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龍應台chr(60)五十年來家國 我看台灣的「文化精神分裂症」chr(62)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龍應台chr(60)五十年來家國 我看台灣的「文化精神分裂症」chr(62)
所跟贴
ZT:龍應台chr(60)五十年來家國 我看台灣的「文化精神分裂症」chr(62)
--
Anonymous
- (34896 Byte) 2003-7-23 周三, 上午7:14
(206 reads)
tiwen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挑戰龍應台 王丹chr(60)一個大陸人看台灣chr(62)
(109 reads)
时间:
2003-7-23 周三, 上午7:22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龍應台深水彈 連3日擺擂台
中國時報
【本報訊】
編按:接連兩篇「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我看台灣的『文化精神分裂症』」,龍應台不但在網路上引發轉寄潮,更引發新一波文化論戰。人間副刊將自七月二十三日起,接連三天,刊出對龍應台的回應及挑戰文章。
首日刊出的三篇,分別由政大教授郭力昕、民運人士王丹、五年級讀者荒魚所撰寫。
挑戰龍應台 王丹:新悲情
王丹 <一個大陸人看台灣>
台灣政黨輪替之後,我來了不下五次,越來越可以觸摸到台北知識精英階層的新悲情,龍應台這篇〈五十年來家國〉可以說就是這種新悲情的代表之作,這種新悲情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第一,知識精英的失望來自於原來的期望的落空,即龍應台所說的幻滅;第二,在政權輪替之後,對以反主流體制為使命的知識分子來說,批判的矛頭頓時失焦,原來的道德立場變得模糊,無力與無奈感與日俱增,第三,現實中也的確有太多令人不滿意之處。
我贊成龍應台文中的很多觀點,尤其是「中共不等於中國」值得台灣人深思。我也很為龍應台這篇文章感動,因為,你可以不同意她的觀點,但你不能否認,她是站在一個知識分子的角度,一個台灣人的角度為台灣痛心,為台灣思考。一個公民社會,需要更多這樣的公民。
不過,從一個大陸人的角度,我對台灣的觀感要比龍應台樂觀一些。不錯,台灣是呈現出一種亂象,作為一個愛台灣的外來人,我也為之深深困惑。然而,如果用一個比較的眼光看,即使是這種亂,也要比中國大陸目前的秩序與穩定好得多,在大陸,我們沒有被政府允許的大規模遊行,沒有政黨惡鬥,沒有混亂的媒體,我們只有一律的輿論,一致的聲音,永恆的執政黨。你不覺得這很像三十年前、四十年前的台灣嗎?台灣再亂,台灣人也不會想回到戒嚴法去,這就如同蘇聯已經解體,俄羅斯經濟凋敞,那裡的人民也仍然沒有把共產黨請回來一樣,有時候,亂也是一種進步,是一種比強權下的穩定更進步的另類的秩序,我們大陸參訪團到台灣來,陪同者問願意去哪裡玩,回答是:哪裡也不想去,我們只想看電視!想想看,在台灣被視為亂源之一的電視,在大陸人眼裡精彩無比,這真不知道到底是誰的悲哀?
身處台灣社會之中,曾掀起思想旋風的龍應台的悲哀是可以想像的。在她用文字挑戰國民黨政權之時,內心是站在黨外,甚至是民進黨一邊的。她今天的失望,來自於她內心的立場與現實的不協調。但是台灣真的只能讓人幻滅嗎?龍應台自己的答案比她的批判更值得關注,那就是:人民的素質是所有夢想的基礎。的確,公民社會才是民主的堅實保障,而政權輪替,還僅僅是民主的起步。那些對台灣的今天失望的知識分子,也許應該第一調整自己原來的期待值,第二,為培育公民社會重新煥發理想與熱情。
我經常會覺得,台灣過於妄自菲薄了。台灣人根本想不到,有多少大陸人對台灣現在進行的社會轉型滿懷期待與嚮往。台灣沒有悲觀的權利。我是看著龍應台的憤怒長大的,也看到她的憤怒曾經怎樣影響了台灣的進步。台灣要向前走,只有無奈與幻滅是不夠的,新的悲情需要新的憤怒來打破。
<我看龍應台:一覺回到解嚴前>
郭力昕
卸下政務、重返文化人身分的龍應台,最近發表了引起極大困惑與爭議的〈五十年來家國〉。以淺出流暢的筆調,讓更多人以非民粹媒體鬥嘴謾罵的方式,思辯政治與文化的問題,原本很有價值。但是,淺出不應該等於淺薄;而作者鋪陳問題之簡化程度,卻令人錯愕。扼要的說,該文對現實政治(特別是民進黨執政後的政治)的批評,是去文化與歷史脈絡、甚至於去政治現實脈絡的;她對中國/台灣文化的談論,則是將文化當作故宮文物,帶著一種「返祖意識」來看待的。
令人困惑的是,有著國際視野與政治實務體驗的的文化評論者龍應台,在此萬言書裡,除了以她慣常的修辭,帶著二○○三年的讀者、生著一九八四年〈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以來的類似的氣(這回加上了被作者助長的集體沮喪與幻滅感)之外,仍無多少新的意義。
各打五十板,輕重有別
該文前半段批評民進黨執政以來給社會製造的焦慮、沈重與幻滅。龍應台稱執政的民進黨,是讓台灣沒有未來的赤裸爭權奪利集團,而失掉政權的在野黨,則只是反應遲鈍、「肥大懶惰的地主」。在兩邊各打五十板、但是出手輕重有別的書寫下,該文似乎也取得了「理性」地批評執政黨的更大正當性。如果這不是另一種「寫作策略」的話,我對該文的理解就只能是:作者對台灣政治,還是沒有脫離「天真爛漫」、素樸地生氣的層次。
民進黨的執政能力與成績確實很差。但是,龍應台顯然忙著生氣而無暇認真追究:霸佔了台灣政治權利超過半個世紀的國民黨,交到民進黨手裡的,是一台怎樣的國家機器?成為在野的泛國民黨勢力,從文官系統、立法院、到許多主流媒體,三年多來是如何給執政者暗槓、將它抹黑、全面扯它的後腿,讓它無法「靜水流深、穩紮穩打的執政」,並且以此方式「爭回民心」、確保四年後重回權力?有沒有在親綠媒體以外的地方,看到有人曾認真檢討過,三年多來在野黨都做了些什麼,是成為執政者沒有建樹、只看到叢林法則、短線交易、做秀以求自保的可能原因之一?若有人想做這樣的檢討,這種聲音有沒有出現的可能?
