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今天起我把蒋品超诗文集<呼唤英雄>分批发在此,望朋友们传向大陆检验此书是否如我所言被大陆政府猛烈封锁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今天起我把蒋品超诗文集<呼唤英雄>分批发在此,望朋友们传向大陆检验此书是否如我所言被大陆政府猛烈封锁   
武汉蒋品超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今天起我把蒋品超诗文集<呼唤英雄>分批发在此,望朋友们传向大陆检验此书是否如我所言被大陆政府猛烈封锁 (282 reads)      时间: 2005-8-06 周六, 上午9:4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序言

他用灵魂开出新的道路——蒋品超现象...................管党生
蒋品超----中国新诗史上划时代的伟大诗人...............刘因全
我的序言.............................................王丹
王军涛序言真情真心真人与真的力量.....................王军涛
歷史驚人的一幕——国际媒体报告本人被Google封锁与伊沙、李少君在中国国内获大奖竟在同一天.........................蔣品超
不屈的诗人...........................................草庵居士


他用灵魂开出新的道路——蒋品超现象

管党生

在中国诗坛,尤其是在经常上网的诗人中,蒋品超这个名字已经是不可磨灭的了。这是因为蒋品超代表着一种精神。
蒋品超先生和我都是2001年开始进入中国网络诗歌论坛,我亲眼目睹蒋品超和伊沙,于坚,沈浩波,小引,韩东等众多诗人交流与决斗后,掀起中国诗坛一场声势浩大的“灵肉之争”,蒋品超坚持倡导的“反思历史,关注政治,悲悯民生” ,引起中国诗坛自北岛“个人主义思潮”之后又一次声势浩大的社会思潮“民生思潮”。至今这一思潮已深刻的弥漫了中国整个诗坛。
那是一段激动人心又让人痛苦的日子。说它激动人心是在当时蒋品超的诗歌代表一种新的潮流。当我看见他的杰作《呼唤英雄》时,作为一个没有酒量的人,我竟然喝了半斤白酒,这在我有生以来都是罕见的。
这首诗写的是大庆油田发生的事情,其实这样的事情在每个城市都发生过。重要的是,他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发出了呼唤英雄的震荡人灵魂的声音。“让无力摆脱弱小,让无助得以依靠,让无聊远离空耗,让无奈收获目标” ,这是一种让人难忘的呼喊,喊出了中国因为贫穷而无助为生存挣扎着的百姓的心声!因为他写出了我的痛苦所以让我激动,激动中看着眼前发生悲惨的事情,我又不能不痛苦。这样的声音不是象中国其他诗人互相吹牛抬轿可以吹抬出来的,只有洞悉了血泪斑斑的事实并有着为血泪斑斑的人们真实同情的人才可能写出。这样的诗歌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流逝,它会永远在人们心头回荡。
一九八九年的春夏,中国发生的事情,永远的被历史记录了下来。可是,在诗歌界,十几年来,对于这样伟大和重要的事件却没有任何反应,蒋品超在生命接受最大痛苦之后,去了西方。可是,他对于历史没有回避,没有悲观,他写出了生命和灵魂的进行曲《一次危险的旅行》。这首诗,让我看见了诗人中间的清醒者和先驱。——当然他这方面内容不止这首,譬如还有《傻事》等等。看过他所有的诗后,你不会不为蒋品超的胸怀震动。中国能有这样的诗人是中国百姓之福。他的诗谁看了谁都会有这种感受。这样的诗是血与泪凝成的,其实不需要人吹,只需要人看,看了你就会如我一样流泪。就怕人们不看,不看你就会凭空认为这是在吹。
记得在网络上他留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品超还 回应人们关于“史诗”
的讨论,他认为所谓“史诗” ,不是形式的问题,而是在于内容与心态。他说中国显形诗坛因为屈从于现今恶劣政治之需不可能写出真正的史。这一观点精辟的道出中国诗歌自北岛之后一直不能引起人们共鸣的原因。如果一个诗人、一首诗不能说出人们心里想说的话、想喊出的声音,怎么可能会赢得人们的振奋,让人称是好诗人、好诗歌呢!蒋品超之所以我说他好,他的诗是好诗歌,就因为他说出了我想说的话,让我曾认真感动过,的的确确让我为他折服过。
他说中国诗坛,暗流与明潮是不一致的,掌握话语权的人们为迎合政治不可能有反映时代的优秀诗作,而没有话语权的人们即使有优秀的诗作也无处宣传让世人所知,有些人不得不放弃这种努力。所以中国诗坛真正的诗歌没有话语权这是让人痛心疾首的事!象这样的话深刻说出就在我身上发生着的事,清醒地揭出问题的实质,让很多迷惑中和我一样的人们真实的了解在自己身上的疼。象这样一个真诚真实的人,我真的很难象别人压制自己不说他好,不讲自己的真心话。现在“话语权”一词在网络很流行,差不多每天上网都会看到,足见这一结论反映出多少人的心声!
有一件最有意思的事是,《南方周末》的办刊口号竟然和蒋品超的《呼唤英雄》中的诗句几乎完全一致。当我告诉蒋品超这件事情时,他在网络追问几次,让我都笑了起来,可见他的兴奋。是啊,一个诗人的影响致此,还有何求?我也是一个诗人,同时也算是从高位下岗的失业人。我在关心着这个时代的同时,也在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在我所在的国家,人民甚至连怀念死人的权利都受到控制。前些日子我因为参加悼念紫阳的签名,甚至受到调查。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当我看见在我的同胞中间,有许多品超这样的清醒者时,我感到生命的重要,反映自己心声的重要。所以我觉得我有必要让大家了解我们中国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实实在在说着自己和老百姓的苦难,用网络上马非诗人的话说,就是,他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可多得的歌者,伟大的歌者。
让我用蒋品超的诗《坚持》来结束我的这篇小文章吧:

我知道站立是一种幸福
所以不回避风的来处
我知道抬眼就是虚无
所以捂住胸口也要坚守住痛苦

(管党生,中国大陆自由诗人,破产国家大型企业下岗人员
通讯地址:安徽合肥33中学 230022 电话:0551-3653965)



蒋品超----中国新诗史上划时代的伟大诗人

刘因全

读完诗人品超的这次诗稿,联想在网络看到的诸多史实,面对这些珍贵的诗页和诗论,我折腾了许久,以下是我对我们这个时代卓越非凡的天才诗人的印象:

