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林副统帅折戟沉沙之因再探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林副统帅折戟沉沙之因再探   
所跟贴 飞机现在在中蒙边境二连浩特附近(高空)盘旋,张家口机场D -- 邢国鑫 - (690 Byte) 2006-2-27 周一, 下午11:28 (207 reads)
邢国鑫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20
文章: 7501

经验值: 206975


文章标题: 此文中油量计算与康庭梓油量计算D不同, (222 reads)      时间: 2006-2-28 周二, 上午12:07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由于父亲一直在计算飞机的油量,按在北京加满油(17吨)计算,飞机在二连浩特盘旋时,应该还剩两吨半油。"

若按在北京加满油(15吨)计算,飞机在二连浩特盘旋时,应该还剩半吨油。以此来推测,潘景寅在中蒙边境二连浩特附近盘旋有可能是为了消耗油量到安全迫降的程度。

机械师爬到机翼上加D几吨奇油,很有可能是灌入了行李架上D特制油箱内,目D是到墓D地火葬用。


"飞机上的15吨燃油以每12分钟近1000公斤的速度燃烧着,"

256号飞机从北京起飞到山海关落地只用了35分钟的时间",耗油量接近2吨半。

"13日凌晨,林彪等人赶到机场时,机械师已经爬到机翼上就要加油了," 还是没有加进去?

"三叉戟256号飞机是在飞了两个小时后,于13日凌晨2点30 分前后坠毁的。根据三叉戟飞机的耗油性能,综合叛逃时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等诸多因素的技术分析,飞机每小时的耗油量接近5吨,但不会超过5吨。起飞时的12吨半油经过两个小时飞行后,仅存两吨半油。"

雷达跟踪起飞后的林彪座机

1971年9月13日零时32分,三叉戟256号飞机载着林彪及其妻儿叶群、林立果等人,无视机场调度人员不准起飞的命令,不顾飞机前面还没有完全离开的油车,强行滑出,在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中起飞,很快就消失在机场西南方的夜空中。


机前待命

当我接到通知快步跑回飞行员宿舍的路上,看到了大队机务副中队长、三叉戟256号主管机械师李平,他对我说:
“潘副政委交代要把油加到16吨,飞机要在7点以前准备好。”
“什么?16吨油?”既是惊讶,又是反问。
加完油后,我听到李平对潘景寅说:
“潘副政委,油车的油全部加完了,不够16吨,而是15吨。”此时,站在旁边的老陈还未等潘景寅说话,就抢先说:
“15吨油都多了,不要加了!”我看到潘景寅欲言又止。
紧急任务使大家没有吃好晚饭。此时,后勤保障部门又将晚饭送到停机坪。潘景寅边吃饭边对机组说:
“今天我们使用252飞机的代号。”我当即提醒他说:
“今天的飞行手续还没有办呢!”
“不办了。”机长肯定地说。

此刻,我看到机长潘景寅走到李平跟前,对李平说:
“将飞机的油量加到17吨!”
“加17吨油!明天飞往何处?”我没等李平回答,抢在前面向机长提出反问。从在北京听到加16吨油开始,多加油的事情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旋,好奇心使我很想知道飞机的去向。
“等一会儿咱们到飞机上研究一下航线。”机长潘景寅答非所问,他边说边往飞机的前方走去。
机组除机械师、服务员外的人员在飞机上研究航线时,潘却没有叫我参加。我是机组第二副驾驶员,正常情况下,机组中有机长和一名副驾驶员就足够了,因为,飞机上只有正副驾驶两个人的位置。潘景寅这次让我也加入到机组中来,我想,一来是专机任务需要,多来一名飞行员作为备分;二来潘是师一级领导,除飞行外总是有其他许多事情要做,不能把精力全部集中在飞行业务上来,我的加入可以在这方面给以弥补,以往的飞行实践已经证实了这一点。潘的技术高明,经验丰富,资历较深,但对新机种座舱设备的具体位置及使用方面有时记不请楚,需要一名副驾驶给于必要的提醒。256机组中,从飞行、领航、通讯到机械各个业务岗位人员的配备,都是三叉戟飞机的技术尖子,在部队的人员中,已无法再组成第二个同样水平的机组。在机组老飞行员面前,无论从年龄、资历等方面,我都是一名小学生。所以,在256机组中我只是按自己的业务水平提出一些问题,决没有要改变领导意图的想法,机组其他人在飞机上研究航线没让我参加,我也不以为怪,仍继续帮机械师们做飞行后的检查工作。
机械师李平对要加17吨油的事是很重视的,因为这是机长的安排。我站在飞行员的角度,还是可以对多加油提出自己的看法,而对机械师来说只有去执行;加多少油,不是机械师业务范围内做主的事情。也许正是因为我对加17吨油过于敏感了,所以研究航线时有意让我回避,防止我当着大家的面再次提到多加油的事情。
当李平把油车叫到机场,并按照规定对车内的燃油进行留样封存后,准备加油时,才发现山海关油车加油导管与三叉戟飞机的压力加油接头不配套,不能使用压力加油的方法。因为,三叉戟飞机与当时的其他飞机相比,有着许多先进的地方,就加油方式而言,除了同其他飞机一样的重力加油外,还有一种独特的压力加油方法,即在地面用一个特制的管子接在油车的加油导管上,从机翼的下方直接插入加油孔,靠油车的压力将油加入飞机油箱,这种方法既快又省力。当李平向机长报告说,山海关机场油车设备不配套,不能使用压力加油时,潘景寅沉思片刻后说:
“那就不要加了,等明天早上再说吧。”
机长的这个决定说明两个很重要的问题:其一、在他的心里有一个按专机任务要求的时间安排,最起码是在第二天起飞;其二、潘不知道当天晚上有紧急起飞的可能,也就是说,潘不知道林彪等人的行动计划,否则,如果潘能意识到半夜有紧急出动的可能的话,他无论如何也要把油加进飞机中去,而且,不是17吨,而是将油加满到 21吨。虽然,压力加油的方法不行,使用重力加油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爬到机翼的上边,打开油箱上盖,用油车导管直接加入即可。使用这种方法加油,需要的时间会长一些。
从“九一三”事件256号飞机活动的整个程序看,9月12日晚加与没加那17吨油,是个很关键的动作。潘当晚没有坚持加油,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已经9点多了,还没有吃晚饭,加油会使晚饭拖得更晚;其二、加17吨油停放过夜,一般情况下按规定是不允许的;其三、如果加17吨油既成事实,会在晚上的机组会上,因为油量会再次引发对飞行航线的讨论,这正是潘景寅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现在再回到飞机飞到温都尔汗附近时的油量上来。
三叉戟256号飞机是在飞了两个小时后,于13日凌晨2点30 分前后坠毁的。根据三叉戟飞机的耗油性能,综合叛逃时的飞行速度、飞行高度等诸多因素的技术分析,飞机每小时的耗油量接近5吨,但不会超过5吨。起飞时的12吨半油经过两个小时飞行后,仅存两吨半油。


作者:邢国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邢国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27481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