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我们不是都被禽流感吓慌了吗?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我们不是都被禽流感吓慌了吗?   
bystander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933

经验值: 20139


文章标题: 我们不是都被禽流感吓慌了吗? (909 reads)      时间: 2005-10-31 周一, 下午4:44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们不是都被禽流感吓慌了吗?


二零零五年十月,香港。上班时分,车站里的人群熙来攘往。人们接过免费派送给乘客的报纸,一边候车,一边阅读着大字标题有关禽流感的报导。他们之中不会有太多人察觉到,车站四周一列列五光十色的广告灯箱里其中一张不甚起眼的宣传海报;没多少人会停下脚步,细看海报所要传达的讯息;甚至根本没有人会在意,无国界医生那紧急呼吁的内容。随便一瞥,还以为海报上那些医护人员,是在提醒人们要预防禽流感呢!

任何时候前往无国界医生的网页(www.doctorswithoutborders.org)浏览,都会发现许多我们印象陌生的第三世界国家,长久以来都处于水深火热的困境中。当发达国家的人在茶余饭后讨论着野鸟死亡的消息时,在那些默默无闻的贫困国度里,由于缺乏基本药物供应,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病患者,在绝望中与世长辞。天灾的无情、战争的残酷、药商的贪婪、富人的冷漠等,都令无国界医生的人道救援工作变得异常艰巨。

贫穷国家人民的死活,从来就不在主流新闻媒体关注之列。在富裕社会里生活的人,也就懒得去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费心。反正贫穷国家的医疗卫生问题,即使再关心也帮不上忙,还是交由世界卫生组织去处理好了;世卫组织的宗旨不就是要“促进和保障全人类的健康”吗?可惜的是,近年世卫的方针基本上已经变成“先富人之忧而忧”,与救死扶伤的理念相距越来越远,剩下来就只有无国界医生们,继续在资源匮乏的逆境下孤军作战。

二战结束后的三、四十年间,世卫在统筹医学界对抗天花、麻风和小儿麻痹症的工作上不遗余力,成绩卓著。再加上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到了七十年代末,先进国家和地区基本上已经脱离大规模爆发疫症的威胁。由于这些先进国家是世卫的主要经费来源,随着健康状况普遍得到改善,它们便不再感到有必要增加对世卫的资助。从九十年代起至二十一世纪初,世卫每年所获的资助金额,都维持在十亿美元上下。对于这个早已演变成庞大官僚架构的组织来说,如何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无疑是首要的当务之急。

为求生存,世卫只好采取开源节流以及加强市场导向的策略。九十年代间,由世卫主导下进行的研究项目,几乎全部都是以先进国家人民的健康状况为焦点。一个又一个的研究报告,诸如“搭乘长程飞机可能引致的血管闭塞”、“驾车时使用移动电话的危险”、“在工作间接触二手烟对健康的影响”、“欧洲年轻人滥用酒精问题”等等,无一不是只有富裕阶层才会关注的问题。此外,为了应付行政、会议和宣传活动等方面不断上升的开支,世卫只好选择“独善其身”,毅然甩掉第三世界贫穷国家这个沉重的包袱。

根据世卫一九九九年发表的报告,全球每年死于肺结核、疟疾和麻疹等传染病的总人数约一千一百万。报告估计每年只要动用二亿美元左右,便能有效地预防及控制疾病扩散,将死亡率大幅降低。可是,著名英国医学杂志The Lancet的评论文章指出,世卫每年实际用于对抗传染病的经费,大约只占总支出的百分之四;行政方面的开支,却竟出人意表地占去总支出的百分之六十五以上。难怪另一份英国医学杂志The British Medical Journal把世卫形容为“腐败无能的官僚机构”。

