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写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前夕:朝鲜能成为我国避免战争的“战略缓冲地带”吗?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写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前夕:朝鲜能成为我国避免战争的“战略缓冲地带”吗?
根源
[
个人文集
]
加入时间: 2004/03/17
文章: 522
经验值: 52
标题:
写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前夕:朝鲜能成为我国避免战争的“战略缓冲地带”吗?
(787 reads)
时间:
2003-8-24 周日, 下午6:12
作者:
根源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写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前夕:朝鲜能成为我国避免战争的“战略缓冲地带”吗?
再过几天,备受关注的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就要在我国的北京举行。我国政府在这方面所持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谈将取得什么样的实质成果,因此相当受到世界的瞩目。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我国所采取的态度,已经越来越成熟和稳重,越来越体现了我们作为一个开放国家真正的利益所在,也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赞许。这确实是一件值得称道的好事情。
但是,尽管我们的政府转过这个弯来了,但无论在朝还是在野,都仍然有一小部分抱残守缺之士抬出什么朝鲜是我国的“战争缓冲地带”、关系到“国家安全”等等的理由来,阻挠我国对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努力。
为此,我认为很有必要深入剖析一下这些卫道士们的谬论。
朝鲜半岛已经停战整整五十周年了。五十年来,无论是朝鲜半岛的形势还是世界的格局,都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
以战争起始和终止的分界线“三八线”为界,朝鲜半岛被硬生生地分割成了高度悬殊的两部分——一部分贫穷落后、闭关自守,还在大搞连我国都早已抛弃了的、祸国殃民的“以阶级斗争为纲”那一套;另一部分富裕先进、开放自强,基本搭建起了一个崇尚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权的社会框架。
而当年首肯朝鲜打响“统一圣战”的苏联,也已经在民主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在该国很多对内对外的历史问题上,他们亦已觉今是而昨非;当年出人出钱出力流血流汗替老金火中取栗的另一个大国,亦早已与当年的敌对国美国、韩国等修好关系,而且近年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各方面的往来也越来越密切,从这些国家身上赚回的钱也越来越多,跟美国甚至还建立了什么“战略伙伴关系”……总之打得火热,真是应了一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们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原来也只有那个我们曾经用鲜血和生命维护过的政权,却仍困守一隅,不仅仍然与当年的交战国美国等长期怒目相见,跟与自己血浓于水的兄弟之邦韩国不时擦枪走火,甚至跟中国这种盟友也常有着各种龃龉。
看着这种沧桑巨变,那些觉得当年力排众议卷入韩战是“英明决策”的人,自然也能找出很多“理由”来搪塞的。其中较典型,也较能够蛊惑人的一个,就是称朝鲜是中国免受战争的“战略缓冲地带”,如果当年不介入那场战争,必然会“唇亡齿寒”;而现在尽管已经是有了白云苍狗的变迁,但他们仍然固执地认定,如不继续坚定地扶植该现政权,我们那还是免不了会“唇亡齿寒”的,云云。
对这种听了五十年仍一点变化都没有的陈谷子烂芝麻腔调,我只能用“榆木疙瘩”相形容。
首先,我觉得什么“缓冲地带”,听起来怎么就显得那么没底气、不自信——尤其从一个人口数量、国土面积、各种资源都属数一数二的地区大国嘴里说出来,这种感觉就更为明显。
看人家人口稀少得多、国土狭窄得多、资源贫乏得多的内陆蕞尔小国瑞士,二战时面对凶悍的德意志法西斯逼上门来的威胁,所表现出来的是又何等英勇豪迈的气概:“来五十万德国鬼子,我们瑞士人就一人打一枪;来一百万德国鬼子,我们瑞士人就一人打两枪。”