(一) 一位史记诗人

如果你读完此集,你会看到大量的史人、史事、史实、,几乎没有一篇曾离开过史:个人史、社会史、民生史、民运史中国政治腐败史、国际社会斗争史等等,目不暇接。这种由以史入诗如此真切记录自己所爱所恨所感所叹所悲所苦极富现场感的诗作构成的一整本诗集,在中国新诗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诗歌史上也极其罕见。在这点上,即使是美国历史上享有崇高声誉的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也无法与之媲美。
当然如果单单只是以诗歌形式涉及史却并不具有高绝的艺术价值,或者只是其中极少部份,应该也不足为奇。令人惊叹的是你拿起其中每一篇,你都会看到作者高绝圆浑的艺术形式、饱满深刻的史实见解、广博幽深的悲悯情怀、和激越旷达的深沉忧思。若一个诗人只是想成名几乎只随便拿出其中一篇稍加炒作都会让他成名。这就不能不让人惊叹了!
读这些诗作,你的情感与思维会全身心被诗人提供的绵密胶着的忧与怨、哀与爱、悲与欣、苦与乐的氛围所沉浸,与读当年北岛们绝大多数朦胧诗歌的感觉绝然不同,不是使读者的思维只在表面的文字形式上游移,朦朦胧胧,不知去向,多是文字游戏,真正属于诗的情感与心境无法进入。这些诗会让你完完全全深扎入诗人观念思考与情感喧泄的根部,直入诗的本质。北岛的《回答》是朦胧诗派的杠鼎之作,我一直以为北岛的这诗其实并不朦胧,应该很真切(我们不应该因一个作者写过某风格的作品就将他所有作品都看成该类风格,而应该针对具体作品而论) 。因它真切,打动人心,所以引动当年无数人为之悲欣交集、热血沸腾,深深感染过一代人。令人欣喜的是,诗人品超诗中也有一首极具此特质的诗作《六月》。在如此内容所决定的形式中(我深刻接受诗人品超“在诗歌艺术中‘内容选择形式’ ” 的观点) ,关于“六四” 此一内容所显现的此种精神的诗作,《六月》写出了一个普通诗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几乎不可替代。



(二) 一位民运诗人

诗人此集大量诗作在直接关注着中国的民主运动及民运人物。重要的事件,如“六四” 、中国民主党、法轮功、海外民运;典型人物,如王炳章、杨建利、丁子霖、蒋彦永、刘荻、杜导斌等。这些诗歌要么悲入骨髓,让人心凉,如《流放也是一种活着的模样》、《中国,我如此落寞》、《真诚生长着,一片荒凉》;要么痛彻肝肠,让人心碎,如《梅》、《傻事》、《没有北京》、《给天安门母亲》;要么气势恢弘,摧枯拉朽,如《火宴》、《唯有民主才会有平等与富足——为香港7·1五十三万人大游行而作》;要么宁静恬达,镇静从容,如《医生》、《生死谈》、《墓碑》、《流星》、《梦想》、《清明》。其中有一首《来过》写尽了作为民运人的悲哀,看似宁静,读完却撼人心魄,荡气回肠。作为一个对诗歌有着一定研究的学者,我敢断定中国新诗中能写出这种人世苍凉深入至境的诗,除此之外,几乎尚无他作。北岛有过一首《一切》,但绝没有达到《来过》这种深沉圆浑饱满无余的力度。海子也有一首《姐,今夜我在德冷哈》,但头重脚轻,且让人感到其悲凉只是突然而来的不安,很难说是源于生命的缘起。而且有一点,与北岛《一切》一样,它们都有略显语言操控能力欠缺导致的其对悲凉境遇似乎体验不足的瑕疵。而诗人品超这首《来过》则线索井然,悲情清晰:“生存让我们毁灭/我们象一只只伸长脖子等死的鸟/在枯荒的湖泊上/在晾着翅/奇美,壮观,等待绝种” ,最后诗句嘎然而止,但明知悲哀仍不弃坚贞的痛楚却重重的打在读者心口,你感觉到的正是你渴望中它应该打下来的力度。

(三) 一位政治诗人

谈到政治,中国文学界就会大摇其头:“涉及政治就不会有艺术!” 从前我几乎相信这一说法,可是看过诗人品超的诗作与诗论,你不得不心悦诚服,改变想法。诗人曾有这样两处精辟争执:“政治一旦作为权利来干预艺术,也就没有了艺术,只有它作为一种精神理念时,它才深具价值,成为艺术的动力(诗论《真正留存给历史的艺术总是会直面政治》)” 。“我一直都不认为政治与艺术水火不容,关系绝缘,我只认为政治对诗是一个较高难度的题材,要对它游刃有余,需要较高的操作能力,如果能力与生活的实力足够,政治入诗是比其他题材入诗更令人击节的(《回诗人梦浪》) ” 。关于这一论点,当看过此集后,你会不得不从心底涌起对它的赞同。这方面的诗很多,其实民运本身也就是政治,不过我这里将它分离出来,列入属于体制的上层建筑的政治类诗,如《唯有民主才会有平等与富足——为香港7·1五十三万人大游行而作》、《乱想》、《不幸本拉登》、《我们接受着商业放弃农业》、《我的心如此难安》、《胡温新政的天鹅湖演出》、《中央是什么》、《深植入心的宗教谁能更改》、《罪案》、《送行》、《中国的女人啊,送怀时切切不要把来抱你的恩客看错》等等。如果读他关于民运的诗,你所感受的是一群为了理想落难而矢志不移的民运人的悲凉遭遇与心境给予读者良知上的震撼,那么阅读他政治类的诗,你所领略的则是他着眼于社会深切关注民生、关注中国、关注人类的悲悯情怀,与确如他所言的对于政治之于诗歌所需的非凡的语言操控能力。他把那些即使在许多卓有成就的诗人都感到非常排斥的、用他的话说就是“大或者空到接近纯物质很多人以为不能入诗” 的事物都能在他的诗歌中运用得服服贴贴、丝毫不让人感到突兀而破坏他诗歌的诗情与意境,譬如“民主”、“中央” 、“商业” 、“农业” 、“宗教” 等等,对此你不得不叹为观止!他以他的诗歌行为打破了中国文学界与学术界一直以为的“涉及政治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 的神话,这是太难做到的!诗人余光中是最讲究语言与诗歌的意境的。纵观他的诗歌,他对品超所谓“大或者空到接近纯物质很多人以为不能入诗” 的事物是谨慎采用的,他的《等你,在雨中》应是他的名诗之一,但诗后面部分“科学馆” 一词冒出,就显得突兀,破坏了整体意境。

