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给老快转一文------谈中国政治现象--反思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给老快转一文------谈中国政治现象--反思   
胡汉四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给老快转一文------谈中国政治现象--反思 (443 reads)      时间: 2003-10-21 周二, 上午5:0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历史回眸】谈中国政治现象--反思



关占秦





 1999年,是个重要年份。五四运动七十周年。中共建国五十周年。民主墙运动二十周年。六四十周年。对某些人来说,到年关总有难迈的门坎。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的“反思”书籍多了起来,特别是专家,教授,学者,作家以回忆和采访录方式推出反思书籍,乘着北京“小阳春”气候,纷纷上市。



  北大著名老教授季羡林一马当先,出版“牛棚杂忆”,回忆知识分子文革中所受残酷迫害和悲惨遭遇,收到无数读者来信。然后是著名作家韦君宜的“思痛录”,从延安整风说起,到建国后一系列政治运动,批胡风,反右,大跃进,四清,文革,整人又挨整。读者掩卷长思:“谁之过?”“为什么?“其实,对年轻一代来说是“?!”对经过文革的人,只有“!!”。



  还有,新华社老记者戴煌所写的“我的右派生涯”“胡耀邦平反冤假错案”也赢得众多读者。读完胡耀邦,人们更加怀念这个平易近人的小个子,更容易联想起二十年前拨乱反正的艰难以及十年前那场风暴的外在起因,也更容易联想起另外一个小个子在此问题上的不义。戴煌抓住第二个来自不易的写作春天,笔耕不辍。前一段香港杂志刊登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到老社长胡绩伟“谈心”文章,其中内容同事实有出入,戴煌写信加以指出,维护史实之心,溢于言表。



  1957年,是中国知识分子精英惨遭“焚书坑儒”的一年。“反右”同文革一样,是敢于说真话的人的劫难和真实梦魇。老报人朱正98年推出了“1957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其实,众所周知,“反右”对中国近代当代史影响之大,足以或应该建一座纪念馆,加以反思。然巴金提出建“文革”纪念馆一事都不了了之,“反右纪念馆”更提不上议事日程。“反右”之所以不能彻底平反,盖因当年主其事的小个子坚持反右只是扩大化问题。历史表明,中共主政大陆五十年,知识分子遭迫害自胡风起,到文革达到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而“反右”是其中相当惨烈引入注目的高潮。二十年前,刘宾雁,方励之,王若望几位“右派”乘改革开放拨乱反正解放思想之际,鼓吹召开全国反思“反右”会议,遭到封杀。但要求反思的强烈愿望,并没有因此泯灭。上海作家叶永烈出了纪念“反右”的“历史悲歌”一书,海外丁抒出了回忆反右的“阳谋”一书。老作家老“右派”戈扬,还在纽约奋笔疾书加以反思,老“右派”新“捣乱分子”吴弘达还

在到处奔走对劳改加以反思。老“右派”老战士吴祖光依然照说不误,敢于第一个在政协会议放炮猛轰陈希同并追究其六四责任。老“右派”新总理朱熔基在北京被问及右派生涯,“朱老总”语焉不详,含糊带过,曰:旧事不提也罢"。



  其实,反思年年有。七十年代末所谓伤痕文学,开了反思的先河。从大墙后面侥幸爬出的从维熙张贤亮邓友梅王蒙刘绍棠这些老“右派”忆起当年之苦,哪个不是血泪斑斑?然而,如今已经成为大款的张贤亮一个“牧马人”,还有那运河边刘绍棠的“荷花柳叶”,不觉中已把反思引入正思的道路。当局中左派虽已势微,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何况“骆驼”还没死,仍在喧嚣不已。他们一贯认为,思可以,反思不行。要顺着思,倒着思则有问题。横看成岭可以,侧观成峰不对。



  “六四”过去没多久,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副研究员陈小雅,就以严肃的学术态度和较高的水准,写出了洋洋数十万字的“八九民运史”。然这种有深度的反思著作,则只能在台湾出版。



