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国家统计局资料似不支持饿死3千万人的结论 |
 |
所跟贴 |
国家统计局资料似不支持饿死3千万人的结论 -- 芦笛 - (1277 Byte) 2005-9-16 周五, 下午3:00 (915 reads) |
云儿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听你说我是内行,脸红了半天。我只是业余的,可不敢充内行。
我觉得你后面说的有道理,灾荒后几年死亡率会下降,而出生率会上升。
不过,应当说灾荒从重从快打击的对象是“老弱病残幼”,你好象漏了一个“幼”字。即使在平常年份,婴幼儿死亡率,也比二三十岁的青壮年高很多,灾荒年受到的影响也应当高于后者。
下面的图,是根据中国前三次人口普查和70年代死亡率调查做的年龄-死亡曲线,可供参考。你可以看到死亡率是一条U型曲线,婴幼儿很高,但随年龄而下降,10岁以后进入死亡率谷底,然后再随年龄而上升。

另外,我有一篇小文, 谈到了一些国家统计局数据中的误差,是五年前写的,附在这里吧。
死亡统计中的遗漏与瞒报
关于大饥荒期间的人口统计数字,近年来国内有不少一些学者专家,作过
较细致的分析评判。但这些分析,大多数出现在专业论文与学术专著中,并不
为普通人所了解。我以下的介绍,将主要依据两本综述有关研究成果的专著。
其一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中国的人口》。它是当前国内长期从
事人口工作及研究的十几位专家学者集体编写的,属于“当代中国丛书”之一
种。任何一个认真研究中国现代史的人,对这套“当代中国丛书”想来不会陌
生。这是一套多卷本大型丛书,由邓力群等任总编,动员组织各个部门专家学
者和实际工作者合作撰写,专门论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历史过程和经
验。可以说,它代表当今具有很高权威性的官修国史。另一本专著,是杨子慧
主编的八卷本《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改革出版社,北京,1996
年)。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不仅收集了从上古到人民
共和国历朝历代的人口统计资料,而且对资料作了一些分析。很明显,这两本
书里来的统计数字与分析判断,与所谓民运台独的谎言,是完全沾不上边的。
目前大家一致公认,从大跃进到1964年这六年的人口统计,问题多多,
准确性很差。最大的问题,在于统计数字本身缺乏一致性。根据公安年报里出
生人数减死亡人数算出的自然增长人数,与各地上报的年底实有人口变动数字,
根本对不上茬。其间差距,一些年份竟高达五六百万之巨,如下表所示:
年份 年底人口增加(万人) 自然增长人数(万人) 差额(万人)
1959……… 1213………………… 677………………+536
1960………-1000…………………-304………………-696
1961……… -238………………… 249………………-597
1962……… 1436…………………1794………………-358
1963……… 1877…………………2270………………-393
1964……… 1327…………………1927………………-600
资料来源:杨子慧主编《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改革出版社,
北京,1996年)第1522页。
1959年,灾荒已经形成,出生率从1958年的29‰下跌到25‰,
死亡率由12‰上升至15‰,人口自然增长大致为10‰,合计增加677
万人。这与实际情况应当是相符的。另一方面,各地上报的年底人口总数,却
比上年净增1213万,人口年增长率仍然保持在1.8%,明显不合理。原
因就在于,当时许多地方政府不肯相信人口增长率已经减慢。他们为了隐瞒问
题,纷纷有意多报人口,以维持较高的人口增长率。于是,许多明明已经进了
死亡统计里的人口,却奇怪地活在地方政府上报的人口总数之中。
从1960年开始,我国年底总人口的变动,连续五年大大低于人口的自
然变动,差额极其巨大。比如1960年,按各地上报的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
数计算,只应减少304万人,而当年统计的年底总人口,却减少了1000
