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谎言与苛求 - 小评奕豹《平型关头有迷雾吗》 |
 |
秋实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谎言与苛求 - 小评奕豹《平型关头有迷雾吗》
秋实
一、奕豹先生的矛与盾
如果说,奕豹先生在《回眸平型关》卖矛又卖盾的演出,还能令我感到“大奇”,
他这回的《平型关头有迷雾吗》,则让我感觉不过尔尔,置之一笑而已。
韩非子寓言中那位卖矛又卖盾的江湖把式,面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反
诘,瞠目结舌,无以为对,因为他还懂得一点逻辑,知道一点羞耻。
而这位奕豹先生,却可以神态自若、视若无事,仍旧高唱他的老调:我的矛无
坚不摧,我的盾无锐不挡。
对于同一支军队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的同一场战事,奕豹先生既说它“战
斗异常激烈”,又说它“并无激战”、“形势安静”。我告诉他,这两者不能
同时成立。他却不加理睬,反而撩下一句话:
“这难道不是史实吗?”
----看来,连这样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的基本事实矛盾,奕豹先生都可以安之若
泰,一概奉之为史实,怎么还能感觉得到这里面的迷雾重重呢?
习惯于谎言的人,逻辑感大抵都会退化。我对此已不觉得奇怪。见到了,笑笑,
由他去吧。
二、直言先生的苛求
奕豹先生的高论,据说因直言先生一篇关于平型关的文章而来。这篇文章我没
有读到。
奕豹先生两次引用了直言先生文中的一段话,并表示愤怒:
“一一五师全师一万五千五百人,九月二十五日拂晓总共仅伤亡六百
余人,却在二个大队敌人面前不战而退,与友军的顽强抵抗形成了鲜明
对比。”
我理解奕豹先生的愤怒。我也认为这段评论过于苛刻。
可惜,当奕豹先生用115师在那场伏击战的顽强和胜利来反驳这个他所称的
“光屁股谎言”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瞄错了靶子。
看得出来,直言先生说的不是这场伏击战,而是这场伏击战伏击战以后的事。
当115师伏击敌辎重队的时候,平型关主战场的国军正展开反攻。最后,将平
型关阵前的第二十一旅团包围。
这时115师正处在一个关键位置:它恰好钉在日军增援的交通线上。如果115师
能够在伏击战后坚持下来阻击敌增援部队,无疑会大大增加歼灭平型关被围日
军的胜算。
但是115师撤退了。敌增援部队沿此线源源而来。为压制敌人,国军不断向平
型关增兵,顽强攻击五个昼夜,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虽然始终掌握着战场
主动权,然而却无法吃掉敌人。
直言先生抨击的,正是115师在敌增援部队到来的关键时刻后撤。然而他却忽
视了当时的客观条件。第一,林彪主动撤离战场时,看来并不了解平型关国军
战况;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当时八路军装备较差,已言明主要从事敌后游击
战,不承担正面阻敌任务。
一句话,评论历史和人物,不能单凭一己之好恶,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条件,
而过于苛求。
无论后来怎样,那场漂亮的伏击战,已足以使得林彪和115师不朽。我敬仰他
们,因为他们在那场神圣的民族战争中流了血,尽了力。
三、贴金与伪证
平型关战役中,担任正面抵抗和攻坚,任务远比林彪115师艰巨的,却是16万国军
官兵。他们苦战8天,官兵伤亡近4万人,是战役的主力。而林彪的115师仅参加了
25日的一天伏击战,26日已经撤出了战场,只起了一点配合作用。
但是,在陈长捷等人的回忆录中,事情似乎颠倒了过来:八路军倒成了战役的主
导,那十数万国军反倒成了配合八路军。例如在陈长捷的笔下,事实竟然被扭曲
成:27日及以后,他的61军还在配合八路军攻夺要点,直到30日最后撤离。
在互相摸黑时,陈长捷和高建白等人还将八路军作战的日期提前到24日。陈长捷
夸张地说八路军24日已经歼敌一个联队(!),日军因而停止了向高桂滋部队的进攻,
以此证明高是不战而退!高建白则大赞八路军24日已经取得辉煌胜利,以此指责
晋军当天不出击。他说:“平型关战役,晋军若能和八路军协同动作,与各友军
密切援应,本可转守为攻,将敌全部消灭。”
最后这句话,奕豹先生也引用来赞扬八路军的伟大作用。
可惜,这些已经被证明是赤裸裸的谎言。其中对八路军的无耻颂扬,是贴金;其
中对国军友邻部队的无理抹黑,是伪证。
对这些贴金和抹黑,我在《平型关的迷雾与脏水》中已经指证历历。奕豹先生假
装没看见这些谎言和伪证,故意装作不懂我的意思,问道:
“高桂滋说71军‘见死不救’就是为共产党脸上贴金?陈长捷说71军
‘擅自撤退’就是向国军友邻部队抹黑?”
