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易大旗新作 “来电”游戏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易大旗新作 “来电”游戏   
来自新观察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易大旗新作 “来电”游戏 (242 reads)      时间: 2003-8-26 周二, 下午9:50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于 August 26, 2003 23:08:49:[新观察/xgc2000.net]









易大旗



“来电”这个词语,其意谁都明白,就是有人打电话来。只不过,近些年“台风北渐”,台湾的流行话语亦已风行大陆了,“来电”原来也可作形容词,就是两情相悦,一见倾心之意。



在现实生活里,这种或那种“来电”都是常有的,它带来的既有愉悦也有烦恼。譬如经年隔别的故人来电,“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一通电话粥煲完,百味回甘,身心畅快。又如男女来电,“玉露金风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不过一旦恩断义绝,便是自寻烦恼,“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实在哀心得很,早知如此,真不如当初就谢绝“来电”。



想不到,美国还真有了“谢绝来电”的服务项目__原来,美国居民之一大人生烦恼就是来电,每天总有若干个商业推销电话打进私人住宅,巧舌如簧,死缠烂打,不胜其扰;更有滥发传真广告,往你的传真机里硬灌,吐出的是一堆白花花的垃圾。这一社会公害,恼人得很。直至今年夏天,美国方推出一个公众服务项目“Do not call”(谢绝来电),只要登记加入,就可以过 滤绝大部分的商业广告电话。据知,刚刚开放登记的头一天,无数申请者汹涌而来,迄今已有数千万个美国家庭参加了“谢绝来电”项目。



说到谢绝来电,在中国外交史上,倒有两件关乎国脉兴衰的大事。且说50年代,中共与老大哥苏联一见钟情地“来电”,打得一团火热,两边便晕乎乎地设立了电话热线,中苏两国最高领导人可直接通话,而无须走繁文缛节的外交途径。殊不知后来恋情不再,继而破口大骂,一旦撕破了脸,自然不“来电”了,热线电话尘封如许年,已变成冰封千里的“冷线”。



直到文革年间,举国癫狂,火烧英国代办处只是小菜一碟,美苏帝修两霸才是不共戴天的大敌,美国并无使馆或代办处可供红卫兵“炮轰”、“火烧”和“砸烂”,于是苏联使馆便成了宣泄革命豪情的气阀,多次被造反派团团围困,昼夜不停地用高音喇叭对苏联使馆实行饱和轰炸。同时,在漫长的中苏边界上推行所谓的“政治边防”,即用中波短波的无线电台和有线电高音喇嘛对邻国边民实行洗脑式的“反修”宣传,革命传单和卷帙繁浩的各式小册子源源不绝地向苏联边民输出,鼓动人家起来造反(用今日基本法23条的《国安条例》来划分,颠覆、叛国、分裂国家、煽动叛乱、窃取国家机密、外国组织干预本地政治事务、与外国组织有联系这七宗罪,几乎都占全了)。如此无理取闹,难免的,原本就并非善类的苏联便以眼还眼,甚至诉诸拳脚棍棒,那还仅限于边境上的小规模冲突,而这些摩擦又升级成两国之间电闪雷鸣般的争吵!及至1969年3月2日,中苏爆发了珍宝岛之战,双方出动坦克和大炮……3月21日,战火犹酣,中国外交部那部沉寂多年的热线电话突然铃声大作,原来是苏联总理柯西金打紧急电话要与周 恩 来总理磋商。中国外交部是文革中第一个被革命造反派“夺权”的国务院部委,就是这个外交部指使所有驻外使馆和类似机构,向所在国的国民散发毛著小红书和鼓吹“人民战争”的印刷品,导致多个亚非拉国家与中共断交和驱逐中共外交官。而当日接听克里姆林宫来电的机要接线员正是外交部造反派的悍将之一,他当即呵斥柯西金是苏修头子,没有资格和中国的总理通话!然后啪地挂断。事后,周 恩 来严厉训斥了当时主管外交部的乔冠华,但事已至此,唯有照会苏联大使:“以中苏两国目前的关系,电话联系方式已不适用。请苏联政府通过正式外交途径向中国政府交涉。”但这回轮到对方没作回应,苏方并开始调集军队,乃至在整个中苏边境上陈兵百万(在此之前苏联在其亚洲国土部分再加上在蒙古的驻军只有35个师),危机益发严重!及至9月2日,因胡志明逝世,柯西金到河内出席葬礼,他通过越共中央传话,希望回程到北京与周 恩 来会晤。北越方面不知出于何种心理,故意压下不提,柯西金苦无回音,只好取道印度回国。此时苏联驻华代办唯有“通过正式外交途径”提出苏方要求,周 恩 来正为“断无消息石榴红”而心焦,闻讯立即“俯允”,于是柯西金便从塔吉克首府折返北京,9月11日两国总理在首都机场会商并达成临时性协议:双方避免武装冲突;维持边界现状;进行边界谈判。



