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又逮着一个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又逮着一个   
所跟贴 又逮着一个 -- Anonymous - (1218 Byte) 2003-9-03 周三, 下午4:42 (346 reads)
藏獒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能不能听懂这个浙江笑话? (169 reads)      时间: 2003-9-03 周三, 下午5:0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1997年的一天,内地一个城市的政府考察团来温州取经,晚上,市府在温州饭店设宴招待客人,杨秀珠也参加了,席间,对方考察团一领队的男同志向东道主逐一敬酒,轮到杨秀珠时,杨秀珠端起一杯豆奶操着不怎么地道的普通话说:“酒我吃不大来,吃不大来,我就豆奶和你碰碰,豆奶碰碰。”敬酒的客人说:“我没有豆奶。”杨秀珠说:“你拿个杯,我倒点豆奶给你喝吧。”



(听懂也不可言传:)



《财经》: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杨秀珠出逃调查



--------------------------------------------------------------------------------

2003/07/23



一、出逃



  4月20日,杨秀珠从上海浦东机场悄然出境,前往新加坡,从此告别她近20年纵横捭阖的权力生涯,前往一个虽早作精心安排但仍然渺不可知的未来。



  杨秀珠,58岁,浙江温州市永嘉县人。早年曾为饮食店开票员,1984年起任温州市规划局副局长,1989年任规划局局长、1994年任金温铁路(金华至温州)指挥部温州段总指挥兼温州市市长助理、1995年任温州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1998年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



  杨秀珠仕途的绝大多数时间在温州度过,正是这块土地——就此字面含义而言——成就了她巨大的权力,带来了至今尚不明晰其具体数字的财富。作为温州市城建长期以来的主持者,杨秀珠有一些具穿透力的说法被人们记住——“土地是第二收入”、“规划指标就是钱”,是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两句。现在,一切都结束了。



  杨的出走显然经过精心安排。浙江省建设厅干部介绍说,杨秀珠于4月20日上午给浙江省建设厅领导打电话,说自己的母亲病了,要回家看望母亲,之后又给其下属打电话告知:"这两天不要打我的手机,有什么事情我会给你打电话的。”事后,有关部门向浙江省建设厅干部通报了杨秀珠出逃的经过:就在4月20日中午杨已经携同女儿、女婿、外孙女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境。



  5月13日,在杨离开杭州20多天以后,浙江省纪委决定立案调查。中新社6月23日发出消息,称检察机关初步查明杨秀珠“涉嫌严重职务犯罪”,决定逮捕,同时,浙江省纪委给予杨秀珠开除党籍处分,以及行政开除处分。



  此前一个多星期,6月14日至16日三天之内,原温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高云光、原温州市安居工程指挥部副指挥林素华、温州市规划局财务科科长金建林、温州市铁路房地产开发公司总工程师郑建光、会计李小燕、温州市规划局人事教育处处长张压西六人相继被浙江省检察院逮捕。这六人多为杨左右手,且均曾在温州市城建系统浸淫多年。



  杨秀珠本人至今依然杳无踪迹。她目前是在新加坡?是已经从新加坡去往第三国?还是已经被捕,押解回杭州?种种说法中最常见的是,杨秀珠已经逃到美国——据上海《外滩画报》援引不具名的消息来源称,5月间便有温州人在美国看见杨秀珠,由于这一信息传回浙江省建设厅,有关部门方才正式启动对杨的调查。但是,《财经》记者并没有从浙江省建设厅得到证实,亦没有找到传说中的温州华侨。



  杨秀珠离异多年,膝下惟一女,此次连同女儿、女婿、外孙全家出逃,所用的证件不明。一说是新加坡绿卡,另一说则为美国绿卡。一位采访对象告诉记者,他从一位熟知杨秀珠的美国华侨处得知,杨确有美国绿卡,但用的不是真名。



  二、曼哈顿物业



  如果杨此刻的确身在纽约,原因当是她在这里早已布下退路。7月2日,一家海外中文网络媒体报出消息,早在七年以前,杨秀珠已经在纽约曼哈顿商业区置业——当时,杨秀珠已经担任温州市主管城建的副市长。



