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戏说中国历史之三皇神迹(5):神农氏种地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戏说中国历史之三皇神迹(5):神农氏种地
ZT潇水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戏说中国历史之三皇神迹(5):神农氏种地
(311 reads)
时间:
2005-10-15 周六, 上午9:33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七千年前神农氏是怎么搞农业的呢?
每到秋天,神农氏就带着他的哥们儿姐们儿放弃采集野菜而出门种地了。到处是草干木枯,西风乍起,正是放火的好时候。人们躲到安全的地方,看神农氏顺风放火。风助火势,把枯木干草烧了个干净,风卷残云一般,露出了一大片赤裸的土地,厚厚的草木灰成了天然的肥料,而冬天的积雪又为这片土地补足了水分。等到春天,神农氏再次出动,抡动石斧,
砍掉残余的焦木,用他自己发明的耒耜掘出小洞,挖起土块。女子继男子之后,跪在地上,拿小木棒打碎土块。大伙儿七手八脚,把种子塞到地里去,像是给土地行贿,等待土地的回馈——这就完成了刀耕火种的全过程。
种子是从哪里来的呢?有说神农氏遍尝百草,饥渴的样子跟闹饥荒的农民挖树皮一般无二。他的真诚终于感动了上苍,上苍下起了“粟子雨”,粟子噼里啪啦从天而降。神农把这些好玩艺儿捡回去种植,结出了小米。事实上,这只是传说而已。我们知道粟米是人培养的,人们采集植物的种子回家煮着吃,一些意外的原因使种子丢落地上,次日的一场清雨过后,种子冒出了嫩芽,启发了人们种植的灵感。而最先得到驯化的,就是狗尾巴草。
神农氏播种下去的狗尾巴草,慢慢驯化之后,终于收获出可爱的粟(小米),由于没有施肥,所以不含任何农药,是绿色食品,吃了没病,成为中国人长达五千年的主食。
神农氏生长的这块黄土高原,为农业启蒙预做了长期的准备。早在二三百万年前,伴随着人类的起源,一股大风也从西伯利亚吹来,裹挟着黄色的尘埃,袭击了我们今天的陕西、山西一带(跟现在北京常刮的沙尘暴差不多,但是更有营养,富含钾、磷)。黄尘沉积下来,形成几十米到几百米厚的黄土高坡。这种黄土极其奇特,黄土颗粒具备自行肥效能力——它颗粒疏松,颗粒间有孔隙,颗粒上还有柱状纹,可以形成“毛细虹吸现象”,犹如海绵,把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养料吸到顶层。顶层养分被庄稼消耗光了,下边还可以继续“虹吸”上去,供植物根部吸收。中国西部这块黄土地,迄今连续耕种了七千年而肥力不减,原因就在这里,真是世界一奇。
七千年前的神农氏,辛苦了一个白天,播种完毕,回到家里休息。当时人已经不住天然山洞了,他的家是一个“坑屋”,当时最流行的。
所谓坑屋,就是在地上挖一个坑,坑里支起几根蛮高的柱子,柱子顶上像蘑菇一样顶起半个茅盖,顶涂草泥以防雨水。一半边是茅盖,一半边看着青天,下雨就漏,晴天也潮,虽然可以用火把地面弄硬弄干,但人呆在坑里,总不是很爽。后来人们把茅盖做成全圆的(像个蘑菇),再加上四壁,像个粮囤,也有四面锥体仿佛金字塔的。坑屋都属于半地穴式的,而且很小,考古发现一般才十平方米上下,最多容纳两三个人。后来流行方形的坑屋,出现了百多平方米的大坑屋,简直是当时的杰作。许多坑屋组成远古温情小村,晒在古代太阳下面,是人生的寄托。
屋顶的茅草,由于风吹雨淋,表层形成灰白色的霉烂层,所以叫“白屋”(“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是也)。茅草不断霉烂,需年复一年加铺新草,新草越压越厚,一旦草顶倒塌,一所房子就算使用完了。
神农氏收工回来,钻进他那古典的一次性房子,顺着台阶爬下去(从坑屋的门口到坑底是有几级台阶的)。坑里首先迎接他的是取暖做饭的火塘,一个圆的浅坑,里边放着干柴枯木,坑沿用三块石头做成架子,可以把陶罐坐在三块石头上煮肉吃。神农氏的炊具和餐具已经初具规模,杯、碗、盆、罐、瓶一应俱全,还有钵子(碗口内收的叫钵)。碗口上还用指甲抠出鱼鳞样的一圈纹路,烧制成形,是当时最前卫的艺术品,现在去西安博物馆可以看见它。
神农氏傍着火塘席地而坐,屁股下面垫着树皮、松毛、兽皮和杂草等纯天然无辐射的“坐具”。坑屋里没有椅子也没有桌子,人们习惯坐在植物皮茎编的席子上。睡觉前,大家要把火塘附近的地面烤热,然后趁着余温铺上兽皮,卧上去睡觉,这叫做“炙地眠”。他的枕头是用硬泥团烧制的。火塘的火慢慢乏了灭了,但是有古代的打火机,就是一个制作精巧的陶罐,呈密封状态,里边放着特殊的植物,带着火星,用的时候,倒出一些火种来,平时就放在火塘内的灰里煨着。
神农氏在睡觉前还要干些homework——制造石器。先把石头A垫在下边,上放石头B,手执石头C,对石头B进行无情砸击。石头B纷纷掉渣,终于按照祖先的需求被加工成精细的石器产品如刮削器、手斧、尖状器等等。这样的石器叫旧石器。
神农氏接着把细沙掺上水,放在砸击产生的石器表面,使劲儿地磨啊磨啊,石器被磨得平整光滑,刃部锋利异常,上可以刮胡子,下可以砍树,一砍一个印儿。神农氏把石刀、石铲、石锄、石镰、石斧都磨快了,为砍树、种庄稼创造了前提。打磨的石器叫做新石器。
神农氏还发明了挖土的“耒”、“耜”。耒(念“磊”),是—种尖木棒(就是白天他拎的那东西),有时还用火烧其尖端,以增加它的硬度,还可以套上野兽的一根犄角,这样可以使用得更长久些。但是用这东西掘地非常费劲儿,因为只有一个施力点。神农氏发现用双叉的木棒掘地可以更快些,于是就出现了双齿耒。耜(念“四”),则是一个石头片,用它掘地必须躬着腰甚至蹲着身子。神农氏发现,如果把石耜装在木耒的头上,使用起来就不必蹲身了。于是耒和耜被束缚在—起,成为“耒耜”,是一种复合工具,是现在铁锨的鼻祖,未来大禹治水也是用这物件。制造复合工具,标志着人类的智力达到了新的水平。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00549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