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联总之声编者按:曹长青题目错了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联总之声编者按:曹长青题目错了   
方路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联总之声编者按:曹长青题目错了 (165 reads)      时间: 2003-4-29 周二, 下午11:2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联总之声编者按:曹长青题目错了





曹长青先生这篇文章应该说是不错的,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观察

评价李慎之先生,有助于推动中国知识分子的进步。但题目不好:

“对李慎之说点真话吧”!这么说来,人家对李慎之说的都是假

话了?这有利于谁?形左是会实右的。大家怀念、赞誉李老先生

的话,都不是假话,是真话。李慎之是难能可贵的。不过评价者

角度,要求不同罢了。

曹先生文最后一句还是客观的。“虽然李慎之有这些局限,但纵

观他的一生,他是一个真诚地追求真理的人,是一个值得尊敬的

中国知识人。无论是他的贡献,还是他的局限,都给中国人以宝

贵的启示;这两方面的教训,都是值得追求自由主义思想的中国

知识份子深思的。”

所以,建议曹先生把题目改一改。



http://www.jh-cdp.org/cgi-bin/h81view.cgi?dogdir=2&page=1&mode=0









曹长青专稿:对李慎之说点真话吧







曹长青专稿/前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被称为中国自由派领军人物的李慎之先

生不久前去世了,海内外很多人写文章悼念他,称赞他在传播自由思想、强调说

真话方面的贡献。作为一个去世前还享受中共副部级待遇的共产党员,李慎之的

认真思考,追求自由,并勇敢地写出他所认识到的真实,的确难能可贵,表现了

一个知识人的智慧和勇气。但在颂扬“伟大的思想家”、“圣人”、“一代先师”

等悼词文潮过去之后,对一个曾在中国思想界颇为活跃的人物、一个对自由派知

识份子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似乎也应该开始有一点客观的评价了。李慎之先生很

推崇哈维尔倡导的“生活在真实中”,并为中文版的《哈维尔文集》写了序言。

那么对李慎之先生的评价,是不是也应该说真话,不仅看到他对自由的贡献,也

看到他的思想局限,这样中国的知识人或许能从李慎之的经验中得到启示。



以我对李慎之先生文章的阅读,觉得大致可以说,他主要有三个贡献、三个

局限。他的三个贡献是:首先,和绝大多数其他自由派知识份子不同,他是共产

党的高干,官至副部长级。在这种权力位置的中国人能够思考自由问题、中国的

专制制度问题等,是凤毛麟角的。他的思考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说推动了中国的

开放改革,例如他参与起草的中共十二大报告的国际部份,就最早提出中国要放

弃意识形态外交,以国家利益为重。中国外交后来倾向现实主义,也可能与他的

这种政策建言有关。包括他数次被邓小平召见,谘询对外政策等,他的倾向自由

主义的国际观等,都可能影响中南海的决策者。(chinesenewsnet.com)



李慎之的第二个贡献,是他离开社科院副院长职务之后,把他对专制制度的

思考公开发表了出来,影响了许多正在走向自由派的中国知识人。在全球范围内,

共产党高层的反叛者很少。吉拉斯是个罕见的异数,他官至南斯拉夫副总统,在

没有任何权力斗争的情况下,他从高层反叛,否定那个制度。他的深刻认识,影

响了全世界无数在共产专制下思考的知识人。吉拉斯为此不仅丧失了“新阶级”

的特权,还入狱10年,被迫流亡18年。南斯拉夫共产政权垮台后,已经回国的他,

仍然反对米洛舍维奇的独裁。80岁时,他一只眼睛失明,并有严重心脏病,有时

停电,还要十分艰难地爬破旧公寓的楼梯,但绝不妥协和屈服。李慎之虽然是在

离开官职之后开始否定中国专制制度的,但他的一系文章也给了许多中国知识人

新的启示,而他也为此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据回忆文章,去世时也年近80的李慎

之晚年生活相当拮据,也得爬楼梯,但他追求说真话的勇气却越来越锐。(chinesenewsnet.com)



李慎之的第三个贡献是,他以自己近一辈子跟随共产党的经历,现身说法来

阐述共产主义是错路一条。在他的许多文章中,《风雨苍黄五十年》不仅指出了

共产专制的严重问题,更得出共产革命完全错了的结论。这篇文章之所以广泛流

传,主要是由于他以亲身体验来说明问题,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这对那

些和他有同样经历的共产党人、对那些对共产邪恶有些认识、但仍朦胧的中国人,

尤其有启蒙意义。而他为《哈维尔文集》写的序言,则更进一步,倡导要以身实

践,用说真话的方式,摧毁那个建立在谎言上的制度。(chinesenewsnet.com)



李慎之曾任任周恩来的外交秘书,1957年因主张「大民主」被毛泽东点名,

定为极右分子,开除党籍。后获甄别平反。曾担任邓小平的外交顾问、赵紫阳的

外交助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美国研究所所长。2003年4 月病逝。(袁君)



