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自由主义与虚伪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自由主义与虚伪   
所跟贴 自由主义与虚伪 -- Anonymous - (22432 Byte) 2001-11-01 周四, 下午6:40 (1856 reads)
程蕾自贴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阅读杂感(7)-- 评胡平的虚伪论 (583 reads)      时间: 2003-6-24 周二, 下午11:43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阅读杂感(7)-- 评胡平的虚伪论 程蕾



《北京之春》二OOO 年第十号,发表了一篇胡平题为《自由主义与虚伪》(以下简称《虚伪》)的

长文,化了整整七页的篇福论述了虚伪在民主社会中存在的价值。然而尽管他罗列了古今中外十几

个名人的名言进行广引博证,但此文仍只是一篇作者阴暗心理的表白,一篇拙劣的辩护词。胡平虽

有生花之笔,但在《虚伪》中要颂扬一种不道德,至少是不良的品性--虚伪怎生使得。文涩因言晦,

言晦因理曲,理曲因心邪。试看,胡平为了鼓吹虚伪,是怎样混淆善恶,颠倒是非的。



众所周知,“虚伪”或“伪善”完全是一个贬义词。它是描述人们以善的表象来掩盖恶行的一种不

良品行。但谦虚则是一种美德,其美就美在行为目的真、善。胡平为了提倡虚伪,他不得不歪曲谦

虚的含意,把谦虚与伪善混为一谈。为何作为一个稍有名声的哲学家会犯连小学生造句练习时也不

该犯的错误呢?只因心存偏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胡平说“谦虚为什么

受到赞扬?恰恰是因为人们都知道那是一种掩饰、一种伪装;”胡平还说“谦虚是有意识的掩饰”

。这完全是对谦虚词义的歪曲。谦虚作为人们一种自律的道德规范,在《易经》中就已提及,它要

求人们对自己的才能和成就,永不自满。还有象传指出“鸣谦贞吉,中心得也”说明动机纯正,才

是谦虚,其中丝毫没有胡平所臆造的伪装的意思。即使今天,谦虚也并未要求人们在交往中作丝毫

的伪装,掩盖。如果,有人以伪装来掩盖自己,即便是掩盖自己的优点也是不能称为谦虚的。相反,

这倒是有些“伪善”的意味了。正因为此,谦虚永远是对别人的赞扬,对自己的要求。任何自以为

谦虚的行为,就只能是伪装或虚伪而不能称为谦虚。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就是这个意思。



