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也说改革者的角色定位和策略(一)--从鲁迅对“黑屋子”的认识谈起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也说改革者的角色定位和策略(一)--从鲁迅对“黑屋子”的认识谈起
古迷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也说改革者的角色定位和策略(一)--从鲁迅对“黑屋子”的认识谈起
(441 reads)
时间:
2003-5-06 周二, 上午12:53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鲁迅行文的偏激和刻薄,大约是很多人不喜欢他的主要因素。对论敌刻薄的文风是否后人归结的“党文化”特点,这里且不去说它,但他的偏激倒是比较好理解的。鲁迅在《呐喊》的自序里简介过自己从文的心路历程,其中很著名的是他与钱玄同的对话: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是的,我虽然自有我的确信,然而说到希望,却是不能抹杀的,因为希望是在于将来,决不能以我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他之所谓可有,于是我终于答应他也做文章了,这便是最初的一篇《狂人日记》。……在我自己,本以为现在是已经并非一个切迫而不能已于言的人了,但或者也还未能忘怀于当日自己的寂寞的悲哀罢,所以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至于我的喊声是勇猛或是悲哀,是可憎或是可笑,那倒是不暇顾及的;但既然是呐喊,则当然须听将令的了,所以我往往不恤用了曲笔,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在《明天》里也不叙单四嫂子竟没有做到看见儿子的梦,因为那时的主将是不主张消极的。”
可见,鲁迅当时加入新文化运动激进派的《新青年》阵营,只是不愿驳朋友的好意,他自己倒是无可无不可,不过姑妄试之,聊以慰人遣己而已。这里的“主将”应该是指《新青年》主编陈独秀,因为当时有资格且不吝下“将令”又“不主张消极”的激进派头子唯陈莫属。至于后进的党人供奉鲁师爷为新文化运动“旗手’、“主将”乃至“导师”,显然是出于政治需要而歪曲历史,在此是题外话。
不过,鲁迅的偏激后来居上,不但超出了所有的新文化运动先锋胡适、钱玄同之流,甚至最后还越过了主将陈独秀,其偏激之主动而自觉也是众所周知的,这也直接体现于他在《无声的中国》的演讲中所作的著名解释:
“中国人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衷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时白话文之得以通行,就因为有废掉中国字而用罗马字母的议论的缘故。”
那主张“废掉中国字而用罗马字母”的急先锋,就是当年将鲁迅拉入激进派的文字大师钱玄同。钱当年是否也有如此清醒的认识,并因而使用如此矫枉过正的宣传策略,也不是这里要讨论的,但鲁迅的说法代表了那一代人乃至现在许多改革者的思路,也应该是无疑的。了解这一点,对志于中国改革的人颇有意义。
有关中国改革面临的社会困境,以及改革者所需要的角色之定位、策略乃至结局,鲁迅在此演讲前一年所发表的著名新寓言《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有更形象的描述:
“奴才总不过是寻人诉苦。只要这样,也只能这样。有一日,他遇到一个聪明人。 ……‘我想,你总会好起来……。’‘是么?但愿如此。可是我对先生诉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经舒坦得不少了。可见天理没有绝……。’但是,不几日,他又不平起来了,仍然寻人去诉苦。……‘混帐!’那人大叫起来,使他吃惊了。那人是一个傻子。‘先生,我住的只是一间破小屋,又湿,又阴,满是臭虫,睡下去就咬得真可以。秽气冲着鼻子,四面又没有一个窗……。’‘你不会要你的主人开一个窗的么?’‘这怎么行?……’‘那么,你带我去看去!’ 傻子跟奴才到他屋外,动手就砸那泥墙。 ‘先生!你干什么?’他大惊地说。 ‘我给你打开一个窗洞来。’‘这不行!主人要骂的!’‘管他呢!’他仍然砸。 ‘人来呀!强盗在毁咱们的屋子了!快来呀!迟一点可要打出窟窿来了!……’他哭嚷着,在地上团团地打滚。一群奴才都出来了,将傻子赶走。听到了喊声,慢慢地最后出来的是主人。‘有强盗要来毁咱们的屋子,我首先叫喊起来,大家一同把他赶走了。’他恭敬而得胜地说。‘你不错。’主人这样夸奖他。这一天就来了许多慰问的人,聪明人也在内。‘先生。这回因为我有功,主人夸奖了我了。你先前说我总会好起来;实在是有先见之明……。’他大有希望似的高兴地说。”
鲁迅显然选择了“傻子”的角色定位,也采取了“傻子”策略,也明白“傻子”的结局。他的选择是否正确,是否还有其他选择,当然是见仁见智。实际上,我们每个人当然都有自己的选择,但绝大多人却逃不出鲁迅所归纳的三种悲剧角色。如果限定三中选一,绝大多数有点知识的人出于种种不同的主客观原因,都会自觉不自觉地选择“聪明人”的角色。
老古猜想,即便偏激到选择“傻子”角色的鲁迅,在内心里也未必完全限定了“聪明人”的定位,即“聪明人”未必不能成为改革正剧中的一个角色。以上的演讲中就是证明,我们完全有理由认定那“愿意开窗”的“他们”是“聪明人”。本文以下想探讨的是,什么样的“聪明人”才可能成为正剧中的角色, “傻子”和“奴才”又有多大机会转变定位,以及相关策略和结局。如果有人坚持那是“主人”自发善心的恩赐,与“聪明人”无关,当然另当别论了。
(待续)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根据鲁师爷的定义,至少要拆屋顶的“傻子”是主动的改革者,
--
古迷
- (36 Byte) 2003-5-06 周二, 上午1:10
(138 reads)
文章未完,不敢妄评,唯有一问题提请注意,请先说清楚‘谁是改革者’^_^
--
bjxz
- (0 Byte) 2003-5-06 周二, 上午1:03
(102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917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