结”和“四巨头”点缀而来的,更有甚者,美国在世界所向披靡的影响力有一部分竟然也是靠中国的影响力“影响”而来的。
毫无疑问,胡锦涛在美利坚土地上大力“鼓吹”自己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华盛顿即使心里极不舒服,但脸上却不得不强露出“灿烂的阳光”。
其实,北京最终要强调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是:中美不仅是利益攸关者,而且是建设性合作伙伴。这就是在“胡布会”之前人们最关注中美关系的“定位”问题,这里暂且美其名为“利益合作论”。
尽管布什认同了中国在贸易方面已经和美国是战略伙伴关系,但对于政治方面的“建设性合作伙伴”,布什只是给了北京一个典型的“布什微笑”:“美国欢迎中国成为和平与繁荣及支持国际组织的国家”。
显然,胡锦涛“强制性”地“定位”中美关系,现在并不在乎是否得到布什的认同,重要的是北京的“利益合作论”将成为反制美国鹰派肆意制造“中国威胁论”、总是由美国给中国出“考题”的一个锐器。
更重要的一层意义是,北京明白无误地告诉华盛顿:美国不是唯一能够给中美关系“定位”的主宰者,任何人忽略了中国的存在和合作,最终只会失去利益的共享和发展的机遇。
凭胡锦涛以往特有的风格,既然在全世界最负盛名华盛顿宣读了“利益合作论”,那么胡锦涛就不无相信华盛顿最终将不得不心甘情愿地为了“攸关的利益”而与中国进行“建设性的合作”——尽管这是“东方式强盗逻辑”。
其实我们已经从胡锦涛宁可此次访美“两手空空”也绝不妥协让步的风格中,隐约地看到了一种独具一格的“以硬对硬以软报软”的“锦涛风格”开始走向世界,美利坚合众国大地将永远记住胡锦涛朗诵的那一句杜甫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东海曙光划出一道道感叹号 迎接休闲归来的胡锦涛 BBY时事
东海曙光迎接“休闲”归来的胡锦涛
这里我们也来“休闲”一下。据来自人民网的日前报道,4月上旬,中国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在东海某海域展开了一场信息化条件下海空联合作战演练。报道称,在这次的军演中,东海舰队动用了新型驱逐舰、新型潜艇编队、新型战机机群等,以及导弹护卫舰、侦察机、直升机、电子干扰机等联合编队,可谓是尽遣主力,“红”“蓝”双方在滔滔东海展开激烈对抗,构成一幅波澜壮阔的海上演兵图。
为什么中国在4月上旬举行的军事联合演练,“推迟”到4月下旬才公诸于众呢?难道又是哪位“渎职”的新闻官员又出现了“有技术性的差错”?
这里我们先从日本方面一一道来。其实,这如同中国海事局3月1日开始的实施的东海平湖油气田“禁航通告”一样,为什么日本方面在4月中旬才在中国海事局网页上“发现”那个被北京称之为“有技术性的差错”的通告呢?
没有丝毫疑问的是,凭着日本拥有的世界上最先进的雷达监测系统,中国这场“波澜壮阔”的“东海舰队实弹演练”当然躲不过日本的监测耳目,素以“谈东海色变”著称的日本政府、军方和媒体,为什么在4月上旬均没有任何本能的“生理反应”呢?中方越是迟迟没有公布这则军演的消息,日本心里越是犯咕噜却又无从入手。
难道日本真的在4月中旬才看到并发现中国海事局网页上的这个“禁航通告”吗?据日本《产经新闻》透露,早在3月份的3月3日及3月24日,分别曾有两艘日本捕鱼船进入东海这一禁区,结果遭到中方驱赶离开。即使当时日本方面没有发现这个“禁航通告”,那么在这个敏感的海域敏感的鱼船被敏感的驱赶,哪能不引起敏感的日本政府注意呢?
