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2005/11/6洛杉矶 见东海一枭先生修改稿,为李洪志先生诗作一辨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2005/11/6洛杉矶 见东海一枭先生修改稿,为李洪志先生诗作一辨
所跟贴
大字不识的浑人张宗昌的诗作:大炮开兮轰他娘 (ZT)
--
Anonymous
- (3292 Byte) 2005-11-08 周二, 上午12:08
(231 reads)
nngzh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季羡林与前清状元王寿彭的缘分(ZT)
(199 reads)
时间:
2005-11-08 周二, 上午12:15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季羡林与前清状元王寿彭的缘分
--------------------------------------------------------------------------------
作者:蔡德贵 来源:山东大学报总第1458期 时间:2001.11.30
--------------------------------------------------------------------------------
在山东大学校史上,王寿彭是任期最短、也是遭非议最多的校长,季羡林是享誉最高的校友之一。然而,季羡林先生一生的学术道路,却与这位任期短、遭非议的校长有密切的联系。历史太复杂了。历史不应该是被任意打扮的小姑娘,历史事实是应该被尊重的。王寿彭遭非议,表现在两方面:其一,认为他没有什么真才实学,是因为自己的名字讨慈禧太后的喜欢而中状元的。其二,认为他反对孙中山革命,思想上是一个保守派、顽固派。
事实确有论者所说的一方面。然而还有另一方面。王寿彭绝非等闲之辈。王寿彭,字次 ,号眉轩。他1874年出生在山东潍县南关(今潍坊市寒亭区),这个地方在清代光绪二年(1876)已经出过一个状元曹鸿勋,他虽然出任的是湖南学政,对湖南儒学兴盛起过作用,但在当地潍县人中也有很大影响。王寿彭从小承祖训,刻苦读书,所以17岁就考中秀才,26岁考中进士。《清史稿·本纪二十四》载:“壬午,赐王寿彭等315人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在他27岁那年,命运之神降到他的身上,他中了状元。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王寿彭参加北京的会试,时值慈禧太后的68岁生日前后。读卷官一看王寿彭的名字有利用价值,为讨慈禧太后的欢心,把不是第一名的王寿彭的试卷调到第一名进呈。慈禧太后一眼看到这个名字十分吉祥,征兆自己(王)寿如彭祖。彭祖本是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据说活了800岁,是个名副其实的老寿星。王寿彭这三个字居然能巧合到象征慈禧太后长寿,她内心的喜欢自然是可以想象的。所以她点王寿彭为状元,并对读卷官恩赏有加。那时宣布殿试结果叫传胪,在天安门举行。状元、榜眼、探花从天安门中道出宫。长安左门外,临时用芦席搭起“龙棚”,黄榜出自长安左门,张挂在龙棚里。封建王朝按照五行的原理,东方属青龙,西方属白龙,所以长安左门被称为青龙门,长安右门被称为白龙门。根据民间传说,中状元叫跳龙门,就是指从长安左右门出入。这一天是5月24日,光绪在乾清宫召见一甲十名进士,王寿彭在其列。他当时站在乾清门外,猛然听到读卷官首先点到他的名字,王寿彭简直茫然不知所措。他的同乡官员机灵,代他答应:“在此!”给他解了围。这位同乡帮他整理衣冠,为他佩带忠孝带、荷包,督促他进乾清宫拜见光绪帝。第二天,顺天府尹在长安左门外照例为他披上大红带,佩上大红花,献上喜酒,最后扶他跨上骅骝马,接受满街文武官员的祝贺。那么,王寿彭是不是不学无术呢?看来,他不是不学无术。单就书法一项,王寿彭的知名度是非常高的。在福建福鼎市资国寺内有他题写的对联:“清香满室佛入定,明月出海天为高”。在毛泽东的遗物中,有一只铜墨盒和正方形黄铜砚。墨盒有盖,盖上有王寿彭恭录楷体“黎明即起,洒庭院,要内外整洁”的铭文。这个墨盒被定为国家二级文物。王寿彭在中状元后,被授翰林院修撰,光绪三十一年被派往日本考察政治、教育和实业。在日本时,他在政治上敌视孙中山革命,暴露了他的保守甚至保皇的立场。在回国后,他写出《考察录》一书,倡导改良教育与实业。
