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致林思云 |
 |
goupi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转帖]林思云:“怎样看待汪精卫政府”(供批判)
文章作者:龙歌吟-八月桂花糕
发表时间:2003-07-31, 14:41:10
文章内容:
近读赵无眠先生的大作《查塔呼奇河畔谈汉奸》,很受启发。特别是关于汪精卫政府的一节,赵先生 提出汪精卫是爱国者的崭新论点,让人耳目一新。读完赵先生的文章感想很多,因此也想谈一下自己 对汪精卫政府的看法。
一、汪精卫一派对日讲和的想法和目的
有人认为日本偷袭珍珠港,向人口、资源、工业生产能力比自己大很多倍的美国发动战争,是一种失 去理智的疯狂行为。但这种观点有很大的片面性,是“事后诸葛亮”。要知道战争的胜利不仅仅取决 于“物”的方面,还取决于更重要的“人”的方面。如果战争总是“物”的方面占优势的,人多、枪 多、钱多的一方取胜的话,人类的历史就变得非常简单了。古今中外的战争历史中,以少胜多、以弱 胜强的战例比比皆是。这些战例的成功都是依靠发挥“人”的优势来弥补“物”不足。
赤壁之战时,孙权以5万兵力向曹操71万大军挑战,是不是失去理智的疯狂行为?日本在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向清国、俄国宣战时,日本的国力都远远逊于中国和俄国,日本是依靠“人”的优势取得了 以弱胜强的胜利。二战时日本的国力固然远远逊于美国,但绝不是说日本就没有战胜美国的可能,只 能说美国战胜日本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日本发动对美偷袭,其实就是现在中国所谓的“超限战”思 想,弱者要想战胜强者,就不能遵守强者们制定的所谓“战争规范”。
二战前世界上有两大阵营∶“英法美”和“德意日”。从人口、资源、工业生产能力等“物”的方面 来看,自然是“英法美”的同盟国占绝对优势。但战争就是一种赌博,在“物”方面的劣势者就象口 袋里没有多少钱的赌徒,他们要想赌赢腰缠万贯的阔佬,只能采用“孤注一掷”的赌法∶要不大嬴, 要不大输。“德意日”孤注一掷向“英法美”挑战,也就抱著这种大嬴大输的心里。当然“德意 日”的确有战胜“英法美”的可能,如果“德意日”的将领们少犯一些错误,如果“英法美”的将领 们多犯一些错误,二次大战的胜者就是“德意日”一方,“英法美”的胜利其实不过是一种“险 胜”。
在中日战争爆发的1937年,“英法美”和“德意日”阵营正处于紧张的对峙中,当时人们根本无法预 测哪个阵营会取胜。蒋介石赌“英法美”取胜,坚持抗日战争;汪精卫赌“德意日”取胜,主张对日 讲和。如果我们不以“胜者王侯败者贼”的历史观来评判汪精卫的话,当时汪精卫对日讲和的行动并 不是什么卖国行为。如果二战是“德意日”阵营取胜的话,中国如果站在“英法美”阵营一边,就不 可避免要作为战败国受到割地赔款的惨烈制裁,那时中国可能真要被并入日本的一个省,几千年的中 华文化就要划上休止符了。如果趁早与日本讲和,中国就可以避免成为战败国的割地赔款苛刻制裁, 还可以让中华文化苟延残喘下去。这就是汪精卫一派对日讲和的想法和目的。
二、汪精卫从“主战”到“主和”的转变
汪精卫是1905年发起成立同盟会的元老,是最早跟随孙中山的信徒之一。汪精卫在国民党内的地位和 威信一直很高,孙中山逝世后接任国民党主席。虽然被掌握军权的后起之秀蒋介石夺取了实权,但汪 精卫在党内的政治地位一直在蒋介石之上。汪精卫并不是一开始就主张对日讲和的。1931年“九一八 事变”后,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相比,汪精卫是主张抵抗的主战派。当时的爱国学生把汪精卫当作 爱国领袖,1931年12月5日全国爱国学生到南京请愿时,请当时正下野的汪精卫还政,他们打出的标 语是∶“欢迎护党救国的汪先生”,“欢迎主张实现民主政治的汪先生”,“欢迎反对不抵抗主义的 汪先生”,“欢迎主张即日收复东北失地的汪先生”等等。
12月6日汪精卫在接见全国高校学生代表时说∶“应付目前局势的方法,兄弟认为有八个字,就是∶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汪精卫进一步阐述他的对日方针说∶“军事上要抵抗,外交上要交涉。不失 领土,不丧主权。最低限度之下不退让,最低限度之上不唱高调,便是我们共赴国难的方法”。汪精 卫在高呼抗战的民意之下,再次还政担任行政院长。
汪精卫上台后公开发表讲话,AZTGB主张惩罚不抵抗而退却的张学良,蒋介石等人却不同意惩罚张 学良。汪精卫一怒之下提出辞职,但国民党中委会不同意汪的辞职。由于汪精卫不掌握军队,无法插 手军事方面的“抵抗”,此后汪只好专门负责“交涉”的方面。汪精卫批评张学良的不抵抗退却时说 ∶“榆关以一日而失,热河以七日而陷,实不成话。须先有抵抗然后有交涉,今后再不抵抗必影响外 交。今日以后抵抗愈得力,交涉愈有希望”。