在此类诗中,《呼唤英雄》是他最有名也是最具影响的一篇,其结尾四句“让无力摆脱弱小/让无助得以依靠/让无聊远离空耗/让无奈收获目标” 已被中国著名报刊《南方周末》搬用为办报口号。对一个诗人来说能有名句传世这是了不起的荣耀!很多诗人写了一辈子,可能也很有名,甚至也有名篇,但却无法有名句,即使对喜爱他的世人,这也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遗憾,而诗人品超做到了。记得2002前后中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工潮不断,其中东北大庆工潮最引人瞩目。当年六四纪念烛光晚会,诗人朗诵此诗,长达二十多分钟,全场鸦雀无声,人们屏声静气。朗诵完毕,大家仍沉浸在诗人的激情氛围中,不知谁拍响第一声手掌后,人们才如梦初醒全场立刻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当时在这种场合下,那样的掌声是罕见的。在中国新诗中这种大气磅礴气势恢弘极具感染力的政治类诗实在太少,在我有限的记忆中,唯一可能可以与此诗比肩的应该只有上个世纪“新时期” 诗人叶文福的名篇《将军,你不能这样做》。

(四)一位民生诗人

如果说诗人前期的诗作主要反映的是因六四遭受磨难抑郁难忘的“六四” 情结,内容展现的是一位“六四” 诗人形象,那么后期除了对民运的关注外,民生诗歌是诗人此一阶段很重要的部份。这里作者所抒写的民生,我将它分为民运民生、海外民生与大陆民生,如《我要回家》、《冷泪如注》、《我的祖国不是我的家》、《农民》、《农家女》、《姐,那不是人民币增值那是经济危机啊》、《奇怪的国度》等等读过这些诗作,让人第一印象所想到的是中国唐朝杜甫和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及其千古绝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他们的共同处如此相通,深刻反映了诗人对底层百姓的沉痛悲悯以及由己及人对磨难之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诗人在大陆与伊沙们交流引起中国诗歌轰轰烈烈的一场诗坛大决斗,如果说伊沙获奖作品《我的英雄》诗集是针对诗人《呼唤英雄》的系列作品反映的崇高精神所作的反制,那么细读中国新诗史上三《唐》交锋的两部重要作品,我自己揣测,伊沙的《唐》更重要的不是如诗人品超自己所感受的是针对诗人自己的“六四” 身份及部份作品的“六四” 情结,而应该就是诗人这些民生作品所反映出的对底层百姓强烈的悲悯情怀。因为若谈及诗的“唐” ,杜甫与李白才是诗“唐” 的化身,而伊沙是个人主义色彩浓郁的诗人,他骨子里是李白的血,那么他的《唐》暗喻的应该就是“杜甫” ,即蘸满大悲心境的诗人品超这些民生作品所反映的杜甫精神。这一精神尤其体现在诗作《江南,我该用怎样的痛苦回首我的江南,我的江南》、《呼唤英雄》、《姐,那不是人民币增值那是经济危机啊》等一些诗中,在中共建制后,一个诗人以如此大量的诗歌情肝义胆、心怀惨烈为苦难的百姓呼号还是绝无仅有的头一遭,其悲情之沉之深,真该以撼天地泣鬼神来形容。这在当代活着的汉语诗人中是无人能企及的。

若说诗人戴望舒曾以《雨巷》一诗赢得过“雨巷”诗人的诗名,那么诗人品超《乡愁》则足以让他戴上“乡愁” 诗人的桂冠。我相信读过此诗再读现代其他有关“乡愁” 的诗,就会感到平淡,感觉不到催人泪下的力度。此诗写尽了一个异议游子被驱逐异乡真诚凄切的无限苦楚与深切哀怨,从精神世界的深层反映异议游子的民运民生。

(四) 一位英雄诗人

2001年,在中国政治深重的高压气氛中,一个诗人通过电脑只身闯入中国网络那片黑幕,并且长期坚韧不拔以顽强毅力与那里腐败偏安堕落颓废的诗歌现实作战,以自己高绝精湛的诗歌技艺饱满诚挚的滚烫热血艰难的耕耘了那片遍野狼迹的蛮荒之地,让那里终于掀起了自北岛之后又一次铺天盖地狂飙突进的诗歌思潮——“民生思潮”( 如今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作篇篇相接,流派派派林立,已是中国诗坛的不争事实) ,其间所忍受的艰辛与屈辱是无人能知的。品超跟我谈到,他在中国网络的活动经常遭受非人的责难:被辱骂、删贴、封锁IP、关黑屋子电脑造放毒,在2002年九月他的wuhan1010网名被他曾常出入的大陆知名网络公司“乐趣园” 不惜以商业广告版面刊登告示向全体网友公告封杀,以致最后中国政府严厉杜绝,使他无法再进入中国网络,忍无可忍,被迫离开中国网络进入海外,海外有些同道却并不认同他曾在大陆网络诗歌论坛所引起的暴风骤雨的狂飙震撼。面对诗人作品历历在眼如此巨大的成功及其展现的如泣如诉的史实,我无法无动于衷,不敢不相信。

老天有眼,当诗人怀抱巨卷求投艰难无法出版,而目睹与其征战的对方作品一篇篇发表、一部部获奖,自己的心血观点与诗作遭人恣意盗用无处申诉时,美国动态网发布了关于google新闻搜寻在大陆封锁“蒋品超” 信息的研究报告引起国际媒体对此事件的广泛关注,这实在应验了中国的古语“苦心人,天不付!” 根据可查到的史料,人们几乎可以笃定,诗人的行为可能就牵涉着国际著名网络公司google进入中国市场日程安排的重大决策,google以它的苦肉计在向世人昭告:“中国,你们有着一位世间罕见的杰出诗人正埋没在网!” 果真如此,那么面对那片冷酷的世界,这荒凉的人世间真就存有几分让人眷恋的惜惺惺的真情!现在当面对这位孤胆英雄光芒四射雄武奇幻的烫人热血,我实在难掩良知不倾出自己对他如此强烈的挚爱,向世人举荐我们的旷世奇才!
请看《苍蝇——与小引等的交流》《老张后传——回伊沙<老张>》《黄鹤楼——给大雁塔的写作者们》《我妈姓陈——回沈浩波骂贴<你妈贵姓>》等等,这些当时的争论作品无一不是足以流传后世的新诗杰作。读过这些诗,人们不会不如临其境,目睹在中国网络诗界曾发生的一场改变人们思维与观念的殊死搏斗!诗人以自己的孤胆与非凡的才能单刀赴会,如当年气吞山河的关云长与那里那些在中国政治黑幕庇护下的诗歌名人近身肉搏,役役凯旋,如入无人之境!在此次影响中国诗歌当代以至后世的大搏斗中,诗人以三百多首短诗构成的长诗《唐》与伊沙的三百多首短诗构成的长诗《唐》交锋是主轴。经过诗人同意我将他准备日后单本出版的《唐》选两首反映其搏斗之烈的诗谨列于以下,以飨读者诸君:

