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贴民主中国】王友琴:刘少奇与文革暴力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贴民主中国】王友琴:刘少奇与文革暴力   
不锈钢蝎子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转贴民主中国】王友琴:刘少奇与文革暴力 (561 reads)      时间: 2003-6-07 周六, 上午4:4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刘少奇,1898年生,1966年文革开始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

中央副主席,最高权力圈子中的第二号人物,1966年8月失去权位,1967

年在中共报纸上被称为“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9年10

月被中共中央作为“叛徒、内奸、工贼”“永远开除出党”,遭到长期囚禁和折磨

。1980年2月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并宣布刘少奇已在1969年11月

10日死亡。



1、百姓之死与高官之死



  “文革受难者纪念园”没有被北京封锁之前,笔者曾经收到两位读者的来信。

他们说,“网上纪念园”展示了大批身为普通人的文革受难者,他们的名字和悲惨

遭遇,三十年来媒体从未提起,现在网站上被明确记录和公布,是非常重要的突破

;同时,他们也问,为什么这个网站没有列出身居权力高位的文革被害者?其中第

一个就是刘少奇,还有陶铸等人。



  确实,1966年8月以前,刘少奇是仅次于毛泽东的第二号人物,陶铸则在

刘少奇失去权位的同时上升为第四号人物,都在文革中被囚禁和折磨,然后悲惨地

死去。



  “网上文革受难者纪念园”所记录的受难者,一般来说,都是普通人,不在权

力阶层中居于要职,这些普通人在文革后虽然得到“平反”,但是他们的名字和故

事,从来不能在媒体上被公布和记录。



  百姓之死的被隐瞒或被忽略,使文革的大图景因此而改变。普通人民遭受的痛

苦和迫害长期不被记载,文革的罪恶在历史记载中因此变得轻浅。在笔者看来,千

万普通人被迫害致死,才是文革图景的中心,因此笔者在过去十多年中,尽力查访

这些普通人的名字和故事。



  刘少奇不是普通人,但是也是文革的受难者。他的特殊地位,使他的名字广被

人知。但是他遭受了怎样的折磨、他自己怎么看待他的遭遇,却成为极难澄清的事

实。在民主制度的国家,获选而上台的领导人,广被人们所了解,他们失去了普通

人所能具有的很多隐私权。在没有选举制的国家,情况恰恰相反——最高权力圈子

始终是神秘的,领导人物绝对不被大众所了解。



  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保持神秘性乃是为了保持未获人民批准的权力。这种神

秘性有助于强化那种权威。最高权力圈子不是人民投票选举的,也不受新闻媒体的

监督。他们需要跟人民保持距离。



  文革中,普通的“牛鬼蛇神”,被交给普通的“红卫兵”和“造反派”们“斗

争”、折磨、甚至杀戮;但是刘少奇和陶铸这样的高层领导人物,却一直被另行监

禁,是放在当时最高权力中心的直接控制下的。



  也就是说,高层权力圈子的某人如果也成了“牛鬼蛇神”,仍是要跟与他们“

斗争”的“群众”隔绝开来的。刘少奇被“打倒”之后,数十万北京的学生和市民

,在中南外举行了一个月的“揪刘”行动,这一行动得到文革高层领导人的鼓励支

持,却始终没有让这些“造反派”见到刘少奇本人。刘少奇只被交给他身边的中南

海造反派“批斗”,这是有纪录片为证的。



  至今,中国政府仍然不公开文革档案材料,即使跟普通人有关的档案都不准人

们阅读,更遑论高层领导人,如刘少奇的了。



  斯坦福大学的退休历史教授范斯莱克,在他的中国历史课上曾经讲到,对中国

上层领导人的行为,我们好像是在一个舞台前,幕布只升起来了一点点,我们只能

看到一些脚在舞台上移动,却看不到、也听不到其他部分。



  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只看得到一些脚的移动”。



2、一个被删去的细节:瘫痪后被绑在床上的最后六个月



  在毛泽东死去四年以后、刘少奇死去11年以后,1980年春天,中共中央

为刘少奇“平反”,并且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仪式。同时,在官方报纸上发表了一系

