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夏商周之争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夏商周之争
zhuantie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夏商周之争
(661 reads)
时间:
2001-11-03 周六, 上午5:04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不少人赞扬西方和日本的考古学,攻击中国考古学的质量
送交者: 赵里昱 2001年11月01日07:41:17 于 [天下论坛]
http://www.creaders.org
夏商周之争--中国杂谈之四
-都人-
中国政府组织资助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结项前后,海外英文媒介(以《纽约
时报》和《远东经济评论》为代表)中出现不少负面的评论,认为这是官方“鼓动
民族主义”的企图,甚至将这一历史考古研究的目的引申到“武力进攻台湾”和
“中国欲向海外扩张”的政治高度。
与此同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主持的“亚洲早期考古和历史网络EAAN”
就这一题目展开了一场相当热烈的讨论,参加者包括了哈佛、宾大、伦敦东方和亚
洲学院、澳洲、欧洲等地的有关学者,笔者以自由撰稿人身分参加了这场以英文进
行的讨论。北京大学今年最新一期《古代文明研究通讯》,以《夏商周断代工程引
起的海外学术讨论纪实》为题的一篇长文,摘译报导了这场讨论,然后《中国文物
报》六月中花了一整版篇幅,予以摘要刊登。
应该指出,政府组织资助人文科学研究,在西方也是家常便饭,从冷战年代至
今,美国学术界有大量为了明显政治或外交目的的“奉旨研究”项目。夏商周工程
被西方传媒肆意“上纲上线”,除了固有的偏见,也反映了北京“大张旗鼓”的过
时宣传手段在公关效果上适得其反的传统弱点。
遗憾的是前述学者讨论反映了西方学人中也存在相当的文化甚至种族偏见。固
然有些造诣深刻的汉学家立场中肯,却有其他不少人附和西方媒介,不仅完全否定
夏商周工程,并以赞扬西方和日本的考古学,来攻击中国考古学的质量,甚至把对
夏代历史性的正当学术性质疑,加码到对中国传统历史记载的无端怀疑,进而借古
讽今,称中国学者对夏朝的“盲信”代表一种“文化灌输的危险意识形态”。
《文物报》的近期报导显示对这一课题的持续兴趣,可惜它不仅将笔者之名错
译为“杜仁”,其摘译也未能准确完全地反映笔者的原意。故此将笔者原来的英语
发言作简要翻译,并增加若干背景以助了解。
大量西方学者继续怀疑夏代的存在,认为中国人对夏代的认识不仅是“盲信”,
更代表一种“文化灌输的危险意识形态”。这种西方文化道德优越感颇值得一辩。
中国传统历史文献中有大量关于夏代的记载,尤其以司马迁的《史记》所述的
夏朝世系最为详尽。西方学者对夏代的怀疑,便是对司马迁和其他中国文献可靠性
的挑战。
主张“全面西化”的胡适博士曾提出挑战古人可靠性的简单办法:疑人作贼,
要有其做贼的确实证据;疑人作假,也至少要有其作假的例证。据此,笔者当时向
所有“疑夏论”人士提出一项简单反诘:请举出任何一条司马迁或其他古代中国历
史作者捏造重大历史事件的实证。至今没有一个学者能够正面回答笔者的这一简单
反诘。
正如伦敦东方学院的Christopher Cullen博士可贵地指出,
《史记》所载的详尽商代世系,早已证实了司马迁的诚实可靠。司马迁距商代已有
千年之遥,以后也基本没有实证。但是再两千多年后发现的殷墟甲骨文献,却雄辨
地证明了司马迁记录的高度准确性。
针对西方“疑夏论”者自以为是的道德优越感,笔者更指出在现代西方和日本
社会中,由于巨大的职业、名誉、金钱、政治压力,在人文和自然科学中出现不少
确凿的造假事例。就在这一讨论的同时,日本考古学界爆发了藤村新一肆意假造文
物企图推前日本人类活动史的空前丑闻。相比之下,几乎所有中国古代历史作者都
面临垂范后人的巨大道德压力,特别是在司马迁夏代历史依据的先秦资料上,历史
作者更有为信史舍身的传统。西方学者在这方面沾沾自喜的道德优越感,一何可笑。
中国传统历史确有不少缺点,包括文化偏见、夸大事实、“为尊者讳”等等,
但是凭空捏造重大事件却不在其列。我们可用“正史”中在这方面名声最差的《魏
