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GLOBAL FOCUS] 伊拉克战争外交复盘(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GLOBAL FOCUS] 伊拉克战争外交复盘(下)   
皇甫茹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GLOBAL FOCUS] 伊拉克战争外交复盘(下) (1068 reads)      时间: 2003-5-28 周三, 上午12:21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伊拉克战争外交复盘:几家欢乐几家愁



               ·皇甫茹·



◎ 布 莱 尔 拔 得 头 筹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法俄中,这次的表现,在今后的外交史教科书

里,一定会被当作教训。但其中也有一国全面赢利——这就是布莱尔(Tony Blair)

首相领导下的英国。作为美国攻打伊拉克的唯一真正出了大力气的伙伴,布莱

尔在国内和国际都得了高分。



  首先是布莱尔赢得了处理国内问题的有利地位。英国当前最头痛的国内问

题,是北爱尔兰自治政府的瘫痪。1998年4月10日,北爱尔兰各派——

主要是信仰新教的愿意留在英国的联合党人和信仰天主教的希望并入爱尔兰的

共和军(IRA)——达成协议,同意选举议会,成立自治当局,并解散民兵,

销毁武器。北爱尔兰和平进程就此开始,当年还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和平的

道路走得很艰难,主要障碍是共和军不愿交出私藏的军火。去年,伦敦政府发

现共和军搞间谍活动,担心被盗窃的机密文件可用于恐怖活动,10月2日,

警察搜查了共和军政治组织新芬党(Sinn Fein) 的办公室。接着,共和军宣

布不再接受销毁武器的国际监督;宁愿回到伦敦直接治理的联合党人立即表示,

他们无法与保留暴力手段的共和军同享自治政府。和平进程暂时中止。



  虽然北爱尔兰问题是英国内政,却与美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爱尔兰裔的

肯尼迪家族,在民主党内根深势大。共和军的财源,主要靠爱尔兰裔美国人的

捐款。现在布什总统带头反恐,大家似乎都忘了一个史实:从肯尼迪到克林顿,

美国历届民主党政府,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个恐怖组织的政治保护伞。北

爱尔兰恐怖分子犯了案,在当地待不下去,就逃到美国。民主党政府拒绝英国

的遗返要求,称他们为政治活动分子,任其逍遥自在。



  英国政府知道,只有当他们与美国政府关系良好时,才有处理北爱尔兰问

题的较大空间。八十年代初,共和军在伦敦多次搞爆炸,并企图暗杀撤切尔

(Margaret Thacher)首相。撤切尔与美国总统里根(Ronald Reagan) 是好

朋友,她终于说服里根,禁止给共和军捐款,断了他们的粮道。等到民主党克

林顿上台,与英国保守党首相梅杰(John Major)不咬弦,克林顿在1994

年不顾英国的反对,允许新芬党首领格里·亚当斯(Gerry Adams) 访美。克

林顿解除了不准为共和军捐款的禁令,声称他们已经同意不再搞恐怖活动。直

到布莱尔带领工党在1997年英国大选中胜出,和克林顿一见如故,他才能

借助美国的压力,使得北爱各派达成和平协议。这是布莱尔的最大政绩。



  美国反战最力的大牌议员、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Edward Kennedy),

在今年庆祝圣·帕特里克日(3月17日,爱尔兰裔的宗教节日)的集会中,

还举了北爱尔兰的例子,认为这证明了和平是可能的。推翻萨达姆,对共和军

是大大不利。共和军的钱来自美国,但武器主要在中东购买。外界知晓的最著

名例子,是1987年11月1日,卡扎菲运给共和军的一百五十吨军火在法

国外海被英军截获。缴获伊拉克档案后,英国情报机关一定会检查共和军在中

东的活动记录,说不定会发现在必要时请求布什政府再次截断共和军粮道的有

力材料。



  去年出版的值得一读的几本国际政治书籍里,有一本叫作《爱尔兰共和军

秘史》(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IRA, by Ed Moloney)。书中提到,共

