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十月革命的过程—未来中国的道路 |
 |
zhangmingzhao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十月革命是第一个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革命。该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遗憾的是,由于“联共党史”的刻意篡改,这场革命的历史过程和经验教训都变得面目全非。为恢复历史和列宁主义的本来面目,我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十月革命的过程。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二月革命后的阶级斗争基础上的一场革命。1917年2月,彼得格勒的工人因为长期的战争、饥馑而走上街头,派去镇压的军队当场哗变。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沙皇失去了对军队和国家的控制。沙皇被迫退位。在彼得格勒成立了一个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
在二月革命中,工人、士兵是反对沙皇的主力军,资产阶级没有领导这场革命。在革命成功后,工人和士兵组织了自己的领导机构:苏维埃。资产阶级在苏维埃中没有任何权力。武装也掌握在工人和士兵苏维埃的手中,临时政府几乎没有一兵一卒。那么,为什么一场由工人、士兵发动的革命,却让资产阶级取得了革命的果实?为什么苏维埃掌握了实际的权力,却还有一个临时政府凌架在他们之上?
双重政权
这就要说说苏维埃的组成了。工人们选举出的苏维埃成员中,孟什维克占了大多数。布尔什维克则由于在战争中遭受镇压,人数较少(约五千人左右),其很多主要领导人,比如列宁等,都在国外。在士兵(主要由农民构成)选举出的苏维埃中,社会革命党人(一个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则占了大多数,因为社会革命党人在农民中的传统威信较高。这些孟什维克都是二次革命论者。他们认为俄国还处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还需要同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合作,进行土地改革和民主改革。因而他们拥护临时政府。社会革命党人来自小资产阶级的上层,他们倾向追随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布尔什维克在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之前也采纳了孟什维克拥护临时政府的政策。这些人中包括季诺维耶夫和斯大林等人。
这样,二月革命后的俄国就出现一种奇怪的形势。工人和士兵掌握了实际权力,但他们的苏维埃领导人却支持一个临时政府。工人和士兵们不信任临时政府,但信任他们的领导人。临时政府的权威就建立在苏维埃领导人的支持上。这种现像被列宁称之为“双重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其实根本就没有诚意和能力去解决和平和土地问题。他们在革命的词缲下掩盖着反革命的企图。他们想通过拖延争取到群众运动的衰
落,甚至玩弄把彼得格勒出卖给德国的阴谋。(跟当年的梯也尔把巴黎出卖给普鲁士如出一折。)很显然,这个矛盾必须得到解决,不是临时政府胜利,就是苏维埃政权胜利。在这个历史关头,最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够正确判断形势的革命政党。列宁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勇敢地承担了这一历史任务。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1917年4月,列宁回到了彼得格勒。他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布尔什维克支持临时政府的政策。他在迎接他的群众面前振臂高呼: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万岁!老布尔什维克们疑惑不解,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段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这不是--托洛茨基主义吗?
列宁的天才之处就在于勇于修正不切实际的理论去迎接现实的挑战。在二月革命后的俄国,临时政府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农民不是追随临时政府,就是支持无产阶级专政,他们没有独立的政治纲领。或者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开始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或者是临时政府取得胜利,把二月革命的果实埋葬在血泊中,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列宁的斗争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布尔什维克政策的改变不仅使自身分裂,同时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阵营也产生分裂。一部分国际主义的孟什维克党人和左翼社会革命党人加入了布尔什维克的行列。托洛茨基领导的区联派也全体加入布尔什维克。
“一切权力归苏维埃”
工人和士兵们掌握了真正的权力,但是他们却没有意识到这个权力。列宁在回到彼得格勒后就提出“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这个口号把双重政权的矛盾直接暴露在阳光下。虽然在当时,布尔什维克在苏维埃中只是少数。有些资产阶级史学家声称列宁意图自己的政党掌握政权。这根本就是谎言。列宁曾不只一次向苏维埃提出,希望他们接管国家政权,而布尔什维克是拥护苏维埃的。但这些苏维埃领导人们却拒绝接受政权。
一个有趣的插曲是,在七月起义中,一位工人对他的苏维埃领导人怒喝到:“把权力拿过去,你这个狗娘养的,当政权就在你面前的时候!”