当时汪精卫本指望中国军队的积极抵抗,会引起英美法等列强的出面干涉,谴责日本违反保证中国领 土完整的“九国条约”,制止日本的露骨侵略行为。然而英美法只是口头上谴责了一下日本,并没有 采取任何有效的制裁措施。这也变相地鼓励了日本对中国的军事侵略,使日本更加无所顾忌地侵略中 国。此后汪精卫开始对英美法等民主国家失望,同时中国军队在“九一八”后的怯战表现,也让汪精 卫深深失望,使汪精卫的对日方针从“主战”一百八十度转变为“主和”。
1935年11月1日,汪精卫被刺受伤后,暂时离开政坛出国疗养。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汪 精卫应国民党中央之邀紧急归国。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军全面入侵中国。英美法等国不但 没有干涉日本的侵略行为,甚至还拒绝向中国提供武器。由于中国是穷国,没有现钱买武器,只能通 过借款的方式买武器。当时只有德、意和苏联肯向中国提供借款,卖给中国武器。
1938年汪精卫在对某军事院校的师生演讲时说∶“外交的问题,看起来很复杂,说起来又很简单。有 人怀疑我们和德、意的关系,对于这种怀疑,值得去解释,也不值得去解释。我的说明只有一点∶就 是我们只有一个敌人,这个敌人已足够我们对付了,我们不必再惹第二个。如果墨索里尼愿意帮助我 们建立空军,希特勒肯卖军火给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和德、意做朋友?”。“各位同志都是自己 人,我不妨把秘密向大家公开一下,各位不要以为有钱就可以向民主国家买到军火。上次国联开会之 后,我们拍电报派郭泰祺、顾维钧、王正廷三人向欧美各国接洽,结果并没有得到收获。有人告诉我 们的外交官,说他们现在没有军火出售,等到三年以后,他们自己准备齐全了,再让一些给我们。这 不是很好笑的回答吗?罗斯福更是滑稽,他说他可以卖军火给我们,但是要现钱。我们的大使说∶中 国是个穷国呀,哪有金子呢?罗斯福说∶没有金子,拿白银来好了。咳!白银不是钱吗?”
抗战爆发后英美法对中国的冷漠态度,以及中国军队的屡战屡败,使汪精卫产生了只有对日妥协才能 救中国的思想。在1938年,中国的抗战根本看不到胜利的影子。当时谁能预料到1940年美国会经济制 裁日本?谁能预料1941年美国会向日本宣战?谁能预料1945年日本会战败投降?
1938年1月16日,日本首相近卫发表声明∶今后不再把国民政府作为交涉对手,蒋介石则宣布抗战到 底。此后汪精卫屡屡试图说服蒋介石与日本讲和,连续给蒋介石写了十几封信,力主对日讲和。其实 蒋介石也并非绝对不愿意和日本讲和,只是客观形势不允许他唱讲和的低调。蒋介石在举国上下高唱 抗战到底的爱国风云中,不得不附和民意,而且还要把爱国的调子比别人唱得更高。汪精卫认为蒋介 石高唱抗日和他以往的所为格格不入,是被逼迫走上了他所不愿走的道路。
周佛海后来说∶“共产党、桂系以及一切失意分子,都很明白地知道抗战是倒蒋的唯一手段。他们因 为要倒蒋,所以高唱持久全面的抗日战争。蒋先生本想以更高的调子压服反对他的人,而这些人就利 用蒋先生自己的高调,逼著蒋先生钻牛角尖。调子越唱越高,牛角就不得不越钻越深。在抗战到底的 调子高唱入云的时候,谁也不敢唱和平的低调。故我们主张和平的这一个小集团,便名为低调俱乐 部。”
1938年6月武汉广州陷落后,国民政府退守重庆。汪精卫开始公开批评抗日派,他说抗日派是“不说 老实话,不负责任”。汪精卫说∶“和呢,是会吃亏的,就老实地承认吃亏,并且求于吃亏之后,有 所以抵偿。战呢,是会打败仗的,就老实地承认打败仗,打了再败,败个不已,打个不已,终于打出 一个由亡而存的局面来”。当爱国华侨陈嘉庚提出∶“官吏谈和平者以汉奸论罪”的提案时,汪精卫 争辩说∶“总理(孙中山)常说和平救国。如果谈和就是汉奸国贼,那么总理也是汉奸国贼了”。汪 精卫说∶“抗战一个是丢,一个是烧,丢不了也烧不焦的地方,都给了共产党游击队。抗战只有一条 路∶亡国。此外还有一条“和”的道路,我们应该拿出抗战的决心和勇气来讲和。”
1938年11月3日,日本政府发表了第二次对华声明,修改了先前不把国民政府作为交涉对手的方针, 提出在蒋介石下台,承认“满洲国”的条件下,日本即与国民政府谈判停战。汪精卫在日本政府的第 二次对华声明后,要求蒋介石辞职,以争取和日本实现停战。汪说∶“我们应迅速连袂辞职,以谢天 下”。蒋介石则说∶“我们如果辞职,到底由谁负起政治的责任?”两人争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 在说服不了蒋介石的情况下,汪精卫决定与蒋介石分道扬镳,单独搞“和平救国”。汪精卫乘蒋介石 去陕西参加军事会议不在重庆的时机,12月18日以外出演讲为由乘飞机离开重庆到昆明,然后飞往当 时作为法国殖民地的越南河内。
汪精卫离开时给蒋介石留下了长文的诀别信,表示他和蒋介石虽然所走的道路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 救国。汪精卫最后写道∶“君为其易,我任其难”。在当时的爱国气氛下,走高唱抗战的道路当然比 较容易,而走与日本讲和的道路就比较艰难。所以汪精卫对蒋介石说∶你去领导容易的抗战吧,我来 承担艰难的和平工作。