和军某些领导人从坚持恐怖暴力到开始考虑政治解决的可能性,转折点是

1982年春夏的福克兰岛战争(中国报纸跟着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战

争”)。如果撤切尔可以为了一万两千公里之外的一千八百名英国牧羊人而在

几个小岛上打一场伤亡上千英军的战争,怎么可能设想,她会因为惧怕共和军

的炸弹而抛弃北爱尔兰的百万新教居民?即使炸弹炸在伦敦商业区,铁娘子也

不会动摇。撤切尔在外交上表现出来的强硬态度,为她赢得了打击国内恐怖活

动的威势。



  在伊拉克问题上,布莱尔不顾国内众多的反对,坚持与美国站在一起。这

种强硬的外交政策,为他赢得了打击国内恐怖活动的威势。如今布莱尔与布什

关系铁杆,在北爱尔兰问题上,也不愁美国不协助。果然,伊拉克战争尚未结

束,布什即在4月7日至8日访问了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他与布莱尔会

谈后,表示全力支持英国政府在北爱尔兰的政策。



  在国际上,按实力算,英国如今只算二等势力,但是,借着支持美国而换

来的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布莱尔俨然有世界一等政治家的声望。布什的政策,

他能讲解得更圆顺;美国想要的安理会提案,要由文化上更精致的英国人操刀,

也要由更有绅士风度的英国人兜售,先摸摸各国的底;布什不太敏感的地方,

比如巴勒斯坦问题,也要由布莱尔的坚持,才在伊拉克战争的同时,提出了中

东和平“路线图”(Road Map)。今后,很多有求美国的人,如果走不通美国

的正门,很可能会走英国的侧门。



  里根、撤切尔、戈尔巴乔夫和邓小平那一批有远见卓识的八十年代政治家

退出国际舞台之后,今天,欲数风流人物,还看英相布莱尔。



◎ 德 国、 西 班 牙 受 制 国 内 情 势



  无独有偶,在安理会与美英共同争取对伊拉克军事行动的授权、现在又提

出1483号决议的西班牙,国内也有巴斯克分离主义者的恐怖活动。强硬的

国际反恐立场,同样有助于国内反恐政策。



  德国是另一个国内政治决定外交政策的例子。德国现在是社会民主党左派

执政。西方有句政治谚语:左派执行右派的政策,右派执行左派的政策。比如,

尼克松是右派,有无懈可击的反共履历,所以他可以在1972年拜访北京,

不必担心右派议员攻击他向共产主义投降。那么德国总理施罗德(Gerhard Schroder)

要执行什么样的右派政策呢?德国职工享有世界上最好的福利,有着世界上最

短的全年工作时间,但是,高福利的社会主义政策,就长久而言,总是很难坚

持的,特别是在经济持续衰退的时期。施罗德不得不紧缩政府开支,同时还要

刺激经济增长。举个他想采取的措施的例子:把领取失业保险(一般为前工资

的三分之二)的期限,从32个月(!)降到12个月(仍然比美国通常的26

个星期要长得多);较短的期限,也可减低企业的非工资雇人费用(目前高达

工资毛额的42%),提高企业的招工积极性,降低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但是,

工会激烈反对,以大罢工相威胁。



  施罗德在国内既要削减福利,又要维持与左翼选民的关系,最简单的办法

就是在外交上取悦左翼。他高举反战大旗,宣布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派兵伊拉

克,这就把倾向和平主义的广大选民牢锁在他的腰际。但是,施罗德决不给美

国的军事行动设置任何实际障碍。德国开放天空,作为美军指挥、运输中心的

法兰克福,始终畅通无阻。美军的装备和人员,从德国源源调往中东。而战争

一开始,德国就表明立场,希望盟国胜利。



  既然如此,老美也不跟施罗德较真。虽然布什与施罗德的私人关系是最差

的,法俄德三国反战轴心中,德国却是第一个被美国原谅的。



◎ 萨 达 姆 是 否 还 有 大 规 模 杀 伤 性 武 器?



  到本文写作之日为止,美国在伊拉克还没有发现WMD。这问题对萨达姆

已经不重要。1483号决议已经预设了他是罪犯;伊拉克各地所发现的一个

又一个的群葬坑,再次证明了萨达姆确实是罪犯。对于布什,只要下一次总统

竞选时,民主党候选人不敢攻击布什是把美国人民“骗入战争”,能否发现伊

拉克的WMD,就他个人而言,也不重要。比较有希望的民主党候选人,目前

还没有哪个是为了党争而胆敢给美军的胜利抹黑的。



  作为旁观者,这只是再次证明了一条有点实际经验的人都知道的常识:重

要的不是你在做什么,而是别人认为你在做什么。我们在工作中都有过这样的

同事:其实他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但就是有办法让领导相信好事都是他干的,

提升得特别快。萨达姆如果真的已经销毁了WMD,却又嘴巴硬到没有一个大

国愿意为他打包票,外交手段也实在太差了。



  时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萨达姆不谙国际人情,即使没有WMD,

满世界的反美情绪也救不了他。



◎ 海 洋 强 国 对 抗 大 陆 强 国?



  如果排一下这次主战和反战的阵线,可以有个有趣的发现:主战者多是海

洋国家,美国,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澳大利亚,亚洲则有日本和新加坡;

反战者却多为大陆国家,法国,德国,俄国,中国,当然还有伊拉克。笔者相

信海洋国家的思路必有共通之处,比如,对全球性总体秩序更有切身感受也更

为重视,但这次的划分或许仅为巧合。问题是1483号决议在殖民主义全面

瓦解之后,再次为强国托管燃亮绿灯。如果在美国的率领下,海洋国家集团在

全球各地接管“失败国家”(failed state),形成强大外势(或背上沉重包

袱),则大陆国家何以应对?



  围绕伊拉克战争的外交折冲,已经告一段落。更大范围的长程历史风云,

或许正在酝酿之中。



〔2003年5月25日〕






http://www.hjclub.com/TextBody/181926.asp?od=3 >[GLOBAL FOCUS] 反战口号与外交术语:伊拉克问题的两种叙述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309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