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知难,行亦不易/胡适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知难,行亦不易/胡适
云儿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zt知难,行亦不易/胡适
(400 reads)
时间:
2003-9-04 周四, 上午2:17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人权论集》序言
这几篇文章讨论的是中国今日人人应该讨论的一个问题,
人权问题。前三篇讨论人权与宪法。第四篇讨论我们要的是
什么人权。第五、六篇讨论人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思想和
言论的自由。第七篇讨论国民党中的反动思想,希望国民党的反
省。第八篇讨论孙中山的知难行易说。这两篇只是“思想言论自
由”的实例:因为我们所要建立的是批评国民党的自由和批评孙
中山的自由。上帝我们尚且可以批评,何况国民党与孙中山?
第九篇与第十篇讨论政治上两个根本问题,收在这里做个附
录。
周栎园《书影》里有一则很有意味的故事:
昔有鹦鹉飞集普陀山。山中大火,鹦鹉适见,入水孺羽,飞
而洒之。天神言,“尔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尝
乔居是山,不思见耳”。
今天正是大火的时候,我们骨头烧成灰终究是中国人,实在不忍
袖手旁观。我们明知小小的翅膀上滴下的水点未必能救火,我们
不过尽我们的一点微弱的力量,减少良心上的一点谴责而已。
(1929年12月13日)
==================
知难,行亦不易
----孙中山先生的“知难行易说”述评
胡适
(一)行易知难说的动机
孙文学说的自序是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十二月三十日在上海作的。次年
(一九一九)五月初,我到上海来接杜威先生;有一天,我同蒋梦麟先生去看
中山先生,他说他新近做了一部书,快出版了。他那一天谈的话便是概括地
叙述他的“行易知难”的哲学。后来杜威先生去看中山先生,中山谈的也是
这番道理。(本书第四章之末也说,“当此书第一版付梓之夕,适杜威博士至
沪,予特以此质证之。”)大概此书作于七年下半,成于八年春间。至六七月
间,始印成出版。
这个时代是值得注意的。中山先生于七年五月间非常国会辞去大元帅之
职;那时旧式军阀把持军政府,中山虽做了七总裁之一,实际上没有做事的机
会,后来只好连总裁也不做了,搬到上海来住。这时候,世界大战争刚才停战,
巴黎的和会还未开,全世界都感觉一种猛烈的兴奋,都希望有一个改造的新世
界。中山先生在这个时期,眼见安福部横行于北方,桂系军阀把持于南方,他
却专心计划,想替中国定下一个根本建设的大方略。这个时期正是他邀了一班
专家,着手做《建国方略》的时候。他的“实业计划”的一部分,此时正在草
创的时期;其英文的略稿成于八年的一月。
他在发表这个大规模的《建国方略》之前,先著作这一部导言,先发表他
的“学说”,先提出这“行易知难”的哲学。
为什么呢?他自己很悲愤地说:
文奔走国事三十余年,毕生学力尽革于斯;精诚无间,百折不回;
满清之威力所不能屈,穷途之困苦所不能挠。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用能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卒赖全国人心之倾
向,仁人志士之赞襄,乃得推覆专制,创建共和。本可从此继进,实
行革命党所抱持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与夫革命方略所规定之种种
建设宏摸,则必能乘时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
也。不图革命初成,党人即起异议,谓予所主张者理想太高,不适中
国之用。众口标金,一时风靡。同志之士,亦悉惑焉。是以予为民国
总统时之主张,反不若为革命领袖时之有效而见之施行矣。此革命之
建设所以无成,而破坏之后国事更因之以日非也。
夫去一满清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
尤甚,于是民愈不聊生矣。溯夫吾党革命之初心,本以救国救种为志,
欲出斯民于水火之中,而登之衫席之上也。今乃反令之陷水益深,蹈
火益热,与革命初衷大相违背者,此固予之德薄无以化格同侪,予之
能鲜不足驾驭群众,有以致之也。然而吾党之士于革命宗旨革命方略
亦难免有信仰不笃奉行不力之咎也。而其所以然者,非尽关乎功成利
达而移心,实多以思想错误而懈志也。
此思想之错误为何?即“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也。此说始
于传说对武丁之言,由是数千年来,深中于中国之人心,已成牢不可
破矣。故予之建设计划一一皆为此说所打消也。呜呼:此说者,予生
平之最大敌也。其威力当万倍于满清。夫满清之威力不过只能杀吾人
之身耳,而不能夺吾人之志也。此乃敌之威力则不惟能夺吾人之志,
互足以迷亿兆人之心也。是故当满清之世。予之主张革命也,犹能日
起有功,进行不已。惟自民国成立之日,则予之主张建设,反致半筹
莫展,一败涂地。吾三十年来精诚无间之心,几为之冰消瓦解,百折
不回之志几为之槁木死灰者,此也!可畏哉此敌!可恨哉此敌!
