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八二三炮战前后(二)----“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八二三炮战前后(二)----“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须弥山主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2/15
文章: 1865

经验值: 0


文章标题: 八二三炮战前后(二)----“只打蒋舰,不打美舰”。。。。。。 (304 reads)      时间: 2003-8-24 周日, 上午10:25

作者:须弥山主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对不起,主要是看见有些人什么事情都想歪曲一下,看着不公才弄点资料,让

大家看到不同的观点和真正的事实而已)



八二三炮战,首先震惊了整个台湾岛。蒋介石在极度惊恐中召开紧急会议,顾不

了国防部长俞大维身负重伤、需要休息,命令他立即向杜勒斯通报,要求美国履

行诺言。与此同时,蒋家成员倾巢出动。蒋介石借宋美龄亲临金门地下战壕巡视

,蒋经国、蒋纬国,甚至还有那位苏联洋媳也都多次奉老子的命令去了金门、马

祖,慰劳士兵。仅蒋经国一人,在炮战期间就登金门五次。蒋介石为死守金门真

是不遗余力了。

八二三炮战也震惊了白宫的当权者们。两个在阵地上的美国顾问也被当场炸死。

8月25日,艾森豪威尔亲自主持会议,决定准备承担台湾空防,提供护舰。甚至

做好了对中国大陆目标实施核打击的准备。这个计划没有实行,美国政府后来就

把这个资料销毁了。两天后,在记者招待会上,美国公然向全世界宣布介入“台

湾危机”。



一时,台湾海峡的水上、空中布满了美军。有原来的太平洋第七舰队主力;有从

地中海调来增援的第六舰队部分官兵;有从日本、美国本土、菲律宾抽调的一部

分海、空军作战力量。总计台湾海峡的美国战机430余架、战舰60余艘。

美国的主要注意力已从中东转移到了远东。中共中央炮击金门决策的第一个战略

目标:“*****支持阿拉伯人民的反美斗争基本上实现了*****”。



剩下来的就是如何处理这美蒋的联合和战争讹诈。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毛泽东高

超的决策艺术和大系统的战略思维,活灵活现。



海峡上空,布满战争乌云,世界各国舆论都在同情中国人民,都在为新中国捏汗

,都在警告美国悬崖勒马。国内也有许多人在忧虑我们又要准备打规模空前的战

争。毛泽东心里可没有别人那么多的担心,他坐在自己的书房里,又操起学究派

的语言,议论风生发表了“谁怕谁多一点”的谈话:

“据我看法,是杜勒斯怕我们怕得多一点,是英美德法那些西方国家怕我怕得多

一点。因为真理抓在大多数人民手里,而不是杜勒斯手里,他们的心比我们的虚

,我们的心比较实。既然西方怕东方更多一些,战争是打不起来的。”



这应该叫“处变不惊”吧?这种胆识可以说是世间绝无仅有的了!



9月7日,美台海军组成联合舰队进行护舰。美国军舰配置在海上编队的左、有两

侧,把蒋军舰只和运输船夹在中间,试图恢复金门的海上补给线。这样的阵势当

然完全不同于以前,对只有蒋舰的给养舰队打与不打都无需什么顾虑,而面对这

种所谓的美台联合舰队,打与不打,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以及国际舆论都表示了极

大的关注和担心!确实是事关重大呀。福建前线指挥所负责人张翼翔、刘培善立

即请示毛泽东。而他们所得到的、来自毛泽东毫不犹豫的命令是:照打不误。

毛泽东在发出“照打不误”的命令时,又表现出了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政策的灵

活性,在命令之下有补充命令:“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如美舰向我开火,

我军没有命令不准还击。”(许多网上的人物们又可以借此命令大作一番文章:你

看,毛泽东怕美国怕得要命,所以只敢打蒋舰,不敢打美舰,即使美舰向我们开

火,没有命令也不许还击。。。这岂不真是怕得要命吗?)

哈哈,确实呀!福建前线官兵对于这个命令也感到非常吃惊,他们还以为是传错

了命令,但命令就是命令,他们必须坚决执行。

9月7日中午12时,在美蒋联合编队抵达金门料罗湾港口时,毛泽东立即下令开火

,全线炮轰台舰和运输船。谁料,人民解放军一开炮,美船竟一炮未发,丢下台

舰和运输船于不顾,溜之大吉了,结果台舰被击沉了3艘,伤数艘。一场惊险的

战斗就这样戏剧性地结束了。

叶飞后来回忆:“事后我才明白,毛主席命令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并且规定如

美舰向我军开火,我军也不予还击,这一切都是在试探所谓美蒋共同防御条约的

效力究竟有多大,美军在台湾海峡的介入究竟到什么程度,经过这一较量,就把

美帝国主义的底全摸清楚了。”