唐2-1

詩人每短詩註釋﹕此詩是針對伊沙大量不可一世的罵貼所作的回應﹐這裡“馬” 即“罵” 的諧音。自此貼(注﹕ “唐2” 共有4首短詩﹐此為其一) 貼出後“馬” “魚” “桃花” 就成了在大陸網絡詩界廣泛引用的經典意象﹐人們一傳十十傳百鋪天蓋地。這不是誇張﹐是事實情況。當時只要打開大陸詩歌網壇就會碰上到處都是這些意象在飛動。

如果這個世界流行看馬的時候
我絕不會告訴你
我是馬

日行千里﹐夜行八百
馬﹐腳不點地
或許真能走很快的路

但馬畢竟是馬
有野性﹐而無靈性
最愛馬的人最懂

我也騎馬
我的馬
跟隨我的心
它的痕
代表我的人

哪怕溝谷山岔﹐林間小道
我的牧場是在前面
我絕不會讓它偏程

如果我已經看見
那裡是叉道
我更不會
輕易松開韁繩

我會放馬
但不隨便放馬
如果我放出去的馬
讓我感到不值
甚至覺得傷身
我會為我的馬和自己
心疼
這是我的秉性
2002/4/16

唐15-3

詩人每首斷詩註釋﹕當時因與伊沙﹑于堅沈浩波等幾位主將作戰﹐無暇顧及其他眾多不知名寫手﹐於是有人惡罵本人對他無還手之力﹐此為我的反映。

小老鼠探頭探腦﹐從獵槍口爬入
蜷著腿﹐斜靠在槍膛上﹐暗自得意
嗨﹐都說這獵人有真功夫﹐牛逼
要不然﹐我爬進他的槍筒
他怎麼都沒能把我抓住

獵人搖了搖槍管﹐將小老鼠
從槍筒倒出﹕你都沒有二兩瘦肉
我真舍不得﹐廢我一顆槍子
如果我一扣動扳機
你知不知道
你會變成什麼東西
2002/4/16



(五) 一位手法全面技艺精湛的技艺诗人

中国诗人总喜欢打口号,贴标签,什么“魔幻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 、“非非主义” 、“先锋诗歌” 等等千奇百怪,五花八门,以此来圈定自己的帮派,哄抬出名。但一个真正的诗人他应该不囿于哪一个帮派而以他的笔写他的心。要说主义,在诗人品超这里几乎无所不有!《乡愁》、《歇斯底里》、《中国,我的妻》谁敢说不是“魔幻现实主义” 杰作?《不幸本拉登》、《黑色幽默》、《罪案》谁敢说不是” 后现代主义?《以失败的嘴巴咀嚼真相》、《骨头人》谁敢说不是 “ 非非主义” ?“一种先进的文化应该不只是代表着一种社会现状,更要能引导一种社会倾向(随笔《我为什么要与下半身决斗》) 。” 这应该是真理,点出了艺术“先锋” 的实质!

在我所知的新诗诗人中,象诗人品超这样技法如此全面,各种手法极尽娴熟的诗人,审慎的说,应该凤毛麟角,几乎绝无仅有。中国气功有种说法叫“通” 。当人们看过这些诗后,会知道他就象一个气功修练入定的大师一样,整个的打通了中国新诗的七经八脉,真正已到了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境界,这让中国诗坛如何不为之震撼!我不知道人们常说的大师是什么境界,但我相信,自胡适至今,如果诗人品超不算中国新诗的大师,可能中国新诗就没有大师!这句话是写在这本诗集上,历史将证明且已经证明着我的这一并非耸人听闻的大胆肯定。
尽管诗人手法如此全面,而他写作着力最多的还是现实型写法。为什么会这样呢?诗人曾在不同诗论中多次强调现实型写作的重大意义,并预测“现实型文学可能会是中国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趋势!” 更断言“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是诗歌走向成熟的具体体现” 。

(六) 新世纪中国新诗卓越的理论大师

在这场轰轰烈烈被人们称之“灵肉之争” 的诗坛大肉搏及随之而来的“民生思潮”中,诗人为捍卫自己“反思历史、关注政治、悲悯民生” 的倡导,不但写下了大量诗作,也写下了大量理论,正是这些理论与诗作相辅相成交相辉映,以具体的诗歌实践证实相应的理论,以理论的精准深入为自己的诗歌开路,才在高手如云的网络时代得以影响新一代中国诗人。诗人这些理论大多以杂文随笔的形式写成,即使对一个不爱理论文章的读者翻阅这些文章也很难不被诗人尖锐的观点、犀利的笔锋、强烈的情绪、不屈不挠的抨击情节所感染,其中众多作品具有浓烈的鲁迅遗风,让读者禁不住为之边阅读边拍手叫好。不止如此,而且人们可以一睹目前我们经常遇见的相当盛行的流行词汇,如“话语权”( 《是语言创造了什么还是创造了语言的什么》之2) 等最初诞生的原始风貌。可以这样讲,这些理论就是对整个中国诗歌界、诗歌理论界乃至文化界的一本未来看待当今诗歌现实的一本教科书。

若说阅读诗人品超的诗作你会领受诗人对个人苦难令人窒息的哭诉、对中国社会令人震颤的愤懑乃至对整个人类难以名状的悲情关怀,你所收获的是来自诗歌作品强烈的艺术震撼,那么阅读他的这些随笔体的理论,你则会清晰的看到中国当今诗坛曾遭逢过哪些困惑,诗人如何通过这些随笔体的理论打破着中国诗坛的困惑,其中诸多观点让你无法不为作者见解之深刻、文笔之犀利、视野之广博拍案叫绝、微笑叹服:在这样一个猛兽般的作者面前中国诗歌如何不为之改变!