不少人以为汪精卫投靠日本人是因为贪生怕死,但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汪精卫本来已和蒋介石一起撤 退到安全的大后方重庆。如果汪精卫和蒋介石一起高唱抗战的话,绝不会有任何生命危险。相反汪精 卫要逃出重庆和日本人合作,倒是要冒生命的危险。汪精卫逃到河内后,被蒋介石派来的特务打死了 他的秘书。如果不是汪精卫的秘书主动要求和汪对调房间的话,汪精卫早就丧命河内了。所以汪精卫 的“和平工作”,是冒著生命危险的赌博,绝非一般贪生怕死之徒敢为的。
三、汪精卫政府的客观作用
汪精卫在日本人支持下成立了维新政府,使中国在国际处于非常绝妙的位置。一半中国人参加英美法 阵营,另一半中国人参加德意日阵营。如果英美法取胜,蒋介石代表中国作为战胜国,接受汪精卫政 权;如果德意日取胜,汪精卫代表中国作为战胜国,接受蒋介石政权。中国是二战中唯一的无论如何 都不会战败的“双保险”国家,这使中国避免了万一战败而陷于割地赔款、甚至被分割亡国的绝境。 大概也只有中国人才能想出这种绝顶聪明的生存之道,让洋人们叹服。
汪精卫的维新政府除了使中国成为不会战败的“双保险”国家外,还从侧面拯救了蒋介石和共产党。 因为汪精卫代表中国和日本签订了和平条约,满足了日本人所要求的停战条件,才使日本没有继续向 蒋介石发动进攻。如果没有汪精卫代表中国和日本签订和平条约,日军不可能找到一个有面子的停战 理由,必须继续进攻直到消灭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日本在1939年后再没有对退居重庆的蒋介石政府发 动大规模进攻,就是因为汪精卫已经代表中国与日本讲和。
有人说1939年后日本没有发动大规模对华军事行动,是因为日本的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这是不符合 实际的。后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时,几百万兵力全线出击,大举进攻东南亚。而日本在1937年到 1938年的侵华战争中,投入的最多兵力不过七、八十万。只要日本再投入200万军队,打下重庆延安 根本不是什么问题。正因为汪精卫代表中国与日本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日本才没有继续进攻重 庆。蒋介石和共产党能在8年抗战中生存下来,靠的并不是国共两党军队的顽强抵抗,而是靠汪精卫 的“卖国”解围。
另外汪精卫政府除了“双保险救国”方面的意义外,在“救民”方面也有不少作为。战后国民政府号 召敌占区老百姓“忆苦思甜”,揭发汪精卫政府为虎作伥,迫害人民的罪行,但实在没有找到什么值 得搬上桌面的东西。相反敌占区人民在汪精卫政权下的生活还过的去,基本生活物质供应稳定,市场 物价平稳,没有听说老百姓吃不上饭,大量饿死人的事件发生。而蒋介石“还都”以后,倒是通货膨 胀物价飞涨,老百姓的生活比汪精卫时代还下降了一块。后来共产党在文革时搞“忆苦思甜”的诉苦 大会,也很少听说有人控诉日伪时代的生活最苦。
汪精卫统治下的北京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老百姓的生活均得到保证,没有出现发行粮票布票的限吃限 穿,也没有“知青”市民下放农村的拆散家庭,比共产党政府的政绩还要好一些。没有汪精卫政府和 日本人争物资,保证敌占区人民的吃饭穿衣,敌占区人民怎么可能捱过八年的漫长岁月?假如当时没 有汪精卫等人和日本人合作,日本兵把敌占区的物资全部抢光烧光,敌占区老百姓即使逃过日本兵的 子弹,也逃不过饿死冻死的命运。汪精卫政府与日本人争物资,至少拯救了上千万中国老百姓的性 命。
人的本性是追求自由与独立的,从来没有人主动要求当别人的奴隶,也没有人会主动要求做他民族的 傀儡和走狗。任何人成为奴隶,成为傀儡和走狗,都是出于迫不得已。如果认为汪精卫是自愿主动 地、心甘情愿地当日本人的傀儡和走狗,那将是对普遍人性的错误理解。
客观地讲,汪精卫成为汉奸是他把赌注压错了地方。如果二战是德意日阵营胜利的话,汪精卫就会把 蒋介石作为美国走狗汉奸推上审判台,我们今天也要认真学习《汪主席文选》了。当然历史是不能假 设的,但客观地评判历史人物,一定要本著一个最基本原则∶“不以成败论英雄”
读林思云《《怎样看待汪精卫政府》》一文有感
文章作者:洛士
发表时间:2003-08-01, 08:42:18
文章内容:
读林思云《《怎样看待汪精卫政府》》一文有感。 New Topic Reply to Topic
Author Topic
Guest
Canada
1981 Posts Posted - 06/08/2001 : 20:19:39
--------------------------------------------------------------------------------
林先生文在开头部分大篇幅讲述了战争中“人”的因素第一。进而说明日本在二战
中不是没有可能战胜美国。但本文论述的是汪精卫政权,这跟美日之战有何关系?
再说既然人的因素第一,汪精卫为什麽不认为中国不是没有可能战胜日本呢?