周恩来也说:“打炮就是试验他,这回试验出来了,杜勒斯这张牌出来了。”

毛泽东揭开底牌,读出了上面的字幕:“所谓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也是有一定限度

的,只要涉及美帝自身的利益,要冒和我军发生直接冲突的危险,他就不干了,

就只顾自己 不顾别人了,如此而已。”



其实自从1957年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提出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以后,一贯从多

种角度思考和制定战略和战术的毛泽东就想从不同的角度摸清楚蒋介石和美国两

方面在政治和军事等不同问题上的各种底线,因为虽然以极大的诚意准备用和平

的方法来解放台湾,但也必须考虑可能的武力解决方式;这就需要必须摸清美国

和台湾当局对我方不同战略方针的不同态度和真正的底线,从而为制定不同的攻

台战略作为决策参考,而另外一个目的,也是想通过这种实际的不可辩驳的事实

,让台湾当局看清楚美国的本来面目,认清美国不可能真正的毫无保留的为台湾

当局而牺牲美国的利益和生命;而当这一切都非常明确以后,只要台湾仍然是中

国人的台湾,台湾问题的解决就可以搁置下去,没有必要用武力解决。



事实上,八二三以后的历史,非常清晰的记录了毛泽东每一个判断的正确和决策

的英明,同时更从多方面看到毛泽东总是从国家和国际的大局、人民和民族的大

义来思考和制定方针和政策的。



8月23日开始炮击金、马,到1958年9月,经过解放军部队的全线炮击,金门全岛

已被解放军全面封锁起来。不仅如此,而且有迹象证明美国正在“脱身”。解放

金门,已是囊中取物。福建前线的官兵焦急地等待着北京的命令,登岛作战的准

备了。听到前线传来的好消息,毛泽东身边的人个激动。但令许多人非常不理解

的是,毛泽东确有些寝食不安,心神不宁。从战场的实际情况来看,金门、马祖

已经是垂手可得,这不仅是中国方面的共识,在许多旁观者来说也都看到了这个

非常明显的局势。要?还是不要?要是肯定要的,问题是,现在就要,还是将来

再要。这一点毛泽东确实难以很快的作出决定。前后持续的达一个多月的炮战、

空战,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成为瞩目的焦点。在这激烈复杂的斗争中,美国

一方面支持蒋介石、承担台湾防空任务,为蒋军向金、马运补提供护航等;另一

方面开始策划蒋介石采取撤退金、马,放弃金、马的策略。以进一步分裂中国的

领土。对此,毛泽东找来了中央军委几个主要决策人,把自己的想法同他们交换

了一下意见,在毛泽东的启发下,党和国家许多领导人也都十分敏锐地看出了这

个阴谋企图,认为,台湾当局放弃金、马,势必造成台湾与大陆相隔更远,扩大

台湾与祖国分离状态,不利于统一祖国,解放台湾。认识统一以后,随即及时地

调整对台湾政策。一个新的历史性决策又出台了。这就是:“打而不登,封而不

死”。。。。

每当历史的重要关头,毛泽东总是比别人站得高、看得远,难怪蒋介石一定会败

在他的手下。回想起周恩来曾经在毛泽东绝对不允许南北朝的历史重演而决定彻

底推翻蒋家王朝之后,渡江战役势如破竹,在迅速解放了全中国的时候,周恩来

的万分感慨“。。。看来我不行,我就是不行。。。”,也难怪直到叶剑英写八

十抒怀时,还不得不发自内心的写道:“导师创业垂千古,侪辈跟随愧望尘”;

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个让他的敌人永远无可奈何的人,同时也是让他的朋友佩服

得五体投地的人,。。。

不过在今天的网上,也只有在这个人的心脏停止跳动以后,网上的枭小们才可以

狂犬吠日,。。。



10月5日,毛泽东写信告彭德怀、黄克诚暂停炮击金门:



“不管有无美机美舰护航,10月6、7两日,我军一炮不发;敌方向我炮击,我也

一炮不还,掩旗息鼓,观察两天,再作道理。”



(有人不是写了文章说护航有好多次,都因怕美国而不打,是吗?这也是一次吧?)



