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青黄杂糅〕就 算 白 丢 一 天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青黄杂糅〕就 算 白 丢 一 天   
皇甫茹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青黄杂糅〕就 算 白 丢 一 天 (1214 reads)      时间: 2003-6-10 周二, 下午9:2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旧文一篇,同志们轻松轻松。



          ◆      ◆      ◆



  雨城难得阳光灿烂。去农贸市场闲逛。有三个中年男人在门口弹琴唱歌。

一个西装毕挺,另两人衣着随便。只见他们满脸欢笑,歌声传出人生的畅快。

地上摊个琴盒,里面已经收了不少钱。同行的国内来的朋友问:他们该是这里

的穷人了?我说:也不一定。



  想起从前读书时,系里有个教授,也喜欢在周末和朋友去人多的地方摆摊

唱歌。他当然不在乎这点钱,收了捐给儿童基金会,不过他们并不在琴盒上标

榜这一条。我问哪来的兴致,他大概觉得这问题有点奇怪,随口答道:Just 

a day thrown away。



  Just a day thrown away。至今想不出一个翻译

能表达出这句英语的韵味。不是因为咱老中不会娱乐。没人愿说自己是书呆子,

报上和网上多的是玩得怎么聪明、玩得怎么痛快的文章。但是我们的思路与这

句话略有不同。



  “大兄弟大妹子,咱来美国混事不容易,托福纪阿姨,拿学位,办绿卡,

侍候工作。国内的亲人们一定惦记着咱,要善待自己呀。拿诺贝尔奖没戏也甭

难为自己,放松点。王二比你多搞一篇论文又咋的,英雄不逞一时勇,好汉哪

怕今日低。再说,王二他老坐办公室还比你多害一个痔疮哩。”



  说得好,说得俺哈哈笑。不过,娱乐一次,要让读者容易接受,还要说些

理由来证明这是正当的,即使是玩笑话,中国人也是活得太严肃了。这区别,

有点象是神秀的「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对上六祖惠能的「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把娱乐当作一种“拂拭”,那就“时时”要想:Wow,这星

期干得很累了,要去充充电了;反正也不是拿诺贝尔奖的料,何必这么辛苦呢

……而且这“勤”字是要让大家都看到都承认的:所以巴黎一定要去,唱歌呢

得上卡拉OK,听说维也纳圣诞音乐会的座位已经订到2005年,明儿赶紧

也去订一张……成功的白领都是这样玩的嘛,我不跟上就老土了,“惹尘埃”

啦!



  如果是“本来无一物”呢?本来就没什么要特意做的,本来就没什么可与

他人比的,随处疯疯又何妨?Just a day thrown away。



  我们都知道五祖的衣钵最后是传给了惠能——禅宗的开山祖师。不过,我

在中国商场从没见过随随意意大笑大唱的人。兄弟倒是曾经想过,可以去那里

练脸皮,在北美过日子,脸皮不厚不行。话才出口,就挨了夫人大大一个白眼。



  其实,娱乐前有点半认真的权衡,这是无所谓的。比较可怕的是娱乐之后

突然涌现出来的严肃思考。



  钱宁在《留学美国》中说:第一次去校园,路上看到的景象令他难以忘怀。



    一路上,到处都在开晚会。节奏强烈的音乐在空中荡漾,烤肉的香味

    在傍晚惬意的凉爽空气里隐隐弥漫着。穿着一式西装、短裙的大学兄

    弟、姐妹会的成员们,排着队去参加晚会,一边走,一边唱着歌,不

    时传出阵阵欢笑。城中,无数穿T恤衫、牛仔裤的男、女大学生们拥

    挤在街上的小餐馆、咖啡店、酒吧和冰淇淋店,喝着罐装啤酒,吃着

    高杯冰淇淋,谈着,笑着。街上一片喧闹。



  在那一瞬间,他懂得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我们中国人——至少年轻一代的中

国人——是可以有另一种生活的。那反反复复的运动、批评、斗争、游行和举国

欢呼、群情激愤、你死我活、誓不罢休、等等,不应该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必然形

式。



  这是钱宁到校第一天的想法。如果能在美国多住几年,他或许会发现,他

的“简单的道理”其实并不简单。如果“运动、批评、斗争、游行”等等不再

是我们生活中的必然形式,不少留学生就会有“身分危机”,因为这是他们所

能理解的唯一的“中国特色”。如果没有了这些“特色”,他们怎么把自己与

美国人区分开来呢?所以,他们总是要配合大陆的“运动、批评、斗争、游行”,

在鹭鸶腿上劈精肉,在蚊子腹内刳脂油,哪怕是娱乐的时候,也要拾几根鸡毛

捡几片蒜皮,糊一本证明自己是中国人的“护照”——真的护照当然是早就换

掉了。



  比如,电影《红河谷》——有性,有暴力,有藏族的奇异风情,包括美女

河中出浴,还有洋鬼子舞枪弄炮,怎么看也是按好莱坞公式泡制的通俗娱乐——

居然成了“新世纪前夜的中国的独白”(《枫华园》FHY9803C)。从

娱乐片里能看出这么伟大的政治含义,只怕中宣部部长丁关根也要自叹不如。

兄弟幸亏还依稀记得当时国内似乎刚开完了中共M大和N届人大,因而猜到这

该篇妙文是向红朝新君献祥瑞的,否则,真要以为我们幸运地回到了一部电影

可以亡国、一部电影可以兴国的火热的文革年代。



  从前,每当新皇帝登基的时候,总会有一些人出来献“祥瑞”,所谓“帝

王受命,必有德祥之符瑞,协成五命,申以福应,然后能立巍巍之功,传于子

孙,永享无穷之祚。”这一阵子,江老总在邓后大展手脚,国内到处莺歌燕舞,

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也不是中好,而是大好。形势大好的重要标志是落

后阶层正在努力奋起赶上先进阶层——连某些自称六·四时被比他小了十来岁

的柴玲所蒙骗而搞过民主的人,也要赶出来献祥瑞了。



  但是,如今毕竟是二十世纪末,总不能象两汉之交王莽篡位时那样,说什

么我们又看到文帝、宣帝时的黄龙出世了,高祖老爹的墓门柱子长出了新枝新

叶……特别是留学生,总不太好意思再说这类毛泽东时代的昏话。好在这点事

难不倒吃霉米痂粉的聪明人。物质的祥瑞不敢造了,编点精神的还不行吗?



  于是适逢其时的《红河谷》,居然成了“在新世纪来临的前夜,中国有思

想的新一代以这样的方式来阐释和总结百年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史。这达到了

一种新的超越,一种否定之否定。我们不再跪拜‘至圣先师’,但我们也不再

把自己一切都交给‘上帝’安排。义和团的农民和洋买办的知识精英都曾经是

我们的代号,而我们今天的思索已经超越了那两个阶段。精神的自由批判是我

们的旗帜。”



  看部电影还要搞这么多思想教育,评论员同志您累不累?放松点,Just 

a day thrown away,OK?



  本来还想往下写,突听夫人在叫,说是看电影去。太座是Harrison 

Ford的贩,出一部要看一部。今天正是《六日七夜》的首映。那好,咱也

轻松轻松去。套上衣服往外走,只听夫人笑着说:“我最喜欢哈里逊·福特了,

在好几部电影里,演他老婆的都是同一个女演员。人家在电影里也不换老婆的。”



  国内来的朋友朝我看看。噢,原来此去也是有点小用心的。



〔1998年6月13日〕






http://www.hjclub.com/TextBody/122475.asp?od=3 >〔青黄杂糅〕圣诞的政治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0512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