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两亿中产狂想曲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两亿中产狂想曲   
所跟贴 我认为没有问题。 -- 和合 - (1206 Byte) 2002-1-15 周二, 下午3:17 (645 reads)
Novell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理解的分歧所在 (599 reads)      时间: 2002-1-15 周二, 下午4:2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和合给中产阶级的基本定义或者说是基本标准为:“所谓中产,主要是指拥有私有财产,工作稳定,不为吃饭问题发愁。 ”



按你这种定义,你的分析确实基本正确。



但是问题在于,林先生批驳的是按官方标准(国家信息中心某官员)预测未来中国中产阶级人数达到2亿的可能性。如果按你的标准,相信大多人都会同意这一预测,那么,这个问题也就不具备多大的讨论价值了。



除了林先生直接或间接引用的官方中产阶级标准外,事实上,国内还存在一种由媒体定义或诠释的中产阶级标准。除了包含官方的“按照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官员的解释,所谓“中产阶层”是指拥有稳定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能够将收入用于旅游、教育等消费的人群”硬指标外,还有两条主要指标为:

1.受过良好的教育。

2.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和雅致的个人生活情趣。

(请原谅我暂时没时间去找精确出处)。



说白了,国内的媒体的暧昧和官员的无知造成了大众对“中产阶级”这一经济学或社会学意义上的普通概念的曲解。在我身边,绝大部分受过高等教育(包括博士教授之类)甚至想当然的把中产阶级和中高级政府公务员、外企“帮办”、明星“国企”(国内企业之意)中高级职员等受过良好教育、有高收入的群体画上了等号。至于暴发户,按大众的理解,身份很尴尬,只能算是介于草根和中产阶级边缘“有钱没文化”的群体,理由是他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和“具备良好的公民意识和雅致的个人生活情趣”。对这种论调,很多时候,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在国内媒体上,也曾经有过比较广泛的关于中阶级的讨论,但由于从上到下的概念的混乱,这一问题说着说着就演变成了对中产阶级趣味的鼓吹,最后甚至滑稽地将“中产阶级“和“小资”这个同样暧昧的概念画上了等号。



如果讨论各方不是建立在对小资有一个基本科学的共同理解的基础上,那么中国未来到底会出现多少人口的中产阶级这个问题不仅不具备讨论的价值,也将是永远扯不清的。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31699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