瑞士人腰板敢挺得如此地直,并最终得以成功地将战火拒于国门之外,难道他们有哪个邻国充当着他们的什么“战略缓冲地带”,所以才有恃无恐吗?没有。相反,与瑞士接壤的五个国家中,撇去一个实在小的袖珍国家列支敦士登,那么北边就是那个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国;而南边,又是欧洲两个法西斯国家的另外一个:意大利;东边,是二战一开局就被德国法西斯吞并的奥地利;西边,则是先对法西斯奉行绥靖主义而后亡国于法西斯的法国。也就是说,当时瑞士这个国家几乎被法西斯势力完全包围了,处于四面楚歌之中,而且毫无什么“战略缓冲地带”的。正是该国长期奉行的全民皆兵政策和平时一向训练有素的国民,以及他们面对强敌从上到下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大无畏的气势和高昂的斗志,令德国鬼子始终没敢贸然进犯。这一如我国古代兵法所言战争的至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
反观在开战之前将波罗的海三国强行掳来充当自己“战略缓冲地带”的苏联,有了这么个“战略屏障”,开战之后却仍被纳粹德军打得节节败退、溃不成军,一直退到苏联腹地的斯大林格勒,才在老天开眼之下,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以极其惨重的代价扭转了战局。
相形之下,高下立判;而所谓“战略缓冲地带”在实际的战争中到底有什么作用、有没有作用,也不言自明。
其次,我们只要留意一下西方那些民主国家就会发现,在他们的政治军事版图上,好象找不到拿其他国家作为类似的“战略缓冲地带”的事例出来。
加拿大、墨西哥是美国的战略“缓冲地带”吗?爱尔兰是英国的战略“缓冲地带”吗?反正我是闻所未闻的。真正还能够作为他们的战略缓冲的,倒是些天然的屏障,如海洋、海峡等等。如二战时,大西洋、太平洋分别成为美国隔阻德国法西斯、日本军国主义进犯的“战略缓冲地带”,英吉利海峡则成为英国隔阻德国法西斯进犯的“战略缓冲地带”。
不过我倒也认为,是否将其他国家拿来当作自己地理上的战略屏障、缓冲地带,跟民主与否倒也还真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我倾向认为主要还是基于以下的原因:这些国家很早就意识到海洋战略的重要性,她们要么是曾经通过海上通道对其他国家进行征服和殖民的国家,要么是被通过海上通道过来的殖民者征服和殖民过的国家。是否屑于将周围的“卫星国”作为自己的“战略缓冲地带”,其实跟十余年前的政论片《河殇》所昭示的有些联系,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到底是蓝色文化还是黄色文化,是海洋文明还是内陆文明。
是以其他国家的领土,还是以海洋或天空作为本国的“战略缓冲地带”,也可以体现出这个国家对别的国家主权的尊重程度。
以海岸线作为边界的地方,只要位置足够,至少还有12海哩的领海、24海哩的毗连区、200海哩的专属经济区,以及最多350海哩的海底大陆架作为伸延;而以陆地为边界,再过去哪怕一毫米,都已经属于别的国家的领土了。
如果对陆地边界也象对海洋边界那样,大搞什么“战略缓冲地带”,那除非是在自己的领土内辟出一块国土来搞,否则用别的国家的国土来弄的话,那肯定至少是对其他国家主权的不尊重。
再次,将别的国家作为自己的什么“战略缓冲地带”,相关的两个国家说白了也就是一种赤裸裸的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
在这种高度不正常的关系之下的利用国(设为A)的如意算盘是,将被利用国(设为B)作为自己赢得战争主动权的一颗棋子——当战争袭来的时候“决胜境外”,将B国作为自己境外的主战场,只要战火不烧到A国自己的境内,哪怕B国被打成一片焦土,B国人民血流成河,A国也在所不惜;即使最终还是阻止不了战火蔓延到A国自己国内,A国也要“以空间换时间”,在以牺牲B国为代价的焦土抗战中赢得A国自己的战备时间。
而利用国A,又常常是只求被利用国B能为己所用,而罔顾B国的死活,也不理B国老百姓是如何地厌战、反战;只要B国能够为己所用,那无论B国的统治者对他们自己的老百姓如何地不仁不义,B国的老百姓是如何地生活在水深火热、人间地狱之中,A国也都是毫无所谓的,反正在他们的眼里,B国的人民只不过是“战略缓冲地带”里头的一群人质而已。
而另一方面,B国的统治者又会觉得自己充当了A国的马前卒和炮灰,“吃亏大了”,很是“委屈”,故要求A国在其他方面比如经济上提供额外的补偿,象列出一大堆的清单,要求A国给予兑现等等。
在这种赤裸裸的利用和被利用的状态之下,两个国家的关系肯定不会正常,只会貌合神离,甚至离心离德,最终反目相向,象若干年前我们跟越南的关系变化曲线一样。
可能有人又会认为,有的超级大国在其他国家国土上有驻军,那么不也相当于把这些国家视为“战略缓冲地带”吗?我觉得这其中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
超级大国(也就是美国了)有兵源驻守的国家,大多数跟美国的国土并不是接壤的,而只是美国在海外的盟国。如果这些国家遭受袭击,并不等于就威胁到美国的本土;而要进攻美国本土,也不必先经过或先占领这些有美军驻守的国家。所以,从军事战略的角度上说,美国实际上并不需要这些国家作为什么“战略缓冲地带”的。
大量美军长期驻守在外国,对于美国来说,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保障其盟国及盟国国民的安全和自由不受侵犯,保障自由的市场经济体系和民主政治体制不受侵犯。这既符合盟国的利益,也是符合美国本身以及国际社会的利益的。
而对于盟国来说,美军战斗力强,装备良好,而且多驻扎在前线,对那些妄图侵犯自由世界的势力有着强大的威慑作用,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非常有效地保障了美军所驻扎的国家的安全。这些驻军也不干涉所驻扎的国家的内政,而且一个美军士兵能当自己国家的若干个士兵用,可以令自己国家的许多青壮年从枯燥无味的兵役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投入到经济发展中去,当然也是一件求之不得的好事。
