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千万不可丧失民族自信。特别推荐并转载一篇不能不看的报导。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千万不可丧失民族自信。特别推荐并转载一篇不能不看的报导。   
邋遢道士
[个人文集]
警告次数: 1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6217

经验值: 18456


文章标题: 千万不可丧失民族自信。特别推荐并转载一篇不能不看的报导。 (722 reads)      时间: 2003-10-17 周五, 下午11:16

作者:邋遢道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道士按:



神舟五号载人航宇成功之后,大多数中国人与尚留存“中国心”的海外华裔无不感到自豪。

世界上许多其他民族的人士,包括日本人和印度人,也都赞扬它是人类探索太空事业上的一椿大事。

可是,由于立场不同,一些“凡共必反”和“凡华必反”的少数不愿意看到大陆上的任何成就的人物

却表示异议。



老道不能理解的是这些异议人士为什么连一丁点的民族自豪感都荡然无存,

居然一口咬定神舟号只不过是东施效颦的仿造品而已!



刚刚看到一篇介绍中国载人航太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发言的新闻稿,

有一句话非常沉重的话:“中国飞船就是中国飞船,没有什么抄袭之嫌。”



王先生还指出:“我讲这些,主要是想说明,我国的载人航太工程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完成的,

有我们自己的特色。中国在航太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国际航太界权威都是承认的。”



老道认为神舟飞船也好,政治改革也好;抄袭并不难,要“有我们自己的特色”则最不容易。



哀莫大于心死,丧失民族自信的末路很接近“心死”,多可怜啊。



附录:《中国载人飞船并未抄袭他国》



原载:

http://www7.chinesenewsnet.com/gb/MainNews/SocDigest/Technology/2003_10_17_5_1_30_152.html



中国载人航太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表示,中国载人航太工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完全是依靠中国自 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完成的。王永志强调,中国飞船就是中国飞船,没有什么抄袭之嫌。这一点,不光是我 们自己说的,也是国际航太界权威承认的。



人民日报10月17日引述王永志的话披露,1992年1月8日中央专委会议上,明确了一个前提:中国载人航太 以飞船起步。1月17日,指定我为中国载人飞船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组组长。1992年9月21日工程立项 后,正式任命了4位工程负责人:总指挥丁衡高,副总指挥沈荣骏、刘纪元,我是工程总设计师。从那时起,我一直是中国载人航太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对中国载人航太工程的许多独创性,我有切身体会。



中国载人航太工程的起点究竟定在哪?一种意见是从飞船起步;另一种意见认为,能不能把起点再抬得高 一点?最后中央批准,根据中国国情,还是以飞船起步更为合适。但是,以飞船起步,也面临一个40年差 距问题。我们1992年开始论证的时候,预计经过10年努力奋斗,到2002年我们的飞船可以上天。但是,到2002年的时候,前苏联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上天已经41年了,美国宇航员也上天40年了。



当时就考虑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再去搞一艘和俄罗斯40年前同样水准的飞船,它能极大地增强我国人民的 民族自豪感吗?加加林40年前就上天了,全世界都轰动。如果我们40年后再搞出一个同加加林乘坐的飞船 差不多水准的东西,我们还能有激情吗?



这样,我们就给自己出了一个难题:怎样才能有所跨越,有所创新?怎样才能在人家的飞船上天40年之后 ,我们搞出一个飞船来还能让中国人民感到自豪,还能壮了国威、振了民心?这对我是一个挺大的压力。 当时,行政领导小组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技术线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经过几次讨论,最后归纳起来,我们对中国载人航太工程提出的总体要求是:必须在确保安全可靠的前提 下,在总体上体现出中国特色,体现出比前苏联和美国早期飞船的技术进步。中国特色必须体现在总体上 ,不是体现在某个局部上。如果体现在某个局部上,例如体现在计算机进步上,这个比较容易做到。