胡平在将谦虚歪曲为一种伪装后,他又抽掉了道德标准,将虚伪变成了没有道德意义的中性词汇,

即将“虚伪”与“假”等同起来了。进而又将所有“假”归结为虚伪。经过这一系列蹊跷的安排,

他将“谦虚”描绘成“虚伪”的同义词,为其鼓吹“伪善”美德铺垫。但要驱散这层烟幕并不难。

“虚伪”与“伪善”是近意词,包含着对真、假;善、恶两个方面的综合评断。它与只具真、假

评断的“伪装”有联系但不等同。事物可有真恶、真善、假恶、假善之分,其中只有假善可称之为

“伪善”或“虚伪”的。由于道德标准因人而异,对观察对象的了解存在差异。因此,对某人某一

行为,有人认为是真心的谦虚,可能在另一人看来是虚伪的做作,这是完全可能的。但并不能由此

而像胡平那样把谦虚说成是虚伪的另一表达方式。如要为某一被指责为虚伪的行为作有效的辩护只

能是否定它被确立为虚伪的立论依据,而不能像胡平那样将虚伪硬说成是一种如谦虚似的美德而加

以推崇。



胡平以“因为民主政治是说服的政治,说服的政治要求说话的各方有所掩饰”作为“伪善”的必要

性的依据也是站不住脚的。在民主政治运作中为说服而作的某种掩饰,就如同人们在教育孩童时偶

而不得不说些与事实不符的假话一样,不能一概地与“虚伪”及“伪善”划上等号。其间的区别即

在于这种“掩饰”或“假话”的目的是善还是恶。出于恶意可能是真恶或伪善,出于善意的则是“

假恶”。当然,自以为是“假恶”的行为被人误解为真恶或伪善确实时有发生,自知是伪善的,被

人误以为真善的也是常事,否则就不会有伪善了。但是,如果因此就不分“假恶”与“伪善”那么

就是鼓励“伪善”而实为真恶了。正因为假是人们所讨厌的,所以无论在政治上,或日常生活中行

真善是正术,而假恶只能慎而用之的奇术。人们又怎么能像胡平那样将“伪善”与只能偶而用之的

“假恶”混为一谈,进而将“伪善”说成是民主政治行之有效的正道来推荐呢!他把对“虚伪”的

批评说成是一种道德的绝对主义,会导致道德的虚无主义。那么我们真的应该在实行民主政治时大

大地推动一 下虚伪这个“美德”么?



《虚伪》一文将勇敢也说成是一种伪装更是使人啼笑皆非了。我真不知在哲学家胡平心目中是否还

存有真、善、美。胡平因牛氓还存在着某些人性上的弱点,竟将他面对敌人处以死刑所表现出来的

勇气说成是一种伪装出来的假像。在他看来,世界上的人,要不是如中共文艺中描写的毫无个人弱

点的英雄外,所谓视死如归的勇士,不是给人以假像的虚伪就是麻木不仁的混蛋了。



礼貌,也与谦虚一样,称得上礼貌的举止最根本的要素即在于真情,对于别人由衷的尊重。衡量一

个人的举止有礼或无礼需要对言、行、神、情作综合的分析,才能得出较合适的结论。就在中国被

认为是西方流行的文明礼貌语言的典型来提倡的“对不起”来说,到了美国才体会到这“excuse

me ”的确体现了美国人的待人礼貌。可是,我们仍可看到不少美国人一边口中念念有词地说着“excuse me ”一边将人撞得东歪西倒地在人群中穿梭而过。同样一个行为,是礼貌还是粗鲁,全

看他是否出于真诚。上述行径中的“excuse me ”决不是礼貌,只是虚伪的伪装而已。胡平正是将

这种口说礼貌语言,心中旁若无人的行为也当作是礼貌,然后得出荒谬的结论。他说“恰如在日常

生活中礼貌是不可少的一样。思考礼貌,我们很容易懂得为什么虚伪有时是必要的,是有存在的道

理的。”胡平抛开了“真诚”这一判断真善与伪善的主要标识,作出一系列以假充真的叙述,从而

否定了“真善”的存在,更可悲的是竟然由此进而去肯定“伪善”的合理性,胡平真不愧是位玩弄

逻辑的高手,可惜的是,由于前题的荒谬,他玩弄的逻辑往往只能堕落成诡辩术。



胡平的诡辩还体现在他有意的混淆不同范畴的命题。他把政治程序的公开与否同是否虚伪两个风马

牛不相及的命题混为一谈。他的诡辩逻辑是:公开就是真,而秘密是假,就包含着虚伪。在政治中

公开不一定可取,秘密有时是必要的所以虚伪也就变成不可缺少的美德了。这种逻辑推理的荒谬实

在太明显了我不想在有限的篇幅中作多余的论证。在此我要说明的是世上有公开的恶,公开的善;