列关于刘少奇生平及革命功绩的文章。



  就在那期间,一位老作家和老共产党员,告诉笔者一件事情:由于一篇和她有

关的文章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她去访问该报总编辑胡绩伟。他们在延安时代就

认识。在胡的办公室里,她偶然听到了这位总编辑和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在电话上

的谈话。



  她说,胡绩伟和王光美在谈修改一篇将要发表的文章,是关于刘少奇的。那篇

文章中写到,刘少奇在被隔离囚禁以后,瘫痪了,还被绑在床上六个月,直到死亡

。《人民日报》要删去写进文章中的这一细节,胡在电话上告诉“光美同志”,请

她同意这样做,为了“党的形象”。



  这位老作家对笔者提到这件事的时候,非常激动,她说不敢相信有这样的事情

:一个人已经瘫痪了,不能走了,还要绑在床上,还是党的副主席,真是不像话。

她说,她为这个党感到羞耻。



  其实,报纸删去这个细节,也是应该感到羞耻的。



  笔者查阅了1980年给刘少奇平反前后的《人民日报》,果然没有读到任何

文章中谈及刘少奇最后六个月是被绑在床上的。这一个细节,已经被删除了。



  在同年年底发表的刘少奇的儿女的文章《胜利的鲜花献给您》(《工人日报》

,1980年12月5-8日)中,也没有提到绑在床上的这个细节。



  但是,六年以后,在1986年出版的高皋、严家其所著《文革十年史》书中

,写道:“没有人帮他换洗衣服,没有人扶他上厕所大小便,以至把屎尿拉在衣服

上。长期卧床,造成双下肢肌肉萎缩,枯瘦如柴,身上长满了褥疮。……并用绷带

将刘少奇双腿紧紧绑在床上,不许松动。”(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年,

178页)。



  《文革十年史》在上市以前就被禁止公开出售。两位作者在1989年流亡国

外。笔者曾经询问他们上述引文资料来源。他们说一定有出处,只是写作此书的材

料都留在北京无从查找。



  1996年出版的《文革档案》(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一书中,也有这个

细节(286页)。这本晚出的书里保留了这个细节,显然因为不像发表在《人民

日报》上那么醒目,或者因文革已经过去多年,刘少奇的事情不再被人注意,所以

出版物审查者未再注意这样的细节。



  也许在有些人看来,刘少奇是否被绑在床上,相比于他被迫害至死,似乎仅仅

是个细节问题罢了。



  但是,《人民日报》删除这个细节,在保卫“党的形象”方面,确乎是有作用

的。



  把一个已经瘫痪的人绑在床上,没有任何实际作用,唯一的解释,是故意的残

忍,是虐待!



  在刘少奇子女的文章《胜利的鲜花献给您》中,其实还提到了一些别的细节,

也相当可怕。其中一个是,1967年9月,把刘少奇的妻子逮捕并且把刘少奇的

子女赶出家以后,在中南海刘少奇的家里“连夜筑起一堵高墙”,不准刘少奇再步

出房门。



  中共其他高层领导人包括毛泽东也住在中南海。在那里连夜动工构筑一堵禁闭

墙,一座监狱,一方面当然是毛泽东等人可以为所欲为的,虽然听起来就象春秋战

国篡位和夺权的故事,另一方面,难道也是因为他们喜欢就近欣赏刘少奇的悲惨境

况?



  《胜利的鲜花献给您》一文中还有另外的一句话,“他们又把爸爸服用多年的

维生素和治疗糖尿病的D860也停了”。停止糖尿病的药,是比停止维生素,会

带来严重得多的后果。



  《文革十年史》中写道:(1969年10月)“患有糖尿病的刘少奇,由于

失去生活自理能力,长期卧床,又没有人为他清洗,身上又脏又臭。临离开北京时

,看护人员索性把他的衣服剥去,包裹在一床粉红色的缎面被里,被上蒙了一条白

色床单。”(181-182页)这本书的作者之一高皋是一位医生,比一般人对

疾病更有知识。



  连夜筑墙禁闭、禁止糖尿病用药,也是很残酷的手段,但残酷程度,都没有把

已经瘫痪的老人绑在床上那么直观、具体,一听就懂。所以,《人民日报》首先删

除这个细节,因为这确实是最为阴森可怕的一个细节。可以说他们“删”得非常符

合他们的用意。



  《人民日报》在1978年以后的否定文革的过程中起了正面的推进作用。实

际上,当时的中国,也只有他们能公开地发表声音,绝大多数人民只有沉默。但是

《人民日报》依然投鼠忌器。而且,在多年刊登满篇谎言之后,没有人会对这样的

删改大惊小怪。



  这只是笔者极偶然听到的一个情节。 



  作为红墙外的老百姓,应该问,还有什么被删节了?还有什么从来都没有写下

来?



