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黄克诚一语定东北(国共决斗争天下十六)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黄克诚一语定东北(国共决斗争天下十六)   
昭昭若昏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5/03/30
文章: 5677

经验值: 2610


文章标题: 黄克诚一语定东北(国共决斗争天下十六) (1346 reads)      时间: 2006-1-28 周六, 上午7:51

作者:昭昭若昏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黄克诚一语定东北(国共决斗争天下十六)

作者王麻子(昭昭若昏)

01/27/2006於美国

不是关键词的关键词:诸位网友新年好!

百万大军炮轰英人战舰度过大江之后,江南的蒋军真是兵败如山倒,一哄而逃亡,共军摔开了脚丫子一阵急追,不知不觉之间就来到了杭州和上海。所以,民间坊里流行的“那半个中国是跑出来的”话语其实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确实如此。但是,究竟怎么个跑法,偌大一个江南,是谁想跑就能跑到手的么?要是那样的话,常驻纽约的民运早就回中国去跑地了。可是民运现在依然坐在纽约的帝国大厦上耗年度日,证明跑是跑不出来个天下的。

说到渡江作战,除了长江的下游刘邓和陈粟的百万大军之外,在长江的中游还有另外一支虎狼之师,那就是林彪的第四野战军,也在渡过了长江在江南猛跑,占领了一大片土地。那四野是怎么出来的?人人都知道那是林彪的部队。其实这么说也不错,但是并没有说完全。王麻子在这里想说的是,在东北成长壮大的第四野战军和黄克诚的渊源极深。换句话说,中共的东北战略之成功以及第四野战军的成功,皆源于黄克诚的谋士般的建议。要想知道国共如何决斗争天下,不知道黄克诚的贡献那是缺了点什么。

黄克诚,湖南永兴人,自幼喜读四书五经,年长,考入湖南第三师范,1925年在学潮中入党并投考广州政治讲习班,在此结识了毛泽东和周恩来。1926年,投奔唐生智,克岳阳,占汉口,转战河南,略通军事。1927年,蒋公变脸,杀戮共党,黄克诚愤然离职回乡。当此时,朱德陈毅自南昌败退转战湖南,黄克诚遂起兵响应,攻克永兴县城。后随朱德陈毅登上了井冈山,在彭德怀手下成为一员猛将。在活捉张辉瓒一役中,黄克诚和粟裕联手一战而功成。

长征开始后,黄克诚随彭德怀殿后,一路来到了陕北。抗战开始后,黄克诚转战山西,河南山东一带,任八路军第二纵队和第五纵队司令兼政委。皖南事变之后,八路军第五纵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与粟裕的第一师相互配合,在苏北成就了一番大大的事业。



1945年8月15日,日本人突然投降, 这时的黄克诚已经是一位成熟的战略家,他对于日本人投降后的局势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和粟裕都认为,抗战后的蒋介石绝不会善罢甘休,内战一定会爆发。

而黄克诚本人侧更一步认为,内战爆发后的中共处境一定是十分险恶的。在全中国,中共并没有一块靠得住的,连成一片的战略根据地。如果有了东北为后盾,中共进可攻占全国,退可坚守东北三省。比陕北延安要可靠多了。因此,黄克诚以个人名义向中共中央发出电报。建议中共中央尽快地向东北派出大军从苏联手中占领东北。电报文曰:

“东北应尽量多派队伍进去,至少应有5万人,能去10万最好。并派有威望的军队领导人去主持工作,迅速创造根据地,支援关内的斗争。??山东应调动3万人到5万人去东北,华中应调3万人到6万人去山东。在河南和中原主力的一部,应调山西。江南一个师(李先念)应调回江北。???”

这封极有见地的电报到了毛泽东的手里,很快转换为中共的战略决策,形成了“向北收缩,向南防御”的战略行动。一刹那间,在江南活动的粟裕大军回防苏北,李先念的新四军第5师抢占了中原,叶飞的两广纵队北渡胶东。而罗荣桓将山东交接给了陈毅,自己率领了山东主力军队和地方政府人员合计有十万人马从烟台蓬莱北渡渤海在旅顺登陆。

至于去东北的军事将领,毛泽东在陈毅,林彪和徐向前三人中圈定了林彪。

这时的林彪,已经奉命开赴前线战区。 与刘伯承,陈毅,邓小平,陈赓,陈光,邓华,陈熄联,陈再道,宋时轮,扬得志等人顺路搭乘了美国军事观察组的飞机离开了延安前往山东统帅他的旧部第115师(在罗荣桓的治理下已经膨胀了几十倍)。当接到中央万万火急的电报时,他人已经在河北濮阳一个偏僻的农家小院里和陈光,邓华,李天佑在一起。众人读了电报,二话没说,跨上了战马直奔山海关而去。

所以,黄克诚的一封战略建议,彻底改变了中共的战略决策,特别是林彪和罗荣桓的东北之行,为国共决斗争天下抢得了先手,这也是黄克诚后来官封大将第三的主要依据。

而黄克诚的新四军第3师,战果虽说没有粟裕的第1师辉煌,也是威名远扬的虎狼之师。毛泽东令黄克诚带领第3师三万五千人马迅速北赴山海关。苏北防区由粟裕结掌,从而造就了七战七捷的奇迹。

1945年11月25日,黄克诚,刘震,洪学智同率新四军第3师人马在无支持,无后方,无政权,无粮食,无医药的艰难条件下,到达了锦州,迅速分散在东北广大农村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

1946年春,林彪整编东北联军,黄克诚的第3师第8和第10旅合编为代表联军第二纵队,即后来的第39军。第7旅合编为第六纵队,后称为第43军。第3师的三个独立团合编为第七纵队,后来编为第44军。这些部队,在东北的战事中多立奇功。而黄克诚的军事才能并没有被林彪所重用,在东北的战事中和吕正操主管了军事后勤供应。

平津战役后,黄克诚是天津第一任市长。1952年,在粟裕总参谋长手下任副总参谋长,主管后勤的正规化制度的建立工作。在毛泽东借用国防部长彭德怀之手清理战将刘伯承,粟裕等人之后,黄克诚接任总参谋长之职务。不久,亦随彭德怀的倒台而下野。1977年,为邓公所从新任用。1986年去世,享年八十有四。生前多为林彪美言。(待续十六)


王麻子昏言昏语(十六):

共军有粟裕一言而得中原,纳黄克诚一语则据东北。此二人虽未封帅而功大于帅,青史良将也。

吾亦常思为民运建言曰:“云彩端里面种个瓜,不如回家抱娃娃”,众人皆以为戏言也。

然若民运采纳吾之高论,不但汝辈略有小望,造就在下为一代名人亦未可知。哈哈哈哈哈,有意思。


作者:昭昭若昏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昭昭若昏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6653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