如前面提到的“政治作为一种精神理念会是艺术的动力,一旦作为权力来干预艺术,就会成为艺术的屠刀,也就没有了艺术(《真正留存给历史的艺术总是会直面政治》) 。”诗人通过亲身实践,以此理论彻底打破了中国艺术界长期以来形成的“涉及政治便没有艺术”的伪定律。如“北岛的崛起是时势使然(《关于北岛,我的批判》) 。”这告诉读者与之对应的是,人们以为北岛崛起仅源于他天赋的才华。至今,这种观点在一些人群依然存在。可是作者却告诉人们不止如此,其实还有更真实的一面,是高人的需要!再如“中国的思潮必然也只能是自己国土的气候使然,而且这气候也只能是孕育该思潮的气候,不可能是其他” 、“思潮是特定历史特定环境特定意识形态的产物,是人类群体面对阵痛由特定对象引导而起的普遍的呼喊与渴求”( 《中国诗坛的悲剧:伟大诗人失去了伟大的读者》) 。在中国如果谈论某种艺术现象人们总喜欢用“这是受西方某某思潮的影响”一语,甚至包括对北岛的分析,这句话几乎成为人们分析某种艺术现象的口头禅,而诗人品超却如此勇敢,深刻、精准、坚定的对那里说:“不!”并告诉那里关于“思潮”的真实来源:“天地还有苦恼/天地肯定还有奔向它的思潮”。这早在2002年诗人在其名篇《呼唤英雄》中就已喊向了世人。我以为这一诗句应该也是诗人给予我们的至理名言。“新诗从一开始就是口语诗” ;“性写作禁区不是被冲破的,是有谁,有一股足以放纵他们的势力所怂恿、放纵而造成的”( 《 就中国诗坛两大病症与杨春光同志商榷》;“中国当今显形诗坛人们标榜的所谓‘民间诗人’其实是打着‘民间’旗号为现今政治代言、遏制真正‘民间’的‘伪民间’ ”(《“稳定压倒一切”没落方针造成中国社会“借乱吃人文化泛滥”》) 。这些理论如此尖锐深刻,一针见血,即使一个普通读者都可以由此想见它对当时沉迷于没落荒淫的中国诗坛会是一种怎样的摧毁!它指出了中国当时诗歌乱象纷呈的症结,粉碎了“口语诗人”割断历史、蒙蔽世人、欺世盗誉的谎言,揭穿了“下半身写作” 、“伪民间诗人”盛行的要害,让中国诗人遭蒙蔽而趋之若鹜的诗眼看到了中国诗歌的恶劣弊端,终于在最后使得呼唤正义与良知、饱蘸悲悯与关怀的“民生诗歌”切切实实走进了中国当代诗歌现场。这些破解诡辩与谎言的理论也是与打破“涉及政治便没有艺术”的伪定律具有同等价值与意义的可贵观点。“世间没有不好的手法,只有不好的诗歌” ;“内容决定形式” ;“当今中国诗歌强调艺术品中的人性就是抨击现今政治的残酷腐败鱼肉百姓借改革之名行改革之实的反人性”(《关于诗歌讨论的理论语录》) ;“‘贫穷’是中国诗人的巨大资源,只有在这里,中国才会有真正的大诗人”(《中国现今诗人为什么要着眼现实的“贫穷”》) 。“观念是诗歌的功臣” ,“用观念去写诗歌,用诗歌去追求世人渴望的观念”(《用观念去写诗歌,用诗歌去追求世人渴望的观念》) 。品超的理论不止在于摧毁,更在于其建设!这些观念在艺术形式以及创作内容上就象大厦的基石一样为中国诗歌指明了明确的走向,告知了中国诗人们何去何从的目标。
人们在形容某一思想具有先见之明时总爱用“灯塔” 比喻,那么这些洞察细微、高瞻远瞩的观点对矫正长期以来中国诗坛漠视内容高唱形式将人引入歧途的错误风气、揭示中国当今诗歌应有的创作形式与内容无疑就是高昂屹立的灯塔!尤其“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腐败的加剧、民生问题的不断恶化,而对外开放、特别是网络科技带来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会不致使中国社会环境压力的逐渐宽解,‘民生思潮’ 已经出现,‘平民化写作’ 的一支将演变成‘关注环境和民生状况’ 的写作——‘民生写作’ 。如果环境和个人才能允许,我们这个时代可望出现人们期待的大诗人!”(《是语言创造什么还是创造了语言的什么》) 此观点象先知一样早在几年前就预见了中国诗坛今天的现实!

上面许多文章因是随笔或杂文,所以很容易吸引人,让人们获得欲罢不能的阅读快感。下面两个观点枯燥一些,属于纯理论,但它揭示的是规律,不象时事现象,现实境遇改变,它也会过去,哪怕是一百年。下面两个观点则具有永恒的意义,只要人类还写诗,还思考,就还会存在,是属于永恒类的发现:
自中国诗坛一帮人割断历史,提出所谓“口语诗” 后,口语成诗迷惑了许多初涉诗歌的新一代写手的眼睛,以至中国诗坛除了诗歌分行这一外在形式尚存外,其他关于诗歌作为一门艺术的全部规律与精髓荡然无存,读来毫无诗味,说是散文,有些甚至到连散文都不是,真正就只有如白开水的文字,索然无味。而伊沙、于坚、沈浩波等人为维护自己在中国诗坛的势力却握着自己手中拥有的话语权柄极力叫嚣,誓死捍卫。虽然也有诗人和评者知其是倒退进行抨击,但却拿不出能揭示规律具有说服力的观点。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诗人品超进入中国网络诗界,传播了自己的“诗势” 理论,指出诗歌中存在着“势” ,即“语势、韵势、情势、理势”( 请见《发现“幻象思维”》) 。就象医生指出人体的经络一样,诗人品超的“诗势” 理论从不涉内容的纯艺术的角度揭示了诗歌本质的内在规律,针锋相对、且一针见血说出诗与非诗的本质区别。对鉴别诗与非诗这一理论就象一架天平一样,给了人们权衡称量的工具。

一段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大谈“解构” :他们只看到了某些成功诗文在某种情况下拆散原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给人的更优良的阅读刺激的一面,于是就仅只抓住它们“拆散原约定俗成的‘语言规则’ ”这点,以此认定并强调其“解构”性(《发现“幻象思维”》) 。诗人品超指出:这是“幻象思维” !即“介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之间的另一种我们应该审慎而清醒的去面对的另一种思维,它至今还没被人们谈起”(请见《发现“幻象思维”》和《探讨“幻象思维”》) 。这一发现不止给中国诗坛指点了迷津,甚至对中国文化界、对居于地球的人类认识自身思维也是一个伟大创举。它对解释过去我们许多思维上的疑点(如“解构”此论) ,以及提高人类的思维素质都是不可估量的贡献。

象郭沫若、徐志摩、北岛一样,对于诗歌艺术及社会思潮,诗人品超无疑是中国当今时代的旗手。总观他的诗作及诗论,无人能否定这一如钢铁般屹立的事实。但我们的时代旗手竟一直被埋没在网络,不被世人所知。感谢google事件为我们掀开了深压在我们时代宝贝身上的大山,让我们没有错过属于我们这代人我们这代历史我们整个中国的伟大诗人,他的名字是与永恒连在一起的,有着无尽的宝藏,有待我们开发,有待人们去将这块辉煌的宝石擦亮!

