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纪硕鸣:挟经济以自重,地方向中央说不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纪硕鸣:挟经济以自重,地方向中央说不   
羊倌儿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ZT:纪硕鸣:挟经济以自重,地方向中央说不 (401 reads)      时间: 2005-9-18 周日, 上午2:4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纪硕鸣:挟经济以自重,地方向中央说不

香港《亚洲周刊》/广东及河北等十七省市联名上书中央,要求管住媒体,禁止媒体异地监督,使不少媒体挥刀自宫,惨遭阉割。地方政府羽毛已丰,财大气粗,地方利益「公司化」,凭藉雄厚的经济实力,不断向中央说不或阳奉阴违,导致中央政策难以向下贯彻,政令难通。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纷赴地方考察,协调中央与地方关系,总理温家宝应广东「要求」南下考察,要摆平中央与地方的微妙矛盾。 (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中央简政放权,地方、企业获利自主,但不断膨胀的地方权力及成长起来的经济实力,成为可以与中央博弈的筹码。地方自定法规与中央政府背道而驰、不服中央部门批评管辖的行为日见突出。尤其是先行致富的沿海地区,羽毛已丰,财大气粗,地方利益「公司化」,站在地区利益圈的制高点,有了向中央挑战的本钱。(chinesenewsnet.com)

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为制定「十一五」规划(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到各地考察调研。总理温家宝南巡最受注目,他先后去了安徽、湖南,又专程到广东考察多日,要摆平中央与地方失调已久的关系。(chinesenewsnet.com)

亚洲周刊获悉,不久前中国包括广东、河北、河南、山西等十七个省市的地方宣传部门联名上书中央,要求中央有关部门管住媒体。上书指出,地方政府完全有能力管住自己的媒体,但中央媒体的异地监督报道,成为地方社会不稳定的根源。这些地方领导上书将各地百姓的不平、社会矛盾的激化,归咎于媒体推波助澜、煽风点火,希望中央有关部门管好中央媒体,不让他们随意批评地方政府,否则各地难保稳定大局,不利建设和谐社会,也很难阻止百姓进京上访。(chinesenewsnet.com)

批评报道须经被批所在地准许(chinesenewsnet.com)

今年五月一日国务院新信访条例实施,中央提出了对百姓上访「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各地方政府管好自己百姓,减少进京上访的压力。基于各自的利益,地方政府也不示弱,不约而同联起手来,向中央政府开出条件,讨价还价。新的上访条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管住媒体,成为地方与中央的新博弈、新的利益交换。(chinesenewsnet.com)

在地方政府的「挟持」下,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发文对异地的监督报道叫停,要求新闻媒体自觉「严守党纪」,要求中央级媒体对地方的批评报道,刊登或播出前必须先与被批评的地方沟通,对主要领导的批评报道还要先报被批评者的上一级党委。中央办公厅禁止新闻媒体异地监督的文件发出后,中宣部又进一步细化了这一规定,并提出两个「凡是」:凡是刊发异地批评稿,一定要经过批评对象所在地的党委宣传部准许;凡是涉及被批评的领导干部,一定要经过该干部上级主管部门准许。(chinesenewsnet.com)

此外,中宣部还应地方的要求,收紧了社会新闻包括灾难新闻报道的限制,规定凡涉及灾害事故,以及房屋拆迁纠纷、土地徵用纠纷、集体上访等群体性社会事件,各新闻媒体均不得擅自报道,如需报道也只能采用新华社通稿。通知还特别规定,对于社会新闻的报道不准形成「新闻热点」,也就是对读者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不得依照新闻规律持续进行追踪报道,必须马上变更话题,不能让读者的注意力集中。(chinesenewsnet.com)