林思云先生的观点是“如果战争总是“物”的方面占优势的,人多、枪多、钱多的
一方取胜的话,人类的历史就变得非常简单了。战争历史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的战例比比皆是。”本人非常赞赏此观点,并遗憾林先生跟汪精卫不是同一时代的
人,否则汪精卫必能接受林思云的观点。他就不会去叛国投敌了。
如果二战中德意日联盟赢得胜利,做为抗日的中国一定会割地赔款,丧失领土。我
们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也定会画上休止符的。但汪精卫的叛国投敌能避免中国的没
落吗?能够解人民之倒悬,能够让中国成为独立自主的强国吗?
本人的回答:绝对不能。
林先生认为汪精卫从主战到主和的思想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中国军队的
怯战,(2)英美法民主国家的冷漠。
个人认为汪精卫认为中国军队怯战是长城抗战之后。当时国军因为种种原因节节败
退,可以说成是怯战的。但汪精卫做为国府的二把手您不知道有“此一时也,彼一
时也”这句话吗?
1937年8月13日凇沪会战爆发,中国参战兵力约80万,日本参战兵力约27万。此战
是抗战中最大规模会战,国军在战略和战术上的表现可圈可点。
首先在战略上蒋介石正确的将会战的地点选在上海。其原因一是避免日寇沿传统中
国内战时北军的南下路线进犯长江流域,二是希望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干预,最
低起到扩大抗战影响的作用,三是向全国表明自己的抗战决心,上海是蒋介石的管
辖地区,凇沪会战投入的兵力也以蒋的中央军为主,这有利于向国人和中国的地方
实力派展示政府的抗战决心。这一步棋相当高明。
战术上国军虽然技术兵器不足,战术有些呆板。但抗日将士的英勇给日寇造成了大
量伤亡。
凇沪会战意义重大,它影响了中日战争的态势。国军在劣势和守势的情况下取得了
战略上的主动,使日寇在优势和攻势的态势下不能决定战略发展的方向和决战的地
点。此外此战打出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决心,狠狠否定了国际上公认的中国三
个月必亡的结论,国际社会开始向同情和支持中国抗战转变。
这个时候蒋介石的抗战决心是很大的,宋美龄更是深入战场去慰问参战的国军将士
。将士,爱国同胞的事迹大家都有了解我就不再占篇幅去详述。
1938年初的徐州会战更是沉重打击了日寇,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实际上就是徐州会战
的上半部分。日寇的战略企图是在徐州附近围歼中国军队主力,此战略目标根本未
达到。同时日寇开始暴露出其先天的弱点。日寇参战兵力多达25万但在此战中多次
暴露出兵力不足的弱点,最后让中国主力撤退到西南地区,使得日军必须要进行武
汉作战来消灭中国军队。这样日本就陷入了中国广大的战略空间。日军不是不知道
他们的战略错误但没办法,可以说丧失了战略的主动权,从此日本只能盲目的希望
中国失去抵抗的意志而屈服,因为它没有这个实力了。
汪精卫出逃河内是在38年底,凇沪会战和徐州会战的情况汪做为党国的重要领导人
之一是不会不清楚的。这一时期国民政府抗战决心很大。国军将士在装备,训练,
后勤与组织上均比日本军队差很远。但表现出的英勇很值得我们这些后人钦佩。全
国人民在抗战的口号下空前团结。人心的力量是巨大的。
你汪精卫难道看不出这些吗?
此时的国际形势确不乐观。英法美等强国都没有支持中国的抗战。英法此时已受到
德国的威胁,他们自己正在搞备战,备荒为人民。当时的英法领袖人物面对自己的
威胁都要搞绥靖主义,怎麽谈的上帮助中国抗战。他们还求着日本对苏联快点开战
,所以面对日本的威胁说话腰杆也硬不起来。其实“三个月灭亡中国”是国际上的
普遍看法不光是日本的单相思。美国驻华武官史迪威(日后的中国战区参谋长)就
是持这一看法的。外交都是要讲实力的,英法决不会为他们心目中注定要失败的中
国费什麽大力气。至于美国,这个一贯的实用主义国家现在正闷声发战争财。英美
法的冷漠也正说明他们战略上的短视,如果帮助中国抗衡日本,日本会这麽快就威
胁到他们在远东的势力吗?英美法对中国帮助是不大,但至少还在表面上谴责日本
的侵华。
这时苏联帮助了中国。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国民政府曾谋求与苏联结盟或签订互助条
约。但在操作上因为中苏两个国家的价值观意识形态不同,最后签约时中国没有积
极的参与而错过了机会。
中苏虽未结盟但苏联还是给予了很大支持,苏联政府承诺在1937至1940四年中给予
中国四亿五千万美元贷款。在汪精卫出逃前已经落实了至少一亿多,同时在1938年
苏联空军,陆军的志愿人员和大批军事顾问陆续到达。武汉会战中苏联志愿航空队
的表现是非常不错的。苏联的支持不象中共的宣传那样是什麽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
精神。实际上援助目的是让中国更有效的遏制日本。因为日本多少年来就琢磨着北
进,这无疑是对苏联利益和安全的重大威胁。
实际上当时中国在国际上并不是完全寡助的,苏联的援助,英法美民间团体的支持
和爱国华侨的援助力量非常可观。并且汪精卫应意识到日本要在亚洲建立新秩序是
迟早要遇到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拦路的。
由此可见汪精卫从主战到主和的转变原因绝没有林思云说的这麽简单。
汪精卫1938年底出逃河内到1940年3月30日成立伪政府的这段时间里国际形势可是
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日本参加了德意日的轴心联盟。日
本为取得资源而南进的势头越来越明显。汪精卫以前看不出来,现在差不多了吧。
怎麽还是义无反顾要建立伪政府,嘴里还喊着与“不管前面是万丈深渊还是地雷阵
都要义无反顾……”相似的口号?
