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戳穿秦军兵器的一些谎言 |
 |
所跟贴 |
戳穿秦军兵器的一些谎言 -- 飞虎队 - (13173 Byte) 2006-3-30 周四, 下午7:11 (1078 reads) |
咱老百姓(真)
加入时间: 2004/10/11 文章: 5307
经验值: 3142
|
|
|
作者:咱老百姓(真)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你的关于秦青铜剑脆的问题,早已经被专业实验人士驳倒,哈,不用我去胡搅了。铸
造的青铜剑,外硬内柔,因为青铜中的锡和铜溶点不一样。
“
专业学者田长浒先生对含铅高达3.15%的青铜剑测量表明,即使是脊部,外部硬
度也能达到201HV,比那些西班牙铁剑强多了。
这个是发在《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杂志上,而这个杂志是被Ei、CA、MA等国内
外权威数据库及检索系统收录,
比如EI是什么?“工程索引数据库(Engineering Index, 简称Ei)该数据库从大
约40个国家26种语言4500种文献源中(包括期刊,科技报告,会议录,专著等),
精选出高质量的科技文章,予以报道,EI选刊的宗旨是学术严谨,并以水平高、实
用性强、质量上乘、出版及时为准则。尽管当今世界信息爆炸,仍严把质量关,做
到宁缺勿滥。EI不断完善,现已成为世界级的权威检索体系,并成为国际通用的文
献统计源。”
CA是什么?《化学文摘》(美)是化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参考和研究工具,也是
资料量最大,最具权威的出版物。
MA呢?《金属文摘》(美、英)是由英国金属学会(Institute of Metals与美国
金属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Metals,简称为ASM)联合编辑出版。
三家最权威的国外学术系统都收录的刊物.
你无非就是搬出一个“考工记”中的只言片语,但根据有关学者的正试发表的专业论
文,请见:“先秦前汉时期中国独有的兵器制造技术” (作者:laminin)中的论述:
“关于先秦时期青铜成分配比,一般来说,在含锡8%以下时,青铜的可塑性随锡的
增加而增加,超过此值的塑性才下降, 至于硬度,青铜中锡的含量越多硬度越大,
在锡含量25%时达到高峰,可以达到中碳钢的水平,但其韧性也随之下降,即硬脆性
越来越高,也不适于做兵器。
铅可以调节合金的切削加工性能,但铅含量增高后也会降低硬度,铅青铜的缺
点是强度硬度较低,耐腐能力差,古人常以“弩马铅刀”自谦。所以中国古代制作
兵器一般不用用铅青铜,而使用硬度和强度较高的含铅较低的锡青铜。《吕氏春秋
.以顺论》:“白所以为坚也,黄所以为韧也。黄白杂则坚且韧,良剑也”。有人说
中国古人不知道铅的作用,并以《考工记》的”六齐“说为证据,其实这是言过其
实,现今发现了大量的春秋铜鼓,发现其中铅的成分正好13%,就是现代冶金学推荐
的使青铜具有最佳流动性的含量,可见古人不仅知道铅的作用,而且对其功能应用
的相当好。”
上面这段文字就是对你意淫的最直接的驳斥。
说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还是恭维了你。其实对于先秦时期的兵器,早有众多
学者的论述,细心的读者只要略微关心这方面的论述,就不会被你的居心叵测所迷
惑。请看另一个学者的论述:
“至于青铜的锻造技术,有人认为几乎各古代文明都有锻打青铜,而惟独中国没有,
我认为这也不符实,《尚书.费誓篇》上云:“锻乃戈矛,砺乃锋刃”,一个锻字足
以说明。锻造可以使青铜中铅成分的排布发生变化,使铅向表面集中,这样的后果
是提高了表面的韧性,但铅含量的增高却使强度降低,而相对内部却因铅含量的降
低而硬度提高,因此对于青铜来说,不象锻铁,锻造并非好的制造兵器的方法。早
期的中国青铜器是锻铸并存,如在公元前2000年的四坝文化、二里头文化等,都出
土了一定数量的刀、锥等物品,一部分是锻造一部分是铸造。而青铜发展到成熟阶
段一般是以铸造为主。”
上文摘自“白云翔《中国的早期铜器与青铜器的起源》《东南文化》 2002年07期
”
你不是会抄书吗?那咱们就抄对抄,看看是你的偷抄加意淫能骗倒读者还是专家们
的论证更有说服力?
又让你难堪了。嘿黑!
作者:咱老百姓(真)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