事后回眸,如果当初不曾闹出“谢绝来电”的超级恶作剧,中苏危机虽不能逢凶化吉,但至少边境可以粗安一时,经济捉襟见肘的中国也未至于倾其国力去“备战备荒”和“深挖洞,广积粮”,硬着头皮去与强邻对抗。



殊不知时光流转三十年,北京又告重演了一出“Do not call”的国际游戏,1999年“五八炸馆”,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紧急致电江泽民,再度被拒绝接听。其间还有一段插曲:当时美国传媒均聚焦这场国际纷争,驻美中国大使李肇星被邀到美国多个电视网发言,当电视主持人问到为何中方拒接电话时,李大使激动地说:“你知道他(克林顿)要说什么?”主持人万分不解,接茬说:“就是不知道他要说什么,才应该听听呀!”李大使一时语塞,空余满脸悻悻然。原来美国人不晓得,在对方的游戏规则里,拒绝来电就是一种政治姿态,可以解读为“冷竣”与“尊严”。却不知热线电话也者,本来就是为应付紧急事态而设,危机突发之际,偏偏弃而不用,徒然把它作为政治表演的道具,真是所为何来?更何况,中美间的热线是应江主席的恳切要求而开设的,记得江氏自89后首次访美,暗忖老美对那层血痂已揭过不提,便留下一句话:遗憾的是中美领导人未能建立热线,不能直拨电话说一声“哈罗”。听起来,这一声“哈罗”的意义颇为重大,尤其对江主席而言;自不待言,不让对方哈一哈,其力道之重,何止千钧!



说到当时李大使的外交风度,亦未敢恭维,李性情真率,肢体动作颇多,这本无不可,但他在电视上与主播大开口水战时动辄舞臂挥拳,委实令人咋舌。若论“国家形象”,他远不及后任驻美大使杨洁篪,杨大使属学者型,在处理“南海撞机”风波时,杨大使也数次被邀上电视,他的应对确比前任得体许多;本来“隔岸风声狂带雨”(前主席之诗句),那些年中美关系龃龉甚多,但美国民众及在美华人对杨大使均无恶感。而现时李却荣升外交部长,那大概是论资排辈,也该轮上了。不过李部长的确要比他的前任唐部长要好不少,唐任内在联合国荣膺“弃权专业户”,连国内的民族主义仁人志士都瞧不起他,唐的宦海生涯唯一能让芸芸爱国众生长气的名句,就是“23条不立法,香港回归就没有意义”。李部长较之前任,应更合广大的“爱国发烧友”的脾胃。笔者对手握圣谕的李部长之“说不”激情并无异议,只是觉得他稍为约束一下自己的肢体语言则国家幸甚。原不明白李部长何以好抡臂挥拳,后才晓得他是“牛田洋一代”,追想文革之火红岁月,全国高校严格甄选出来的两千名的大学生,于1968年开赴“五七指示”的光荣摇篮__牛田洋(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就是对“牛田洋经验”的朱笔御批)。他们已经历过文革头两年狂风暴雨的历练,吹尽狂沙始到金,他们都是未来党国之栋梁。李肇星正是当年牛田洋“学生连”九死一生的幸存战士(当年特大海潮卷去了牛田洋几百名大学生的生命)。逝者已矣,李部长的革命情结或许已大部消解,可惜革命烙印犹在,折射到外交操作时,从思维到肢体语言都“宁硬勿软”,“宁左勿右”,殊为可叹。



只不过,今是而昨非,天下大势的消长,令“谢绝来电”的游戏玩不下去了。反美反霸的宣传,只是唱给自己民众听的“主旋律”,以期把民族主义的火候调控到一个合适的温度,用以凝聚民气,稳定政权,但对外则要放下身段矣。新朝新政,为洗脱“不负责任的大国”之劣名,在联合国慎投弃权票,更须切实担负起国际责任。譬如在伊拉克战争之后,孤注一掷作核豪赌的金正日,已是“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北京对金氏政权再无爱心,中国特使、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持胡锦涛的信函出使平壤,力迫金氏就范。这期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和李肇星部长函电交驰,热线打个不听,末了胡锦涛也致电布什总统,通报朝鲜局势。当下朝鲜问题六角多边谈判的促成,中美、中俄之热线电话均迭显功效。胡温的“务实”新政,未必真能和美国“来电”(形容词),但至少再也不会“谢绝来电”了。



热线电话此物,原本就不是舞台道具,如今总算是讨个明白了。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016401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