看来他得请位语文老师讲讲,什么叫“贴金”,什么叫作“抹黑”了。
必须一提的是,高桂滋与晋军互有心病,相互指责,由来已久,并非共产党当政
以后才有。然而将贴金与抹黑揉在一起作伪证,却是共朝新发明。
四、所谓“不战而退”
奕豹先生问:
“我不知道秋实先生是否读过国军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有关文献,阎说:
‘高桂滋放弃团城口,败坏大局,比刘汝明的放弃张家口,更为可杀!’?我
倒要问问秋实先生,是否他也认为阎锡山是在贬低抹黑泼高桂滋的脏水?是否
也由此感到‘心中无限悲凉’或‘实在令人感到齿冷’?”
有关阎锡山的文献我好呆读过一些。据我所知,奕豹先生所引阎锡山的那句话,
不见于阎档文献,乃是出自陈长捷那篇曾就高桂滋不战而退作伪证的回忆录。
这段文字如下:
“阎锡山作为战区司令长官,在当时的紧急状态下,苦在心头,对杂牌
客军的故态复萌无可奈何。以后阎在吕梁山集训中,偶尔同晋军将领回
忆起平型关之败,犹愤慨地说:‘高桂滋放弃团城口,比刘汝明放弃张
家口,更为可杀!’”(《晋绥抗战》第36页)
这种私人回忆中的私下谈话,岂可冒充档案文献?
而且,就在这篇回忆录里,陈长捷作了一系列伪证:他说他27日以后还在配合
八路军作战;他说八路军于24日已经歼敌一联队,迫使日军停止了进攻;他说
24、25两天,形势比前两天还安静;他说高桂滋就是在这样“并无激战”的情
况下不战而退,放弃了团城口。
“不战而退”!这就是陈长捷对高桂滋指控。
“不战而退”!这也是奕豹先生在《回眸平型关》中加以支持的说法。
然而,无论是日本方面还是国军方面的档案资料都证明,高桂滋的84师绝不是
“不战而退”。他们是在连续抵抗四天三夜,弹药消耗将尽,士兵赤手肉搏,
伤亡过半,下级干部伤亡十之六、七,无人指挥,团长艾捷三牺牲,代理团长
之杜团附亦受重伤的情况下,全线被敌攻破,被迫后退。
这就是基本的事实。
你可以把这叫作擅自撤离,你可以扳着面孔指责他们为什么不死守到底,你可
以冷着心肠责备活着回来的人为什么不统统都死在阵地上,然而你却不可以昧
着良心说他们“不战而退”。
我在《平型关的迷雾与脏水》已经说明,从22日到25日,84师顽强抵抗四天
三夜,为主力部队的集结赢得了极为宝贵时间。他们苦战不支被敌突破之时,
正好主力部队已经开始出击,当天仍然实现了对日军的包围。
而且,以后我军在平型关战场基本上掌握着主动权。最后我军被迫于30日撤退,
内长城防线战线崩溃,乃是由于百里之外的茹越口和繁寺县城于28、29日被日
本关东军攻破,而非25日84师的团城口阵地被敌突破。
所以,当奕豹先生断定:“难道团城口的失陷不是平型关我军战线崩溃的关键
之一吗?”,
所以,当那位冷梦断定:“日军由高桂滋第84师的防御阵地上突了出去,并推
进到内长城一线,再进逼至太原以北的沂口和娘子关。板垣师团得以逃出包围
圈,并在此后长达八年的侵华战争期间参加了多次重大战役,对中国人民犯下
了更多不可饶恕的罪恶!”,
他们显然是在用违背事实的任意夸大,大泼脏水。其恶劣程度,比直言先生之
苛求林彪还要超过百倍不止。
* * *
这些都是奕豹先生文中明显的硬伤,就算我对《平型关的迷雾与脏水》的一个
补充说明吧。至于所谓“见死不救”,我那里也已经有说明,鉴于奕豹先生未
提出任何新证据,此处就不再重复了。
本文后面附录了阎锡山等人一些有关平型关之战的来往密电文档,愿意了解真
相的人不妨参考,就此打住。
2002年1月10日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