  按照这一报道所提供的线索,《财经》记者查询纽约市政厅房地产交易记录,发现曼哈顿中城西29街102号公寓楼为“Yang Xiuzhu"名下的产业。《财经》记者7月8日在现场发现,这是一座5层公寓。底下两层为两家中国人开的公司,三层以上看上去为住家。一位清洁工告诉记者,三层以上住着几位中国人。



  记者查阅有关地产资料获知,该公寓楼于1996年8月22日由纽约国际进出口贸易公司买下,经办人为该公司总裁缪德兴,并于当年12月10日转至杨秀珠名下。



  根据市政厅房地产交易记录,“Yang Xiuzhu"所登记的地址的业主则为“Yang Haiyan”,与“杨海燕”的汉语拼音相符。据媒体报道,杨海燕为杨秀珠堂妹、纽约江浙工商总会名誉会长。2001年曾获得美国众议院亚裔杰出妇女奖,现在皇后区法拉盛商场开设一家“大纽约皮草店”。



  杨海燕曾告诉媒体,102号公寓楼房产是1996年所购,资金来源一半来自银行贷款,一半来自杨秀珠几个兄弟姐妹和亲戚们的集资,当时总价是55万美元。这一价格亦被《财经》所查到的纽约市财政局有关文件所证实。杨海燕没有透露杨秀珠的出资比例,称其生意“与杨秀珠没有关系”。至于签署文件将房产转到杨秀珠名下的缪德兴,杨海燕则表示“知道这个人”。



  根据记者在网上查询到的报道,杨海燕的确为纽约华侨,还曾于1998年参与纽约江浙工商会支援祖国水灾人民的义卖活动。央视国际网站于2000年9月6日播发《纽约通讯:风雨故人来》一文,其中提及杨海燕以纽约国际进出口公司总裁的身份,与众多其他纽约华侨一起,迎接参加新千年国际首脑会议的中国领导人。缪德兴既与杨相继为纽约国际进出口公司的总裁,其关系当远不止于“知道”而已。



  7月7日,记者南下温州采访获知,缪德兴和杨海燕正是夫妇。杨海燕是杨秀珠堂妹,原为原西城区房管所职工;缪德兴原为小南门桥头菜场的烧鹅店老板,因小名三豹,又被称为“烧鹅豹”。两人于90年代赴美定居。



  一位采访对象告诉记者,一位在纽约的华侨曾对他说,杨海燕夫妇去美国之初,经济窘迫,到1996年也难称富有。所以,当年购置公寓楼一事在当地侨界引起沸沸扬扬。“当时就有人说是帮杨秀珠买的。”这位华侨称,中国驻纽约领事馆还为此专门向他了解过情况。



  三、杨海燕的温州生意



  杨海燕称其生意“与杨秀珠无关”,并非全为事实。杨海燕在纽约的生意如何不得而知;但她在国内的发展,却不能不借重杨秀珠的能量。



  1998年,杨海燕夫妇衣锦还乡,购得温州市车站大道上一块面积为7亩的黄金宝地。车站大道位于温州市新区,始建于1994年2月,位于温州市城市规划的中心区,是最重要的商业街。在温州市城建规划中,该地块标号为“车站大道2-2块地”,为温州电线厂原址所在地。杨氏夫妇出价为700万元,平均每亩价格为100万元。



  早在1995年12月底,温州市政府即已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均须采用拍卖、招标的形式。杨海燕夫妇买下2-2号地的时间是在1998年,但并未经拍卖或招标,仍然是协议转让。



  据了解,在一次会议上,当面对为何要将此地块协议出让的疑问时,杨秀珠称于1994年温州市首次赴港招商之时已经就此签订了出让意向书。但是,当时与杨同赴香港的招商班子的一位主要成员清楚地记得当时在港签约的细节:时间是1994年5月;所签标的为相邻的六块土地,与杨海燕夫妇所购的2-2号地相距甚远。而且,1994年时温州电线厂依然在运转。“怎么可能把还在开工的厂的地拿去招商呢?”