  实际上,不会有回答,而且,在下文中可以看到,这种对历史事实删节和对文

革罪恶的删节,继续在进行。



3、解释刘少奇之死



  从官方媒体公布的材料中,可以看到刘少奇的最后经历大致如下:



  1966年8月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期间,刘少奇从第二号人物变成了第八号

。不久以后,学生“造反派”贴出攻击刘少奇的大字报、喊出“打倒刘少奇”的口

号。



  1967年1月,刘少奇在中南海里面被“斗”,刘的专用电话被拆除。4月

,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在清华大学被30万人“斗争”。刘少奇则被《人民日报》

不指名地称为“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7月,几十万“革命造反

派”在中南海墙外“揪刘”一个多月。8月,刘少奇和妻子在中南海中遭到大会“

斗争”并且被殴打。9月,刘的妻子被逮捕关进监狱,子女被赶出中南海,刘被新

筑的高墙禁闭在原住处。



  1968年夏,刘少奇病重。10月,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宣布刘少奇是“叛

徒内奸工贼”,把他“永远开除出党”。



  1969年10月,刘少奇处在随时可能死亡的病危状态,被送到河南开封,

放在开封政府的大院内,继续监禁。11月13日,刘少奇死亡。



  7年以后,1976年9月毛泽东死亡,毛死后又过了三年半,刘少奇得到了

“平反”。他的罪状,也都一风吹了。



  人民不准询问:这一切是到底为了什么?中国官方很快就有一套关于文革和刘

少奇之死的理论:主要责任在林彪四人帮,不要追究毛泽东的责任。



  接着,在1980年新发行一百元钞票上,印上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

朱德的四个侧面头像。有人觉得这种排列很奇怪,为什么周恩来在刘少奇之前?文

革以前周排在刘后面的,也有人说,周在林彪死后,也是第二号人物,和刘一样。

其实,这也是一般人无可置喙的,人们不过议论议论罢了。在没有电脑互联网以前

,普通人不可能用书面文字讨论这样的问题,只在口头谈谈而已。



  官方把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称之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伟大的共产主义者”、“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在钞票上,他们四个人紧紧

相依,亲密无间,好像阴谋、迫害和谋杀,从来没有在他们之间发生过。



  有一本名为《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巨型画册,在1988年出版,编辑者是

“中共中央研究室”和“新华通讯社”。其中有“刘少奇生平大事年表”一章,关

于刘少奇在1967年,只有一句话:



  “1967年7月18日,趁毛泽东离开北京之机,江青、康生、陈伯达擅自

组织批斗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大会。”(《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中央文献出版社,

北京,1988,285页)



  已经1988年了,还在如此煞费苦心地制造这样的谎言,为毛泽东的责任开

脱。这是为了什么?



  如上所述,打倒刘少奇,是一个长期策划运作,并且不惜发动全国性运动乃至

内战的一个过程。从刘少奇失去第二号人物的位子到他死亡,其间有三年多的时间

,全国的所有人都被动员起来高喊“打倒刘少奇”的口号。1967年7月中旬那

几天毛泽东不在北京,就能说明什么这一切不是毛泽东策划的吗?



  何况,据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李志绥说,1967年7月18日在中南海举行了

对刘少奇、邓小平、陶铸的“斗争会”后的第三天,毛泽东叫李乘专机飞到杭州来

见他,面陈在中南海的批斗会情景(The Private Life of 

Chairman Mao, 489—491)。那天的“斗争会”拍了纪录电

影。那记录电影从未公开放映过,当时摄制的目的显然只供最高领导人观看的。至

于那天对刘少奇的暴力攻击,低头弯腰,殴打,都是当时所有“斗争会”的程序,

已经在文革中普遍使用。也就是在那以后,刘少奇开始被单独监禁,直至死亡。



  到了1999年,新版的一百元钞票又改变成只有毛泽东一个人的头像了。也

许岁月流逝,年轻一代已经不知道刘少奇是谁了,何必还要提这个人,以及可能因

此引起对文革的记忆和疑问呢?毛泽东一个人足以象征、代表权威。



  历史如果不被纪录,不被分析,就会在人们的记忆中退色、消失,或者被歪曲

成另一幅图景。随着时间推移记忆淡化,谎言反复讲述,不同声音被禁止,对刘少

奇的官方解释,就这样延续下来了。



4、中国古代君臣相害的延续,还是斯大林主义的中国版本?



  刘少奇一案,是第一号人物和第二号人物之间的残酷斗争,应该怎样解释?