万人。其中有将近700万的人口减少,没有计算在当年的死亡人数之中。实
际上,从这一年直到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查清人口底数为止,六年累
计,共有2640多万人,活不见人,死不见于统计,莫名其妙地消失无踪了。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人口统计中几千万人无故消失,主要有两种可能。第
一种情况,以前虚报多报的人口,后来从人口总数中剔除,于是就造成总人口
变动少于人口的自然变动。第二种情况,漏报或故意隐瞒少报死亡人数。19
60年中央察觉大量死人现象后,死亡人数成为注意的焦点。各级政府迫于政
治压力,怕暴露问题,于是下级瞒上级,地方瞒中央。领导平衡,层层减码,
故意低报,成为当时相当普遍的现象。这些隐瞒未报的死亡人数,即使后来被
查出,也只是简单地从当年总人口数里扣除了事,并未相应修改以前年份的人
口总数和死亡人数。这也造成了总人口变动的短少现象。我们需要了解的是,
这两种情形究竟各有多大。
先来看第一种情形。经济计划化之后,我国许多地方确实存在着多报人口
的强烈动机。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农村社队、集体单位甚至某些县,为了“小
集体”多分物资、多领布票、多留口粮或个人贪污自肥,而有意虚报。其手段,
花样百出,简直无奇不有。有的地方甚至把牲畜和“土地爷”也作为人口上报。
如河南方城县的一个大队,1963年统计人口时,把一头母猪取名“朱黑”,
连同所生八头小猪,作为“一家九口”上报;该县另一大队将三匹马作为“一
户三口”上报,户主取名为“马安良”。安徽灵壁县一个大队,把土地爷取名
“卓老土”立为“一户两口”上报。这些还只是1964年人口普查揭出的冰
山一角,实际情况可能相当严重。
不过,1964年的普查数据也表明,这类虚报人口,主要表现为虚设户
头,假造姓名,凭空捏造,层层加码。至于多报出生的情形,确实存在,但并
未严重到造成出生人数统计失去可信度的地步。根据普查时作的生育率调查,
1963和1964年的出生人数各为3000多万,都高于当年户籍登记的
出生人数(约2800到2900万),说明后者的虚报并不严重。同时也有
证据表明,1962年以后的死亡人数统计,也是基本可信的。问题比较大的,
主要是这六年的总人口数,以及大饥荒期间的死亡人数。
基于这些判断,专家们便能够以1964年普查数字作为基准,考虑大饥
荒前后各年份人口出生死亡的情况,回推各年的实际人口数字以及大饥荒期间
低报死亡情形。保守的估计认为,1960年前后的实际死亡率,至少应当比
公安年报数字调高10‰左右(《当代中国的人口》,第49页)。这就意味
着,在那2600多万无故消失之人当中,至少有600多万,属于遗漏隐瞒
而未统计的大饥荒死亡人口。连同公安年报统计的1400多万的非正常死亡,
实际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当在2000万人以上。
根据上面的估计,捏造虚报的人口总数,多达2000万人。这个数字似
乎太高了,并不为另外一些专家所认同。比较适中的看法,认为1960年和
1961年的实际死亡率,应当由公安年报里的25‰和14‰,分别调高到
43‰和28‰(《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第1522页)。也就是
说,那2600多万无故短少的人中,只有1100万左右属于虚构谎报的人
口,其余的大约1500万,都是大饥荒期间遗漏隐瞒未报的死亡人口。加上
公安统计的死亡,非正常死亡人数将近3000万人。
分省市人口数据表明,越是大饥荒的重灾区,实有人口数小于统计人口数
的短少现象,就越严重。这也有助于说明问题的根源。在1964年的人口普
查中,实有人口少于统计人口最多的是安徽省(短少162万),其次是河南
省(短少116万)。人口短少50万人以上的省份还有河北、山东、湖南等
等。另外,国家统计局也对一些省市死亡统计不实的情况作过调查,并发表过
部分省市调整后的1960年死人数字。仅安徽一省,死亡人数就从公安上报
的164万,增加到了222万,死亡率由50‰上升到了将近69‰(《中
华人民共和国人口统计资料汇编19491985》)。这些事实,可作为
有关专家看法的旁证。
(1999年11月10日首贴于“新观察论坛”)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