《产经新闻》还指出,3月份的6、7日,中日双方正在北京举行中日第四轮东海问题磋商,可是北京对这则“禁航通告”连屁都不放一个。
于心不甘却非常想了解北京真实意图的日本终于憋不住了,不得不拿着“先前不知道”的“禁航通告”率先打破“沉默”试图找一个“突破口”,在3月17日要求中方做出说明。而北京的反应也是“积极”的,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当天17日深夜通知日本外务省,说明中国海事局的通告有技术方面的失误。第二天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还添一句“中方的有关作业是在中国的海域之内,是行使主权权利的正常活动,我看不出有什么必要向日方进行通报。”
然而北京的解释只让日本“沉默”了两天,日本“兴奋”地认为在日方激烈反应下中国不得不取消“中间线”以东禁航范围,从而反证出“中间线”的既成事实和有效性,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不得不在4月21日下午例行记者会亮出了北京的“底线”,秦刚说:中日双方在东海尚未划界,所谓“中间线”只是日方单方面主张,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中方过去没有承认,现在和将来也不会予以承认。所谓“既成事实”只是日方的一厢情愿。
好一个“将来也不会予以承认”!就这么一句话,北京给东海问题来了一个“总结报告”,继而就有了4月24日才公诸于众的“东海舰队实弹演练”之“一锤定音”。
至此,人们就清晰地欣赏到一组“慢镜头”了,北京从3月初的“禁航通告”到4月初神秘的“东海舰队实弹演练”,又从“没有什么必要向日方进行通报”到“中方过去、现在和将来对中间线都不会予以承认”,最后以公布“波澜壮阔”的“东海舰队实弹演练”作为“压轴戏”落下了帷幕。
我们在4月21日上午版《伊朗“笑傲江湖”启示录》中作过这样的评述:在份“不期而来”的通告,与其说是警告日本的,毋宁说是警告美国的。在胡锦涛访美之前在东海来点“硬度”,无非就是在给华盛顿提个“醒”:北京在东海问题上立场是坚定不移的,目前风平浪静的东海也潜伏着一场“东亚危机”,美国在未来的东亚、中东事态中应该明白如何把握那个“尺度”。胡锦涛此次借“东海问题”与布什“煮酒论英雄”,让人们又隐约地看到了当年毛泽东“炮轰金门声援中东”和当年邓小平“拜访美国兵刃越南”的“战略影子”,那么弩张剑拔的伊朗核危机“柳暗花明又一村”也并非天方夜谭。
现在看来,北京在东海问题的“本来面目”一下子“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以后,这从一个侧面验证了我们一直来的观点:北京在东海问题上的立场始终是坚定不移的。
我们注意到,自民党前副总裁山崎与吴邦国委员长近日会晤时表示,为了避免在东海海域偶尔发生军事摩擦,中日两国之间有必要构建军事危机管理系统。应该说山崎的这一建议无可非厚,但如果“装疯”的日本或者拉着美国“炮击钓鱼岛海域”,“卖傻”的中国还没学会韩国独岛那一套“撞船战术”,北京已不在乎“偶尔”。
胡锦涛在访美之前给人们留下了一个悬念,现在东海的曙光给世界划出一道道“感叹号”,迎接“休闲”归来的胡锦涛。
●忽视了今天的中国就忽视了自己的未来
我们十分敬佩那位耶鲁大学的学生亚当,因为他崇拜中国领袖胡锦涛更甚于这个领袖所在的国家中的一些年青人,因为他知道胡锦涛代表着中国代表着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13亿中国人,尽管这个国家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但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正在难以置信的迅猛地发展并代表着世界发展的未来。
如果期望以162亿美元来处理世界最复杂的两个大国的关系,恐怕仅是车水杯薪,而且金钱不是中美之间最敏感的神经。有幸的是,中国共产党人走到那里都没有忘记 “走群众路线”,先是吴仪率领“162亿美元”的“公益先锋队”转战于美国基层的13个州,紧接着胡锦涛开创了大国元首在美国“深入群众”的“吉尔斯记录”。应该知道的是,这个“群众”在美国可不是一般的概念。在美国,群众选民就是上帝,你可以得罪自己的政敌,但却万万不能得罪自己的选民,真的是如同中国共产党人一直信奉的“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
所以胡锦涛这一回在美国也坚持走群众路线,从踏上美国的第一站微软公司起,到最后一站耶鲁大学,采取了“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由群众动摇政治最后征服政界”的“攻城战略”,无疑进行了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因而也就有了美国《新先驱报》的一句褒赞:应该好好记住“中国主席的榜样”。
事实证明,面对的是全体美国公众的胡锦涛,赢得了众多的美国民众的认可,尤其是赢得了象耶鲁大学学生亚当那样年青一代美国人的尊敬乃至崇拜。这完全印证了共产党人“走群众路线”这一条“放之四海为皆准”的真理。
人们看到,胡锦涛“休闲之旅”由美国所谓的“刹羽而归”,到沙特阿拉伯、摩洛哥、尼日利亚国和肯尼亚“满载而归”,一直传播着中国坚持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益及全球的“新长征”思想。成功不能只看一些表面的东西,或者只看对方是否做了什么新的承诺或双方签了多少协议,重要的是看中国自己拿出一些什么新的东西,然后这些东西是否最终得到大众的接受。也就是说,以自己的节奏走路,军事 让别人跟着自己的节奏走路——这就是中国外交未来的目标。
在我们看来,胡锦涛“休闲之旅”的最大成功,并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中美关系得到所谓的巩固或发展,而是籍此访美之机向全世界传递了一个十分明确的信息:中美不仅是利益攸关者,而且是建设性合作者,中国不是为了美国而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为了让自己走向富强、与世界各国分享成功、共建和谐世界而必定崛起的。
谁说中国人没有“演讲天赋”?胡锦涛告诉了全世界:谁忽视了今天的中国就忽视了自己的未来。
作者:
邢国鑫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4602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