兵法有云,“攻心为上”。……满清之颠覆者,此心成之也。民
国之建设者,此心败之也。夫革命党之心理,于成功之始,则被“知
之非艰行之惟艰”之说所奴,而视吾策为空言,遂放弃建设之责任。
……七年以来,犹未睹建设事业之进行,而国事则日形纠纷,人民则
日增痛苦。午夜思维,不胜痛心疾首。夫民国之建设事业,实不容一
刻视为缓图者也。国民!国民!究成何心。不能乎,不行乎,不知乎。
吾知其非不能也,不行也。亦非不行也,不知也。倘能知之,则建设
事业亦不过如反掌折枝耳。
回顾当年,予所耳提面命而传授于革命党员,而被河汉为理想空
言者,至今观之,适为世界潮流之需要,而亦当为民国建设之资材也。
乃拟笔之于书,名曰建国方略,以为国民所取法焉。然尚有踌躇审顾
者,则恐今日国人社会心理犹是七年前之党人社会心理也,依然有此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之大敌横梗于其中,则其以吾之计划为理想空
言而见拒也,亦若是而已矣。故先作学说,以破此心理之大敌,而出
国人之思想于迷津。庶几吾之建国方略或不致再被国人视为理想空谈
也。(自序)
这篇自序真是悲慨沉痛的文章。中山先生以二十年的学问,三十年的观
察,作成种种建设的计划,提出来想实行,万不料他的同志党人,就首先反
对。客气的人说他是“理想家”,不客气的人嘲笑他是“孙大炮”!中山先
生忠厚对人,很忠厚地指出他们所以反对他,“非尽关乎功成利达而移少,
实多以思想错误而懈志。”此思想的错误,中山认为只是“知易行难”的一
个见解。这个错误的见解,在几千年中,深入人心,成了一种迷信,他的势
力比满清还可怕,比袁世凯还可怕。满清亡了,袁世凯倒了,而此“知易行
难”的谬说至今存在,使中山的大计划半筹莫展,一败涂地。所以中山先生
要首先打倒这个“心理之大敌”。这是他的“学说”的动机。
要打倒这个大敌,所以他提出一种“心理建设”。他老实不客气地喊道:
夫国者,人之积也。人者,心之器也。而国事者,一人群心理之
现象也。是故政治之隆污,系乎人心之振靡。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
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则反掌折枝之易,亦无
收效之期也。心之为用大矣哉。夫心也者,万事之本源也。满清之朝
覆者,此心成之也。民国之建设者,此心败之也。(自序参看页七七
论宣誓一段)
迷信“唯物史观”的人,听了这几句话,也许要皱眉摇头。但这正是中
山先生的中心思想。若不懂得这个中心思想,便不能明白他的“有志竞成”
的人生哲学。
(二)行易知难的十证
中山先生的“学说”只是“行易知难”四个字。他举了十项证据来证明
他的学说:
(1)饮食
(2)用钱
(3)作文
(4)建筑
(4)建筑
(5)造船
(6)长城与欧洲的战壕
(7)运河
(
电学
(9)化学制造品:豆腐,磁器
(10)进化
这十项证据,原书说的很详细,不用我来详细说明了。
这十项之中,有几项是证明“不知亦能行”的,如饮食,婴孩一堕地便
能做鸡雏一离蛋壳便能做,但近世的科学专家到今日尚不能知道饮食的种种
奥妙。但大部分的证据都是证明知识之难能而可贵的,如造船,
施工建造并不为难。所难者绘图设计耳。倘计划既定,按图施工,
则成效可指日而待矣。
如无线电报,
当研究之时代,费百年之工夫,竭无数学者之才智,各贡一知,
而后得成全此无线电之知识。及其知识真确,学理充满,乃本之以制
器,则无所难矣。……其最难能可贵者则为研求无线电知识之人。学
识之难关一过,则其他之进行有如反掌矣。
这些证据都是要使我们明白知识是很难能的事,是少数天才人的事,少