10月6日,由毛泽东撰写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其中最

重要的有这几段:



“我们都是申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金门战斗,属于惩罚性质。”

“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这一点你们是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

确实不是美国人的领土。台、澎、金、马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是另一个国家。世界

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一点,也是你们同意的,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

文告。你们领导人与美国人订立军事协定,是片面的,我们不承认,应予废除。美

国人总有一天肯定要抛弃你们的。你们不信吗?历史巨人会要出来作证明的”。“

归根结底,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

“《为了人道主义,我已命令福建前线,从10月6日起,暂以7天为期,停止炮击,

你们可以充分地自由地输送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

此例。你们与我们之间的战争,三十年了,尚未结束。这是不好的。建议举行谈判

,实行和平解决。”



在《告台湾同胞书》中,明显地表现了毛泽东的一定要解放台湾、金门、马祖等岛

屿的原则和灵活的斗争策略,及时地提出结束军事对峙,举行和平谈判,实施和平

统一台湾的方针。这目的都是为了打击美国的侵略和战争的政策,并作出了暂不收

复金、马,以达到联蒋抗美的目的。

文告发表后,毛泽东叫来警卫,吩咐他们马上去给自己炒一个辣椒,一个红烧肉,

一个青菜,因为他有胃口吃饭了。他对自己新的战略构想感到满意。让金、马国民

党军守而不撤,拖住美国不得脱身,以便以后对台、澎、金、马问题一揽子解决。



其实,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作出这样的决策,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原因在里面,那

就是,美国和台湾在金、马问题上政治和军事等各种关系的不断变化、分歧和最后

的争吵,而这一切,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惕。当时,美国政府的目标只是制造“

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对金、马问题没有多大兴趣。这一思想,美国虽未

公开宣布,但毛泽东却已经从炮击金门的实践中看出了端倪。9月18日,杜勒斯在

联合国大会的演说中,对八二三以来的战事表示出美国“希望很快地实现停火”的

呼吁。并开始私下劝说台湾当局从金、马撤兵。而蒋介石可不是这样想,他想极力

拖住美国守卫金、马。因为,金、马是和大陆联系的纽带,是进攻大陆的阵地,失

去金、马也就失去了“反共复国”的信心和希望。因此,美国的“停火”、“撤军

”的主张遭到了台湾方面的反对。

到后来,分歧和矛盾的激化使双方公开指责起来。9月29日,蒋介石在记者招待会上

声称,台湾将固守金、马,“不容为了考虑盟邦态度如何,而瞻顾徘徊”,必要时,

台将独立作战。蒋介石记者招待会的第二天,杜勒斯也召开记者招待会,说“如果

有了停火,仍然在金、马保持庞大的军事力量是愚蠢、不明智和欠谨慎的。”

(从这里我们似乎可以看出:毛泽东所说的谁更怕谁一些,应该是可以确定的了)

毛泽东呢?他虽然痛恨国民党假借外国势力盘踞台湾,一直希图解决台湾问题。故

而国共双方存在严重的对立,但有一点他们又是共同的,他们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

。分歧是谁有资格代表它。美国想制造“两个中国”,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惕。

在中美大使级会谈时,当美国提出“停火”建议时,中方代表立即将此反驳回去,

金门之战是国共争端,内政问题,中国并未和美国开战,哪有什么“停火”可言?

为了配合蒋介石同美国的斗争,大陆主动熄火三周后,毛泽东又下令炮击金门一周

。蒋介石心领神会,毛泽东帮了他的大忙,使他获得了拒绝从金马撤兵的口实,他

有充分的理由可以不理会杜勒斯的建议。从此,金门炮战中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战争

场景:大陆对金门只单日打炮,双日则不打,国民党也不笨,不在双日还击。

到后来,福建前线部队甚至停止了实弹射击,只打宣传弹,不打阵地,不打居民地

,只打海滩。蒋军偶尔回炮也同样只打海滩。之后,又发展到每逢年节,对金门停

止炮击三天,蒋军也同样照办。这种形式的炮战直到70年代末才告终止。

此时,海峡两岸领导人实际上用炮火达成了某种默契,共同抵制美国企图在台湾海

峡划线,使台湾与大陆隔绝的计划,而美国企图“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清楚地暴

露在世人面前。



毛泽东后来在各民主党派负贡人座谈会上谈到这个问题时说:开始我们是想打金、

马,后来一看形势,金、马收回就执行了杜勒斯的政治路线,这是我们绝对不希望

的,还是留在蒋介石手上好。要解决,台、澎、金、马一起解放,中国之大,何必

急于搞金、马?

周恩来后来会见苏联驻华大使临时代办安东诺夫时解释说:我们的方针,简单来讲

就是要使台、澎、金、马仍留在蒋手里,不使之完全落到美国手里。清朝统治阶级

的方针是“宁予外人,不给家奴”,我们是“要予家奴,不给外人”。这就叫民族

大义。

1958年炮击金门,毛泽东导演了一场新的战争话剧。从万炮齐发轰金门,到只是象

征性地打宣传弹。这其中,中共决策几次调整,几次变化。毛泽东不愧为伟大的战

略大师。还是接着看看这其中德细节吧。



(未完待续)

http://www.hjclub.com/TextBody/227854.asp?od=1 >八二三炮战前后(一)----重要决策,炮击金门。。。。。。  

作者:须弥山主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须弥山主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2656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