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中国的初中地理教案之一——《第二节 长江》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中国的初中地理教案之一——《第二节 长江》   
元昊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中国的初中地理教案之一——《第二节 长江》 (353 reads)      时间: 2001-12-25 周二, 下午4:04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教学目的

☆知识要求:

1、了解长江水系概况,知道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学会分析并掌握长江各段的水文特征;

3、了解长江开发利用的现状及潜力;治理保护的首要任务。

☆能力要求:

1、长江上、中、下游不同的水系水文特征,是由于处在不同的地形和气候、植被等条件下形成的,通过鲜明的对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地理要素之间制约和依存的辩证关系;

2、通过阅读长江水系和干流剖面图,培养学生从图上获得河流水文特征的初步能力。

☆思想教育要求:

1、通过讲述长江是世界著名大河及其流域丰富的水利资源,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加强建设祖国的责任感与积极性;

2、通过讲述长江解放后的巨大变化,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教育;

3、通过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灾害的了解分析,针对长江含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事实,唤起学生对保护长江环境,保护长江流域生态平衡的主人翁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各段的水文特征;

2、长江的开发利用及治理保护。

★教学难点:

1、 河流特征与地形、气候、植被关系的分析;

2、读、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教学方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

★课的类型:新课

★教时教具:

本节计划授课2课时

★板书设计:

中国第一大河——长江

一、 母亲河概况

1、源远流长 2、支流汇集 3、分段地点 4、别称众多

二、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2、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三、 利用和保护

1、“精华区域”、“鱼米之乡”

2、“黄金水道”

3、“水能宝库”

4、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先放映有长江风景的《长江之歌》,师生一齐卡拉OK)师: 这是一首什么歌?对!《长江之歌》抒发了中华儿女对母亲河——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祖国的第一大河——长江。(边放CAI封面课题)

〔学法指导〕(老师边放CAI课件:“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边启发讲解)

学习一条河流的一般思路

发源地、流经地、注入地

河流概况 长度、流域面积、流量

支流、分段、名称

上游

河流特征 中游

下游

开发利用

人河关系

治理保护

〔学习新课〕下边我们首先来了解母亲河的概况。

一、 长江概况

1、源远流长 2、支流汇集 3、分段地点 4、别称众多

〔老师引入〕伟大的母亲河——长江,像一条巨龙镶嵌在祖国的南部,源远流长。请同学们打开书本P47“长江水系图”。完成活动1、2、3(放映CAI课件的概况:图、板书和活动)

〔学生活动1〕请同学们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干流,注意看它的发源地、流经哪11个省市区、注入海洋?准备回答。

〔老师提示〕流经省市区可以参考《中国地图册》什么图?(政区图)

〔学生活动2〕请用蓝色笔描出长江的八大支流(或编号1——8,从北到南,自西向东。)注意北岸支流分别在哪四个城市汇入长江干流?南岸的沅江、湘江和赣江经什么湖汇入呢?(洞庭湖、鄱阳湖))

〔学生活动3〕请描出上中下游的分段地点:宜昌、湖口两个分段城市。

(老师根据CAI课件活动内容程序提问:学生齐声回答。)

〔转问〕你知道为什么说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吗?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很好,一般比较河流大小主要是从长度、流量、流域面积三方面来进行,而长江均占全国第一位!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第三大河!(边讲边点按出CAI课件的表格数据) 长江与世界著名大河比较

河 流名 称 长 度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水能蕴藏量

千米 位次 亿立方米 位次 万千瓦 位次

尼罗河 6670 1 840 5 5000 4

亚马孙河 6480 2 69300 1 27900 2

长江 6300 3 9600 3 26800 3

密西西比河 6020 4 5800 4 4900 5

刚果河 4370 5 14140 2 39000 1

问:为什么长江的水量这么大?

学生答后老师小结:长江流域大部分处在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长,降水丰沛,可见气候对河流影响很大。

问:你知道长江各段还有哪些名称呢?