  一种思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专制传统。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和大臣之间

的谋害、杀戮的血腥史实,是大量的,特别是在新朝代初创的年代。



  春秋时代,吴王杀伍子胥,越王杀文仲,都是例子,成语所谓“狡兔死,走狗

烹”。对皇帝立有大功的大臣,后来被杀的,可以数出一长串。秦代有李斯,汉代

有韩信,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害死了从小一起放牛的大将军徐达,处死了宰相胡

惟庸,并且从此取消了宰相制度。太平天国一在南京建都,称“万岁”的洪秀全就

杀了“九千岁”杨秀清。



  这是军事杀戮、获取政权以后的又一次杀戮,可以称为“第二次杀戮”,是杀

戮内部高层领导,最高领袖的战友。与土匪的内部火拼有所不同,这些杀戮是通过

某些司法程序的,如审讯和判刑,对被杀戮者,也都诉诸文字的罪状罗列,也就是

说,要找到一些理由和根据,尽管理由和根据,实际上都可能是伪造的。



  司马迁《史记》的《李斯列传》载:“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

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

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他到秦国,辅佐秦始皇攻打吞并天下,被任命为丞相。

之后他又建议焚书坑儒。秦始皇死后,他帮助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夺得皇位。两年

后,李斯被以叛变罪被判决死刑。“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

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

岂可得乎!’”



  司马迁记载了李斯被杀前说的话。我们不知道司马迁怎么了解到李斯关于带狗

打兔子的临终谈话。不过李斯是当众被处死的,所以有这种可能性。刘少奇死前说

过什么,至今没有任何报道。这是很奇怪的。现在官方报道的刘少奇最后的话,就

是“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这是由他的妻子王光美在文革后给他平反时说出来的

。他们被强制分开,直至刘少奇死亡,中间有两年多的时间。他在最后的两年里说

过些什么,从来没有见到任何记载。显然,他所受到的监禁非常严密,没有同情者

可以接近。在这方面,文革也比暴秦还要残忍。



  在二十世纪,最高层领导人之间的这种血腥杀戮,发生在苏联、中国、柬埔寨

的红色高棉内部。斯大林是这方面的鼻祖。斯大林在“农业集体化”和“肃反”中

残酷迫害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民,而且,最高权力圈子“政治局”中,除他本人之

外的其他六个成员,都被他清洗了,不是被迫自杀,就是被刺杀,或者被判处死刑

。这六个成员是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托姆斯基、布哈林。



  1937年布哈林被投进监狱。1938年2月,对布哈林和李可夫为首的“

右派和托洛茨基联盟阴谋集团”进行了公开审判。布哈林在审判中承认了某些被指

控的罪行。他被判处死刑,在1938年14日被枪决。有人分析,布哈林承认有

的罪行,是因为他的小儿子才两岁,为了保护家人,他不得不这样做。也有人说,

那是布哈林上了斯大林的当,以为合作认罪可能保全性命,他帮助斯大林制造谎言

,但是仍然被处死。



  1967年刘少奇被禁闭在中南海的时候,他的最小的女儿只有六岁。刘少奇

分别在1966年10月和1967年7月作了两次“检讨”。他没有对抗文革,

但仍不能免除他被“打倒”。



  斯大林的另一个手法,是起用某个人来清洗别人,然后再起用另一个人,把这

个人打下去。在最高圈子里,他一直使用这样的手段。斯大林先与布哈林联合行动

清洗了托洛茨基,然后又是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然后是布哈林自己。斯大林的

秘密警察头目也如此数度替换:先是雅戈达,然后杀了雅戈达任用叶若夫,又杀了

叶若夫任命贝利亚。



  中国的情况相似。1966年5月4日到5月28日,刘少奇主持中共中央政

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文革的指导性文件“516通知”,清洗了高层领导人

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李雪峰在1998年发表的《我所知道的“文革

”发动内情》中写道:



  “5月11日下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由刘少奇主持。少奇、

小平、总理都坐在主席台上,毛主席仍在外地没有回来参加。…………听见有人在

后面拿着什么材料念。彭真一听就火了,态度激昂,回过身来朝着后面大声说:‘

谁是第一个喊叫万岁的!’证明历史上是他先喊主席‘万岁’的。坐主席台上的少

奇马上制止,吵架就停了。”(李雪峰在彭真被“打倒”后接任彭的北京市领导人

的职务。原文发表于《百年潮》,1998年,第四期。收入《我们都经历过的日

子》,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1年,37-38页)



  在刘少奇主持的把彭真清洗出去的会上,彭真表白他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

,结果无济于事。而且,一年以后,轮到刘少奇来做这样的辩白了。



  据刘少奇的子女说,1967年4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戚本禹攻击刘少奇

的文章《爱国主义还是卖国主义》,刘少奇非常气愤,对他的儿女说:“我不反革

命,也不反毛主席,毛泽东思想是我在‘七大’提出来的,我宣传毛泽东思想不比

别人少。”(见上引《胜利的鲜花献给您》)