数有高深知识的人积多年的研究,定下计划,打下图样,便可以交给多数工
匠去实行。工匠只须敬谨依照图样做去,自然容易成功。“此知行分任而造
成一屋者也。”中山先生的意思一面教人知道“行易”,一面更要人知道“知
难。”
(三)“行易知难”的真意义
中山先生自己说:
予之所以不惮其烦,连篇累牍,以求发明行易知难之理者,益以此
为救中国必由之道也。(页五五)
他指出中国的大病是暮气太深,畏难太甚。
中国近代之积弱不振奄奄待毙者,实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一说误之
也。此说深中于学者之心理,由学者而传于群众,则以难为易,以易为
难,遂使暮气畏难之中国,畏其所不当畏,而不畏其所当畏。由是易者
则避而远之,而难者又趋而近之。始则欲求知而后行,及其知之不可得
也,则惟有望洋兴叹而放去一切而已。间有不屈不挠之士,费尽生平之
力以求得一知者,而又以行之为尤难,则虽知之而仍不敢行之。如是不
知固不欲行,而知之又不敢行,则天下事无可为者矣。此中国积弱衰败
之原因也。夫畏难本无害也。正以有畏难之心,乃适足导人于节劳省事,
以取效呈功,此为经济之原理,亦人生之利便也。惟有难易倒置,使欲
趋避者无所适从,斯为害矣。(页五五)
他要人明白“不知亦能行之,知之则必能行之,知之则更易行之。”他考
察人类进化的历史,看出三个时期:
第一,由草昧进文明,为不知而行之时期。
第二,由文明再进文明,为行而后知之时期。
第三,自科学发明后,为知而后行之时期。
凡物类与人类,为需要所逼迫,都会创造发明。鸟能筑巢,又能高飞。这
都是不知而能行的明证。我们的老祖宗制造豆腐,制造磁器,建筑长城,开辟
运河,都是不知而行的明证。西洋人行的越多,知的也越多;知多了,行的也
更多。他们越行越知,越知越行。我们却受了暮气的毒,事事畏难,越不行,
越不知,越不知,便越不行。
救济之法,只有一条路,就是力行。但力行却也有一个先决的条件,就是
要服从领袖,要服从先知先觉者的指导。中山先生说人群进化可分三时期,人
的性质也可分做三系:
其一,先知先觉者,为创造发明。
其二,后知后觉者,为仿效进行。
其三,不知不觉者,为竭力乐成。
第一系为发明家,第二系为鼓吹家,第三系为实行家,其中最有关系的是
那第二系的后知后觉者。他们知识不够,偏要妄想做先知先觉者;他们不配做
领袖,偏要自居于领袖;他们不肯服从发明家的理想计划,偏爱作消极的批评。
他们对于先知先觉者的计划,不是说他们思想不彻底,便是说他们理想太高,
不切实用。所以中山先生说:
行之之道为何?即全在后觉者之不自惑以惑人而已。
力行之道不是轻理想而重实行,却正是十分看重理想智识,“行易知难”
的真意义只是要我们知道行是人人能做的,而知却是极少数先知先觉者的责任。
大多数的人应该崇拜知识学问,服从领袖,奉行计划。那中级的后知后觉者也
只应该服从先知先觉的理想计划,替他鼓吹宣传,使多数人明白他的理想,使
那种种理想容易实行。所以中山先生说:
中国不患无实行家,盖林林总总者皆是也。乃吾党之士有言曰,
“某也理想家也,某也实行家也。”其以二三人可为改革国事之实行
家,真谬误之甚也。不观今之外人在上海所建设之宏大工厂,繁盛市
街,崇伟楼阁,其实行家皆中国之工人也。而外人不过为理想家计划
家而已,并未有躬亲实行其建设之事也。故为一国之经营建设所难得
者,非实行家也,乃理想计划家也。而中国之后知后觉者,皆重实行
而轻理想矣。是犹治化学而崇拜三家村之豆腐公,而忽于裴在轮巴斯
德等宿学也。是犹治医学而崇拜蜂虫之螺赢,而忽于发明蒙药之名医,
盖豆腐公为生物化学之实行家,而螺赢为蒙药之实行家也。有是理乎!
