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蒙哥的欧几里德几何水平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蒙哥的欧几里德几何水平
所跟贴
蒙哥的欧几里德几何水平
--
RE
- (760 Byte) 2003-9-03 周三, 下午9:19
(357 reads)
RE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979
经验值: 533
标题:
关于多桑蒙古史
(175 reads)
时间:
2003-9-03 周三, 下午10:31
作者:
RE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查了半天,虽然有成书,实在是大书,不容易确定。摘一段张承志记述里的话作个注脚。只是张为人偏激自赏,眼空无物,他的话有的时候要打些折扣。
波斯的礼物 (点计数:1115)
作者:张承志
http://www.pen123.net.cn
2001-5-5 20:29:59 士柏咨询网
关于丰富神秘的波斯文献,还是在学蒙古史的时候,最初从翁独健先生口中听到的。也许因为它从未约束限制于蒙古元朝的狭窄一隅,而广泛地影响了中国学术史的沧桑变化,甚至牵扯和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的变迁,——所以这陌生的字眼便半路待人,屡屡与我们相遇。大概也是出于对如此波斯的琢磨和揣测吧,以至翁先生反复强调、对细节描述再三,以至我总是记得他那特殊的神情。
清末洪钧(1839—1893,同治七年状元)在危机不已的世纪末,以内阁大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出使欧洲,任德俄奥荷四国公使。公务不如读书;他只是对欧陆学术稍作浏览,就目瞪口呆地发现,洋人还不仅船坚炮利而已。使自满于严谨的中国文士震惊的是,至少对辽金元三朝的基本史料,我所知者,洋人亦知,而洋人知者,我却闻所未闻!
洪钧目击了欧洲的东方学术最富朝气的时期。霍沃尔斯(Howorth)的《蒙古史》正在风靡,又听说多桑(C.D′Ohsson)的大部头蒙古史正在杀青。厉害的是这些大著还另有源头:他们利用一种莫名的波斯国史记,在亚洲边疆的一系列领域里高屋建瓴,不仅尽得国学三昧,而且显得比中国硕儒读书还多,学问还大。洪钧凭着修养,发觉这种波斯史料与中国人常琢磨的《元朝秘史》如出一辙。他感到其中大有奥妙,不容以胡言浪语视之。他虽然还不能辨别这声冥冥之中传来的呼唤,但是他意识到了:尽快把这一声讯息送到中国,让新学问和新资料荡涤旧的空气,是他的使命所在。
洪钧不可能懂得波斯语。即便到了后来《元史译文证补》付梓时,连作序者都依然分不清阿拉伯文与波斯文,云:“初至俄也,得拉施特书,随行舌人,苦无能译阿拉比文者,见之皆瞠目。”实际上,我们议论的仅限于波斯一角;另一个启发的到来,即阿拉伯文献源流使中国振聋发聩的时机,还要耗时费神,等候更久。
洪钧的读取发蒙,靠得是二手的翻译。他只能用耳朵听,仗着一伙舌人通事,拗口劳神地一句句译着当时已经出版的霍沃尔斯四卷英文本、贝列津译的拉施特哀丁(Rashid al-Din Fadl Allah)《史集》俄文本。大量网罗了波斯史料的多桑(C.D′Ohsson)著大部头通史《从成吉思汗到铁木尔别的时代的蒙古史》的介绍:最基础的13世纪波斯巨著《世界征服者史》(Ta′rikhi Jahan gushai)的介绍,还要等冯承钧等人出现,成为下一代发愤的翻译家。
就这样,波斯史料,就宛如梦中幻影般地进入了中国读书人的大脑。洪钧死在1893年,京师大学堂创建之前不久。而那时,距离直接自波斯文翻译拉施特哀丁《史集》或志费尼《世界征服者史》,距离中国熟悉波斯或别的小邦俚语,距离中国人的头脑和知识体系里容纳下——不仅是列强的而是其他文明的概念,还不知道尚要再等多久。
作者:
RE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12866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