我们要的是在总体上体现出中国特色,体现出技术进步。我们的大思路是要跨越式发展。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做出了重大决策:我国载人航太工程分三步走:第一步,发射两艘无人飞船和一艘载人飞船建立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研究。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 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 题。第三步,建造20吨级的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党中央那次重要 会议后,第一步工程正式立项,

简称“921工程”。



它要完成四项基本任务:一是突破载人航太基本技术;二是进行空间对地观测、空间科学及技术研究;三 是提供初期的天地往返运输工具;四是为空间站工程大系统积累经验。



我是管总体的,中国特色要从总体上去把握、去体现。这是我主持这个大工程的重大责任,也是一种很大 的压力。脑子里一直在考虑,怎样才能在人家的飞船上天40年之后,我们做出一个飞船来还能振奋人心呢 ?不能让人家说:“啊哟,这不是苏联的那个飞船嘛,搞出那么个玩意儿啊?”如果在我的主持下,国家花 了这么多钱,结果搞出那么个玩意儿来,不是让人泄气吗?在这一点上,整个设计队伍都有压力。



拿谁作为赶超目标呢?在世界上,近地轨道载人飞船搞得最好的是俄罗斯。从前苏联开始,到去年为止, 俄罗斯飞船已经载人飞行92次,现在可能已经达到百次了。再加上它的运货飞船,飞行次数就更多了。俄罗斯飞船的性能最可靠,使用时间最长,使用效果最好。美国的飞船只用几次就不用了,完成试验任务以 后再没有用过。直到今天,越看越觉得俄罗斯的飞船有它的优越性。所以,我们就拿它作为赶超目标。



前苏联的第一代飞船是加加林上天用的“东方”号,第二代是列昂诺夫出舱活动用的“上升”号,第三代是“联盟-T”,和“联盟─TM”。它经过了三代加两种改进型,相当于第五代飞船了。应该说,俄罗斯的飞船技术是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先进了。



我们在1992年论证的时候,瞄准的赶超目标就是当时最先进的俄罗斯“联盟-TM”号。这是俄罗斯第三代 飞船的第二种改进型,相当于第五代飞船,当时它是世界上最先进的飞船。要知道,俄罗斯是搞了30多年 ,对飞船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才走到“联盟─TM”这一步。我们把“联盟-TM”作为赶超目标,力争一步到位,赶上它的先进水准。



“联盟─TM”主要技术特点是:第一,它是三座飞船,一次可以上3个人。第二,它是三舱飞船,有三个舱段。它同加加林上天用的“东方”号和列昂诺夫出舱活动用的“上升”号相比,除了推进舱、返回舱外,又多了一个生活舱,航太员在太空的舒适性大大提高。



飞船入轨以后,航太员可以解开身上的各种束缚带,到生活舱里去自由活动。此前的飞船,航太员只能在 狭小的返回舱里待着,舒适性不行。后来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多了一个生活舱,使航太员在太空有 了一定活动空间,可以把腰伸直了,可以活动了,这是“联盟─TM”的一大特点。



第三,它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在“联盟─TM”生活舱生活舱前头,有一个对接机构,可以和空间站对接。也就是说,它可以往返于地面和太空之间,成为天地间的运输工具,用它来回运人、运东西,为空间站接送宇航 员,运送补给物资。如果没有这样完善的天地往返系统,空间站就没有支撑了。

“联盟-TM”的这些功能 一直用到今天。



第四,从“联盟”号开始增加了逃逸塔,有了救生工具。过去加加林坐的“东方”号和列昂诺夫出舱用的“上升”号都没有逃逸塔,没有救生工具,一旦出了事就毫无办法。当时只有低空弹射座椅,它只有在低空马赫数 很低的情况下才有用,马赫数高到一定程度,人一弹出来马上会丧命,所以它实际上不能救生。“联盟-TM”号增加了逃逸塔,在待发段、低空、高空,一旦出事,它都可以救人了。摿

作者:邋遢道士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_________________
“天法道,道法自然”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邋遢道士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488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