2005/2/16


我的序言

王丹

如果仅仅看下面这段,你会一位蒋品超是一个象前苏联热衷培养的那种政治诗歌工作者:

共产,共产
几十年一场大梦
共去了你们所有的财产
现在,梦醒了
你们却只能眼巴巴
靠边站
只能眼巴巴望着权势者
尔虞我诈你争我夺
商议着他们的瓜分案
眼巴巴
看着自己的血汗
流进他们的腰包
而与你们无关
--《我的心如此难安》

然而,蒋品超的诗歌当然不仅仅是武器,请看下面这段:

站在时间的桥上
荒凉的风
穿心而过
中国
我如此落寞
垂老之重
正以钢刀
咄咄逼我
生命之轻
象毛羽
在向波心滑落
我多渴望
能看到那火
--《中国,我如此落寞》

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喊。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头发蓬乱,目光如炬,直面着自己,直面着他的祖国。这就是蒋品超的诗的特点:热情,正义,直抒胸怀以及充斥全篇的人道主义精神。
我个人的诗歌风格不是蒋品超这个路线,但是,蒋品超的作品让我无法固执门户之见。我们有太多的所谓“写实派”的诗人,他们好像热爱民间,热爱普通的事务,但是这种热爱,一旦遇到更为强大的力量--政权,权利,甚至利益的时候,就羞涩地缩了回去。这些勇敢的战士们,从来不敢公开自己对非正义的不满,尤其是对政治现实,更是避而远之。我当然无意鼓动人人做烈士或者异议人士,我只是好奇:当一个人可以压制自己的良知的时候,他表现出的所谓“对现实的关注”如何自圆其说?当“愤怒派”的诗人在党的面前愤怒不起来的时候,他们还会再好意思吗?对比他们,蒋品超的可贵就在于,他首先成为一个人,一个真诚的人,然后,再成为一个诗人!
一个真诚的人,真诚的诗人,这就是我对蒋品超和他的诗的印象。这让我有一点感叹:这个世界,这个民族中,原来真诚这个基本的天性,已经这么弥足珍贵了!
2005/2/19




王军涛序言真情真心真人与真的力量

王军涛

我不想为诗人作序,因为那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在我们这个世界回荡。我为王丹写过序,但我为之作序的文字是思想,不是诗;这是我熟悉的世界的声音。吴稼祥对我说,海子的诗有如天籁,需要静心沉默数日,待心性空明澄彻之际,才能领略其美、其高、其雅和其微妙的意境。对我而言,诗人都应是这样﹐我没有雅兴去空明澄彻我的心绪。但蒋品超不一样﹐当他希望我为他的诗写点什么时,我立即应允。因为我在电话中与他交谈了几分钟﹐我立即知道,我可以为他写序。

几分钟就可以肯定了解的人应当是什么人?有些人,你很难了解他﹐包括一些诗人和艺术家﹐政治家就更多了。因为他们把自己深藏在面具的背后。其面具之精巧,连他自己的都被骗了。他以为,他就是这样的人﹐他一辈子追求这样的面具,而且成为他追求的人生境界。这样的人,你一辈子都不会了解他﹐因为他不展现自己﹐他自己都不了解自己。

蒋品超不是这样。你一下就知道他是什么人,尽管你不一定能说清自己的感受。他的话,他的文字,乃至他的人,都是赤裸裸地赤诚,没有遮掩,没有矫饰,没有扭曲,没有污染。有一个词很适合描述他,真人!从他的言词中,你忘掉了语言,感受到真情和真心﹐此刻,你肯定你遇到了真人。

汉语中有些词很绝!一语可以道破天机,但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真”字就是这样。你碰到了,会马上为其所动,你知道你碰上了﹐但你又浑然不觉。即使你想说,也说不清其含义和感受;此时此刻,你感到你拙于言辞,其实是语言根本不够用。“道可道,非常道,”此之谓也!

有一种把握“真”之真谛的方式,很美。你可以说,“真”,就是未经污染的本原心性,有如天真无邪的童心,有如浑然天成的朴玉,有如鸟语花香的茂密森林间的清泉,有如清晨时薄雾微露笼罩的清新花蕊。但是,这些老生常谈的诗化的赞美之辞并不是我意会的“真” 。因为现实中,你真碰上这些自然天成之美,你很可能感受不是这样。你会为童朦未开的愚昧而烦恼,你会为朴玉上面的泥土而嫌恶,你会为清泉旁边的烂污而掩鼻,你会为花蕊周围的蚊蝇而躲避。你会发现,得到美与真,需要付出你要盘算一下的代价。确实有人不计代价去捕捉这些自然的美与真;仔细想想,这些淳朴的本原之所以呈现为美与真,其实是因为你有一颗真心和一腔真情,因为你是真人。真,只呈现给真人。

我以为,领略“真”字真谛的最好途径是宗教故事。我得“真”意是从禅宗大师慧能的故事而来。相传五祖弘忍要求座下八百弟子进偈以选衣钵传人,大弟子神秀呈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弘忍不语。文盲慧能朗朗高声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到衣钵,并创建禅宗“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以天性顿悟领悟佛教真义。我以为,这就是“真”字真义。

“真”,不是教养,不是修行,不是追求,更不能是矫情做作。“真”,其实是真诚真挚的心灵。好人有几种,一是天生好人,即真人。二是修行成好人,是神秀大师那样的人;真是追求而来的,不是本初的本性,而是对本性进行了雕琢修炼。三是做作的,此种人不是天生真人,也不是修行好人,而是理性自觉地遵守一些规矩;这也是好人。

蒋品超应当是至情至性的真人。你如果想了解一颗真心感悟的世事人生,你可以读他的作品。这不是浓烈的醇酒,也不是凶险的刀枪,也不一定是辉煌的艳丽,更不是捏造的优雅,而是本原善良、正直和清纯的心灵认识的世界人生。他不一定客观和宽厚,但他决不虚伪和刻毒。他的文字及其展现的世界的所有圣洁和瑕疵,都来自真心真情。

真,可以净化和升华人的心境。真人无敌,因为真的力量是感化人的心灵。这也是蒋品超文字的意义。我为他作序,不是为诗人作序,而是为真人的真心真情作证。
2005年2月10日