二零零三年三月,香港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发生严重医疗失误事故。该院的医护人员因疏忽而没有对高危的肺炎病患者实施适当的隔离措施,以及进行详细健康状况检查,以致非典型肺炎在院内集体爆发,继而向社区蔓延。接连出现多宗社区感染的消息,转瞬间在香港触发极度恐慌。世卫更即时发出警告,声称全球正面临SARS疫症大规模爆发的危机。让人怀疑的是,根据香港医学会及医院管理局提供的数据,二零零三年一月至四月社区感染肺炎的数字,事实上较二零零二年同期略低,而无法确定原因的肺炎个案(即广义的“非典型肺炎”)死亡率,则较二零零二年同期轻微高出约百分之五。

从这些统计数字看来,爆发严重疫症之说完全站不住脚。当时香港社会陷入近乎非理性的极度恐慌,主要有四个原因:(一)在未经严格的反复测试和验证下,世卫毫无保留地接受香港大学实验室提交的报告结果,并向全球发表公布,指SARS疫症是由一种新品种的冠状病毒所致。(二)疫症爆发期间有三百多名医护人员怀疑受到感染。(三)一个私人屋村淘大花园传出三百多人怀疑集体感染SARS的消息。(四)许多来自内地无法确定真伪的传言,加上主流媒体不负责任的态度,导致社会上充斥着大量夸张失实的报导和评论。

冠状病毒一向被认为与伤风感冒有关,但世卫的专家们在没有足够证据下,断言引致SARS的冠状病毒是新的品种。尽管香港和美国的实验室,都分别从个别患者身上隔离出冠状病毒;但世卫急不及待发表公布,一口咬定冠状病毒就是SARS的元凶,未免过早下结论。其后在加拿大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测试发现,即使采用灵敏度最高的“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ce chain reaction;一般简称PCR)技术,在三千多宗SARS疑似个案的样本中,只有约百分之四十带有所谓“SARS病毒”。进行这项测试的研究人员又发现,对照组的被测试者中,约百分之十五带有“SARS病毒”,却从来没有出现过任何病发迹象。

不过,世卫并未因应加拿大研究报告的结果,撤回SARS是由感染冠状病毒引起的说法,反而采取“削足适履”的办法,将任何无法证实由感染冠状病毒致病的个案,剔除出SARS的确定病例以外。根据世卫后来发出较严格的指引,SARS的确定病例,必需依照检验结果认定,即PCR检验结果呈现阳性,或者血清抗体检验呈现阳性,或经检验分离出SARS病毒。尽管这个指引仍未能满足波普尔所追求更高层次的科学论证原则(跟一般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谈波普尔的证伪说,恐怕只会是对牛弹琴),但已足够令SARS的新增确诊个案大幅减少。

(严格来说,接受ELISA之类的所谓抗体测试后呈阳性,只能证明过去曾经受到感染,免疫系统发生反应,生产出对抗病毒的抗体,即身体对病原体有免疫能力,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确诊染病”。至于PCR,其实是一种“大海捞针”式的基因复制技术,例如可以应用于将潜藏在身体组织内的极微量的病毒基因无限量放大。然而,因发展PCR技术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穆里斯却一再指出,病原学上使用PCR技术去“证明”残存病毒基因与病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完全是对科学技术的滥用。)

二零零三年九月二十七日,香港医院管理局公布,根据世卫对SARS更严格的定义,修正SARS疫症爆发期间香港死亡人数,由原先公布的二百九十九人,大幅减少至一百五十九人。同年十一月四日,台湾当局亦公布将当地SARS的个案总数,由六百六十五宗,调低至三百六十四宗;同时患病的死亡人数,亦由原先的一百八十人,大幅下调至三十七人。这些数据显示,在SARS肆虐期间,误诊的个案比率,竟然高达百分之四十五以上!