书》为例,其作者魏收(506-572)似乎颇有点道德恶名,引起“拍卖历史
”的嫌疑,以至《魏书》一开始就被人称为“秽史”。唐朝刘知几(661-721)
可称是世界上第一个史学批评家,他在《史通》里也对《魏书》颇有指摘。尽管如
此,正如北京大学周一良教授指出,《魏书》的事实可靠性却被越来越多的资料证
实,特别是1979-80年间在大兴安岭发现的“鲜卑石室”,可说为《魏书》
的可靠性最终“平反”。
西方传媒攻击夏商周工程,祸延太史公,可说到了下三滥的地步。《远东经济
评论》为了打击司马迁的可靠性,甚至援引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西方学者,批评《
史记》还提到“商的第一个王是其母亲踩到大鸟脚印而受孕”。这种自以为是挖苦
太史公的可信度,实在迹近无知的闹剧。
首先,这位不知名的西方学者的记忆力就有问题,《史记.殷本纪》明确记载
“殷契,母曰简狄,…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其次,
《史记》所载,与《诗经.商颂》“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和《吕氏春秋》的有关
记载相应,有极大的人类社会学价值,因而有高度的历史可信性。
多年前,前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所长、已故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先生曾撰有《夷
夏东西说》一文,便利用“玄鸟生商”故事,与朝鲜、满族等类似传说对比,论证
了以“夏”和以殷商各为中心的东西两个政治势力的历史存在性。
西方媒体以这种人类史上普遍存在的“处女生子”故事来攻击夏代的存在和中
国人的“盲信”,未免数典忘祖,居然忽视了半数以上西方人士仍然深信不疑的另
一“童贞女生子”故事。多年前,笔者在美国大学研究院的某一白人同学,有感于
越南战争在当地留下数以千计的“但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欧亚混血杂种,尖刻地
提出了他的“亵渎”理论:如果真有这个基督教“童贞女生子”之事,肇事者多半
是当时占领巴勒斯坦的罗马大兵。
与夏代的真实性和《史记》的可靠性相比,西方人士们忘记了所谓“拿撒勒的
耶稣”的历史性(historicity)或曰历史存在性,依据的仅仅是一本
事实可靠性远远比不上《史记》的《新约圣经》,却从不见“疑夏论”者因此提出
基督教乃是一种“文化灌输的危险意识形态”。西方的文化偏见及双重标准,由此
一览无余。
在笔者上述发言之后,曾在中国考古、并因“夏商周工程”而关心到“一个事
实国家(台湾)”的命运的美国考古学家Jim Railey博士予以反驳。针
对笔者关于司马迁造假例证的反诘,Railey博士理直气壮地答以“Yell
ow Emperor(按指黄帝)及尧、舜、禹的超人行为”。
笔者因此作了第二次发言,指出黄帝的故事是否等同于详细的夏世系暂且不论
,没有任何严肃研究结果证明它是司马迁的凭空杜撰。因此Railey博士根本
没有能够回答笔者原先的简单反诘。
笔者并毫不客气地指出:Railey博士的Yellow Emperor
“黄色皇帝”一名(或其拉丁文形式Imperator Flavus),实在
只是外行人词汇。从严格学术角度,皇帝这一概念和名称出现很晚,“黄色皇帝”
一词,在英文、拉丁文、中文中都是一个时序倒置的错误(英文为anachro
nism,parachronism,metachronism,等等)。根
据甲骨卜辞,“帝”字原意与生殖有关,郭沫若等专家释其义为“祖先”或“宗祖
神”。从这个意义再去理解,就能体会司马迁记载的黄帝故事,决不是凭空捏造。
至于说到古圣先贤的“超人行为”,则绝非司马迁一人之过,西方学者又犯了
盲目道德优越症,盖神化政治领袖,不仅古今中外皆有,西方近代史上的例子也比
比皆是。就连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也被历史学家事后编造一个“樱桃树事件”,
以体现其从小“超人的诚实”。俄国人则依样画葫芦,照编了一个“花瓶事件”来
显示列宁从小的“超人品质”。如果可因“超人行为”故事来否定历史人物的存在,
岂不是连华盛顿和列宁都属子虚乌有?