  刘少奇在1945年提出了“毛泽东思想”这个说法,对抬高毛泽东的权力地

位有大功劳。但是,取代他的第二号人物的林彪在1960年代发明了一大套关于

毛泽东的辞令和生活仪式以及规则,比如“四个伟大”、“顶峰”、“万寿无疆”

、“天天读”、挥舞小红书、到处建立毛泽东的巨型塑像,到处张贴毛泽东语录,

等等。彭真和刘少奇在这一方面要跟林彪竞争,显然是劣势。



  林彪红极一时,被称为“毛主席的亲密战友”,在共产党党章里写进了他的“

接班人”地位。不过他在其位只有5年,然后遭到毛泽东的废黜,1971年9月

逃离中死于外蒙。



  重要的是,尽管在旁观者看来,这种权力圈子中谄媚最高统治者的竞争,显然

已被证明会给竞争者带来灾难,但他们却依然竭尽全力。



  这样的历史让人惊异:毛泽东不但可以使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被饿死、被打死

、被枪毙,被“斗争”、被侮辱,而且,对政权的第二号人物,从刘少奇到林彪,

也都能让他们悲惨地死去,而且极其顺利,不遭到任何抵抗。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

的。



  毛泽东若不在1976年死亡,一轮一轮的清洗还会继续下去。似乎只有他的

死亡才能停止这种恐怖。苏联也如此,斯大林死亡后,最为积极执行他的恐怖政策

的贝利亚被处死,此后政治局委员们不再被杀戮。



  这是偶然的相似吗?



  不过也不尽然仅仅是相似。中国的皇帝虽然杀戮“功臣”,却并不曾也不可能

像毛泽东那样动员全国上下,包括老人和孩子都来挥拳高呼“打倒刘少奇”。斯大

林虽然杀害政治局委员,但是并没有像毛泽东那样让全国的学校都停课三至六年,

让学生参与“揪刘”和对刘少奇的“革命大批判”。毛泽东为其“打倒刘少奇”的

事业而让老百姓付出巨大经济和道德代价的做法,是古代皇帝和斯大林都望尘莫及

的。



5、毛泽东对文革的细节性指导



  毛泽东是文革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他对文革不但作整体性控制,也做细节性指

导。



  毛泽东亲自撰写“516通知”这样的文革纲领、在天安门城楼上八次接见红

卫兵、提拔无限吹捧他的林彪当“接班人”、建立以他妻子江青为“第一副组长”

的“中央文革小组”、发动“打倒刘邓陶”、支持所谓“一月夺权”、组织“革命

委员会”、发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等等,这些无疑都是对文革的总体性的指

导。另一方面,他显然对指导细节也相当有兴趣。



  1968年7月28日,毛泽东接见北京五所大学的五个“造反派组织”的领

袖。谈话的主要内容是毛泽东派“工人宣传队”进入大学。就在结束谈话之前,毛

泽东的话题忽然转到了刘少奇的身体上,他说:



  “听说刘少奇也救活了。刘少奇、薄一波几乎死了,得了肾炎、心脏病、高血

压、糖尿病,四种病。四、五个医生抢救,两个护士才救过来,脱离危险期了,你

们听说了吗?”



  这段话有文法错误,但基本意思是相当清楚的。



  毛泽东的长篇谈话就结束于此。这段话和前面的谈话内容并不相衔接,突然转

到刘少奇身上,显然是因为毛泽东的心里在牵挂此事。这一谈话发生在刘少奇被连

夜建筑的高墙隔绝一年之后,距离刘的死亡也还有一年多的时间。看来毛泽东对刘

少奇的状况了解得很清楚,连有几种什么病都记得很清楚。



  在刘少奇的子女的文章《胜利的鲜花献给您》中提到,1972年他们给毛泽

东写信,请求见父母。毛泽东批示让他们到监狱见母亲,批示的开头一句是“父亲

已死”。



  从这个情节可知,毛泽东对刘少奇死后子女探监见母亲这样的细节,也是亲自

控制的。



  另一个例子,是林彪乘飞机出逃时,其女林立衡没有随从,而是向上报告了她

父母的动向。但她后来也被监禁。据《我所知道的叶群》(官伟勋,中国文学出版

社,北京,1993,180页)说:



  “1974年7月31日,毛主席收到林豆豆的信,做了批示:‘解除对林立

衡的监护,允许她和张清林来往,她和死党有区别。’”