也有非公开的恶,与非公开的善。难道这四者与“伪善”有直接的关系。或许在胡平看来最接近“

虚伪”的该是非公开的恶了吧,它不也可能是真恶而非“伪善”吗?胡平所以会对“虚伪”这个大

多数人心目中的不良品性作出如此混乱的颠覆性的论述,主要是对“虚伪”的误解。或许我们该说

胡平所以要对“虚伪”作种种的曲解,就是因为他想为“虚伪”这个不良品性作一颠覆性的诡辩。



为此他不但请出了有关的,及无关的洋人来为他护旗,而且还硬拉中国的古代思想家为他壮胆。但

由于《虚伪》一文表现出胡平对荀子所言的误解,也可能是有意的曲解,胡平对所引的洋人洋言是

否解其真义也很值得怀疑。这只能留待以后有机会慢慢地查证了。胡平说:『“人之性恶,其善者

伪也”这句话当然有问题,如果善全是装出来的,人性只有恶没有善,人又何必装出善的样子?……

野兽性恶,所以野兽之间弱肉强食从来不打出善的旗号,野兽从来不虚伪』他又说『荀子无非是说

明,有些善实际上是伪装出来的。』真不知胡平是确实不懂荀子所言之“伪”并非“伪装”之意,

还是伪装成不懂而作有意的曲解。据我所知,“伪”在荀子的《性恶篇》中仅含“人为”的意思,

荀子的意思是“善”非人的自然天性,而是人后天修养的产物。他在《性恶篇》有明确的说明:“

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伪”由人为而引伸出“伪装”的意思实在是后来的事。

其实胡平应知道,即使是“伪装”,它与“伪善”或“虚伪”也非一会事。如上文所述,伪装并不

含有道德上的意义,人们可以为了善,也可为恶作某种伪装。但“虚伪”或“伪善”则有着明确的

道德规范上的贬义。《虚伪》一文有意,无意地将两者混为一谈使《虚伪》成为一篇道地的游戏文

字,他想戏弄读者,却也戏弄了作者自己。



我们还可以从荀子《性恶篇》结尾的论断看出胡平对荀子所言之“善”是一种伪装的解释是多么的

荒谬。荀子说“夫人虽有性质美而心辩知,必将求贤师而事之;择贤友而友之。得贤师而事之,则

所闻者尧、舜、禹、汤之道也;得良友而友之则所见者忠、信、敬、让之行也,身日进于仁义而不

自知。”即人们经人为的修养,可化恶性为善行,并达“不自知”的境界。既是“不自知”哪里有

胡平所说的有意作“伪装”,行“伪善”的含意?胡平的曲解不也谬乎!



说《虚伪》一文之拙劣,除了他作的种种曲解外,还在于他将自己的论证建立在一些不可靠,或不

负责任的假设之上。为了论证他的“虚伪”是一种政治德性。在《姿态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姿态》一

段中,胡平不负责任地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他毫无根据地将老布什在竞选中败给克林顿后,给克林

顿的祝贺假设为只是一种言不由衷的虚伪姿态而已。他说:『我猜想,布什在私下里说不定还要骂

几声“这个滑头威利”说不定还要批评两句选民,“人心不古”,“不辩贤愚”。』接着他又发问,

根据他的假设,说布希伪君子是对还是不对。对此,他未给读者直接的自答,紧接着却毫无逻辑关

系地大谈“虚伪不一定全是坏的,真实不一定全是好的。”“谦虚为什么受到称赞?恰恰是因为人

们都知道那是一种掩饰,一种伪装”可见他是有意识地将对布什的假想行为判定为一种实在的“伪

装”的善意,或是“谦虚”的“伪装”。



说这段文字的不负责任在于,一位严肃的政治刊物的主编不应该在自己的刊物上对一位受人尊敬的

美国政治人物的行为作毫无根据的随意的假设,更不该据此进而对他作出“虚伪”、“伪装”的影

射。说胡平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是因为,正是胡平本人,在对待与他的政见相左的群众,不仅没有

风度地在背后指责,甚至公开在报上以“愚氓”开骂。只有这样一位心地狭窄的民主人士,才会将

民主国家的总统的心态作出这种阴暗的猜测。由这样一位人物来为“虚伪”辩解真可用他本人的话, “连虚伪都是虚伪”来描绘了。



我以为即使他对布什行为的假设是真,也并不能证明“虚伪”的必要。大选失败者对胜利者的祝贺

并非表示拥护对方政见,或对其行为或才能的肯定,而只是对民主制度的尊重,对人民选择的尊重,

由衷地接受选举的结果的一种明确表示。在这意义上说,这种祝贺没有任何的“伪装”或“虚伪”。

这或许正是胡平这类将选举作为个人利益争夺,一决生死的民主人士所不能理解之处。既然对民主

制度,人民选择的尊重并不表示对竞争对象本人的品性,人格,政见的认同,那么失败者在家对胜

利者的批评指责并不能成为指责他祝贺行为的“虚伪”的理由,当然也不能成为胡平为“虚伪”及

“伪善”平反的依据。



胡平煞费苦心地为“虚伪”平反,根本的目的是因为有人指责“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虚伪”性,

