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答融融姐和狗狗:关于胡鲁被利用的问题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答融融姐和狗狗:关于胡鲁被利用的问题
所跟贴
答融融姐和狗狗:关于胡鲁被利用的问题
--
Anonymous
- (5296 Byte) 2003-8-02 周六, 下午6:32
(410 reads)
RR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ZT朴素:平心静气话胡适
(123 reads)
时间:
2003-8-02 周六, 下午10:37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平心静气话胡适】
朴素
当命运使年仅二十六七的胡适与年长他十二岁的陈独秀共执新文化运动之牛耳,
成为名震一时的思想领袖之一时,也就注定了要使他成为生前死后、褒贬歧分、
“永无宁日”的人物了。时光悠悠,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胡适所倡导的自由
主义犹如老树发新枝,重新成为文化热点,却也招致了某些人“无缘无故的恨”。
譬如批评家王彬彬就说:“有著‘自由主义大师’称号的胡适,从一个主张西方民
主的自由主义者,最终走向了蒋介石的独裁政权。”(《天涯》1997年第2期)对胡
适大加挞伐。譬如学者王富仁认为:“胡适作为一个学院派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
一遇到别人的强力就会塌陷,他没有鲁迅的文化力量,没有胡风的文化力量。”
(《读书》1998年第9期)民间学者林贤治则认为:“对中国现代史上的自由主义知
识分子(比如胡适)的评价不宜太高。”(《读书》1998年第9期)也许胡适早已习
惯了这种“誉满天下,谤亦随之”的悲剧性命运了。然而从这些信息中也可以看出
自由主义在中国又是何等的不受欢迎啊。
胡适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他在勤奋的一生中,扮演了无
数的角色:五四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白话文运动的理论奠基者、中国现代化高等教
育与高深研究的倡导者、二三十年代因发表《人权论集》而遭受国民党政府通缉的
自由斗士、史学家、考证学者、外交家、文化明星等等。但从大的方面归纳来看,
胡适一生的事业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开创了现代新文化运动它是中国人文传统
的更新与变革,胡适称之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他早期围绕这一运动,在诸多
文化领域里留下的著述,都是前无古人的;另一个方面是传播中国自由主义的真谛,
它是近世西方文明的吸取和引进,胡适认定为“世界文化的趋势”和“中国应采取
的方向。”胡适的一生,特别是在晚期,为实现这而已目标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
成为中国自由民主运动的精神脊梁。而他的后一方面,在中国大陆差不多是被故意
忽视或避而不谈的。
一般的人对胡适先生的早期文学活动知之甚详,后来因种种历史原因,胡适形
象已被遮掩与隐蔽,他对自由主义的不倦追求日益模糊。现在谈论胡适,其价值在
于他的思想与精神方面,而非文艺与学术方面。虽然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胡适对现
代中国文化的巨大贡献已无须置辩。但若以今天的眼光立论,作为叱吒文坛风云的
胡适又毕竟已成为历史。他的诗歌,名噪一时的《尝试集》几无审美价值可言;他
的学术著作,异军突起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红楼梦考证》和《白话
文学史》诸著,作为学术思想史上的一种“范式”亦已过时;他曾大力宣扬过的实
用主义哲学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因此,我们今天来考察胡适,应该谈的不仅仅是确
认胡适的文化学术地位,而应当理解、阐述胡适思想的现代意义,再论胡适作为一
个启蒙思想家的历史价值,这种价值才是胡适在当下的意义。
近年来,思想界大谈自由主义。但都是对西方的理论资源的阐述与发挥,却遗
忘了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者胡适。胡适自由主义思想形成于留美时期,在二三十年
代的中国掀起了自由主义的狂飙,影响巨大,流风所及,汇成自由主义在中国的第
一个高潮。但胡适自由主义思想的真正发挥与系统表述是在四十年代中期以后,他
晚期思想不仅未改初衷,而且变得浑厚、深沉、圆熟。这期间胡适思想进展表现在:
他著力于自由主义基本内涵和行为规范的思辩,不再使自由主义沦为一种宣传性的
口号,奠定了其学理的基础和理论的构架。胡适注意到“东方自由主义运动始终没
有抓住政治自由的特殊重要性,所以始终没有走上建设民主政治的路子。”(《自
由主义》)故胡适特别嘱意建立自由主义的政治哲学,他明确提出自由主义的意义
在于争取思想自由;建立捍卫人民基本自由的民主政治;容忍反对党、保障少数人
的权利;推动和平渐进的改革、实行立法的方法。他反对那种“必以吾辈所主张者
为绝对之是”的偏执态度,特别提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容忍比自由更
重要”(《容忍与自由》),把容忍纳入自由主义的行为规范。其所思所想,既有
西方自由主义的理论精髓,又有胡适本人的思想结晶,读之让人感慨不已。自由离
中国真的如此之远?
胡适在文化上虽然倡导“全盘西化”,但看他在衣食住行诸方面的特点,绝无
“西化”之痕迹。他著书立说的时候,很带有旧儒的风范。然而,谈治学,究学理,
先生却毫不含糊。论及中国祖先留下的遗产时,多怀疑和批评的语气,有时甚至离
经叛道。祖先的遗训便是对的么?他在整理国故时对旧文明的抨击,在旧文人中,
是未曾有过的。在《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一文中,他说:“东方文明的
最大特色是知足。西洋的近代文明的最大特色是不知足。知足的东方人自安于简陋
的生活,故不求物质享受的提高;自安于愚昧,自安于不识不知,故不注意真理的
发现与技艺器械的发明;自安于现成的环境与命运,故不想征服自然,只求乐天安
命,不想改革制度,只图安分守己,不想革命,只做顺民。”这样的批评已经很温
和了,现在大多数的读书人,已经接受了这样的观点。但是20世纪中叶前后,它确
为逆耳之音。
当有学者认为“被尊为‘中国自由主义之父’的胡适,不就是一个廷臣吗?”
之时,我感到深深的悲哀。胡适确实参与了政治,但他却是通过自由批评的议政方
式参与政治,而不是像他在《新青年》杂志的同人陈独秀、李大钊那样直接从事政
党政治活动。胡适在政治和文化间的行为方式取决于他对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
使命的认识。在思想上,与其说胡适主要是关怀一些具体问题而不愿纠缠在“主义”
之争上,不如说他是坚决反对思想受到任何一种主义的范围和束缚。
种种因缘我又重读了胡适先生的一些文章,在平白朴实的文字里蕴涵著一种韧
性的力量。在一个烽火连天的时代里,这样的文字可能并不合时宜;然而随著时间
的流驶,这样的文字重焕光彩,吸引我们一读再读。唐德刚先生称胡适是“照远不
照近的一代文宗”。的的确确,胡适的精神不是以几十年来衡量的,胡适的思想价
值也不是由片断的历史所决定的。不管胡适是他自己信仰的祭品,还是时代的牺牲
品,他所奋力开拓的新文化运动和自由民主运动,实已成为中国现代化的一份重要
的组成部分。无论贬者还是赞者,也都不得不承认这一历史事实。胡适的身影已经
凝固在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之中,并不断在当下产生其共鸣与影响。胡适已去,
留下他的文章、他的思想让后来人仔仔细细地打量。但我们能否从他的宝贵财富中
得到营养呢?思之有些彷徨。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71615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