台灣成人世界與主流社會之集體偽善與集體說謊的能力,舉世罕見。我們其實都清楚,民主在這裡是怎麼發生、成為可能的(雖然至今其品質與內涵都很差),過去的國民黨是如何極力阻擋民主政治出現的。但是在政黨輪替之後,我們許多人都選擇遺忘,好像黑板上的粉筆字,一擦就全不見了。當然,許多知識人並未忘記,但是他們選擇噤聲,害怕一出聲反省過去,或檢討目前只會扯後腿、亟欲惡形惡狀地聯手搶回權力、卻沒有絲毫蛻變意願的在野黨,會立刻被貼上「泛綠」、「挺扁」、「新御用」這些避之唯恐不及的標籤。然後我們開始自我催眠,努力看著當下的各種不是,好像政治與歷史在台灣,都從二○○○年才開始。但是,台灣政治反對文化的貧瘠與弊端,必須要在極其不堪的政治發展史裡尋求理解;而今日執政黨的許多敗壞品質,包括功利、妥協、無擔當的性格,以及更嚴重的,民進黨更快的圖利財團、更徹底的臣服於美國利益的表現,也要至少先從當前的政治現實情境裡求取周延一些的解釋,進而深入歷史與文化的因素裡找答案。
龍文的後半段,討論台灣的「文化精神分裂症」。民進黨執政以來,泛綠勢力確如龍應台所言,有著愈來愈嚴重的「文化的法西斯傾向」,與「部落式的族群主義」。但是,以「國民黨加上共產黨並不等於中國」、或者「中共不等於中國、中國不等於中國文化」這類繞口令,召喚著部落主義者反省、放棄其狹隘的族群意識,恐怕是徒勞的─況且這些說法,本身即有著相當的問題。
泛綠陣營的許多人將本土化等同於去中國化,確實只是個將「本土化」搞錯方向的族群政治訴求。然而,說中共不等於中國/文化(「他只是中國一個暫時的管理員」)、或說要反的是沙文主義而非中國文化,恐怕也對「文化」這東西採取了類似教科書式的理解,並將「五千年歷史文化」看成鐵板一塊、一種故宮的神主牌,否定了文化形塑在歷史過程中變動不居的特質。在這樣的話語裡,龍應台似乎意味著中共(或國民黨)的長期專政獨裁,是一種歷史的偶然,非關「中國文化」;文化沙文主義,也是一個外於「中國文化」而存在的東西。聽起來,好像中共是從外太空不小心掉在中國土地與歷史上的一組異形;而沙文主義,則似乎是隨時可以從「中國文化」身上脫掉的一件外套。
然而,我以為國民黨/共產黨雖不完全等同於中國,但他們確實是從這個既博大精深又問題重重的文化裡誕生出來的產物;文化沙文主義也是一樣,它是這個文化血肉的一部分,一個精神上的潛藏因子。馬克思固然是德國人,但是將他的學說教條化/工具化地使用、以鞏固其統治基礎的後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歷史上有太多相似的前例(記得儒家學說是如何被歷代的極權者做為正當化其統治的工具嗎),龍應台怎麼會認為共產黨是「百分之百的外來政權」呢?