林原文写到“抗战爆发后英美法对中国的冷漠态度,以及中国军队的屡战屡败,使
汪精卫产生了只有对日妥协才能救中国的思想。在1938年,中国的抗战根本看不到
胜利的影子。当时谁能预料到1940年美国会经济制裁日本?谁能预料1941年美国会
向日本宣战?谁能预料1945年日本会战败投降?”
真是笑话,有哪些战争在一开始就看到了胜利的影子?为什麽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就
看到美国参战和日本战败投降?贵在坚持啊!汪主席已经认定:抗战必亡,抗战必
败”了,他是不会去坚持的。
林思云说38年近卫内阁发表第一次声明后“蒋介石也并非绝对不愿意和日本讲和,
只是客观形势不允许他唱讲和的低调。蒋介石在举国上下高唱抗战到底的爱国风云
中,不得不附和民意,而且还要把爱国的调子比别人唱得更高。汪精卫认为蒋介石
高唱抗日和他以往的所为格格不入,是被逼迫走上了他所不愿走的道路。”
这话可不对,蒋介石确实与日寇曾有讲和的意思。他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就表示
过求和的底线是:华北恢复战前状态,日本必须从中国撤军。虽没提东北的收复但
还是满足不了日本的贪婪。蒋还发表过很多抗战言论。七七事变”后十天,蒋介石
就在庐山挥着拳头发表了著名的“对卢沟桥事变之严正声明”。这个声明中有一段
人们熟知的名言“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
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这段名言,曾极大地鼓舞了全国
的抗战士气。再看汪精卫,八字还没一撇呢先跑到河内发“艳电”了。
蒋介石在9.18的时候可能还有动摇,但38年全面抗战都开始了还瞎怀疑什麽人家的
抗战决心啊?他一生学康熙用过两次“地无分南北……”。一次是抗日期间,另一
次就是决心在台湾反攻大陆时。汪精卫不明白,你林思云也不明白?
林思云引用周佛海“共产党、桂系以及一切失意分子,都很明白地知道抗战是倒蒋
的唯一手段。他们因为要倒蒋,所以高唱持久全面的抗日战争。”的话更是扯淡。
周佛海那反复小人说什麽林思云还真信什麽?
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在抗战中的表现是应当肯定的。
“焦土抗战,以空间换取时间,对日寇采取持久战的战略”就是以李宗仁为代表的
桂系首先提出来的。抗战初期国军一共90个军的番号,地方部队就有47个军。基本
各派都出过汉奸,但总的成绩是好的。桂系21集团军在大别山区的敌后抗战,滇军
著名的抗日劲旅60军,晋绥军的傅作义和山西抗战,西北军的抗日名将张自忠等简
直数不胜数。在汪精卫出逃之前您起码能看到凇沪抗战川军大场激战的英勇表现,
台儿庄西北军的勇猛顽强。徐州会战的总指挥李宗仁那会可没想着颠覆老蒋。
地方实力派都团结在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英勇跟日寇做殊死斗争的原因我
看一是受全国抗战大环境的影响,二是蒋介石在凇沪抗战中把中央军的精锐都拼了
不少,地方军阀谁能不跟着拼。看到了处决韩复榘这帮军阀谁不敢拼。话说回来,
要骂骂老蒋在抗战中对杂牌不仗义还可以。
当时的环境下谁倒蒋有戏?西安事变把老蒋差不多捂被窝里了,最后还不是把领袖送
回南京。最后是谁倒蒋,全国民众就跟谁急,包括共产党。理由就是破坏抗战。蒋介
石当时的权力是很稳固的。所以一向反蒋的汪精卫叛变跟蒋汪矛盾多少是有一点关
系的。
林思云文中最可气的就是最后一段“客观评价汪精卫政府”的主题。不知羞耻的把
汪精卫立汉奸政权当成中国人特有的智慧。号称中国是二战中的双保险国家。不知
是林思云无知还是信口雌黄,法国在二战中不也是出了个法奸政权吗?维希政府跟
汪伪比有什麽本质的不同?
林思云又说:“有人说1939年后日本没有发动大规模对华军事行动,是因为日本的
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后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时,几百万兵
力全线出击,大举进攻东南亚。而日本在1937年到1938年的侵华战争中,投入的最
多兵力不过七、八十万。只要日本再投入200万军队,打下重庆延安根本不是什么
问题。正因为汪精卫代表中国与日本建立了“和平友好关系,日本才没有继续进攻
重庆。蒋介石和共产党能在8年抗战中生存下来,靠的并不是国共两党军队的顽强
抵抗,而是靠汪精卫的“卖国”解围。”
林思云特遗憾日本没打下中国吧?1938年日本有多少军队?关东军+朝鲜军+台湾
军+支那派遣军一共也就200万。已经派到中国的就有7,80万了哪再找200万大军
去?就真有200万估计也是汪伪政权的“反共和平救国军”。
日寇在39年以后没对中国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是因为汪精卫的“客观”救国?真是
天方夜谭!
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不是来源于人民的殊死抵抗而是来源于汉奸的投敌?请林思云
拿出事实来证明:汪精卫的伪政府如何帮助了后方的抗日百姓,如何帮助了在第一
线战斗的国军将士,如何削弱了日寇的战斗力?说话要负责任,虽然是在网上写历
史文章也请注意影响!
如果说汪伪政府在客观上是“爱国”的,那麽国统区在客观上是什麽?照你的逻辑
,抗战在客观上是“祸国殃民”的?