歷史驚人的一幕
——国际媒体报告本人被Google封锁与伊
沙、李少君在中国国内获大奖竟在同一天

蔣品超

2004年9月16日﹐中國新诗有史以來規模最大詩歌大獎 “明天·額爾古納” 中國新詩雙年展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区风景如画的额尔古纳市举行www.poemlife.com:9001/Subjects/mingtian/ article.asp?vArticleId=21988中国政协常委梁从诫、湖南省长沙市市长谭仲池、內蒙古额尔古纳市委书记张福礼、市长钱瑞霞等各界政要積極參與了這次盛會。
中國詩壇知名人士更是趨之若騖﹐有關報道其名單列出一大串﹔中國中央电视台、内蒙古电视台、呼伦贝尔电视台、额尔古纳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文艺报、诗刊、星星等中國重量級新闻及专业媒體紛紛親臨現場報道﹔有關此消息更是被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网易、博客中国网、诗生活网、扬子鳄论坛、诗江湖论坛、他们论坛、中华读书报、新京报、东方早报、天涯、芙蓉、诗歌月刊、诗选刊等大大小小新興媒體傳統媒體大肆鼓噪﹐在中國社會盛極一時。一種傳統的文化活動﹐尤其是詩歌活動如此吸引世人眼球﹐在中國近年是罕見的www.poemlife.com:9001/Subjects/mingtian/index.asp?vAuthorId=tankexiu
在本次活動中詩歌作為藝術的兩大門類﹕詩歌作品﹐詩歌理論分別被詩人伊沙以詩集《我的英雄》奪得詩歌作品類最耀眼的“双年诗人奖”﹐詩評家李少君则以詩歌評論《草根性與新詩的轉型》奪得此活動詩歌評論類僅有的“双年评论奖”。另外诗人沈浩波以其长诗《致马雅可夫斯基》也被提名“双年长诗奖” 入围作品。
然而就在同一天﹐歷史上演了驚人的一幕﹗
2004年9月16日在中國詩人如歡度節日般歡度屬于自己活動的同天﹐美國動態網根據國內網友所提供信息,發佈了以“蔣品超”為對象的研究報告《Google Chinese news censorship demonstrated》(《論Google中文搜尋審查》) 一文www.ditinc.us/report/google200409/google.htm此一事件立即引起全球媒體廣泛報道﹐對Google的新聞搜尋在大陸協助中國政府封鎖被中國政府視為異端的敏感人物和網站信息違背當初進入中國市場之前對社會“不作惡”(“Do no evil”) 承諾的行為﹐國際社會一片譁然。
那麼蔣品超遭Google在大陸封鎖與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這次詩歌大獎活動有什麼關係﹖為什么會有“網友”將此信息由中国国内只提供給一心專注研究沖破中國網絡封鎖的國際最大公司美國動態網﹐並讓其剛好只在有中国政要參與的中國詩人們如歡度節日般歡度屬于自己活動的這一天發佈﹖這位網友是不是可以讓人們忽視的普通的無心“網友”﹖ 这些疑點﹐當人們拿起這本詩集時﹐就會豁然開朗﹐找到答案。
美國動態網研究報告引起的事件發生時﹐这些疑點﹐人们不可能会有谁去关心。即使蔣品超本人和動態網總裁夏比爾也没能对此去作联想,因為當時他們還不了解中國詩人們此時正在这同一天歡度他們属于他们的活動﹐因此無從去推測。而夏比爾甚至還不知道他所做的研究報告的對象“蔣品超”是誰﹐及以此人作研究對象除能讓世人了解Google在大陸的新聞搜尋封鎖了一些敏感人物和網站信息的事實外還有什麼更深刻的意義﹐無從去想這之中還有无其他更深層的內幕﹐他只是根據“網友” 提供的信息進行研究,結果證實確有其事﹐他們就發佈了此一研究。但有兩者是清楚的﹐一是這位看似無心的普通“網友” ﹐另一位就是中國政府﹗
如果稍稍了解當時獲獎作品及部份提名入围作品與蔣品超有何淵源﹐我們就会懂得這位“網友” 這一看似無心的信息其中有着怎樣的苦心﹕
一﹐伊沙以詩集《我的英雄》獲雙年詩人獎。而這一部詩集的作品就是詩人品超與大陸伊沙、沈浩波、小引、于堅等詩人在網絡交流甚至決斗引動整個中國網絡詩壇狂風巨瀾直至现在已改變了那里詩歌腐敗之風波澜壮阔兴起“民生诗歌”的伊沙當時的部份現場作品﹐伊沙詩集之初在網絡張帖取名《我的英雄》意即直接與品超《呼喚英雄》等一系列作品決斗。另外他們還各有以三百多首短詩決斗寫成的兩部長詩作品《唐》。
二﹐李少君以《草根性與新詩的轉型》http://www.poemlife.com:9001/ReviewerColumn/lishaojun/article.asp?vArticleId=20812詩歌評論获双年评论奖。此论也是品超與之在網絡交流時李少君的現場作品。當時他的作品叫《拯救端午传统﹐恢复诗国荣名》﹐蔣品超的作品是《中國詩壇的悲劇﹕偉大詩人失去了偉大的讀者》www.poemlife.com:9001/Wenku/wenku.asp?vNewsId=1055上述兩個鏈接皆為中國知名網站《詩生活》的刊登位置(我作品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從討論現場轉走的﹐我是後來在Google以“蔣品超”搜尋我的信息時才發現﹐至今我仍有權申訴版權)。此次交流蔣品超還有另一文《用观念去写诗歌,用诗歌去追求世人渴望的观念》在海外《大紀元時報》發表www2.epochtimes.com/gb/4/10/23/n697959.htm

三,沈浩波被广泛宣传也在此间被提名入围“双年长诗奖” 、现还被提名“中国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长诗《致马雅可夫斯基》即是浩波与本人长诗《不幸本拉登》决斗作品。这里是我在写此文时终于找到的其原初之作,可惜在想起该留下此网页地址时,我被发现正收集当时的资料又被大陆网络拒绝,且再找不到此页。不过这里有拷贝http://209.108.201.123/BBS_Data/1/500/100/3000/500/492481.asp?oD=1我将我的长诗《不幸本拉登》和其长诗《致马雅可夫斯基》放在了一起,大家可以更清晰的比较其手法是否与我类似(从前的浩波是不曾有此写法的,就如他曾在网络所言,他为自己能以此手法写作感到惊诧),其言说对象到底是谁。
在没此活动颁奖之前,以上各作者获提名的信息出处是:《詩生活》网站一文《中央电视台、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新浪网、网易、人民网、光明网》www.poemlife.com:9001/Subjects/mingtian/article.asp?vArticleId=22104所转中华读书报www.booktide.com
2004-08-18鲍晓倩《200亩牧场50年使用权奖掖诗人》:

15名活跃在当代诗坛的诗人(诗歌评论家)进入提名名单:艺术贡献奖(柏桦《往事》、于坚《一枚穿过天空的钉子》、西川《大意如此》);双年诗人奖(孙文波《60年代的自行车》、伊沙《我的英雄》、杨健《暮晚》);双年新锐奖(尹丽川《掩藏》、胡续东《新年》、宇向《一阵风》);双年长诗奖(梁平《重庆书》、沈浩波《致马雅可夫斯基》、默默《在中国长大》);双年评论奖(张桃洲《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李少君《草根性与新诗的转型》、刘春《或明或暗的关系》)。
另外也請再看此文所报道该此大奖如何收集参选作品和对参选作品进行提名:

首届“中国诗歌双年奖”评选活动共设5个奖项,于2004年6月拉开帷幕,经过两个月在诗生活、扬子鳄、诗江湖、他们等网站以及《明天》专用信箱的提名征集并评委综合评审相结合。