在主管部门的规管下,中央媒体开始了舆论一律,中央电视台那些受观众欢迎的《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等黄金节目开始变味了,变得火药味没有了,收视也减弱了。据说为了不违规,央视的《新闻调查》对一些敏感的批评内容不再作追踪报道。地方政府也照本宣科,正在筹备「十运」会的江苏省发出通知,不准媒体在「十运」期间作负面报道,批评文章要事先让当事人过目。一些地方性但全国发行的报刊如广东的《南方周末》也取消了过去对广东以外的调查报道,并且大幅压缩评论空间。中国特稿社副社长熊蕾不久前一篇关注稻米转基因问题的文章,指这关系到老百姓的知情权,稿子上版之后最后被总编辑张东明拉了下来。熊蕾不解地表示:「《南方周末》是挥刀自宫。」(chinesenewsnet.com)

中央向东北「掺砂子」(chinesenewsnet.com)

面对地方权力膨胀,中央政府紧急应变。针对东北地方滥政、司法败坏的情况,中央最近罕有地采取「掺砂子」做法,以中央的名义在各地选派了九十四名干部下关东,其中转任三十八人,挂职锻炼五十六人。到吉林的三十五人,三十三人去了辽宁,二十六人去了黑龙江。这个非同寻常的举动,说是加大东北振兴的力度,实际上是藉此加强中央对东北的监控力度。(chinesenewsnet.com)

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给身处裂变中的中国公民一个新的目标和希望。不过,构建和谐社会的未来,也正在被地方政府用来作为现实抗衡中央政府的一道金牌,成为改革开放后,地方与中央博弈的新法宝。(chinesenewsnet.com)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有一篇《博弈宏观调控》文章提到,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了多种博弈,分别存在于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之间、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投资者与中央银行之间,以及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等,文章认为,在这多重博弈当中,核心是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这种博弈,有时就是直接叫板,令中央的执政意志无法得到落实,政令难畅。(chinesenewsnet.com)

十六届五中全会召开前夕,中央决定主要领导到各地调研,选择的基本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唯独温家宝又来到了经济发达的广东省,重点考察了深圳特区。据北京消息人士表示,总理对广东情有所锺,是因为刚刚遭遇油荒的广东同时还受民工荒、电荒等诸多困扰,最重要的是,广东经济发展遇到瓶颈,已消化了特区政策的深圳更曾多次向中央提出开放二线、成立直辖市等措施。「可以说,温总理是应广东『要求』而去的。」(chinesenewsnet.com)

值得关注的是,温家宝专门去看了珠海接近澳门的横琴岛,这块十六平方公里的土地,广东设想设立更为开放的「特区」,踏上横琴岛尤如出国了,形成泛珠三角与港澳接轨的一个平台,但广东的这一大设想一直没有得到中央首肯。温家宝这次实地考察,可望有所突破。而深港合作问题,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先斩后奏,如深港「同城化」、「口岸合作」、「河套开发」等,这些合作按程序均需经过港澳办及粤港联席会议协调,但深圳先做了起来,总理是来协调的。消息人士向亚洲周刊表示:「温家宝是有备而来,是来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一般的调研。」(chinesenewsnet.com)

近年来长三角活力明显超越珠三角,而华北地区的环渤海湾经济总量及工业增长势头亦领先珠三角,但中国发改委主任马凯最近透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地区、成渝地区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将成为新五年规划编制中区域规划的重点关照对象。显然,以珠三角地区为龙头的华南地区被冷落了,因此在「十一五」规划制订前广东向中央伸手,希望给予支持,其实是想向中央寻求更多的权益。消息人士指出,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是中央的承诺,广东是香港的重要腹地,没有广东的繁荣,就不会有香港的繁荣,这个问题中央必须正视。目前广东GDP总量占全国一成三,不但独立性增强,而且对周边省区如广西、湖南、江西等形成强大辐射,因此当广东提出搞「九加二」泛珠三角经济合作时,北京态度就很暧昧,而这次发改委「十一五」规划不再「重点关照」华南地区也耐人寻味。(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562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