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也谈谈权的故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也谈谈权的故事   
即兴
[博客]
[个人文集]






加入时间: 2004/07/15
文章: 895

经验值: 10271


文章标题: 也谈谈权的故事 (474 reads)      时间: 2003-8-07 周四, 上午2:02

作者:即兴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对名山所言之权利的异见



在网上读了名山的《寻根究底由“权”说起》后,对有关权的认识,也想说些

闲话。现在有了互联网,对我这种喜欢,随心所欲地发些议论的人真是太方便

了。既不需经专家审稿,只要有时间往网上送就行。又不需留通讯地址,真名

实姓,说错了也不用担心以后出不了门,见不得朋友,只要自己心安理得,什

么胡话都敢在网上说。我坦白自己的心思,为的是望读者诸公千万别对我下面

的文字太认真并为此而动肝火。



名山说“轻重就是权”。这与我所知,权是“称重量之工具”的常识不合,我

赶紧去查了一下《辞海》只见《辞海》《语词分册(下)》(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年第一版)对权的解释是:『“秤锤。《广雅·释器》:“锤谓之权。”

亦指秤。《汉书·律历志上》:“权者,…… 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

使我松了口气,我的常识终于有了些依据。



显然,名山的“轻重就是权”的说法,与“锤谓之权。”不相同,想必那是另

一体系的理论了。名山据此而说的一段有关权力概念由来的故事,也必属另一

体系的故事,象我这样的人不能理解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知道我并未犯常识性的错误,我心里一轻松,不禁也想来说说有关权的故事:

人们由物体重量的轻重引申出对事物重要性的轻重缓急,社会地位的轻重等概

念。权,原是指称量物体重量的工具——锤,俗称秤砣。于是权也就与衡量事

物及社会地位有了联系。 中国的秤是由承载被称物的盘或钩,称杆,与秤砣

利用杠杆原理构成的。与西方的天平不同。天平是根据各种组合的标准法码来

衡量被称物的重量。而中国的秤是凭在秤杆上移动秤砣的位置使秤钮两边被秤

物与秤砣达到平衡,然而根据秤砣在秤杆上的位置来确认被称物的重量。也就

是说,单单权(称砣)并不能确定被称物的重量,被称物的重量是由权的位置

决定的。这或许也就是权位概念产生的由来。



我们不仅在称量物重,衡量社会地位,含有权位的意含,在数学中数字的书写

方式也使用了权位的概念。现在大家很熟悉的十进制数的书写方式,有个位、

十位、百位、千位……的说法,这个、十、百、千……在数学中的术语就叫数

权,同一个数字在不同的书写位子上,因数权的不同,它代表了不同的数值。

在电脑领域内使用的二进制的书写法就与十进制不同,它每位数的数权不再是

以十为底的自然指数,而是以二为底的自然指数:一、二、四、八、十六……,

每个数字在不同数权位置下代表的数量是这个数乘以它所处数位的数权。



由此可见,同一事物当处于不同的权位,它的价值就不同。这种差别由何来?

它来自于人们根据一种客观的规律制定出的规则,制度来决定的。人们由确立

度量衡制度来决定多重的秤砣在怎样的权位上代表多少重量。人们由确立十进

制,二进制,三进制来决定每一个数权位上数字的量值。在同一数位上的相同

数字,因为数制的不同表现的数值也不同,例如,在数字的第四位上的1,在十

进制中就表现为1千,而在二进制中就表现为八。人们由确立法律来决定社会上

的人,在什么权位上的具有什么样的权利,权力。由此可见离开了法律去奢谈

权利,权力就会不得要领,便为导出什么人有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的权力,权

利的奇谈。有些人是喜欢为所欲为,信口雌黄,但这不能说是他们根据法定的

权力,权利的行为,而是无法无天的胡作非为。胡说八道。



人们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是随世事的变更及法规,而因事,因时不断的改变著

的。于是由权位,又引申出人们处事的方法因情景的变化而改变的“权变”一

词;只为适合一时一事中所处环境的制约,人们决定的处事方式就被称为“权

宜”之计。人们对事物所处状态的估计就被称为“权衡”等等。“柄”是器物

的把,由此引申出控制的意思,与权组合便是“权柄”的由来。很清楚,以上

这些以及由权组合的更多的词组的产生,单象名山那样用一把斧头轻重来解释,

要进一步将故事编下去,或要理解这样的故事没有充分的想象力,是会很困难

的。名山曾说权利只与义务,责任有关,似乎与法毫无关系,这种想法与他所

编的权的故事倒是相符的。但我以为权与责的关系实在是由法来决定的。在无

法无天的国家,时候,个人中,权与责就失去了联系的依据。在大陆有人因没

有法的观念,在上的烂用职权,行私舞弊,在下的为所欲为的现象时有出现。

在台湾,由于宪法的不完善,早就有总统有权无责,行政院长有责无权的说法。

造成这种权,责分离的状态,就因为法的不完善或是有法不依的缘故。可见权

利或权力与法的关系远比与责的关系密切的多。西方更有“法权”这一政治术

语存在,怎能说权利只与责任有关?