  张清林是林彪夫妇生前为其女儿选好的“对象”。这段批示也显示毛泽东亲自

控制林的女儿与其对象来往这样的细节。那时候林彪已经死了三年。



  这样的细节令人可以推断,为禁闭刘少奇而连夜筑墙、停发他服用的糖尿病药

、他瘫痪后还把他绑在床上,以及最后在浑身发臭的情况下运送到开封囚禁,也都

可能直接来自毛的命令,而不是下面的人自作主张的。



  还有一个例子。1966年7月毛泽东决定撤销工作组,北京大学“工作组”

组长张承先遭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的皮带抽打、戴高帽子、坐“喷气式”(指

被反剪双手弯腰低头被斗的姿势)。8月17日,毛泽东的指示被传达:“张承先

可以和工作组一块出来(指离开北大)。张承先有心脏病,有错误不要整死。”(

见《北京大学纪事》,651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张承先文革后发表

的文章也提及此事。)张承先地位没有刘、林那么高,是一个省部级干部。



  毛泽东就是这样直接地、细致地控制某一个人是否应该“整死”。



  上述几例,仅仅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被大大删节过了的历史事实。毫无疑问

,大量更多的阴暗恐怖的细节,则由于明显有损于毛泽东或者共产党的形象,而始

终被掩盖着,或以某种手段永远抹掉了。



  对迫害过程中细节的这种关注,体现了毛泽东的个人风格。这种关注的后面是

一种对迫害过程的欣赏,他不仅欣赏对从普通人直到他的战友、辅臣的生杀予夺,

也欣赏受害者及其家人的丝丝痛苦。



  这种施用权力于他人并欣赏对方的痛苦的心理倾向,可能很多人都有,并不奇

怪。但是,在常规情形下,残害、施暴于他人,是被法律、道德制约并制裁的。在

中国的专制底下,毛泽东有无上的权力,没有法律也没有任何人能制约他,他内心

的残忍恶劣的愿望可以肆无忌惮地发泄。文革更是给这种迫害心理提供了宣泄和暴

露的极大机会。



  毛泽东年轻时代就崇尚不受制约、为所欲为的哲学。1970年,他告诉美国

记者斯诺他是“和尚打伞——无法无天”(斯诺不懂这句歇后语的意思,理解为毛

泽东觉得自己像一个孤独的云游世界的和尚。)后来审判“四人帮”的时候,毛泽

东的妻子江青在法庭上还傲慢地引用毛泽东的这句话。



  “无法无天”,就是既不遵循法律,也不受制于道德。传统中国人相信,每天

行为是善是恶,都在“天”的监察之下,对“天”的畏惧使人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

束。奉行“无法无天”的哲学,那么就没有任何恶行是不敢做的了。毛泽东向往并

实施“无法无天”,也许正是传统在中国崩解的一个明显例证。他用“无法无天”