乃今之后知后觉者,悉中此病,所以不能鼓吹舆论,倡导文明,而反
是混乱是非,阻碍进化也。是故革命以来建设事业不能进行者,此也。
予于是乎不得不彻底详辟,欲使后知后觉者,了然于向来之迷误,而
翻然改图,不再为似是而非之说以惑世,而阻挠吾林林总总之实行家,
则建设前途大有希望矣。(页六一---六二)
所以“行易知难”的学说的真意义只是要使人信仰先觉,服从领袖,奉行
不悖。中山先生著书的本意只是要说:“服从我,奉行我的建国方略。”他虽
然没有这样说明,然而他在本书的第六章之后,附录“陈英士致黄克强书”(页
七九---八七),此书便是明明白白地要人信仰孙中山,奉行不悖。英士先生在
此书里痛哭流涕地指出国民党第五次重大之失败都是因为他们“认中山之理想
为误而反对之,致于失败。”他说:
惟其前日认中山先生之理想为误,皆致失败,则于今日中山先生
之所主张,不宜轻以为理想而不从,再胎他日之悔。
他又说:
夫人之才识与时并进,知昨非而今日未必是,能取善斯不厌从人。
鄙见以为理想者事实之母也。中山先生之提倡革命,播因于二十年前。
当时反对之者,举国士夫,殆将一致。乃经二十年后,卒能见诸实行
者,理想之结果也。使吾人于二十年前即赞成其说,安见所悬理想必
迟至二十年之久始得收效?抑使吾人于二十年后犹反对之,则中山先
生之理想不知何时始克形诸事实,或且终不成效果至于靡有穷期者,
亦难逆料也。故中山先生之理想能否证实,全在吾人之视察能否了解,
能否赞同,以奉行不悖是已。
“孙文学说”的真意义只是要人信仰“孙文学说”,奉行不悖。此意似甚
浅,但我们细读此书,不能不认这是唯一可能的解释。
(四)批评
行易知难的学说是一种很有力的革命哲学。一面要人知道“行易”,可以
鼓舞人勇往进取。一面更要人知道“知难”,可以提倡多数人对于先知先觉者
的信仰与服从。信仰领袖,服从命令,一致进取,不怕艰难,这便是革命成功
的条件。所以中山说这是必要的心理建设。
孙中山死后三四年中,国民党继续奉他做领袖,把他的遗教奉作一党的共
同信条,极力宣传。“共信”既立,旗帜便鲜明了,壁垒也便齐整了。故三四
年中,国民革命军的先声夺人,所向都占胜利。北伐的成功,可说是建立“共
信”的功效。其间稍有分裂,也只为这个共信上发生了动摇的危险。但反共分
共所以能成功,也都还靠着这一点点“共信”做个号召的旗帜。
故这三年的革命历史可说是中山先生的学说添了一重证据,证明了服从领
袖奉行计划的重要,证明了建立共同信仰的重要,证明了只要能奉行一个共同
的信仰,革命的一切困难都可以征服。
但政治上的一点好成绩不应该使我们完全忽视了这个学说本身的一些错误。
所以我想指出这个学说的错误之点,和从这些错误上连带发生的恶影响。
行易知难说的根本错误在于把“知”“行”分的太分明。中山的本意只要
教人尊重先知先觉,教人服从领袖考,但他的说话很多语病,不知不觉地把
“知”“行”分做两件事,分作两种人做的两类的事。这是很不幸的。因为绝
大部分的知识是不能同“行”分离的,尤其是社会科学的知识。这绝大部分的
知识都是从实际经验(行)上得来:知一点行一点;行一点,更知一点,---越行
越知,越知越行,方才有这点子知识。三家村的豆腐公也不是完全没有知识;
他做豆腐的知识比我们大学博士高明的多多。建筑高大洋房的工人也不是完全
没有知识;他们的本事也是越知越行,越行越知,所以才有巧工巧匠出来。至
于社会科学的知识,更是知行分不开的。五权与九权的宪法,都不是学者的抽
象理想,都只是某国某民族的实行的经验的结果。政治学者研究的对象只是历
史,制度,事实,---都是“行”的成绩。行的成绩便是知,知的作用便是帮助
行,指导行,改善行。政治家虽然重在实行,但一个制度或政策的施行,都应
该服从专家的指示,根据实际的利弊,随时修正改革,这修正补救便是越行越
知,越知越行,便是知行不能分开。
中山先生志在领导革命,故倡知难行易之说,自任知难,而勉人以行易。
他不曾料到这样分别知行的结果有两大危险:
第一,许多青年同志便只认得行易,而不觉得知难。于是有打倒智识阶级
的喊声,有轻视学问的风气。这是很自然的:既然行易,何必问知难呢?
