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汉语/英语优劣谈 ZT |
 |
所跟贴 |
汉语/英语优劣谈 ZT -- Anonymous - (2234 Byte) 2005-8-29 周一, 下午12:17 (435 reads) |
启明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把我的回答放在(....)中并插在原文章.
汉语的一个明显的优势是,思维面广阔(不证自明?),在数学(最好说在算术上)上由于单音节发音,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也更快,但在逻辑思维方面还是拼音文字较好(数学不用逻辑思维?),但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趋势看,作为(使用?)表意文字的汉语,由于可以自由组合(并不自由)新名词新概念以至新思想,可以容纳信息和知识爆炸的冲击,无疑将发展为人类的共同语言(哪种语言不能以字组词?英语不可以通过字和字的组合来表达语义吗?,汉语的缺点是不容易造字,SCHOOLBUS, SUNGLASSES,WORLDCUP,LAPTOP,SPORT CAR,SUV,FIREPLACE,MASTERROOM,BATHROOM,DRIVEWAY,HIGHWAY,FREEWAY,FREEMARKET,SUPERMARKET,GOODWILL,.....那个不是和汉语一样的语素组合词?,汉语有什么特殊?,可能作者不会英语吧?),用这种语言来交流思想更加方便,更加丰富多彩,当然在论文和计算机语言是汉语和拼音文字并用了,汉语的伟大就在于兼容,你们看看在汉语的学术论文有汉语和阿拉伯数字和西方拼音文字的混用现相(混用和兼容是两个概念!英文中可以兼容任何语言.),但在英语论文中则找不到一个汉字(不用汉字,人家可以拼音,比如:JIAOZI, MAOZEDONG,BEIJING,SHANGHAI),中国的物理学专家可以凭借他在中学时代的化学基础知识通读化学专家的论文(翻译过来的外文资料?),反之依然,而英美的不同行业的专家要交流他们的学术成果,则是对牛弹琴,凭这个优势,汉语就有资格成为世界语,而我们国内还有些学者还要把汉语拼音化,这不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吗?(通用的物理化学数学符号是世界的,不是汉语的也不是英语的,尽管他们从英语来得比较多,而从汉语来的几乎没有!)
我们中国人民也有资格控告那些所谓的文明的西方人,是谁在制造环境污染,破坏森林和草原(问的好,从卫星上看,中国是黄土一片,几乎没有绿色,是用英文的人做的孽,还是用汉字的人的杰作?),就是他们,因为印刷同样内容的一本书,西方语言要比汉语浪费2倍的纸张,全世界使用西方语言的人要比使用汉语的人多5倍,按照简单的因素级连倍乘法,就要浪费10-20倍以上的木材增加20倍以上的工业废水(从用值得角度看,用拼音文字的民族确实是比用汉字的民族消耗量大,中国人根本就很少读书!)
,就语言的优越性来讲,西方人没有什么资格对汉语说三道四,连文盲都知道从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找出汉语文本,因为汉语文本是最薄的那一本(也是最没用的一种,联合国的所有文件中汉语的是最没是用价值的,甚至连中国人都不用)。
中国人心里有这样一种成见;认为汉语迟早要被英语所淘汰(说的好!)。
记得有一次,大概是胡野碧在辩论时干脆把它清楚地说了出来。前几天'世纪大讲堂'请了一位学者李锐也认为全球化的结果是让英语统治世界。只有阮次山(软次山算是什么学者?,他更不是语言学的学者,他说的和你说的都一样无知)在一次'大时代,小故事'中谈到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但是,他又提出一个问题;既然由于汉语使用了'声'(别的语言都不使用声?)使得汉语的思维速度比英语快,那么,由于广东话中的声比普通话多,是不是广东话的思维速度比普通话更快呢?我的回答是,广东话虽然使用的声调多于普通话,但是,广东话有两个缺点,第一、它的文字规划得不好,文字表达欠佳,且有闭音节的声音存在(闭音节有什么不好?)。第二、它的声音利用率不高,普通话有21个声母、35个韵母和四声,连乘的结果是2900个声音,但是能够被利用的是2500个,而真正被用到普通话中的仅1200个。广东话有九声,即使它的声母和韵母与普通话一样多,那么它实际使用的声音也应该是普通话的两倍多才对,但是,广东话中实际使用的声音仅有1500个,与普通话相差不多,而它的利用率比普通话小了几乎一倍。利用率小,就说明难学。因为同样的一个声母或韵母,每次的使用实际上也是一种练习的过程,利用率高的声母或韵母必然容易记忆、容易掌握(你知道九个比四个难学,就不知道四个比一个难学的道理?)。