后来,王寿彭在官场并不得志,干脆赋闲在家。但也算是命运吧,该他得骂名的事发生了。1925年4月,绰号“狗肉将军”的张宗昌督鲁。这位将军真正是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以“三不知”闻名于世:不知自己手下有多少兵,不知自己有多少钱,不知自己有多少小老婆。但在一个文化底蕴丰厚的省份,他又不甘心被文化人瞧不起,于是他要附庸风雅。为了标榜自己敬重文化人,显示自己礼贤下士,便力邀赋闲在家的王寿彭出任山东省教育厅长,并拜他为师。这还不够,在厅长之外又让他操办恢复山东大学,出任校长一职。 为了把自己变成文化人,张宗昌拜王寿彭为师,学习诗文。但一个文盲要成为诗人,谈何容易!学了半天,只能写一些歪诗。他居然有胆量把这些歪诗编成《效坤诗钞》,印装精美,内容却是糟糠。他把诗集赠送到哪里,哪里就留下狗肉将军的的臭名。比如诗集中有一首模仿刘邦《大风歌》的诗,名为《俺也写个大风的歌》,诸君不妨奇文共欣赏,权当添一点笑料。 诗曰:大炮开兮轰他娘
威加海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这样的“诗作”和韩复榘的“咏”趵突泉的诗作是齐名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季羡林于1926年15岁的时候,考入山东大学附属高中。山大的校长就是刚上任不久的王寿彭。山大附中也有一个校长,但这位校长从来不露面。季羡林记得,只见过他一面,是在祭孔典礼上。全体高中学生也集合在山东大学校本部。校内有金钱泉,离趵突泉不远。校园挺大,庭院深深,季羡林进去后,不知身置何处。校门正对着正觉寺。祭孔典礼的主持人就是这位狗肉将军张宗昌,陪祭的是山大校长王寿彭。季羡林身在现场,只见他们穿着长袍马褂,行三跪九叩之礼。季羡林当时涉世不深,见到这个场面,只觉得滑稽可笑。这个无恶不作的军阀,这时居然一付正人君子样,圣人之徒象,满脸正气,义形于色,怎能不叫这个少年默默好笑呢!王寿彭的保守,表现在反对孙中山的革命和尊孔上。在他影响下,山大附中的老师也尊孔成风。季羡林有一位经学老师,外号叫“大清国”,因为他动辄就说“你们民国,我们大清国”的口头禅。《四书》、《五经》,连同注疏在内,这位“大清国”经学先生都背得滚瓜烂熟,据说甚至还能倒背。无论如何,这所高中的老师们,水平是极高的。尤其是国文教师王崑玉,宗桐城派古文,有自己的文集。他对季羡林的影响极大。他布置的一篇作文《读<徐文长传>书后》,季羡林写得下力,他给的批语是“全校之冠”。从此,季羡林的所谓虚荣心一下子提起来了,他再也不愿意有不好的成绩。于是,他一改过去贪玩不用功的习惯,开始用起功来。学习成绩在期末是甲等第一名,相当于现在的95分以上。第二学期,他又得了甲等第一名。王寿彭有言在先,谁如果连续两个学期得甲等第一名,他就给谁题写一幅字。到1927年5月,季羡林连续两个学期的甲等第一名地位已经确定,于是王寿彭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给这位16岁的少年题字。当时王寿彭给季羡林题写了一幅对联,可惜原物现在已难找到,另外又写了一个扇子面,他把清代诗人厉鹗的一首诗恭录在上面,赠给季羡林这位16岁的高中学生,诗说:净几单床月上初
主人对客似僧庐
春来预作看花约
贫去宜求种树书
隔巷旧游成结托
十年豪气早销除
依然不坠风流处
五亩园开手翦蔬 在扇面末端,王寿彭题写:“录《樊榭山房诗》,丁卯夏五,羡林老弟正,王寿彭”。一个教育厅长兼大学校长的硕学之士对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称老弟,看来还是相当没有架子的。从这一点上看,他还有其开明之处。这幅扇面一直完整地保存到现在,是王寿彭1927年赠给季羡林的,已经有近80年的历史了。厉鹗(1692-1752),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人,工诗词,风格俊秀淡雅,曾影响大江南北诗词坛数十年。其诗作以五言古诗为工,但王寿彭为何不录五言古诗,而录这首七言古诗呢?原因不明。王寿彭给季羡林题写字幅以后没过多长时间,就因为思想守旧,不得人心,而辞职离校,“五亩园开手翦蔬”去了。这之后,张宗昌短期兼任山东大学校长,一时间被视为教育界丑闻。不管怎样,季羡林是在山东大学附中学会用功的。而且,从这时起,他开始在天津《益世报》上发表小说和散文,养成了舞文弄墨的习惯。此习惯一直延续到老年,兴趣没有稍减。所以,对这段历史,季羡林铭感至深,非常感谢山东大学附中的几位老师,也包括这位校长王寿彭。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2933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