第二,一班当权执政的人也就借“行易知难”的招牌,以为知识之事已有
先总理担任做了,政治社会的精义都已包罗在三民主义建国方略等书之中,中
困人民只有服从,更无疑义,更无批评辩论的余地了。于是他们捐着“训政”
的招牌,背着“共信”的名义,箝制一切言论出版的自由,不容有丝毫异己的
议论。知难既有先总理任之,行易又有党国大同志任之,舆论自然可以取消了。
行易知难说是一时救弊之计,目的在于矫正“知之非艰,行之维艰”的旧
说,故为“林林总总”之实行家说法,教人知道实行甚易。但老实说来,知固
是难,行也不易。这便是行易知难说的第二个根本错误。
中山先生举了十项证据来证明行易知难。我们忍不住要问他:“中山先生,
你是学医的人,为什么你不举医学做证据呢?”中山先生做过医学的工夫,故
不肯举医学做证据,因为医学最可以推翻行易知难的学说。医学是最难的事,
人命所关,故西洋的医科大学毕业年限比别科都长二年以上。但读了许多生理
学,解剖学,化学,微菌学,药学,……还算不得医生。医学一面是学,一面
又是术,一面是知,一面又是行。一切书本的学问都要能用在临床的经验上;
只有从临床的经验上得来的学问与技术方才算是真正的知识。一个医生的造成,
全靠知行的合一,即行即知,即知即行,越行越知,越知越行的工巧精妙。熟
读了六七年的书,拿着羊皮纸的文凭,而不能诊断,不能施手术,不能疗治,
才知道知固然难,行也大不易也!
岂但医生如此?做豆腐又何尝不如此?书画弹琴又何尝不如此?打球,游
水,开汽车,又何尝不如此?建屋造船也何尝不如此?做文章,打算盘,也何
尝不如此?一切技术,一切工艺,那一件不如此?
治国是一件最复杂最繁难又最重要的技术,知与行都很重要,纸上的空谈
算不得知,卤莽糊涂也算不得行。虽有良法美意,而行之不得其法,也会祸民
误国。行的不错,而朝令夕更,也不会得到好结果。政治的设施往往关系几千
万人或几万万人的利害。兴一利可以造福于一县一省,生一弊可害无数人的生
命财产。这是何等繁难的事!古人把“良医”和“良相”相提并论,其实一个
庸医害人有限,而一个坏政策可以造孽无穷。医生以人命为重,故应该小心翼
翼地开刀开方;政府以人民为重,故应该小心冀翼地治国。古人所以说“知之
非艰,行之维艰”,正是为政治说的,不是叫人不行,只是叫人不要把行字看
的太容易,叫人不可卤莽糊涂地胡作胡为害人误国。
民生国计是最复杂的问题,利弊不是一人一时看得出的,故政治是无止境
的学问,处处是行,刻刻是知,越行方才越知,越知方才可以行的越好。“考
试”是容易谈的,但实行考试制度是很难的事。“裁兵”是容易谈的,但怎样
裁兵是很难的事。现在的人都把这些事看的太容易了,故纨绔子弟可以办交通,
顽固书生可以办考试,当火头出身的可以办一省的财政,旧式的官僚可以管一
国的卫生。
今日最大的危险是当国的人不明白他们于的事是一件绝大繁难的事。以一
班没有现代学术训练的人,统治一个没有现代物质基础的大国家,天下的事有
比这个更繁难的吗?要把这件大事办的好,没有别的法子,只有充分请教专家,
充分运用科学。然而“行易”之说可以作一班不学无术的军人政客的护身符?
此说不修正,专家政治决不会实现。
十八年五月改定稿
(《新月》2卷4期)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胡适的文章真是不疼不痒。把玩空谈。急病人碰上慢郎中,活不过来也不奇怪。
--
令胡冲
- (0 Byte) 2003-9-04 周四, 下午5:28
(111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22108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