  一个1998年间达成的土地出让交易,结果按照1994年的规则处理,有多大好处?一位内行人士解释道,除了可规避掉土地出让招标的程序,地价亦可按1994年标准处理也是重要因素——前述与杨同赴香港的招商班子一位主要成员告诉记者,较该地块资质为劣的一个相邻地块早在1994年温州市赴港招商时就已经标价到每亩120万元。而到1998年,与其相邻的一个地块拍卖价则达到了每亩198万元。



  以土地出让款支付动迁费用,是温州市城建的通常做法。但是,700万元的土地出让款过低,并不足以支付将原址的温州电线厂迁出所需支付的2000万元拆迁成本。这成为此宗土地交易需要解的另一个结。



  在此前后,杨秀珠调至浙江省建设厅任副厅长。原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胡里琛告诉记者,杨秀珠到建设厅报到的时间是在1998年二三月间。但是,杨秀珠匆匆报到后,随即返回温州。



  纵使已然到省建设厅报到,至迟到1998年4月1日,杨秀珠仍然能以温州市副市长的身份主持有关温州电线厂拆迁安置的协调会。按照1998年第22号《温州市人民政府协调会议纪要》,该次协调会通过决定,“拆迁地块地价款收入往往会低于该地拆迁安置的资金支出,应在整条道路(指车站大道)上统一平衡。”至于温州电线厂拆迁安置问题,“决定由市机械发展总公司兼并温州电线厂,并由市财政局在车站大道项目收取的地价款中支付市机械发展总公司补偿费2000万元(包括拆迁安置和设备损失补偿等一切费用),温州电线厂必须在3个月时间内将车站大道旁的厂房设备拆迁完毕。”——做法绕了一个圈子,多了市机械发展总公司一个环节,但是拆迁费用由财政局支付这一节定下来了。



  1998年五六月间,杨秀珠方才离开温州,正式赴任省建设厅副厅长一职。



  四、杨秀珠、温州城建与“底细楼”



  杨秀珠能量巨大,与其多年间掌控温州城建开发和土地出让直接相关。杨在温州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个子较小,嗓音低沉,作风非常有特点,誉者称其雷厉风行,贬者则称其言语粗俗。自1961年初中毕业后,杨曾在温州市饮食服务公司下属的一个小店做开票员。文革结束后当上了温州市西城区副区长,1984年成为新设立的规划局副局长;1989年升任规划局局长。



  一位规划局老干部告诉记者,杨刚任副局长时已显现其能量之大。据说,当时杨曾有绰号“跳蚤”,形容其超强的活动能力——“什么别人进不去的部门,她都能跳进去!”



  杨秀珠1989年接任规划局长之时,正是温州市城市建设启动之初。据原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陆国杰介绍,温州城建开发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改建人民路为发端。1992年旧城八条主要街道改造,则是大规模启动的开始。在有偿出让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上,温州市领风气之先,是国家土地使用制度全面改革的试点城市。



  1992年5月,温州市旧城改建指挥部成立,杨秀珠为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项目洽谈办公室,统一管理温州市对外土地出让中的测算、谈判、出让。该办公室权力很大,成员有三个有关局的副局长,而由杨秀珠直接负责。该办公室约存在了三年左右,其间完成了16个地块的出让。



  1994年,杨秀珠在其规划局局长即将任满之时,金温铁路的修建给了她跃上更高平台的契机。在市主要领导提议下,1994年5月,杨秀珠从规划局局长升为金温铁路温州段总指挥,并兼任市长助理,分管城市建设,完成了从市局级干部到副市级干部的重要一跃。次年,杨秀珠被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副市长,继续分管城建。项目洽谈办公室此后即功成身退,土地出让工作转由温州市土地局用地处负责。



  在规划局任上,杨秀珠即培植亲信,编织关系网。今年6月涉嫌杨秀珠案被捕的六人多有在规划局工作的经历。1995年到1998年,正值温州市城市建设兴盛之时,杨秀珠作为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集土地出让、城市规划等大权于一身,再加上其与省、市领导的关系和众多已培植起来的铁杆下属,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其权势之大,甚至有人称其为当时市委市政府四套班子的“总导演”。一位温州当地记者曾亲眼见到杨当面训斥过一位市委书记:“以后土地政策这方面你不懂就不要乱讲。”



  另一个例子也能够说明杨着力编织关系网的程度。据现温州市人大秘书长杜玉生回忆,1998年,他任温州市建委副主任时,根据群众举报,曾经调查过温州市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218883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