前一阵子韩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愤青们嚷嚷要驻扎在韩国的美军滚回美国去,摆出一副势不两立、不共戴天的样子。但美国一旦放出话来说你们不要我们的军队的话我们就撤走的时候,这群韩国愤青却象霜打的茄瓜一样蔫了萎了,象被兜头泼了一盆冷水一样闭上臭嘴了,因为他们一合计如果美军撤走的话,自己国家军费预算要大幅提高,自己要多交许多税赋不说,更要命的还是自己得从此在单调乏味的军营里平均多呆上好几年,所以只好草草地收起那一套狭隘的民族主义,赶紧让总统去美国央求美军不要撤走了。
就象刚才所举的二战时苏联和瑞士的例子一样,在现代的战争中,所谓“战略缓冲地带”,对战争的推进同样也起不了什么延缓作用的——特别是对于那些边境线漫长的国家尤为如此。
“缓冲地带”是死的,而军队是活的,战术可以随时作灵活的调整,绕开所谓的“战略缓冲地带”另外寻找突破口,并不是一件什么太难的事。比如,韩战时尽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难的朝鲜人民军眼看已经将措手不及的南方军队逼到韩国最南端的晋州、釜山,眼看就要将他们赶下大海了,此时朝鲜半岛的南半部分实质上也就等同于成了朝鲜本国的“战略缓冲地带”了,但联合国军出奇兵登陆中部的仁川,迅速扭转了战局。又如,这次伊战土耳其不让美英联军使用其领土、领空进入伊拉克北部,开辟北方战线,这种效果其实等同于土耳其成了伊拉克的战略“缓冲地带”,但美军照样可以考虑用大型运输机,将联军的士兵和武器辎重直接运抵伊拉克北部。
现代战争是朝立体化、信息化的高科技战争的方向迅速进化,如果仍然固守陈旧的战争思维如什么“战略缓冲地带”,那也就无异于当年苏联反击德国法西斯侵略时斯大林执意坚持用骑兵、步兵战术来对付德国法西斯的机械化部队,必然要为之付上惨重代价的。
真正有效的“战略缓冲地带”或“战略屏障”,也许是美国主导下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这是一种空中的“战略缓冲地带”或“战略屏障”,其保障的除了自己的安全外,还要将自己的盟国列入保护大伞内。但其成本显然又过高,为了防范只有几处的、并不算太广泛的威胁而耗费天文数目的资金,也是太不划算。但是,比起一点用处也起不着,甚至还有副作用的那种以接壤小国为“战略缓冲地带”的做法,总还是要高明一些的。
其实,我们国家本身也深受这种“战略缓冲地带”之害的,可以说有着切肤之痛。我们本来固有的领土外蒙古,被苏联当作其“战略缓冲地带”割裂了出去,不就是一个令国人为之长久饮恨的例子吗!真正爱国的人,不会对之稍有忘怀的,更不至于以种种明显诡辩的理由,去为承认外蒙独立的行为开脱的。
我们不乐意自己的国土分割出一块出去,给超级大国搞什么“战略缓冲地带”;那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朝鲜半岛的人们,当然也不会愿意他们的一片国土,先后被一个超级大国和一个地区大国拿去当什么“战略缓冲地带”的;更别说几十年来这个“战略缓冲地带”还被弄得民不聊生,国已不国——是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
从目前我国对朝鲜核问题的态度来看,我国明显已经开始从那种陈旧的战略思维模式里面走出来了,开始摒弃将朝鲜当作什么“战略缓冲地带”的做法,并积极与国际社会一道,努力促使朝鲜改变那种延续了五十多年的闭关自守、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治国模式,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不再成为地区和世界的包袱。从这一点上看,我国的外交政策已经越来越趋向成熟,值得我们欣慰和肯定的。
总之,衷心希望我国外交上的步伐能够越走越开阔,越走越成熟,不要再被那些落后的思维老章程、狂热极端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所左右,真正从一些最基本的地区小事努力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做一个令国际社会称道的负责任的地区大国。
作者:
根源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写的不错。自与南韩日本见交后,朝鲜就纯是个包袱了。
--
令胡冲
- (0 Byte) 2003-8-25 周一, 上午12:38
(206 reads)
好文章!和邻国的关系紧张,令人烦恼,一厢情愿地将邻国当作
--
贝苏尼
- (84 Byte) 2003-8-24 周日, 下午8:57
(266 reads)
请问根源先生可愿意在此开设文集?
--
斑竹07
- (0 Byte) 2003-8-24 周日, 下午6:56
(205 reads)
斑竹好~~~~谢谢,当然非常乐意呀~~~~
--
根源
- (0 Byte) 2003-8-24 周日, 下午7:21
(198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2566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