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景物·眼睛·历史·博弈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景物·眼睛·历史·博弈   
蓝极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景物·眼睛·历史·博弈 (837 reads)      时间: 2003-6-15 周日, 上午5:3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景物·眼睛·历史·博弈





蓝极





1



一般人或许会以为人的眼睛象一架照相机,会给自己提供真实的情景,所以才有

“贬低”听力的说法: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可如果我们做个实验,让你的一只眼

睛看到一种图案,另一只看到别样的景象,那么你的大脑会如何反应呢?



你还别说,这样的实验真有人做过。首先制作一幅由一张面容和房子互相叠加的图,

其中面孔底色是红色,而房子的背景是绿色。然后给你戴上一副有色眼镜,一个镜

片是红色,另外一个是绿色,将这幅画呈现在你面前时,你的一只眼睛会看到面孔,

另一只会看到房子。问题是,当你长时间盯着那幅图案,你的大脑从两只眼球那里

汇总信息抵达视觉皮质层之后,你看到的到底是什么?面孔?房子?还是两者的叠

加?



如果你的答案在上述三种选择之间徘徊的话,那你很可能低估了自己的大脑。更有

可能的是,你的大脑会以每隔几秒钟的随机速度告诉你,它交替地看到了面孔和房

子。你要是不相信的话,找一幅有色眼镜戴上,对着下面的图案验证一下: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局面出现呢?这仍然是个谜,人们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其中的机理。

目前仅仅知道,人的大脑有一个区域叫FFA (fusiform face area) (上图中大脑轴

切面上的绿点),专门辨识面容,而对别的视觉刺激没有多少反应;还有一个区域叫

PPA (parahippocampal place area)(上图中的两个红点),只对房子和地点敏感。

当两个眼睛看到同样或类似的图景时,大脑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象上面那样,当

两个眼睛分别看到面孔和房子时,大脑似乎有些不知所措,在面孔和房子两个图像之

间随机地交替“选择”。换一种说法,在某个时间段内,大脑可能只挑选其“看”

到的部分图景。



这就引出一个话题,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更准确地说,只是诸如FFA和PPA那

样的神经区域所知觉到的兴奋而已,并不一定与外部世界的“实在”相符;即使没

有来自外部世界的视觉刺激,单纯想象中的面容或地方也可能使得FFA或PPA获得兴

奋,让人“看”到某种“海市蜃楼”。



生活中这样的有色眼镜可能很多,并不一定非要特意戴上一副才会出现幻觉,至少

坠入过情网的人不会对此有什么异议,否则就不会有fall in love at first sight的

说法。





2



虽然时时刻刻生活在于其中,但时间对我们来说总是一个奇妙的东西,让人难以琢

磨。如果说空间相对比较容易把握,那么除了说“稍纵即逝”或者“逝者如川”,

我们又能对时间说出点什么新意呢?



斯坦福大学有一门哲学讨论班课,叫Time and Meaning,从阅读柏拉图的《会饮篇》,

再现吉本(Edward Gibbon)的《罗马帝国的衰亡》,陶醉尼采的《快乐的科学(gay

science)》”,到摆弄威尔斯(H. G. Well)的《时间机器》,再漫游于量子世界中

的时间旅行。



具体到生活中,有人生出这样的感叹: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year: Ask a student who has failed his exam.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month: Ask a mother who has given birth to a

premature baby.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week: Ask an editor of a weekly newspaper.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day: Ask a daily wage laborer who has 10 kids

to feed.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hour: Ask the lovers who are waiting to meet.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minute: Ask a person who has missed the train,

the bus or the plane.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second: Ask a person who has survived an accident.

To realize the value of one millisecond: Ask the person who has won a silver

medal in the Olympics.



可历史尺度上的时间对文明的价值呢?





3



在前不久结束的伊拉克战争的对峙中,萨达姆有着近四十万人的部队,而美英虽然

拥有绝对的技术优势,但也没有大意,投入军队近三十万人。如果让一百多个军人

孤军深入到一个有着八万士兵的敌方阵营里,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将时间的指

针拨到1532年11月16日,你就会看到这样的局面:



那天,一支由一百六十来人组成的疲惫不堪、没有后勤支援的外来部队闯入当地拥

有八万军人的阵容。外来者是由西班牙“征服者”(conquestador))弗朗西斯科·皮

泽洛(Francisco Pizarro)率领的人马,熬战的地方是印加帝国具有三千年历史的首

府Cajamarca,如今秘鲁北部安第斯山脉的脚下。



那时候印加帝国的疆域,横贯南美洲的太平洋海岸和安第斯山区,从北边的厄瓜多

尔,到秘鲁全境,向南延伸到智利中部的毛尔河(Maule River)。皮泽洛带着人马到

来的时候,阿塔胡亚尔帕(Atahuallpa)国王与他的弟弟Huascar为争夺王位而血战正

酣,他们的父王Wayna Capac染上西班牙人带来的天花病毒刚刚死亡不久。阿塔胡亚

尔帕国王听说外国人只有一百多六十来人,根本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何况皮泽洛

的部队实际上只有区区62个骑兵,102个步兵,而自己除了八万军队外,还有至少五

百万民众。



於是,国王以其高贵的姿态送给西班牙人很多礼物,包括一些男佣和“神圣”的处

女,其中有些处女是给皮泽洛的马匹,因为印加人从未见过马,看到它们吃玉米秸,

便认为它们也应该得到享用处女的尊重。当其中一个西班牙骑兵策马来到国王跟前,

故意让他的马凑近国王的脸面时,国王毫无惧色,镇定自若,充分保持着王者风范,

并下令杀死那些对马产生恐惧的手下。



当皮泽洛的一个神父来到国王面前吹嘘自己所信奉上帝的伟大,并劝告国王放弃印

加人信仰的诸神时,国王要过神父手中一直拿着的圣经,贴在耳边听了半天,然后

以傲慢和轻蔑的手势将书扔到地上,嘟嘟囔囔着说:“你不是说这书就是权威吗,

怎么它就不对我说话呢?”印加人还一直奇怪,怎么这些外国人和马都靠金银获取

营养,并且还成天对着一本书唠唠叨叨。



於是历史便随着神父大怒后发出攻击的指令而展开了两个文明冲突的血腥场面。西

班牙士兵的枪支开火了,半个小时内,三千印加人成片倒下。国王成了阶下囚,这

才意识到金子虽然对印加人只有审美价值,对西班牙人而言不是食物而是金钱,便

决定命令手下用金子赎回自己。



与此同时,国王手下的一个将军在别处谋杀了国王的弟弟Huascar,於是皮泽洛以国

王企图谋害自己为理由将国王送上审判庭,最后裁定国王有罪并处死了他。随后病

毒和细菌更是在印加人中疯狂肆虐,让无数人失去了生命。於是,在另一个西班牙

征服者柯特兹(Hernan Cortez)于1519年横扫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之后,印加帝国也

彻底崩溃了,败在相对先进的技术(枪支、弓弩、驯马等)还有无意中的致命生物武

器--天花和流感病毒--之上(1)。





4



读着印加人面对西班牙征服者的历史画面,不能不让人产生对类似文明冲突的联想,

这也似乎是两个文明对峙的经典场面。即使对过去的历史抱持一种置身其外的心态,

仍然难免有触目惊心的感叹。历史不会给人们提供回复的机会,回头之际,一切都

是过眼烟云。问题是,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历史,如同两只眼睛看到不同的景物,

或许会发出截然不同的感叹和结论。



物理空间中某些难以企及的细节还能通过象断层扫描或核磁共振之类的手段,然后做

傅立叶(Fourier)变换得以窥视,兼顾全豹与细节。遗憾的是,不同有色眼镜下的感

受常常导致对话的艰难,而不是建设性的综合。对中国人来说,可以看到体现在鸦

片战争,义和团事件,太平天国,圆明圆战争以及当代无数涉外交往等著名事件上

标准教材和媒体的熏陶,还有类似于印加帝国消亡时期那样的神父或传教士在文明

冲突中的身影和媒介作用(2, 3)。



当景物透过双方眼中形成的知觉差异大到难以沟通地步的时候,一方坚持三跪九叩式

的礼节,而另一方则执意要“自由贸易”并退步到单腿下跪也没有能够达成完美的

妥协;一方坚持其官员和商人进出的自由,另一方恐惧于“丧权辱国”的风险;一

方坚持一切按条约行事,另一方总想维持天朝的气魄和风度。博弈最终演变成零和

游戏,使得两个帝国之间的对撞以战争的血腥方式展现。



如果说这些都是沉湎于历史中的纠缠,在诸如使馆被炸、撞机事件、赵薇“军旗事件”、

奥运会申办、SARS的命名以及传染报道的官方文本和口径变幻、孙志刚事件的官方

裁定上,仍然可以感受到历史惯性的延续和回响,仍然可以看到尊严和受辱情结的

激荡,甚至有海市蜃楼的闪现。当今或许没有多少人会极端反对生物多样化的坚持,

但文化多样性的理性虽说在当代也减少了很多零和游戏甚至血腥场面的可能,但似

乎仍然难以面对文明冲突中的集体情结和激情冲动。





1. Jared Diamond, 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

W.W. Norton & Company. 1999.

2. 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东方文化》2002年第6期。

3. 张文中,太平天国:「中国魔鬼」的表现──袁伟时访谈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396011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