七月起义
革命意识的影响是迅速的。往往在革命的进程中,一部分先进群体的意识发展超过了大多数人的进步。彼得格勒的工人士兵们就是这样一个群体。但是,当大多数人的意识还处在落后状态时,少数人的盲动也会使他们脱离群众,遭受到反革命势力的打击。七月起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进入七月,彼得格勒的一些工人和士兵们逐渐对临时政府不耐烦了。他们迫切要求推翻临时政府。他们组织的武装游行发展成了起义。布尔什维克在开始的阶段不断劝说工人和士兵人忍耐,不要冒进。但事情的演化逐渐失去了控制。布尔什维克的政策也有所改变。他们主动承担起领导的职责。他们宁愿同工人和士兵和一起失败,也不抛弃这些孤立的先进分子。他们的行动在工人和士兵取得了威望。
由于脱离群众,这场起义很快被临时政府扑灭。列宁等布尔什维克主要领导人遭到通辑。托洛茨基则自己“申请”去了临时政府的监狱。
科尼廖夫的反革命企图
科尼廖夫是沙皇政府的一名将军。他在9月带领一群车臣士兵向彼得格勒挺进。他是个保皇党人,不仅反对苏维埃,也反对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临时政府不得不把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放出监狱,让他们带领着工人和士兵去反击科尼廖夫。
由于工人和士兵们的宣传,车臣士兵们反戈一击,把科尼廖夫活捉。科尼廖夫在发誓不再反对革命之后被释放。(不杀人当然好,可是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人残酷。科
尼廖夫在后来又组织了反革命武装,屠杀了许多革命者。他在当时就应该被就地处决。)
马克思曾说,反革命有时是革命的鞭子。经过七月和九月,群众的觉悟提高了,布尔什维克的威望提高了,革命的紧迫意识加强了,推翻临时政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临时政府的陷落
进入9月,布尔什维克在各大城市的苏维埃中都取得了绝对多数。布尔什维克的政策主张渐渐被大多数群众所接受。列宁现党的中央委员会提出组织武装起义的任务。
临时政府也已经换了许多届。最后一任落到了社会革命党人克伦斯基头上。克伦斯基政府命令彼得格勒的卫戍武装开赴前线,意图把这样一支革命武装消耗在大战中。托洛茨基亲赴卫戍区,说服他们留下。在这个过程中,布尔什维克领导下的苏维埃建立了军事革命委员会,并以该委员会的名义向卫戍武装下达了命令。命令下达后,得到了卫戍武装的认可。这一事件标志着苏维埃开始接掌政权。军事革命委员会也在后来成为起义的指挥机构。
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达了攻克冬宫的命令。临时政府所在的冬宫在当晚即被攻克。保卫冬宫的只有数百名士官生,他们是临时政府唯一可用的力量,还不可靠。进攻冬宫的任务由工人纠察队执行。整个过程几乎是兵不血刃。
有些历史学家把十月革命说成是布尔什维克的阴谋。实际上,布尔什维克要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在9月后就根本不是什么秘密了。资产阶级的包纸上到处都
在谈论布尔什维克的起义。这也是虽然季诺维耶夫和加米聂夫虽然泄露了起义计划,但对起义没什么影响的原因。
农民代表大会
在彼得格勒,工人已经夺取了政权。但是,这个政权能否支持下去,还取决于农民的态度。在农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布尔什维克的土地改革纲领,认可了苏维埃政权,
初步表明了农民对工人政府的支持。在三年内战中,农民的作用是绝对性的。不论是革命武装还是反革命武装,其主要力量都来自农民。农民在红军中占了85%。事实
证明,俄国贫苦农民支持了布尔什维克的政权。
战争与和平
俄国革命政权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和平问题。一个革命政权可以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用革命的战争反对反革命的战争。另一种则是用和平诚意赢得本国和别国人
民的支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阶级解放战争。布尔什维克选择的是后一种政策。这种选择是由国际国内形势决定的。
在国内,布尔什维克刚刚夺取政权,尚不稳固。俄国人民都在观望布尔什维克的对外政策。在国际上,世界人民虽然厌弃帝国主义战争,但却找不到退出大战的出路。
交战国的人民被自己的资产阶级政府所绑架,欲罢而不能。在这种情况下,列宁预见到,如果俄国首先退出战争,就会给交战国的人民一个动力和一个榜样。俄国革命就会从欧洲革命中找到出路。战后的革命浪潮证明了列宁的预见。
十月革命的设计者们是以国际主义的眼光来看待俄国革命的。他们深深理解俄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有机组成。他们懂得,以革命反对战争是无产阶级对帝国主义战争的最有力武器。十月革命对我们的经验教训远不止这些。这些经验和教训还有待我们总结。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