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凡是常用的语言元素,包括声母、韵母、汉字和单词等到,越是经常使用的越容易掌握。语言的好坏其实取决于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是能够用很少的记忆来掌握(汉语刚好是需要更多记忆的语言),第二、是不是能够在有生之年掌握到比其他人更多的知识(汉语是最差的)?用一句极限的话来讲应该是:最好的语言是不学而知,但是所掌握的知识又最多的语言,或者说,学少而知多的语言(汉语文是很难学的!同时汉语的信息量也是最小的.)。
英语与普通话相比则不同,国际音标中,英语有20个元音和20个辅音,所以英语的声音种类不会超过20×20=400个(英语是通过增加辅音来增加音节总数的,比如:his,him,cook,shut,shit,...英语中有近一万个不同的单音节语音,而汉语只有1200个);反过来说,不在这四百个声音之内的任何声音都不被英语所承认(英语的语音从没停止过发展,现在外来语因在英语中比比皆是,不懂就别扯,英语以前没有"饺子",现在很容易就加进去了.),或者被认为是不正确的发音;这里所说的不是'音节'。比较一下就会看出,汉语的发音种类是英语的3倍(正好相反,英语的音节数目是汉语的六倍,二作者故意混淆声音这个非语言学术语和音节,汉语的韵母和声母加在一起就是一个音节,汉语的声调在发音中必须充分发音才能彼此区别,需要非更多的时间,比加辅音更费时),两者的比值远大于广东话与普通话的比值。
下面要说一下,为什么声音种类越多(典型的汉语思维,比较旧在同一各界别上进行,什么较声音?英语中只有四百种不同的声音?作者故意混淆,属于强词夺理),思维速度就越快(汉语的思维速度是最慢的,不信你去比较小布什和胡锦涛的语速,胡的语速不超过2音节/秒,而小布什的是胡的三倍,这还不说,汉语比英语在表达上更罗嗦这个事实)。这个问题,去年我在'北大中文'论坛讨论了一个月才使大家弄清楚,在这里我希望尽量说得简单。假设有一个仅会发两种声音的人,具体地讲,他就会发a和b两个音。根据电脑的理论,我们知道,他用这两个符号依然可以表达整个世界。再假设,世界上仅有 400种事物需要表达,那么,一个英国人可以用每一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而仅会发两个声音的人,有时就不得不用九个发音来表达400种事物中的一件,因为二的九次方才大于400。比如,英国人用'i'代表'我'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可能要用abbababba代表'我'这个概念。一般人每发一个声音大约需要消耗四分之一秒的时间。(用作者的这个推理,汉语是在是太惨了,1200个汉语普通话音节和10000个英语音节比,那个更快?所以英语的语言信息传递效率至少是汉语的六倍!)
比较两者就会看出,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不但表达得慢,而且还费力气。在表达'我'这个概念的时候,英国人使用四分之一秒的时间,而仅会两个声音的人使用了二又四分之一秒。如果两个人总以这样的比例生活一辈子,他们一生中所享受到的所有信息将是它的反比9:1。实际的情况中,最明显的是日语与汉语的对照,我们知道,日语使用了100种不同的声音,而汉语使用了1200种声音,因此很多汉字让日本人一念就必须用两个或者三个声音来表达。我们假设日语中所有的字都用两个声音来表达,那么岂不是说,日本人一生所能够享受到的信息仅仅是中国人的一半吗?
我曾经思考过,这是不是与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伟大的思想家有关。我们知道,思维实际上是一种心里说的过程,如果在说话时表达得快,那么,思维的速度也应该跟着快。具体的例子是赵元任曾经比较用英语和汉语背诵乘法口诀的速度,汉语使用了30秒,而英语使用了45秒。(这是汉语唯一占便宜的地方,而由此及彼,汉语在所有其他地方用同样的道理就落后的太多了,因为使用声调,所以汉语的语速很慢)
因此,如果两个人同时用英语和汉语来背诵的话,到了30秒的时候,汉语使用者一定想到了九九八十一,而英语使用者则一定到不了这里,说不定,他想到的仅仅是七七四十九。这就证明了使用发音种类多的语言比使用发音种类少的语言思维速度快。这一点曾经被国、内外许多学者所证实。(确实是如此,但是汉语的发音种类元少于英语,或其他拼音文字语言).
(我估计,该文作者看过我过去帖过的那篇关于汉语交流效率的文章,不冬装懂,连起码的常识都没弄清楚,就现炒现卖,杨想出大了.连起码的语言学术语都不清楚,声音,文字和语言的区别等. 作者是在强词夺理,所以故意混淆概念,只是想在口头上过瘾而已).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