都是中國沙文主義產物
至於中國或台灣版本的文化沙文主義,或者部落/氏族主義,在中國歷史與社會文化現象裡,可以看到它們的根源,例如漢族歧視境內或周邊少數族群的長久歷史與現狀(華人社會至今的各類種族歧視行徑,絕不亞於許多白種人之於有色人種),或者家族間械鬥的傳統。因此,中共的大中國沙文思想,當然有著更深層的文化因子,而不僅是某一批當權者的暫時性問題;在這個意義上,民進黨或泛綠,確實也不折不扣是「中國文化」裡孕育出來的一個產物,無論它如何否認。
執政之民進黨的墮落與無能,以及過去泛藍領銜、今日泛綠擴大的族群意識,當然要嚴厲批判、監督;但是,去歷史脈絡與政治現實的批評、缺乏文化分析的話語,是難以讓理性社會接受的。龍應台批評台灣社會沒有歷史感時,說今之統治者對上一代人(無論省籍),總是清算或忽視。我的看法剛好相反:民進黨最令我看輕的一個表現之一,就是它從來不敢真正對過去國民黨的壓迫歷史,進行公開的清算。
對歷史不進行清算,反省與誡惕如何發生?二戰後德國人對納粹罪刑的歷史清算與集體反省,至今未歇,因為他們害怕自己文化血液裡的一些可怕的東西,會再跑出來。基於公義與理性的對政治責任的清算,只會帶來國家與社會的進步。南韓的金泳三上台後,對前任總統全斗煥的政治責任進行了清算,讓他成為階下囚。這讓南韓社會動盪、內亂不已了嗎?韓國此後加速的進步,今日早已把台灣遠遠拋在後面。
而中國的當權者固然不能公開清算毛澤東、鄧小平的政治功過,台灣當年被政治迫害的今日的執政黨,也不敢開誠布公的清算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對台灣政治發展的責任,而寧可跟國民黨進行比爛的競賽。這一點當然也繼續說明了,民進黨是非常「中國文化」的。大家都發揮中國文化的現實性格,「親戚不計較」,不看過去,只管當前,進行無止無盡的妥協、交換、權謀、分贓。
比爛法則、或犬儒地對它批評,當然不是任何社會進步的處方;而只能在兩個同質性甚高的政權集團裡,反覆期待聖王出現與清明政治,似乎也是台灣某個世代以前的人們無能力超越的不幸宿命。如果歷史、文化與記憶,不真正能從我們的意識與行為中連根拔除──即使是誕生於網路虛擬文化的世代、或是將現實性格與遺忘精神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台灣的人民──,則在激動的生氣之後,仔細理解政治的歷史與文化,並以具有主體性的政治行動,積極介入公民社會的建立,或許才是停止幻滅感、離開陷溺於藍綠兩個右翼政黨之茶杯內利益矛盾的真正救贖。
(本文作者郭力昕,評論工作者,任教於政大傳播學院。作品包括《書寫攝影》等。電子郵件信箱:
[email protected]
)
<樂觀的條件在哪裡>
荒魚
讀了龍應台〈在紫藤廬和Starbucks之間〉和 〈五十年來家國〉兩篇文章,感觸甚深。後來又讀到黑米的回應〈請給我們一點時間──六年級生也有野火〉,心中有言,不吐不快。
我是五年級生。近二十年來,台灣發生了幾乎是翻天覆地的轉變,我們都看在眼裡並且身處其中。我的同學,高中時還不會用電腦,現在是竹科老闆級的人物,年收入數千萬。我們曾經跟著政治人物走上街頭,然後親眼見到他們日漸腐敗(或是露出真面目)而傷心懊惱。我也曾經迷過RPG(角色扮演)遊戲,廢寢忘食。現在當紅的 On-Line Game,我沒玩過。但是,說實在的,我一點也不覺得那跟個人所以安身立命,面對時代挑戰的能力,有什麼關係。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台灣今天會變成這樣,喜歡也好失望也罷,都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我們不妨捫心自問:龍應台的兩篇文章,其中提到的台灣現狀,是不是事實?我們是否在夜深人靜時,也曾發出過一樣沉默的吶喊:「台灣,我們的台灣,怎麼會變成這樣?」我們的政治人物,手上是不是依然操縱著「金錢與權位的交媾,復仇與奪權的鬥爭」?對於政治、經濟,我們是不是比十年前看得更透徹,卻也更無力?我們是不是親眼見到台灣「只有選舉技巧的無休無止的賣弄,沒有靜水流深、穩紮穩打的執政;只有鞏固政權的措施,沒有鞏固國家的政策;只有權力的操縱,沒有責任的擔當;只有民意的短線盤算,沒有願景的長程擘畫」?說簡單一點,我們除了明年的選舉,是否看到了更遠,十年、二時年後的國際局勢?是否看到了全球化與反全球化背後,世界經濟即將面臨的巨大轉變?我們的電視是否充斥政客的面目口水,而吝於呈現國際上普遍關注的「戰爭、生態、貧窮、飢餓、新思潮的出現、舊秩序的突變、大危機的潛伏」?
是的,我們感到憂心,我們覺得沮喪,但是憂心、沮喪、無力,不代表我們不想改變現狀,更不表示要大家通通坐著等死。相反的,樂觀是需要條件的,要看得到問題,要思考的能力,至少至少需要張開眼睛。一句話,如果是真話,請不要計較它好聽還是不好聽。此刻的我們,正是站在時代的轉捩點上。也許將來的某一天,歷史會寫下:這個世代的台灣人,在經過深刻的反省後,終於找回樂觀的權利。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30478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