所作的自白,提供了一个角度来解释为什么从1966年到1971年,毛泽东不

但害死了无数普通的中国人,也把他身旁的两个第二号人物刘少奇和林彪都“整死

”,他却从来没有感到惊恐、负疚或罪恶感。这种自觉追求的“无法无天”哲学该

是他支柱之一。



  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中描写那些以迫害人为职业的“肃反”工作人员

时,有一段议论,他说,弗洛伊德把人的基本欲望归结为饮食和性是不够的,应该

加上一项:权力。他引述了托尔斯泰是怎样描写当一个人对自己面前的另一个人有

生杀大权时的那种快乐,这也就是那些“肃反”人员所得到的快乐。



  关于这一点,索尔仁尼琴只写了短短的一页。他并没有试图建立新的弗洛伊德

式的心理学理论。不过,不但苏联的故事可以给他的说法提供大量证据,中国文革

的故事也可以为其提供大量证据。仅本文提及的几例毛泽东很琐碎的批示便显示,

对毛来说,生杀予夺是相当有乐趣的事情。



6、刘少奇和文革暴力



  1966年8月刘少奇从第二号人物一下子跌到第八的时候,他被指责为派出

“工作组”,压制了学生运动,阻碍了文革。这种说法当时占有绝对强势。由于没

有清算文革历史,这种说法在文革以后还有相当影响。



  刘少奇子女的《胜利的鲜花献给您》中还在强调,派工作组到大学中学的决定

是刘少奇请示毛泽东以后作的。刘少奇的子女要说明,对刘少奇的指责不符合事实

,刘少奇没有自作主张去作毛泽东不喜欢的事情。他们在为其父辩解时所用的逻辑

是,如果派工作组是毛泽东同意了的,就不是刘的错。他们不把法律和道德当作评

判事情的准则。



  事实上,如果承认文革是罪恶,那么对刘少奇以及继任他的位置的林彪来说,

他们的主要罪责应是他们在第二号人物的位置上时,都充当了毛泽东推动文革的第

一号助手,也就是第一号帮凶。



  事实非常清楚,派工作组就是为了发动对教员和学校领导人的攻击。若仅仅是

为了“压制学生运动”,依靠原来的学校领导人足矣。1957年,大学领导人把

大批学生划成“右派分子”并对他们实行严厉处罚和迫害,非常顺手,毫不困难。 



  上文已经说到,刘少奇主持召开了制定“516通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

会议。派工作组到大学和中学,就是为了贯彻“516通知”的精神,到教育界从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那里“夺权”。



  没有工作组的发动和领导,学生们怎么敢起来攻击学校当局?学校都是由共产

党党委领导的。在共产党中央的支持下,学生才开始大规模的攻击学校领导,把他

们统统说成是“反革命修正主义黑线”。



  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参与清华大学工作组。他们撤销了时任高教部长、清华大

学领导人的蒋南翔的职务。



  刘少奇的一个女儿当时是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高中一年级的学生,17

岁,她最早开始在中学里攻击学校领导人,并当上了该校文革委员会的头头。



  北京的中学在6月初停课,工作组也在那一时期进入学校。刘少奇1966年

6月20日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的工作组成员的讲话中说:



  “刘超,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是可以肯定的了。”“先斗刘超还是早了,

先攻敌人的弱点,再攻敌人的中坚,先打最容易打的仗,要孤立主要敌人,那几个

都是受到刘超指挥的,要争取几个人起义。首先要争取学生,教员也要争取。”“

要斗刘超,现在不斗。不是不斗,积极准备斗,不是停下来,是积极准备。”



  刘超是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的校长及中共支部书记。他在两个星期里被

国家主席定性为“敌人”,既不能自我辩护,也无处可离开,更不能反抗。



  以堂堂国家主席的地位,把一个中学校长称为“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敌

人”,亲自指挥、策划工作组以及他的17岁的女儿攻击这位校长。这样冷酷无情

、违背法律程序的迫害,直接来自刘少奇。



  这不是刘超一个人的遭遇。在1966年6月7月,刘少奇主持中央工作的时

候,全中国学校的老师校长都受到攻击。在笔者所作的调查中发现,不但在北京,

连遥远的云南边疆思茅专区,交通落后,学校稀少,也把所有的中学教员都翻山越

岭召集起来,集中居住,不准回家,命令他们“交代问题”。



  北京大学是全国最早派进工作组的。工作组6月初进校后,立即“揪”出了一

大批人“批判”“斗争”,很快发生了教员自杀的事情。1966年6月18日,

在北京大学发生了未经工作组允许的殴打“黑帮”的暴力事件,后被称为“618

事件”。那一天,在全校范围内,一些学生和工人“斗争”了几十个已经被工作组

“揪出来”的“黑帮分子”:把他们拉到高台上下跪,撕破他们的衣服,给他们戴

高帽子,把厕所的污物篓子扣在他们头上,对他们拳打脚踢,等等。



  笔者访问过“618事件”的受害者胡寿文老师,他那时是北京大学生物系讲

师。他说,几个学生冲到他前面,把一根绳子往他脖子上一套,拖了他就走。胡寿

文那时35岁,腿脚还很灵便,但他跟不上学生的移动速度,跌倒在地,那几个学

生并不因此止步,继续拖他,绳子勒住他的脖子,胡寿文不能喘气,几乎昏死过去

,他滚爬中用双手使劲拉住绳子,才稍微松弛一点绳子的紧勒,没被勒死。



  虽然那天被暴力“斗争”的人,也都是工作组的攻击对象,但是北大工作组不

允许不经过他们批准的“批斗”行动。工作组为此写了第九号简报,报告他们如何

制止这种现象。刘少奇向全国批转了这个简报,并且写下批语说:



  “中央认为北大工作组处理乱斗现象的办法是正确的、及时的。各单位如果发

生这种情况,都可参照北大的办法处理。”