(放出CAI课件的“名称众多”略讲)

转入二:学习一条河流最主要是要分析掌握它各段的特征。

(边放CAI课件《中国水系》边问)

问:河流水文特征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回答:主要受气候、地形、植被的影响)

问:长江所在南方地区的外流河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回答:流量大、汛期长、无冰期、含沙量小)

老师讲:很好!除这些特征以外,长江的上中下游还各有特征。

二、 上中下游的特征

1、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老师引入:首先我们来分析上游。指的是那一段?(各拉丹冬——宜昌)对!大家先来分析“长江干流剖面图”。

(边放CAI课件“长江干流剖面图”边启发学生读图)

问:剖面图的横坐标指什么?纵坐标是指什么?

(长江的长度,各流经地点的海拔高度)

问:算一算:长江上游的落差约有多少?

(总6621米,上游约6321米,占长江总落差的百分比?约为95%)

问:思考:为什么上游的落差这么大?

(因为从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流到第二阶梯再进入第三级阶梯,受地形的影响)

问:河水在穿山越岭(横段山脉和巫山)时会形成什么样的特征?

(多峡谷急流)

问:你知道哪些著名的峡谷?

〔看一看〕虎跳峡、三峡的景观图,在地图上准确找出位置。

(CAI课件上相应放出)

〔听一听〕虎跳峡、三峡简介(放CAI课件三峡景观与配音解说(附录一))

(解说内容课前由学生在CAI课件朗读配好音)

〔转入〕到中游后主要流经什么地形区?水流特点会怎样?

2、中游: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边放CAI课件边启发)

〔学生活动〕请看中游干流的放大形状,看“九曲回肠”——“多曲流”

问:为什么会形成“曲流”?

学生发言后老师讲解:三峡急流河水冲入中游平原,在惯性作用下左摇右摆,形成曲流。尤其,从湖北的枝江——湖南洞庭湖口的城陵矶,即“荆江”河段有“九曲回肠”之称,特别是藕池口——城陵矶之间长247千米,而直线距离只有80千米。

问: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对洪水的分洪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今年的大洪灾也是这段最危险。新中国成立之前,群众称之为“命江”。江汉平原上的荆江河段呈现“船在屋上走,人在水下行”的险情,荆江河段在枯水期,堤内水已经明显高出堤外路面,倘到丰水期或是汛期,对两岸人民的威胁可想而知。

问:有没有解决办法? (放CAI课件裁弯取直,荆江分洪工程)

学生答后老师总结补充: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问:支流的特点又如何呢? ——多支流,多湖泊

(CAI课件逐条动态放出上游的四大支流)

〔启发分析〕用雨带的推移分析,这种南北对称的支流分布对长江干流的水量有何调节作用?

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谁还记得雨带是怎样推移的?南北支流进入汛期的时间同不同?洪峰会不会挤在一起?一般年份,南北不同时期进入汛期,洪峰错开,从而削减洪峰,对干流的水量起着天然的调节作用。有些年份,南北支流同时涨水,特别是川江、汉江洪水一起袭来,中游的防汛、抗洪任务就十分艰巨。1988年就是如此。 长江中游是我国著名的稻米产区“鱼米之乡”,素有:“两湖熟,天下足”之说。因此治理好中游的水患相当重要。

转问:到下游水流还会不会左右摆动呢?看图下游的河道也越来越怎样?下游的特点?

3、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学生边看CAI边回答)答后老师讲解:到长江口江面宽达80——90千米,形成“江海相连”的壮丽景观,十分利于航行,万吨轮可上朔到南京,5000吨级轮船可在下游全程通航。由于水流平稳,江水受海潮的顶托而倒流,泥沙堆积,形成许多大大小小的沙洲,江口的崇明岛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也是我国第三大岛。

〔转入三〕可见长江上、中、下游各具特点,怎样根据各段的不同特点合理地加以开发、利用和保护呢?

三、 长江的利用和保护

〔讨论〕你认为长江对人类的作用主要有哪些?