有损他声称为之效命的民主大业。但可惜他因没有直接引用或不敢直接引用“自由主义的友人和敌

人”所提出的指责的具体内容,只是作了一堆不着边际的高谈阔论,使人有莫名其妙的感觉。更因

为他从内心中对“虚伪”行为抱有一种憧情的喜爱,所以他很干脆地承认了这种指责。纵观全文,

胡平从未否定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虚伪性,他所作的只是颂扬了这种虚伪性。所以对真正的为民主

自由而战的人而言,这实在可说是一篇十分虚伪的辩护词。



《虚伪》一文,将人们对自由民主的虚伪性的批评说成是对民主社会中,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存在

的虚伪现象的批判。如果真的人们对民主自由制度的虚伪性的批判仅限于此的话,我认为这种指责

就毫无道理了。但我不会像胡平那样用虚伪的所谓必要性,合理性来为民主制度辩护。我要说的是,

在任何人类社会中,由于各人的经历,处境不同,必然有良朽,善恶之分。也总有人要以伪装的善

来掩盖实质的恶。换言之,自在人类社会中产生了道德观念以来,在以往的任何社会制度中,在将

来的任何社会制度中活动的人们,都难免有伪善的不良行为存在。这不是民主制度的特产,它不是

民主制度造成的恶果。民主制度不应为社会存在伪善负责。这是很简明的道理。就个人而言,人非

圣贤孰能无过。在人生中,谁能夸口从没有犯过虚伪,伪善的错误?但伪善,虚伪存在的必然性并

不能证明他的正确性,更不能像《虚伪》一文那样把他宣扬成一种美德。它仍属荀子要求人们通过

修养来克服的恶性之一。



可笑的还有,胡平竟然说,我们“能找出办法对付伪善者,战胜伪善者……弱小的一方,凭聪明机

智,巧妙地利用伪善者的伪善,也就是利用伪善者不敢公然为恶这一点……用你的伪善外衣反过来

限制住你作恶的手脚,到头来战胜了强大的伪善者。”胡平的意思好象是正直者战胜伪善不是靠揭

穿伪善者的恶的特性,启动人的良智,或是用道义上的正气来抑制劣行。而是靠了伪善者具有伪善

这一优点,所以人们有义务来宣扬这种德性。如果这种说法能成立的话,因为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世界上所有的邪恶因具有可被战胜的“美德”,不都成了不该批判的优点了吗?善良的人们能接受

哲学家胡平这种特殊的善恶观吗?



在政治领域里,胡平将一切的权术,或者说策略的运用都归之于伪善。从而为他宣扬的伪善诡辩。

他以有时“刺激起对方的虚荣心和骄傲感更容易成功。”为由,将猪八戒用激将法才说服孙悟空出

山救唐僧的行为归于虚伪的成果之列。这里胡平又犯下了不分行为目的善恶的错误。首先,救唐僧

非恶行,那就从根本上否定了说猪八戒行为构成伪善的必要依据。猪八戒救唐僧的目的是善,其行

属真。真且善之行,胡平何来伪善之说? 难道胡平要为妖魔执言。



胡平如真要为民主自由所受之虚伪之责难辩护,当理直气壮地批驳那种指责的依据,颂扬民主制度

的正义性,促进社会发展的优越性等等。从宣扬民主自由制度的真,善着手。然而,《虚伪》一文

却在承认指责民主自由的虚伪“倒不是毫无根据”后,将民主自由制度与被胡平指为“连虚伪都是

虚伪的”,“使善人伪恶”赤裸裸的真恶专制制度作优劣的比较,藉以证明民主自由的虚伪是何等

的优越。这使胡平虽大展其逻辑诡辩的大才,仍只能落得个不入流的辩士角色。



胡平煞有介事地责问:『虚伪也许不好,不虚伪就一定好麽?有些不虚伪不是比虚伪还坏得多吗?

