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不幸误读李敖 |
 |
所跟贴 |
不幸误读李敖 -- 芦笛 - (2508 Byte) 2005-9-23 周五, 下午10:54 (1868 reads) |
毕时圆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为了节省时间,不再重复写作。我把有关资料转贴如下:
很多人可能感到奇怪,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事大国--美国,却一直没有元帅军衔。其实,这里牵涉到一个翻译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1944年底,鉴于当时美军规模庞大(超过1200万人),编制级别多,加之与盟军联合作战,美国正式在上将衔之上设置了最高一有军衔,相当于西方国家的元帅。半个世纪以来,我国一直将这一级军衔译为"五星上将",这是不准确的。
第一, 美军被译为"五星上将"衔的英文正式衔称,分别为"General of the Army"(被译为"陆军五星上将")、"General of Air Force"(被译为"空军五星上将")、"Fleet Admiral"(被译为"海军五星上将"),其实,它们的字面上都没有"五星上将"的意思。只是由于这一级军衔的识别标志是5颗星徽,在美国也有口语称其为"五星上将"的,英文为"Five Star General"。应该指出,"General"一词,既表示"上将",也有"将军"的意思。但在这里是将军的泛称,而不表示上将。如"Liertenant General"(中将)、"Major General"(少将)。美军的上将只有一级,军衔标志是4颗星,4颗星的将军就是上将,有时口语称为"四星将军",而不是"四星上将",就像不能称中将为"三星上将",而可以称"三星将军"一样。因此,即使是口语,也应译?quot;五星将军",而不是"五星上将"。我国把美国的"General"和"General of the Army"分别俗称为"四星上将"和"五星上将",源于民国时期。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的特级上将、一级上将和二级上将,肩章上分别佩带5、4、3颗星徽,因此也俗称为"五星上将"、"四星上将"、"三星上将"。但是,正如国民党军队的"特级上将"一直是这一级军衔的正式衔称(而不是"五星上将")一样,美军最高军衔的正式衔称也一直是"General of the Army"而不是"Five Star General"。因此,不能将军衔的俗称作为正式军衔。
第二, 我国之所以没有将"General of the Army"译为元帅,是因为有人认为元帅一词的英文应是"Marshal",既然"General fo the Army"不是"Marshal",因此就不能译为元帅。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通常,Marshal表示元帅,但它也有将领、最高级指挥官等含义,而译为"元帅"的英文也不仅限于"Marshal"一词。英国的陆军、空军元帅英文衔分别称为"Field Marshal"(陆军元帅)、"Marshal of the Royal of the Force"(皇家空军元帅),而海军元帅为"Admiral of the Fleet",并没有"Marshal"的字眼。并且,Marshal在英国泛指空军将官,如"Air Chef Marshal"(空军上将)、"Air Marshal"(空军中将)。可见,在英文军衔称谓中,带"Marshal"的不一定都是元帅,而不带"Marshal"的也未必不是元帅。因此,美国的"General of the Army"译为"陆军元帅"未尝不可。况且,"General"一词在美国陆、空军和"Marshal"一词在英国空军、"Admiral"在英国海军一样,都是将军的泛称,而"General of the Army"、"General of the Air Force"则与英国空军元帅、海军元帅的英文语词结构完全一样;美国海军的"Fleet Admiral"(被译为"海军五星上将")则在词义上与英国海军元帅(Admiral of the Fleet)完全相同。因此,参照英国军衔的汉译名称,也应将美国的"五星上将"译为"元帅"。
第三, 按照一般的惯例,军衔译名应符合本国的习惯,即将外国语言译成本国语言时,凡本国语言有相应语词者,应"以我为主",尽量用本国常用的语词来表述。其实,世界各国的军衔称谓原本五花八门,但在翻译过来时,则按本国通行的军衔称谓,给预计统一的译名。如对英国"上将"军衔的译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当是中国还没有实行军衔制,最初曾采用音译的办法,译作"执纳罗"。由于音译难以使人对茯等级地位得到一个确切的概念,"执纳罗"到底是个多大的官,人们仅从译名上无法得到一个直观的判断。后来改为套用当时中国清朝武职官员的等级来翻译,译为"二品官"。因为当时清朝武官分九品,将西方国家的元帅套为一品,上将则磁为二品。这样用品级来套译,较音译是个进步,总算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从清末到民初,又先后译为"头等提督"、"正都统"、"大将校"、"大将军"等。直到北洋政府时期,才正式译为"上将",并沿用至今。每次改动,都是以当时中国武职官员的品级、职位或军衔来套译的,以使人们对外国这一军衔等级有个直观、确切的概念和统一的名称。
谢谢各位的耐心阅读。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