而诗江湖、扬子鳄、他们、诗生活以及没被列入收集地点的或者等論壇就是當初詩人蔣品超與中國詩人們交流作戰的主要陣地﹗

中國詩壇發生過一場波瀾壯闊﹐撼人心魄﹐血與淚的生死殊殺﹗那裡中國詩壇正因這場生死殊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變化﹗這位無心“網友”之所以要選擇這樣一個中國詩人們在國內在他們的2004年9月16日在歡度屬于他們自己活動的日子向動態網向世人提供這一消息,原因顯而易見了﹕他是要告訴人們是那批獲獎作品的對立面正在真正改變着中國詩歌甚至改變着中國詩歌以外的其他一些事情﹗
人們不妨上網搜尋出自品超《是語言創造了什麼還是創造了語言的什麼》的一詞“話語權”﹐及源自《呼喚英雄》詩句“讓無力擺脫弱小/讓無助得以依靠/讓無聊遠離空耗/讓無奈收穫目標” 的中國著名報刊《南方週末》的办刊口號“讓無力者有力/讓悲哀者前行”在人們生活中有多流行。
寫此文時我在Google搜尋“話語權”www.google.com/search?hl=en&q=%E8%A9%B1%E8%AA%9E%E6%AC%8A搜尋結果是十六萬一千條 (Results 1 - 10 of about 161,000 for 話語權 ——取自该網頁記錄)﹐一個诞生于诗歌理论的学术术语被如此廣泛使用在当代汉语中是罕見的。搜尋“讓無力者有力”
www.google.com/search?hl=en&lr=&q=%E8%AE%93%E7%84%A15%8A%9B%E8%80%85%E6%9C%89%E5%8A%9B&btnG=Search其結果是一萬四千六百條( Results 1 - 10 of about 14,600 for 讓無力者有力——取自網頁記錄)。有人曾說﹐數字會說話。這些驚人數據讓人們不难想象足见蒋品超诗作及诗歌理论對那里的人们影響有多深广﹗
我不知道這是否屬閒話﹐但想留在下面﹕
動態網發佈《Google Chinese news censorship demonstrated》(《Google中文搜尋審查》)一文是2004年9月16日。
Google被中國政府拒絕進入中國市場兩年多後重返中國市場是在2004年9月2日﹐離動態網發佈其報告相隔僅兩個星期。
這時與網絡新興科技密切相關的中國當今詩歌舉辦中國新詩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大型盛會已醞釀成形(再见《中华读书报》www.booktide.com 2004-08-18载鲍晓倩《200亩牧场50年使用权奖掖诗人》:首届中国诗歌双年展活动颁奖晚会将于2004年9月上旬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举行。——资料来源与上同为www.poemlife.com:9001/Subjects/mingtian/article.asp?vArticleId=22104) 是與Google進入中國市場日期仅隔兩星期的2004年9月16日舉行﹐即
“ Google蔣品超事件”同一天。
如果大膽猜測一下﹐可以想見“蔣品超” 的名字可能就直接牽動過Google進入中國市場的整個日程安排﹗若真是這樣﹐我真不知該懷怎樣感激來回報Google!它以它的苦肉計将一個深埋在網絡的傑出詩人发掘出来,為世人所知﹐並讓中國政府不得不又一次被迫接受海外民運的努力其實深受國際社會以各種不同方式在尊敬、愛護、支持與矚目,以及海外民運也以自己的方式对那里的人们已成功实现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思维变革,这两个事实!
2005/2/10洛杉磯

不屈的诗人

草庵居士

认识蒋品超先生是通过网络上读他的诗。作为一个商人,除去枯燥的经济数据,读些诗歌和散文是我转换情绪的一种方式。我自以为是个平和的人,但在我第一次读蒋品超先生的诗的时候,我却被他的诗歌带入了一个悲愤的世界,让我的心境难以平息。至此,我很想认识一下这位诗人。
过了很久后,另一位友人访问洛杉矶,我在餐桌上认识了蒋品超。他是一个面目清瘦,身材不高的男人。他当时刚刚卖掉自己经营的餐馆。谈论中,我了解到
蒋品超先生原是生活在中共体制内的一位学者,是位维护自由和民主的新闻工作者。但在八九年,中国那场举世罕见的屠杀之后出走了。就这样来到了美国,成为了一名中餐馆厨师,后又经营餐馆,在几乎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还以惊人的毅力独自坚持民主的诗歌创作活动,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优秀诗作。以我的可怜的思维和经历,我很难理解他是如何进行的角色转换,和承受这难以言述的人生移位。这样一个人的心路历程是我等平凡之辈难以理解的。
在我的记忆中,很多中国的民运人士在美国生活都很好,他们所从事的职业也同时是他们的事业。但象蒋品超先生这样的并不多。他曾因为民主自由的信仰和行动被中共关进监狱。特别是我面对这位身体脆弱的诗人的时候,我无论如何也无法想象这样的人如何会对中共政权形成威胁,也难以想象他如何忍受中共监狱中的痛苦折磨。他一方面要为生活奔波,一方面又没放弃理想。我知道,理想在生活艰难时会很痛苦。或许,人生的磨难是一种学习和认识世界的方式。

当年面对中共屠杀学生和百姓的时候,很多海外华人都义愤填膺,但随着时间的消逝,经济利益的诱惑,很多的勇士失去了自我,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或许他们会说,我只是忍耐,将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但无可辩驳的是,海外自由民主的声音被利益掩盖了。更多的人,至少是暂时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尽管我不能谴责他们,但我更尊敬那些宁可将经济利益与坚守理想信仰取得平衡,甚至为理想与信仰甘愿贫困的人。非常庆幸的是,蒋品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位代表。

现在,蒋品超先生作为一位中餐厨师,生活是辛苦的,收入并不多。但他仍关心中国。关心政治,关心中国百姓是蒋品超先生诗歌的主题。这也体现了蒋品超先生浸入血液中的民主自由思想。蒋品超先生是个无畏的人,特别是当他面对着自己生活上的艰辛的同时,还要关心中国比他更艰辛的百姓的时候,就更让人敬佩。

或许我无法读懂蒋品超先生的全部诗歌,也无法理解他的全部思想,但我更愿意倾听他对世界的怒吼。他的诗歌充满了悲愤和激情,有着无法让人抑制的惨烈。

很高兴蒋品超先生的诗歌能结书出版,我也很高兴能为蒋品超先生的书写上几句。这是我的荣幸,也是大家的幸福。我们不能让这样的声音埋没。他是我們时代的代表之一。蒋品超先生的诗是属于这个世纪的,也是属于整个时代的。
或许,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或许,这是一代人的悲哀。
我想借用蒋品超先生自己的几句诗来表达我的想法:

窒息生命的年代
窒息着苟活者的眼睛
悲哀良善的季节
悲哀着执著者的良心

二零零五年一月十二日写于洛杉矶草庵书屋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706454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