不分青红皂白地反虚伪,不是常常引出比虚伪本身还更坏的结果吗?』的确,不分青红皂白地反虚

伪,是常常会引出比虚伪本身还更坏的结果。胡平原该从此着手,指出批评者的不分青红皂白之处,

然而分析他们造成了怎样的更坏结果,那么或许会是一篇上乘的辩词。可是胡平并没有这样地构思

他的辩护词,相反,可能面对言正词严的批评,胡平无法否认那些虚伪事实,他丝毫未敢提及批评

者的具体论据,更无法指出批评的不实之处,倒是心虚地先自承认了『这种指责倒不是毫无根据』。

这就决定了胡平只能从“不虚伪就一定好么”的虚弱立场来为他的虚伪辩护了。



胡平说:“毫无疑问,专制社会里也存在着大量的虚伪。”好玩弄文字游戏是胡平的为文特色,在

这段文字中他又说了一大堆什么,“专制下,连虚伪都是虚伪的”,“专制者的虚伪正是失去了虚

伪意义的虚伪”“专制者其实并不虚伪,他们动不动就自己亮开虚伪的外衣,露出狰狞的本来面目

”“可见专制者的骗人都是骗人的,它的虚伪都是虚伪的,可见专制者的问题并不是个虚伪的问题”。无论说专制是虚伪的虚伪也好,说狰狞是专制的真面目也好,对专制者的伪善,真恶进行批判无可

非议,可是这与《伪善》为“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虚伪辩护的主题有何关系。因为专制者的可恨

与虚伪,就应该赞扬“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虚伪?有这样的逻辑关系吗?



虚伪是假善,而不虚伪可能是真恶,也可能是真善,从真恶的立场来批假善的确实不一定比假善好,

但是胡平能说批假善的就都是真恶吗?显然不行,更不能因假善与真恶同质而肯定假善的社会价值,

并因此阻止人们放弃了对真善的追求。在《虚伪》一文中,到处充斥着世上只存在着小恶与大恶,

好像从没有善的存在,因此不容忍小恶就是追求大恶的说教。极力制造人们批评了民主理论中存在

着的虚伪成份就只能导致专制的结果这样的假象。这与认为批评一个人的某项虚伪行为就是全面否

定此人的人格一样是十分要不得的。在胡平看来似乎虚伪是民主制度生存的基础。如果胡平能通过

论证得出这样的论断的话,他的上述辩白才会有实际的价值。但可能“资本主义自由民主”也因此

真将被人们所不齿了。



这篇看来是为“资本主义自由民主”辩护的文章,而实际上正坐实了一些自由主义的友人对“虚伪”

的指责。在资本主义民主战士看来,《虚伪》实在是一篇十分伪善的文字。赞扬伪善的为害性还在

于,对付敌人,原无所谓伪善,行伪善者的伤害目标总是那些还自以为是行伪善者的同志或朋友。

所以,在人们为民主自由而努力之时,藏身于民主阵营中的伪善者以及为伪善者作百般的辩护的,

其心不亦可诛?





以下是一位读者读本文后所发表的议论以及程蕾的回复:



《有些批得也有理,可惜都是胡文中讲过的了》

送交者: 细心的读者 于 Fri Nov 10 12:16:58 2000: 回答:阅读杂感(7)——评胡平的虚伪论由

程蕾 于 Fri Nov 10 03:23:03 :