学生竞相发言老师总结:很好,其中最主要的作用是灌溉、航运、发电。

1、精华区域,“鱼米之乡”(放出下列CAI内容及景观图简单扼要讲解)



面积 1/5

人口 1/3

长江流域 稻谷 70% 占全国的比重

棉花 1/3

淡水鱼 60%

轻工业产品 1/2

工农业生产总值 2/3



问:其中占比重最大的是那两项?所以有什么之称?

学生回答老师强调:稻谷、淡水鱼。长江流域面积只占全国的1/5,但其他各项都超过1/5,尤其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3,所以说是我国的“精华区域”,中下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转:在航运方面的运量可以相当于14条京广铁路的运量,在世界上也是极为罕见的,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的大动脉,被誉为“黄金水道”。

2、“黄金水道”

问:为什么长江的航运价值这么大?

(因为,干支流水量大,中下游江阔水深;而且本区是全国的精华地区)

问:课本P50页查图,通航里程达多少万千米?

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7万多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2/3。但是目前的航运量只相当于一条京广铁路的运输量,还只开发了其通航能力的1/14,长江水系的通航里程是密西西比河的1、6倍,而运力只是它的1/5;长江的流量是莱茵河的10倍,运力却只是它的1/10!因此还大有潜力可挖。建好三峡工程以后,长江三峡水位提高,万吨船队可抵重庆,运力可提高5倍。运输成本可以降低35%,同时,水库调节,下游的枯水期水位提高(3000立方米/秒——5000立方米/ 秒),使之成为真正的“黄金水道”。

3、“水能宝库”

问:主要那段的水能资源最丰富?全流域水能蕴藏量多少?可以用来干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讲解:长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全流域蕴藏量2、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总量(6、67亿千瓦)的40%。新中国已经建成许多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电站。

学生活动:请在书上划下四个水利枢纽名称,并在书上50页图中圈出。

老师边问边放出CAI课件边讲解:葛洲坝号称长江第一坝,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利枢纽,发电能力270万千瓦,相当于1949年的全国发电量的3倍。但是,现在的开发利用率还不足5%。规模更大的长江三峡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发电量将为葛洲坝发电量的6倍,约1820万千瓦,远大于伊泰普水电站的1260万千瓦)。

问:想了解它的作用吗?

请看一看听一听:

(放CAI课件“三峡工程示意图”及配音“三峡工程简介”(附录二))

〔议一议〕三峡工程的主要作用?(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环保等)

〔转问〕那么,母亲河长江是否就有百利而无一害呢?(不,如今年洪水)

4、防洪是目前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 放出CAI课件板书)

老师动情地引入洪灾:众所周知,今年的中华子孙刚刚在长江两岸谱写了一曲自强不息、团结奋斗、抗洪抢险的壮丽凯歌!可为什么母亲河向它的子孙咆哮了?这样的洪灾可否在什么时候停止呢?

请听一听、想一想:

( 放映CAI课件“1998年洪水实况转播”及老师深情的的配音解说(附录三))

放完后问:为什么长江发生洪灾的频率越来越快?

学生竞相发言老师小结补充:1)、近年来长江流域由于上、中游山区乱砍滥伐森林的现象比较严重,植被遭到破坏,含沙量不断增多,水位上升,这是导致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根本原因!!据分析,今年洪水的特点是“中水量,高水位,大灾害”,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据调查,在今年抗洪其间,岷江江面上还正漂满了新刚砍伐下来的树木!

2)、人与水争地,使长江流域受水面积不断减少是——又一重要原因。(问:人争地来干什么?)盲目围湖围江造田、建厂建镇建民垸等,使河道变窄,湖泊萎缩是灾害频繁的又一重要原因!!据统计,仅长江通江湖泊的面积已减少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三个三峡水库的实际库容量!

可见,长江洪水日益频繁,今年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并非偶然,并非长江母亲不爱它的儿孙,而是我们过于贪婪,对她催逼太甚!