除了这三点主要贡献之外,从众多追忆文章可看出,李慎之是个性情中人,

有股真诚、执着和坦率的劲头,正是这种气质,使他到了晚年,仍不懈地学习新

知识、追求真实。他极力主张中国加入世贸,支持经济全球化;他推崇哈耶克,

向往自由经济;虽然他曾赞美中国传统文化,但去世前两年,他则撰文总结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专制主义,这使他进入鲁迅、胡适的思想轨道。作为

年近80的人,他的思维相当敏捷,捕捉能力和接受新思维的能力都很强。例如,

他只是短暂地来过美国,但马上意识到西方不少“政治正确”的东西是颇有问题

的。另外,他刚一接触到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就感觉有问题,持怀疑态度,

意识到那位哈佛左派教授在表面的所谓“文化没有高低,应该尊重不同文明”的

旗号下,其实有潜在的白人至上意识,认为生活在第三世界各种文化下的人不能、

也不配接受西方文明,尤其是西式民主制度。李慎之的文章虽然对西方一些观点

的评价还很谨慎,也不太多,但他的思路在自由派(传统自由主义者classic liberal,

而不是今天的西方左派)的路子上。(chinesenewsnet.com)



李慎之先生认识到的问题,他几乎都做到了,他的局限不是勇气问题,而是

认识上的某些严重不足,它大致也体现在三个方面:(chinesenewsnet.com)



首先,他对自己至死都是共产党员的历史缺乏反省和忏悔。和吉拉斯比较,

两者有明显不同,吉拉斯是处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春风得意时,认识

到真理,主动放弃特权和个人利益的;而李慎之是在失去社科院副院长位置之后

才开始反思的。当然,即使这样也是难能可贵的。但在他的被称为代表作的《风

雨苍黄五十年》中,他对共产党有严厉的批判,但很少反省自己作为这架党机器

上的重要零件之一的作用。(chinesenewsnet.com)



李慎之很早就参加了共产革命,在延安整风时就负责宣传,用他自己的话说,

比白区的人干得还好。中共建政那天,26岁的李慎之代表中共去迎接法捷耶夫率

领的苏联文化代表团(当时唯一的外国贺客),然后他们一起登上天安门观礼台,

和毛泽东们检阅大游行,可见地位之显赫。不到30岁,他就成为中共高干:行政

11级的新华社国际部副主任,负责编辑供高层领导人阅读的“大参考”。李慎之

曾作为“外交助理”陪同过周恩来、邓小平、赵紫阳等三位领导人出国访问,他

自诩是“三朝元老”。但在李慎之的文章中,对于他近一生做共产机器的螺丝钉,

没有做出深刻的反省和忏悔。而事实上,中国的共产天下不是靠毛泽东一个人打

下并维持住的,没有千百万个没觉醒前的李慎之们,共产制度在中国是无法存在

下去的。(chinesenewsnet.com)



近十年前,我曾写过一篇题为《知识份子与共产党》的文章,其中对某些流

亡海外的老一辈共产党文化人提出批评,因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强调,1949年以

前的共产党是好的,充满理想,因此他们才追随共产党;但党掌权后开始腐败,

他们之间有了分歧才分道扬镳。这种说法不仅证明他们对共产主义本身、对共产

党作为一个暴力集团的本质没有清楚的认识,而且他们明显拒绝反省和忏悔,拒

绝承担传播共产主义的责任,否认自己有过错误的认识;而且为了标明自己的一

贯正确性,不惜歪曲历史,美化早期的中共。而李慎之对共产党则已经明显做了

全面的否定,这是他比那些流亡的中国知识人更智慧和勇敢的地方,但如果他能

再向前走一步,有自我忏悔精神,则可能会促使许多党内文化人重新审视自己的

角色。(chinesenewsnet.com)



李慎之的另一个局限是,他至死在潜意识中还是个“谏士”。他的《风雨苍

黄五十年》虽然对共产党专制提出批判,但他的话主要还是说给统治者听的,其

核心还是向统治者“进谏”,劝江泽民这位新皇帝能够学习邓小平,“以大手笔

为中国,为历史,也为他自己建功立业”,甚至说,“只有大胆地改下去,你才

能保住自己,而且保住邓小平、毛泽东和共产党。”这种观点、语气,仍是把自

己摆在共产党内的“谏臣”位置,向党的领袖献出“第二种忠诚”,向皇帝说出

逆耳忠言。李慎之已经不做高官之后,好像还是习惯于这种角色,还教导他的社

科院学生,不要看重学位,要多看书,暗示说,“老人家(指邓小平)不是每年

总要找我几次谈国际形势吗”,很有谋士的得意味道。(chinesenewsnet.com)



中国知识份子历来有进谏的传统,这种传统的要害在于,承认朝廷的合法性。

李慎之作为朝廷一员的时候,向皇帝进谏,或许能被开明皇帝采纳几条,对社会

有些好处。但当他已经离开朝廷的位置,并更看重、也给自己定位为自由派知识

份子的时候,再继续做“谏士”的话,则是在否定自己独立知识份子的立场。而

原苏联、东欧的知识份子,对独裁政府则从来不是进谏,而是抗议。他们不是像

中国知识人那样动不动就集体签名,请求党和政府释放某个人,改善某项政策,

一副恳求皇上开恩状。苏联和东欧知识份子有时也联名,但不是联名进谏或请求,

而是联名抗议政府,站在与朝廷对立的立场上。(chinesenewsnet.com)