看程蕾的文章,有些话满有理,再去读胡平原作,发现都是胡文讲过的了。象有些虚伪其实不是虚

伪是良好的修养,虚伪到底就不是虚伪,等等。胡文强调,没有什么制度能把所有人都变成圣人,

但是,好的制度可以限制人性中的大恶,能使本来不大好的人也在表面上表现得比较好一点。这个

道理完全正确。程蕾文章有个人攻击,实在无聊。



送交者: 程蕾 于 Sat Nov 11 06:21:25 2000: 回答:《有些批得也有理,可惜都是胡文中讲过的了。》由 细心的读者 于 Fri Nov 10 12:16:58 :



细心的读者:



实在因为《虚伪》一文太长,我无法全文转录,这是很遗憾的。我动手写评说之前至少读《虚伪》

十遍以上。当然,可能还会有误解之处,先生说我的文章“有些批得也有理,可惜都是胡文中讲过

的了。”这就有些矛盾了,既然我说的理是对的,胡平也已说了同样的话,怎么批得有理呢?先生

这句话的口气怎么与胡平在《虚伪》一文中所用的『这种指责倒不是毫无根据』如此相似乃尔,不

也显得有些理不直,气不壮。



细心的先生能否举些具体的胡平说的原话与本人的批评作一对照呢?先生现在只是笼统地据了一个,

说胡平已说,有些虚伪其实不是虚伪是良好的修养,虚伪到底就不是虚伪,来证明我对他的评论是

错误的。大概先生细心地读了胡平的文章,但是没有细心地读我的文章。因为我批评的正是他不该

把虚伪当作良好的修养来赞扬。再说如果有些虚伪其实不是虚伪,胡平为什么要把它当作虚伪来辩

解呢?为什么说人家批评民主自由虚伪不无根据呢?看来细心的读者,不但要细心地读,还得用心

地想才是。



至于先生说胡平说了“虚伪到底就不是虚伪”,如果先生真的很细心的话,胡平是说“伪善到底,

即非伪善”是根据《虚伪》结尾时引用的尼采的话得来的。胡平说『尼采说得好:“一个伪善者,

若总是一个样的伪善,倒头来就不算伪善了。”难道不是吗?』如果细心的先生真的很细心的话,

可能看到,我在评《虚伪》一文中曾说因为胡平能曲解荀子的话,那么对于他所引用的洋人的话的

原意也要慢慢地查证的。



尼采的这句话的原意正是我想查证的。尼采说的到头来就不算伪善了,那么算什么呢?尼采没说,

也可能尼采说了胡平没引用。但这段文字是紧接著胡平说的『当美国的开国元勋颁布宪法,确认人

人享有天赋人权时,他们之中的某些人或许是虚伪的……到后来,天赋人权也就果真成为普遍的现

实』之后引用的,从文意可判断胡平认为,所谓的非伪善就是变成真善了。然而,还是我在评《虚

伪》时说过的,非伪善不等于真善,真恶也属非伪善。尼采的原意从常理推断,坚持伪善怎么会变

真善,坚持伪善的结果只能暴露本性而显出真恶的真相。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原先被人误认为虚伪

的行为,因为行为者能一以贯之地坚持,最后他的行为证明了他的真诚,消除了早先人们产生的“

伪善”的误会。或是原先出于“伪善”然而日后行为者改变了本性,由“虚伪”转化为“真诚”。

但并不能由此而将抛弃“虚伪”变为真诚的转化说成是对“虚伪”的坚持,我相信细心的读者要是

不很粗心地想一下的话,对此是能够理解的吧。



细心的读者实在是很粗心,因而受了胡平诡辩的蒙蔽。胡平的问题还是出在,他将真理所以能击败

伪善归功于伪善有能被战胜这一优越性。关于这点细心的读者还该细心地读读我评《虚伪》那篇文章。



细心的读者如果细心地对照我与胡平两篇文章后,仍然觉得我的文章很无聊的话,我对你浪费了宝

贵的时间深表同情。但奉劝你,不要再为我的无聊文章发表无聊的意见了,以节约你可宝贵的时间。

如果不觉得很无聊的话,请不要太吝啬时间,将你的高见,清晰无误地表达出来,以便我们进行不

无聊的讨论。



谢谢你化了宝贵时间对我的无聊文章作了有聊的评语。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05442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