  当然,大陆也不是绝对禁止出这种书。“防左备忘录”“中国左祸”等书,正是从反思历史的角度来告诫世人左祸之惨烈与危害。但是,北大教师袁红冰也正是因为组织专家学者反思左祸而成了“政治犯”并锒铛入狱。引入注目的是,去年年底,徐晓,丁东还有徐有渔合编的“遇罗克:遗作与回忆”出版。三位学者都是经过文革的老三届,他们呼吁大家都来反省,看看自己的人性。



  五年前,一位自称北大应届毕业生者同笔者讨论六四责任问题。他认为六四是暴徒杀解放军。所有的海外报导都是利用现代科技移花接木,欺骗舆论。笔者问其是否知道三反五反,反右,四清,文革,一直到为小个子复出奠定基础的“四五”事件,答曰:不知。遇罗克张志新李九莲是何许人?更不得而知。前年,一批南方某地的大学生也同笔者谈起六四话题,问道:到底是学生杀解放军还是反之?笔者建议他们去读遇罗克。书生抗争,除了试图反思的一颗脑袋,还有什么?



  如果说不愿反思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那么反思不够的民族则属希望不大的民族。愿意反思、尊重史实并努力创造环境条件进行反省的民族,是明智、宽容有前途有发展的民族。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史使人明鉴。而反思就是坦诉历史前车之鉴。中共老人薄一波出书回忆七十年革命生涯,其中提到当年山西学生闹事,冲进阎锡山督军府,阎长官也是礼贤下士,答应学生条件,从容化解学潮。封建军阀时期的“五四”也好,四人帮时期的“四五”也罢,均无弹压学潮一说。军阀段骐瑞只杀了刘和珍等几名学生,已被鲁迅说成最黑暗的一天。奈何新时期非要以重血鉴轩辕?



  中国的现实是,有份量有地位德高望重长者可以出来反思,知名度不够或地位不够理念不同者只能私底下静思而不能公开反思。1998年中国中央编译出版社出了“我经历过的政治运动”一书,老将军肖克,党史学家龚育之,毛泽东前秘书李锐,社科院前副院长李慎之,副院长于光远等思想解放开明者,均参与撰文,谈到反右,四清,军队反教条主义,文革的惨痛经历。罗瑞卿大将主管公安业务时,下令逮捕“右派”林希翎。罗后来惨遭林彪毛泽东周恩来清算,文革跳楼自杀未遂摔断腿仍遭批斗,场面奇惨。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可以出书替自己和父亲反思,但当年戴着天字第一号大右派“桂冠”的林,饱受人间苦难九死一生后,只能效仿异议人士在海外出书,回忆右派生涯。邓毛毛可以出书代替老邓反思,被老邓打入大牢的魏京生,只能到海外由他人代为著书立传,以示反思。



  同理,五十年代初从美国回大陆的巫宁坤教授痛忆反右文革等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反思著作“一滴泪”,上海资本家郑念女士的“上海生与 死”,四川留英学生张戎的“鸿”等回忆反思著作,大陆是不可能出的。



  可以看出,反思须有条件。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一般原则是静思可以,反思仍要三思而后行。另外,光反思不正思不行,一定要有反思有正思才能通过检查。道理很简单,只反思,容易像“河殇”那样,引起当局认为可怕的负面效应,而有反思有正思,才能更好地一切向前(钱)看。俄罗斯革命家列宁曾教育人民: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是,今天的老百姓会问:背叛?So What?



  但是,问题在于,对好的东西,对真善美加以背叛是倒退,而对不好的地方,对假恶丑,首先要能辩明然后加以背叛,并致力与未来不重蹈覆辙,则应该是今天或今后所有反思的出发点和目的。历史已经证明,时代车轮每经过反思这个大修阶段而略作停留后,往往就会以更加迅猛的速度和气势向前驰骋。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908613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