  这个批语表明,刘少奇不反对“斗”,但反对“乱斗”。



  一个多月以后,毛泽东的妻子江青等来到北京大学,在全校万人大会上宣布“

618事件”是“革命事件”,工作组错了。紧接着,1966年8月5日,中共

中央发出文件(编号是中发[66]392号)撤销载有刘少奇上述批语的文件。



  这是文革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大规模的暴力迫害立即从北京大学兴起并迅速发

展到全国。“618事件”被使用过的暴力手段被广泛运用并且大大强化。前一阶

段被工作组“揪”出来的人首先遭到残酷虐待和拷打。8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附

属女子中学的红卫兵学生打死了副校长卞仲耘。8月下旬,暴力迫害发展到北京每

天有三位数的教育工作者和普通市民被红卫兵打死。尸体堆积在火葬场来不及焚烧

。这是文革中最血腥的阶段之一,这是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少见的残酷事件。



  刘少奇也在此时失去了他的第二号人物的地位。事情的发展过程很清楚:发动

暴力迫害和罢黜刘少奇,是同时发生的。



  刘少奇并没有反对毛泽东的文革计划。他积极推行“516通知”,甚至亲自

组织北师大一附中“斗”校长刘超,他只是反对北大“618事件”,反对“乱斗

”。当他因工作组之事被毛泽东指责之后,他很快作了自我检讨,他没有表示异议

——至少我们至今看不到这样的史料。



  刘少奇平反后发表的文章里,描写了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被

“斗争”后押回办公室时,他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示抗议。



  这一抗议似乎义正词严,场面也够戏剧性,但读者们却会质疑:这时候刘少奇

想到宪法了,他早干什么去了?在此之前,多少违反宪法的事情都发生了,他是国

家主席,他说了什么?难道刘少奇真的以为,那部宪法并不需要实行,而是要等到

他这个国家主席失去自由了,才需要实行?



  老百姓并不糊涂。不过,这种质疑不会被发表在报纸的“读者来信”里。



7、“揪刘”的“造反派”的下场



  1967年7月8月,在中南海的红墙外面,发生了当时称作“揪刘行动”。

以大学生的“革命造反组织”为首,据说有二十万“革命群众”,驻扎在中南海墙

外,要求把刘少奇“揪出中南海”。



  发起这一行动的是北京建筑工业学院的“造反派”,他们甚至举行了“绝食”

行动以制造轰动效果(假的)。



  当时的场景是颇为壮观的。中南海西侧的府右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锣鼓喧

天,口号声歌声不断。贴在红墙上的大标语一张纸只写一个字。刚成立不久的新权

力机构“北京市革命委员会”给学生提供大量纸张印刷报纸和传单。全市各个单位

的“造反派”都前来支援。大卡车从郊区的大学校园运来食品、宣传品和广播器材

。学生组织的报纸上还留下关于这一行动的一篇纪实文章,题目叫做“三十一天慨

而慷”。(这是从毛泽东的诗句“天翻地覆慨而慷”演化来的。)



  三十一天慷慨激烈的“揪刘”行动,学生们成为一时的风云人物。和他们在红

墙外的行动配合,红墙内对刘少奇的“斗争”残酷程度在升级。但是学生只得到了

刘少奇的书面检讨,始终连刘少奇的面也没有见到,也未有机会进入中南海。



  可笑而又可怕的是,1970年,在新一轮“清查516运动”中,1967

年的“揪刘”变成了“围困中南海反革命事件”。



  “清查516运动”的逻辑是:当时中央文革小组成员戚本禹已经被“打倒”

,戚本禹曾经出面直接支持“揪刘”,学生领袖在“揪刘”中和他接触,所以就是

参与了“反革命活动”。在当时关于这一事件的正式“报告”中,一方面继续把刘

少奇称作“刘贼”,另一方面,对组织“揪刘”的学生,作结论为“以‘揪刘’为

幌子,用‘绝食’手段,造舆论,拉队伍,搞暴乱事件,以反总理为目标,矛头直

接指向毛主席为首、林副主席为副的无产阶级司令部,妄图颠覆无产阶级专政,进

行反革命夺权。”(北京建工学院调查组,1971年2月25日,油印打字稿)



  一批“揪刘”的积极分子被“隔离审查”和“斗争”,被强迫“交待问题”和

“认罪”。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建筑工业学院机电系二年级的女学生董临平上吊自

杀。她20刚出头。她是该校“造反派组织”“红卫兵八一战斗团”的头头之一。



  文革的沉重铁轮可以碾死第二号人物刘少奇以及曾经攻击刘少奇有功的20岁

的年轻大学生。



  董临平的死亡,其实和刘少奇的死亡有内在联系。一个有权力的人,在整个社

会奉行非正义的时候,也可能会成为牺牲品,而如果他未曾试图制止非正义,则他

只是他自己的祭品。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1.312212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