林思云在其文的最后部分更向我们阐述了汪精卫政府的“勤政爱民”,其惊人高论
如下:
“相反敌占区人民在汪精卫政权下的生活还过的去,基本生活物质供应稳定,市场
物价平稳,没有听说老百姓吃不上饭,大量饿死人的事件发生。”
“汪精卫统治下的北京南京上海等大城市,老百姓的生活均得到保证,没有出现发
行粮票布票的限吃限穿。”
“假如当时没有汪精卫等人和日本人合作,日本兵把敌占区的物资全部抢光烧光,
敌占区老百姓即使逃过日本兵的子弹,也逃不过饿死冻死的命运。”
我要大声的质问林思云,你还有点中国人起码的良心没有?
北京人民在沦陷期间是以何种“食品”充饥?我告诉你是日伪政府“充足”保障的
“高营养”食品-混合面!这种“营养”食品的制作方法是:将豆饼,树皮,玉米
茎,花生皮,高粱面,玉米芯等混合磨成粉。有多少北京市民因长期食用混合面而
死于营养不良和急性的肠梗阻?看过老舍先生的>没有?
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眼中是“支那猪”。但在林思云的眼里沦陷区人民连猪都不
如!因为那混合面是猪都不肯接受的,而林先生则认为混合面是保障生活的。
林君思云,你发表这观点真的问心无愧吗?
下面我简单说说汪精卫政府的经济,看看汪伪是不是救民于水火当中的。简单说来
汪伪的经济政策是疯狂掠夺沦陷区人民的政策。
最有欺骗性,残酷性的就是汪主席的金融。
在伪政府的成立之前,华中地区共有三种货币在流通:
1,梁鸿志老唯心政府的货币,发币行是日本正金银行扶植的华兴商业银行,货币
的名称简称为“华兴券”。此种货币的发行根本没有物资保障,故在市面上形同废
纸。
2,臭名昭著的日本“军票”,军票的使用是日寇用暴力手法推行,所以只能在日
寇眼皮底下的城镇大规模使用,一般情况下出了城门就成废纸。3,国民政府的法
币。
伪政府成立后,央行的名称是“中央储备银行”,其发行货币简称“中储券”。
1940年12月周佛海同日本驻南京大使馆签订了>,觉书主要内容有4项:
1,借华兴银行巨款做为中储行启动资金.
2,聘请日本顾问,并详细规定伪央行核心业务如营业,理事会管理,外币兑换,与外国
银行关系,法币军票和日本通货的兑换等都需要事先征得日本顾问同意.
3,中储行所有外汇必须存入日本银行,并由中日双方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
4,确认日本军票,华北联银券(伪华北王克敏政权发行)的流通事实,并维持其价值.
同时中储券的流通区域应随时与日方协商.
大家可以看出汪伪政府的金融命脉一开始就牢牢的攥在日寇手里了.
中储券发行后与国民党法币同值.中储券的发行马上遭到沦陷区人民的抵制,伪政府
在1941年3月13日立即颁布了>.规定:凡妨害新法币流行,破坏新法币信用者处有期
徒刑5年以上并5000元以下罚金,拒绝使用者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5000元
以下罚金.凡商号,钱庄等发现上述情况一律吊销其营业执照.(注:汪伪新法币就是
中储券)
新法币推行一年多后才勉强站住脚,但因老法币(国统区法币),军票的流行使其非常
脆弱.1942年3月6日,日本政府通过>.规定:
1,压迫旧法币,在不构成支持的情况下把旧法币向国统区驱逐,并考虑禁止旧法币的
流通.
2,立即废止中储券与旧法币的等价兑换,并限制旧法币存款.
3,废除旧法币的牌价基础
4,剥夺旧法币贸易通货的职能
5,使中央储备银行成为日本军费和其他必要资金的调剂银行,整顿顾问制度扩充顾
问队伍.采用圆满积极的方法获得中储券.
汪伪中央银行在日本政府表态后马上开始统一货币的行动。此举严重破坏了民众生
活并为日本侵略者大大增加了财富.旧法币因原是沦陷区的唯一货币所以在民间数
量巨大.汪伪的中储券起先在价值上与法币同值,但在兑换时汪伪采用行政手段强制
使其贬值.在1942年5月的一个星期里,伪财政部将旧法币牌价连跌5次,使星期一的
每100旧法币兑换77中储券至星期五跌至每100旧法币兑换50中储券.
陆续回收的旧法币失去了它的价值,它的价值已经被中储券代替,那麽旧法币应该是
废纸一堆了。但实际上又不是,国统区依然使用法币.日伪采用购买物资等手段又把
回收的旧法币洗到国统区去了.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伪利用国民政府法币可以
与美元,英镑,黄金等硬通货自由兑换的便利还大大发了一笔财.新旧法币的倒来倒
去受损失的一是沦陷区人民,他们的财富缩水了.但受打击更大的是国统区经济,直
接造成了抗战地区的通货膨胀.国民政府和人民不仅要面对日寇的军事打击,更是受
到了日寇汪伪联合的经济打击.
中储券除要与法币统一外,还有日本的军票。军票是日本正金银行在日寇军部的授
意下发行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军队的军费问题,军票只能在占领区使用。在日本本土
是不能流通的.因为它的发行日本政府是没有一两黄金做为保证的.就其价值而言是
不值一文的废纸.既然汪伪在倒法币的时候很赚了些财富,那麽军票的问题也就好解
决了.