问:那末应该怎样来防洪、治洪呢?

学生发言后老师小结:对于长江的水患,我们治理方针是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防洪方法有很多,根本在于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恢复生态平衡。1954年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整治荆江,疏浚与固堤并重,分洪蓄水结合,多次战胜洪灾,保证了荆江大堤的安全。三峡地区建库后,可以控制川江向荆江河段下泄洪水来量的95%。另外,为改善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最近又全面无条件停止在上游山区砍伐森林,关闭现有木材市场,在原森林采伐区大力植树造林,保持水土。这些都是值得提倡推广的良好措施。

小结:(在CAI课件上用思路图逐渐变为小结图)

学习“长江”一节的小结



















源远流长

河流概况 第一大河

支流别称众多

地形 成因 上游:落差大,多峡谷,多急流多水能

气候 河流特征 中游: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植被 下游:水流平稳,江阔水深

精华区域

开发利用:黄金水道

人河关系 水能宝库

治理保护:防洪等

老师边放CAI课件边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长江的概况、各段的特征以及开发利用和保护。其中特征要受到(地形、气候、植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特征又直接影响我们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保护:正因为长江是祖国第一大河,中下游又流经平原地区,因而成为“精华区域,鱼米之乡”和“黄金水道”;又因为上游流经三级阶梯,使之成为巨大的“水能宝库”;而中游的“曲流”和中上游的植被破坏,使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堂上练习:

(放出CAI课件练习)

练习1:你能用鼠标将下列地名拖入地图中正确的位置吗?

(学生操作鼠标。)

练习2:完成表格: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比较

(老师操作,学生回答)

练习3:思考:为什么国家最近规定在长江中上游地区全面无条件禁止砍伐树木,改为大力植树造林?

(学生抄下本题,布置下节课讨论)

作业:完成填充图册第 8页,第3、4题。

下课!

附录一:虎跳峡、三峡简介配音内容

金沙江上的虎跳峡,长约16千米,最窄处不足30米,江心有座小岛,老虎可以跳涧而过,因此得名。两侧雪山陡崖耸立,山岭高出江面3000多米,水面落差达200米,江水翻腾咆哮。

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全长204千米。从西到东,分别为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瞿塘峡两岸岩壁直立如墙,高峰指天,有些地方只在中午才能见到太阳。人们在船上抬头向上望去,山峰和天空好象连在了一起,而脚下则滚滚江流,景色十分雄伟壮丽;巫峡峡谷幽深曲折,巫山十二峰高出江面千米以上,千姿百态,引人入胜,其中的神女峰尤蛙为清奇挺秀;西陵峡滩多水急,影响航行,是川江航道中较为艰险的一段。

附录二:“三峡工程简介”配音内容(见沿海版第三册48页阅读内容)

附录三:1998年洪水实况转播时老师的配音内容:

98年六月中旬开始,长江流域爆发了全流域性的特大洪水,水位连创历史新高,高水位运行时间长达两个多月。在八次洪峰和风浪的冲击下,大小堤坝险情不断。

到八月中旬止,长江干堤累计出现险情5350次,受灾人口将近两亿,死亡1300多人,受灾农田达数亿亩,倒塌房屋数百万间,经济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

长江流域发生大洪灾的频率,在公元1300——1950年间,平均每14年一次,而近40年平均不到3年就有一次。进入本世纪80年代,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省几乎年年发生洪灾。

本世纪以来98年以前的长江三次特大洪水使江汉人民余悸难消:1931年的洪水淹没农田5090万亩,受灾人口4000多万,淹死14、5万人;1935年洪水淹地2264万亩,淹死14、2万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4年又发生长江全流域的特大洪水,水量超过前两次,持续达三个月,虽然大力抢救,损失减少,但还是淹地4755万亩,300多万公顷农田被毁,京广铁路中断100天,1880万人受灾,淹死并染疫死亡3、3万人。

防洪是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1817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