他们所以这么做,因为他们明白了起码两个道理:第一,从策略和效果上来

说,知识份子对专制者进谏和劝说是没有作用的,涉及到任何有关统治者利益的

问题,他们都丝毫不会理会和让步,而且皇帝也根本瞧不上谏士。例如李慎之对

江泽民的劝说,就毫无效果;知识人们一次又一次联名请求政府平反六四,还有

最近请求释放刘荻等,都毫无结果。第二,从原则来说,进谏行为是角色混乱,

它等于首先承认皇帝的合法性、权威性。知识份子不能是朝廷的“谏士”,而应

该是专制制度的抗议者,挑战者,控诉者,或者说是推翻独裁政权的呼吁者。知

识份子的道义原则不是去要求共产党政府“平反六四”,而是抗议共产党屠杀的

暴行;不能去请求独裁政府释放刘荻,而是抗议这个政府使用土匪绑票做法的暴

虐。(chinesenewsnet.com)



前中宣部部长朱厚泽(右)、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之(左)和中国

社会学家周舵夫妇(后排)。(多维社)



李慎之的第三个局限是:从严格一点的意义上说,他还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

主义者。因为从他的一系列文章中,不仅鲜见他对个人自由、个体价值重要性的

阐述,而且可以看出他把社会稳定看得比个人自由更重要。如果说1949年他站在

天安门城楼上时,看重的是国家的强大,而不是个人自由和尊严的价值,还可以

理解的话,那么在六四屠杀刚过三个多月,他还去参加了共产党在天安门广场举

办的“国庆四十周年典礼”,这就很难令人原谅了。在六四刚过百日,无数中国

知识人仍愤怒难消,唾弃那个杀人政权时,李慎之仍然去参加了那种粉饰屠杀的

宣传活动。(chinesenewsnet.com)



他不仅参加了,而且在六四屠杀十年之后写的《风雨苍黄五十年》中,仍丝

毫没有认识到这个行为的严重性。海外也有文化人参加了当年中共在纽约和洛杉

矶等领馆举行的国庆活动,人们提起来都蔑视、不齿那些参加者。而李慎之至死

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并忏悔这个行为。正是这些文化人们参与颂扬、美化那个

政府的行为,才使那个杀人政权显得有合法性和统治基础。(chinesenewsnet.com)



但李慎之为什么能发生这么严重的错误呢?就是因为他从根本上还没有建立

起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的根基,那就是视个人生命、个人自由、个人权利、个

人价值高于一切。正因为没有这个根基,所以他虽然也谴责邓小平主导的六四屠

杀,但同时“也还常常在心里为他辩解。他毕竟是老经验,也许有他的理由,‘

以中国人口之众,素质之低,问题之多……万一乱起来,怎么办呢?’”并写道

:“邓小平的遗训是‘稳定压倒一切’。中国确确实实需要稳定。”如果说李慎

之在“革命压倒民主”一文中,抨击了类似抗战压倒启蒙、革命压倒民主这些做

法的本质错误的话,那么他怎么居然没有意识到“稳定压倒个人自由”仍是一个

非常原则性的错误呢?在一个独裁国家,当“稳定压倒一切”的时候,就是专制

压倒一切,牺牲的只能是个人自由和权利。这种把稳定和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个体

生命、自由和权利的价值,则还是“中国社科院思路”,而不是一个真正的自由

主义者。(chinesenewsnet.com)



正是由于这种局限性,使这个向往自由主义的李慎之直到去世都没有退出中

国共产党。一个共产党员和一个自由主义者是两个截然对立的角色,是无法统一

的。也许有人认为,既然李慎之已经在理论上否认了共产党,那么他在形式上还

是党员则无关紧要。这是绝对错误的。形式是重要的!否定共产党,首先得退出

这个组织。如果几万、几十万共产党员知识份子都退出了这个党,其摧毁这个党

统治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chinesenewsnet.com)



李慎之不仅被认为是“中国自由派知识份子的领军人物”,而且在他去世后,

从国内自由派知识份子几乎异口同声的热烈赞美中,似乎更确定了他的这种“领

军”地位。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是“中国自由派知识份子”的代表人物的话,

是不是有点滑稽呢,或者说,中国的自由派知识份子太可怜了点吧。(chinesenewsnet.com)



虽然李慎之有这些局限,但纵观他的一生,他是一个真诚地追求真理的人,

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中国知识人。无论是他的贡献,还是他的局限,都给中国人以

宝贵的启示;这两方面的教训,都是值得追求自由主义思想的中国知识份子深思

的。(chinesenewsnet.com)



2003年4 月29日于纽约



title_b5http://www.chinesenewsnet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42172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