在汪伪和日寇多次友好协商后拿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汪伪认可军票的经济价值,其
价值是军票与日元同值。在兑换时依照42年5月的最初牌价为每100元中储券兑换18
元军票.这样一来日寇增加了大量财富,印制军票对于日寇来说是无本万利的事.日
寇没花出去的军票全部兑换成”新法币”后就可以大大方方的在沦陷区花了.
谁倒霉?沦陷区的老百姓啊!!!
1942年8月10日,日本正金银行与伪中央储备银行签订了>.先看这契约的名就知道不
是什麽好玩艺。因为大家已经了解军票的性质(无价值),军票和汪伪沦陷区人民的
货币(有实际价值)互相存放款能是好事吗?
双方在契约中是这麽约定的,当日本正金银行需要中储券的时候(正金银行是中国派
遣军的军费支付者.那麽我们可以理解为当大日本皇军中国派遣军需要钱的时候),
日方可以在伪央行存入若干数量的军票.中储行见到军票后就要马上按照中储券对
日元100:18的汇率付给正金银行现钱.
多麽的可怕啊!这正是日本军国主义者”以战养战”思想的精髓.
友好协商了半天,军票竟没有立即停止发行.大日本皇军军用票是在1943年4月1日才
在中国占领区停止发行.请注意,停止发行后,市面上不认军票了但在汪伪的中央银
行可是一直的,因为有这个契约!从42年8月签订契约到停止发行的43年4月,这中间
有9个月时间.正金银行利用这一段时间能印制多少军票?汪伪的中央银行见票发款,
这些本属于沦陷区人民的财富就这样无偿提供给日寇,日寇用沦陷区人民的财富把
自己养的人强马壮,他们的强壮对中国人民又意味着什麽呢?
我写汪伪的金融是针对现在很普遍的一种观点.很多人认为,在汪伪政权成立后保护
了人民利益,以前日寇是疯狂掠夺中国资源。而汪精卫来了以后,日寇要付给中国人
民钱才能取得资源。这种观点又引申出第二个观点:汪精卫叛逃是为了保护沦陷区
的人民,是为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即使为了人民当了汉奸也要摆出一副功过
自有后人评说的样子.
我看,日寇对中国资源的掠夺还不如让他们明抢呢.打个比方大日本皇军XXX师团某
部需要军粮100斤,按鬼子以前的逻辑俺们参加的是大东亚圣战是支那的解放者,“
老子在城里下馆子都不用钱,要你100斤大米还敢收钱?抢了就走,刺刀不捅你几个就
算不错了.如果是这样那麽只能更加坚定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但现在不同啊,中日
是友好邦邻了,俺们的政策要互相提携,中日共荣.俺们决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这
100斤粮食的钱请老乡一定要收下……
沦陷区人民是受了蒙蔽。好象汪主席来了以后鬼子都象变了个人。汪主席的领导真
是伟大,光荣,正确。
当然了!鬼子那100斤粮食的钱是白来的,对于中国社会还不止损失了100斤粮食,
那钱对社会也是损失。
汪伪回收大量法币需要巨额中储券,正金银行通过军票兑换大量借支,透支高额的军
费,伪政权除了要维持其国家机器正常运转外各地还要清乡反共。都需要钱,只有滥
发纸币这一条路了.中储券发行初期,周佛海说新法币的准备金达到100的水平,又
向日本大举借款,可还是不能保证统一货币后的超量发行。大家都知道滥发纸币的
后果就是通货膨胀。
说道通货膨胀我就来气。林思云在他的大作中告诉我们沦陷区的经济搞的很好。没
通货膨胀,没供给制,沦陷区人民的生活水平比战前还提高了。X塔麻的,林思云
睁着眼睛说瞎话!
上海(含租界)彻底陷落以后>等有影响的媒体都变成了汪伪政府的宣传喉舌.尽管伪
政府对新闻严格管制,但我们还是能从汪伪自己的报纸上看到以下言论和数字.
上海的物价上涨指数:42年统计上涨了242,43年上涨315.9,44年上涨601.4,45年
1-8月上涨2476.1.
汪伪报刊的评论说:“自币制改革,物价暴涨”,“黑市猖獗愈甚,百物愈涨愈烈
,绝不回头,扶摇直上,昂首天外,真使人可望而不可即”,“时至今日,几乎无
一物不超过五,六年前旧价百倍以上者。而平民收入或薪给不过增加10倍有余,至
多不过数十倍而已。”
(资料来源:>,1944年1月16日出版)
以上就是沦陷区人民生活的写照,林思云凭的是什麽为汪伪政权歌功颂德?