名山说的故事到底是为了达到他所说的“根据以上的理解,只能这样进行去。”

推出为所欲为是人人的权利而随心所欲地编造的,还是因为想象出这样一个故

事后才得出随心所欲是人人的权利这样的研究成果,而被张三一言,与名山一

类人物奉为他们的民主精义的呢?这只能由它们自己来解答了。



至于名山所说“有权利必有责任义务这大概也是西方的观念,能够发现两者之

间的必然关系非常不简单。聪明绝顶的中国人就没有这个能耐。 ”这倒显示

了一些所谓民主斗士的共性。在他们那号人物心中,中国人实在是一种劣等的

民族。但我想如果真如他们描绘的那样,美国政府还会把中国看作主要对手,

美国民间还会出现阵阵令这些民主斗士痛苦难忍的中国热?中国存在不少领人

焦虑的问题,但中国人民仍不失为具有光辉文化,聪明才智的。任何民族中都

有败类,最可耻者就是对自己民族进行无稽的泼污的一族,但泼污的实际效果

只能是他们不仅被本民族吐弃,而且被他们所崇拜者视为随时可抛弃的蔽屐。

丝毫无损于他们欲进行随心所欲的侮蔑的民族本身。



中国人真的从不将权与责联系起来的吗?苏轼有诗句:“无官一身轻”,这不

是权与责有关的表露吗?明王守仁《行江西布按二司看守宁府库藏》说“二司

掌印官并该道分巡官……毋得视常虚应故事,傥致疏失,责有所归”;俗语无

功不受禄,这些只是随机想到的几个例子,都无不意含着权与责的关系在中国

文化中的反映。名山认为只有西方人将权利与责任联系起来也有实在之处,那

就是有些西方人,没有利的事是决不占边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没有免费

的午餐,是他们处世的原则。这难道比中国文化传统中重义轻利更可爱!我们

不是有不少人已因在改革中,为了经有张三一言,名山一类人作媒介将这种一

切向钱看的观点引进中国而为中国的前途担忧的吗?



至于说到团结,中国的重义轻利的思想比那种量利行责的思想更不利于团结?

这大概也是见智见仁的问题吧。请张三一言,名山一类人物不要轻易糟踏中国

的文化传统,不要轻视伟大的中华民族,更不要忘了中国人不能人人像先生们

那样的“超前”,但你们可不要因此而忘记了自己身中流的还是华人的血。



故事人人能编,要人相信就不容易了。人家不相信你的故事就不高兴,还是应

该对自己的故事再推敲,推敲,对于从事民主启蒙工作的人来说,是值得思考

的问题。



附:

送交者: 名山 于 Fri Dec 15 01:26:06 2000:

《寻根究底由"权"说起》

什么叫权?权舆,就是起始的意思。说权就要由最初说起。

最初,只有空间时是一种无的状态。当空间出现相对现象时,也就是物与空

间 的相对。 因为物与空间的相对,我们看到物的形状也看到物的运动,在

有空气的空间还 听到物动发出的声音。但在物的相对空间还有一种看不见也

听不到的东西,这 个东西就是重量,也可以说物的轻重,轻重就是权。

古人云:亲权者不与人柄。我的解释是:古代小农社会谋生工具如刀斧锤锄之

类,都是有把柄的家生,要拎拎斧头的轻重就要自己握著斧柄,你把斧柄让人

家掌握著,一听不见二看不到你怎知轻重?所以权这玩意不能说看权听权,要

说握权掌权。后来社会发展逐渐繁复而出现弄权专权夺权等诸词,将来就算出

现更多关于权的新词,也不会出现听权和看权,这是肯定的。



要衡量架上一把斧头的轻重,得将斧头从架上拿下握柄于手,这个动作改变了

斧头原来的位置、状况。你是凭籍什么而改变了斧头的位置、状况的呢?这里

有两种凭籍,第一种有形凭籍就是肢体,第二种无形凭籍就是力,所有改变状

况的无形凭籍都是力。这就是权力这个词的由来。



力虽无形,但却可以感受得到,而且还可以操控如意很好玩,很多人一旦玩上

权力舍不得放手就是因为这玩意有趣。权力讲究的就是操控。你掌握了斧头的

轻重之后,就会去砍倒一棵树。为何要砍倒一棵树?那当然是 砍倒一棵树是于

己有利的事。这就是权利这个词的由来。



权利讲究的是做、行,行是行动行为实行履行都可以。不管什么事你要去做,

都是你的权利。我知道这句话一出,就有很多人要开骂,但没有办法,根据以

上的理解,只能这样进行下去。



你无法说服我享有社会福利是市民的权利,谋杀不是凶手的权利。不过这个争

论没有必要,你说那个不是权利这个才是权利,杀人犯照杀人,强奸犯照强奸

你奈他何?重要的是所有做好事坏事的人都负有责任义务。



有权利必有责任义务这大概也是西方的观念,能够发现两者之间的必然关系非

常不简单。聪明绝顶的中国人就没有这个能耐。



唯一和权利义务沾点边的大概是:路是人走出来的这句话吧。走路是权利,留

下的脚印勉强算是一个义务吧,因为这个义务不花自己一分本钱,中国人乐得

大伙儿一同走这条路,结果把杂草丛生之地走出一条精光滑亮的路出来了。所

以中国人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显得很有见识的样子。



但中国人从来不说:团结是放弃己见得来的。为什么呢?己见是利己的事,放

弃己见就意味著放弃利益,放弃利己,中国人是拼死也不干的。他们就是不知

道利己这玩意根本不存在被放弃这回事,利己就像摄青鬼般如影随形跟著自己

不离不弃,撞上了摄青鬼你摆脱得了吗?



广东人有句话:蚀底即是著数。这句话很有智慧,也给利己不存在被放弃作了

注脚。可惜说的人不多,做的人更少。



你别看老外作事傻呼呼的样子,一块小纸片跑老远也要找垃圾桶放。在大路堵

车时自动在小路口停下,让小路的车子走在自己的前头。说这类事说不完,也

正因为这类事多,人家的社会就是不一样。看来老外才是真正懂得蚀底即是著

数的固中三味。







作者:即兴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即兴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498637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