SARS疫潮爆发期间,香港公立医院负责照顾SARS病患者的医护人员,总数约为五千八百人,受感染个案共三百八十多宗,即百分之七以下,情况不算特别严重。(扣除大量误诊个案,染病比率只会更低。)当时不少医护人员申请休假,令值班人手异常紧张;工作过劳和沉重的压力导致免疫系统减弱,相信是医护人员染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名医生更去函英文《南华早报》,说医院管理局当时发出指引,要求医护人员定时抽取病人呼吸道的分泌物,以作检验;但院方却没有提供护眼罩,以致病毒很可能通过飞沬进入眼部,造成感染。

有关香港淘大花园发生怀疑集体感染事件,世卫调查小组参考了香港卫生当局提供的报告,得出大规模感染纯粹是“运气不好”的结论:“一名患有慢性肾衰竭的男子到淘大花园E栋拜访他的兄弟,将疫情带往那里。同栋其它住户稍后出现腹泻,带有大量病毒的排泄物送到污水道系统中,然后某些住户马桶防止臭气回送的水封系统干了,让带有病毒的水滴微粒进入,浴室中的抽风机又将这些微粒吸出,送到天井后,经由打开的窗户送往其它住户家中。此外,下水道破裂曾一度导致淘大花园停水,这让带着病毒的排泄物在管线中停留一段时间,有了大量复制的机会。”

撰写调查报告的人自己大概也不相信,世上竟会有如此一连串匪夷所思的事情。举例说,病毒必须借助其它生物的活细胞才能繁殖,在粪便中又怎样能够“大量复制”?所谓“超级传播者”之说,也很难让人信服。为什么被指为疾病源头的男子,数天内先后两次到淘大花楼散播病毒,期间自己却没有病倒?报告也没有解释为什么世界各地众多的SARS个案中,就只有淘大花园的病患者,出现严重腹泻的病征?为什么卫生当局一开始便排除食物中毒或食水被细菌污染(如大肠杆菌)等较为合乎常理的可能性?在众多不明朗因素下,将三百多名病者送进没有足够隔离设施的SARS病房,是否有草菅人命之嫌?

在疫症高峰期,世界各地的媒体上,出现大量夸张失实、缺乏常识和不负责任的言论。对疫情一知半解的政客;企图掩饰过失的官员;习惯以煽情手法争取眼球的媒体;再加上世卫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等国际知名卫生组织,全力开动宣传机器,结果让全球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在铺天盖地的宣传下,理性和常识都被抛诸脑后,药石乱投的情况尤为严重。以香港的医院为例,就曾经一度使用超出安全剂量的Ribavirin(试验证明这种药物对抑制SARS病情没明显效用,而且很可能引致严重贫血等后遗症),以及在尚未详细了解病况前,使用极可能导致肝脏和肾脏受损、肌肉萎缩以及压抑免疫反应的类固醇疗法。

根据世卫网页上的统计数字,累计全球确诊SARS个案为八千零八十九宗,死亡人数为七百七十四人。当中有多少个案是误诊?有多少人是因为医疗失误或误用药物至死?我们当然不得而知。但是,全球每年因流感至死的人数高达三十多万,因肺结核或疟疾等疫症死亡的人数更在百万以上,都是不争的事实。只因为小规模爆发SARS疫症而高喊“狼来了”,这个玩笑是否开得太大了?

二零零五年二月,禽流感在泰国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爆发,数千万受感染或可能受感染的家禽被“销毁”,成为当时国际间的头条新闻。但随着疫症迅速平息,期间只有零星人类受感染的个案,媒体很快便将焦点转移到其它事情上。到了今年九月,可能因为候鸟迁移的关系,禽流感有蔓延至欧洲及世界其它地区的迹象。接获鸡只及野鸟死亡的消息,世卫的专家们又再次急不及待召开新闻发报会,宣布明年(二零零六年)一月至三月,将会是禽流感疫潮的高峰期,估计届时人类受感染死亡的数目,将会有二百万至七百四十万之多,建议世界各国作好准备,严加防范。另一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世卫官员更夸张地警告说,届时将可能有高达一亿五千万人被禽流感夺去性命。

世卫的专家们是根据什么病理学或流行病学模型,作出上述推测,我们这些“外行人”当然无权过问。只要我们懂得作出惊慌的反应,就已经非常足够了。


作者:bystander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bystander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0625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