汪伪强迫人民不等价兑换新旧法币更是无异于对人民的明抢.在>中,老周自己写到
“以新币一对旧币二交换,使人民财产损失一半。”(我对老周的日记信任程度本
不高,但林思云先生总是引用,我也不妨一引了。)
中储行更是把兑换来的大笔法币交给日寇,运至前线收购军用物资。伪央行真是鬼
子的好帮手。汪主席统一货币政治上的“好处”只有两条:为日军更佳的做好后勤
保障工作,阻止了国民政府用法币在沦陷区购买物资。
(据存于江苏省工商银行档案记载,汪伪中储行兑换了约18亿元法币)
汪伪政权在日本的授意下,在经济方面采取的另一项措施就是加强物资统治。太平
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国内的经济供应南下日军都不够。根本没有多于的物资和运输
工具解决中国驻军的后勤问题。日军大本营屡屡要求侵华日军自己解决补给问题。
这时的日本已控制了伪政府的金融,通过金融又控制了中国的资本家。根据日本的
意图,汪伪在对英美宣战后的43年成立了“全国商业统治总会”。后来又相继成立
了“米粮统治委员会”和“棉布统治委员会”等分会做为全国商统会的业务部门。
商统会会对“全国”物资实行严格管理,颁布了很多条例,细则等。对如粮食,汽
车零件,燃料,染料,棉,糖,机器,橡胶,通讯器材等25种敏感物资严格实行专
卖。目的就是一个,严防这些物资流入国统区。并通过严刑峻法惩罚那些“不法”
商人。如抓到贩卖粮食到国统区的商人,最低10年有期徒刑直至死刑。这严重阻碍
了抗战的事业,华中地区是我国的富庶区,大后方很难得到这里的物质支援可见当
时抗战之艰辛。1943年8月9日,汪伪国防会议通过了>和其实施细则.这个条例的主
要内容就是规定了收购棉布棉纱的付款方式.不管收到多少货,货款的一半在一年中
两次付给,余款在三年内付清.还规定当货物所有人妨害或拒绝收买那就是1年以上5
年以下有期徒刑,罚金5万,货物没收.这叫货物统治还是赤裸裸的掠夺?
林文认为汪伪的物资统治主要是为百姓跟日军抢资源,但大批日本人在各级物统会
直接任职或担任顾问,你相信日寇自己抢自己?别忘了不管是在伪满还是在汪记政
府里,日本顾问的职权可能比一把手都要大。
43年汪伪的最高经济顾问石渡庄太郎发表讲话“为保证日军增加战争上之必需物资
,须将全体国民生活必需品加以抑低”。随即汪伪实业部部长陈君慧马上跳出来表
示大大的赞成。实际上汪伪政权早在42年8月就已经在上海南京两城市实施配给制
,到了43年更是变本加厉。所有生活必需品全要配给如火柴,糖,蜡烛,肥皂,卷
烟,粮食,油等。
又是>的一则消息,“上海在43年7月至9月,市面上无油可售达两个月,9月15日方复
供应,但配给减少到每位市民4两。”
(那个时候的两是小两,不同于我们现在概念的两。那时的4两相当于现在的2两半
左右。)
汪伪对物资流通严厉管制,那麽贸易自然大受影响。没有了贸易,政权的税收从何
而来?盐税本是历朝历代政府的一大收入。但汪伪的实际控制区域又太小,算上所
有的苛捐杂税仅仅一个华东地区能有多少钱?
这下农民又惨了。农民每种一亩田都有个亩捐。舆论对它的形容是“征收亩捐,月
增年加”。这还需要再多说点什麽吗?国统区同样捐税重,不排除部分贪官污吏的
搜刮,但绝大部分还是用在抗日战场上。
实在筹集不到钱,政府还可以大量发行公债。截至1945年6月汪伪已发行了200亿的
公债。(未记地方政府)已经很贫苦的百姓能买多少,照常理还不是找有钱人来摊
派。年年摊谁能不急啊?我看即便是富人对汪伪政府也不一定满意。假如一个人被
强迫买了43年上市的5年期公债,47年到期了,谁给你还本付息?蒋介石政府说800
遍不承认汪伪了,能指望着蒋给你钱?林思云怎麽知道人民群众到了这时候一点苦
都没的诉?
言过其实!
日寇在全面抗战爆发后为早日解决中国事变,制定了在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
“以战养战”的战略。汪伪政权在经济上,军事上都有力配合了日寇。这是事实。
林思云写的文章如>等我都认真看过。如果说大家对历史资料的看法不同,非要研
究研究汪伪的汉奸行为是否是其自愿或是一时受蒙蔽最后不得已而为之什麽的(已
经很无聊了,你又不是汪主席肚子里的蛔虫,怎麽知道到底他是怎麽想的?事实还
不够吗?)还情有可原。但此类文章我奉劝您还是不要写了。
我到现在仍不能理解林写此文的动机。也不愿浪费时间去考虑诸如林思云是哪国人
,林思云是否汉奸的无聊问题。但林的写作方式确实有商榷之处。为支持自己的观
点对历史任意解释,言之无据等是他的一贯做法。比如汪伪统治下的人民生活的到
底怎样,其实不用查阅太多资料。好比通货膨胀吧,只要一查中储行一共发行过多
少中储券就知道了,起先号称跟法币等值。但一共发行了两万多亿,那我问问你现
在美元发行量是多少?人民币发行量多少?就汪伪那屁股大的地方就发行了两万多
亿,大家说有无通货膨胀。还用考证吗?伪统治下大城市实行过配给制没有,问个
亲身经历过的老爷爷老奶奶就成了。他们如果看见林思云把回忆中生活写成“人民
生活水平有提高”不气死才怪。
大陆历史界对汪伪有很多专著,翻案性质的也有。但谁写的也没林思云写的夸张。
不顾事实甚至对事实的任意歪曲是严谨的学风吗?您写完了,痛快了,但请考虑对
社会的影响。有很多SB网站和斑竹就把诸如>这样的“文粹“大方的放在所谓的”
精华区”里。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对是非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假如一不明真相的
看了这些文章一出门就跟人狂侃什麽“汪伪时代人民生活水平有提高”,这对社会
的负面影响多大啊!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对的。标新立异,推陈出新更是社会前进的标志。但这
新和异一定要禁的起推敲。
讲了这麽多废话,我现在只想对那些以林思云,赵无眠为代表的,所谓富有“新思
想”的时代文人们说:
你们歇菜吧!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