http://www.guoxue.com/gxnews/xsz/gmq.htm
“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阶段成果
沣西97SCMT1西壁剖面图
http://www.guoxue.com/gxnews/xsz/w45a.jpg
http://www.guoxue.com/gxnews/xsz/09W1-2.jpg
加速器质谱(AMS)设备,可高精度测定微量14C样品。
http://www.guoxue.com/gxnews/xsz/w45b.jpg
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
http://www.guoxue.com/gxnews/xsz/w45d.jpg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黑陶豆(二里头文化一期)
http://www.guoxue.com/gxnews/xsz/w45e.jpg
宾组月食卜骨拓本
http://www.guoxue.com/gxnews/xsz/w45f.jpg
琉璃河96H108出土的“成周”卜甲
http://www.guoxue.com/gxnews/xsz/w45g.jpg
编者按“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
划项目。这一项目在1995年秋开始筹备,1996年5月16日正式启动。
经过多学科的200位专家五年来的集体努力,目前已经达到计划预定
的目标。今年9月15日,在科技部组织召开的“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
验收会”上,断代工程顺利通过了由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的验收组进行
的验收。《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阶段成果报告》简本和《夏商
周年表》日前已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正式出版。为了满足关心这一工
程的广大读者的愿望,本刊今天开辟“夏商周断代工程”专版,介绍
这一工程所取得的成果。
西周年代学研究
西周自武王克商到幽王,共11世12王。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
年表》给出了自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下的纪年,是建立西周
年代学的可靠的基准点,所以“工程”涉及的西周年代学研究范围为:
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孝王─懿王─夷王─厉王─
共和元年。
西周年代学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测年,
建立年代学框架,同时构建金文(青铜器铭文)历谱并对有关天文材
料进行计算,排出列王年代。
与西周年代学相关的考古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
国遗址和山西曲沃天马─曲村晋国遗址。“工程”通过对琉璃河和天
马─曲村遗址的考古分期研究,建立起系统的西周燕文化和晋文化编
年序列。对这两个文化序列的14C测年研究,则能够建立自周初开始
的比较完整的西周年代框架,并作为确定西周始年的重要佐证。在对
晋侯墓地所见晋侯世系证认和测年的基础上,结合《史记·晋世家》
等文献,还可以将西周列王与晋侯年代作横向比较。
北京房山琉璃河遗址是西周燕国早期都邑遗址,总面积达3.5平
方公里,已发现西周早期城址及西周墓葬200余座,其中M1193等墓出
土带有“彩(燕)侯”铭文的青铜器。琉璃河遗址M1193是一座有四
条墓道的大型墓葬,其中出土有两件铭文相同的青铜器克■、克千,
铭文记载了燕国的始封:“王曰:‘大保,……余大对乃享,命克侯
于彩,……’”铭文中“大保”指召公。《史记·周本纪》:“成王
既迁殷遗民,……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燕国之封,见于《史记·
燕世家》,召公被封于北燕,但未就国,而由其元子代之。可见,克
■、克千铭文中的“王”指成王,M1193的墓主人“克”,即召公之
“元子”,也就是第一代燕侯。M1193椁木保存良好,经常规14C测定,
年代为公元前1015─前985年,这为西周始年的推断提供了参考。
1996年秋,在琉璃河遗址灰坑H108第1层和第3层中发现三片刻字
龟甲。其中,第1层出土的一片龟甲上刻有“成周”二字,具有重要
的断代意义。据文献记载,成周营建于成王初。因此,“成周”卜甲
的出现,表明H108的年代不会早于成周的建成,即其上限不得超过成
王时期。H108地层关系明确,是琉璃河遗址中时代最早的西周遗址之
一。通过对其出土器物特徵的分析,H108的年代应在西周早期的偏早
阶段,AMS测年结果为公元前1053─前954年,可与M1193的测年对照。
位于山西曲沃的天马─曲村遗址,是晋国的早期都邑,总面积达
8.75平方公里,是迄今所知山西境0内规模最大的西周遗址。80年代
以来,在此发掘了大面积的周代居址和500余座西周初至春秋初的中
小型墓葬,90年代又在遗址的中心区发现了晋侯墓地。“工程”对晋
侯墓地的部份墓葬做了AMS测年,并对测年数据和《史记·晋世家》
所记的晋侯年代做了对应研究。
“工程”通过对西周晚期金文材料归纳得出金文纪时词语的涵义,
利用66条年、月、纪时词语、日干支确定的文献和金文材料,排出西
周金文历谱。由于对西周历法的若干细节目前尚有未能掌握之处,金
文历谱只能是一个西周王年表。
武王克商年的研究
武王克商之年是商、周的分界,确立这一年代定点,就可以安排
西周王年,并上推商年和夏年,因而是三代年代学的关键。
“工程”推求克商年的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关键性考古遗址的14C
测年、甲骨文日月食以及文献记载的综合研究,缩小武王克商年的范
围;二是在以上范围内,通过金文的排谱和对武王克商的天文学推算,
寻找克商的可能年代,最后加以整合,选定最佳年代。
先秦文献所载西周积年在270年至290年之间。《左传》宣公三年:
“成王定鼎于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左传》预言多为作者
根据既有事实而造设,所以较为可信。自武王至显王共30世、31王
(不计哀王、思王)。自周显王三十三年起,六国次第称王,《左传》
此语当指是时。显王卒于公元前321年,自此上溯700年,为公元前
1020年,再加上定鼎以前的成王、武王之年,则西周积年约270年。另
据《孟子·公孙丑下》和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上推,西周始年应
在公元前1020年以上。
此外,古今都有学者用古历推求武王克商之年的,如刘歆用三统
历推得的公元前1122年(西周积年为352年),汉代学者用殷历推得
的公元前1070年(西周积年为300年),清代学者以颛顼历推得的公
元前1066年(西周积年为296年)等。但上述各种古历不早于战国秦
汉,并非夏、商、西周的真实历法。
为了缩小克商年的范围,“工程”对沣西等遗址的系列样品作了
14C测年,并通过对殷墟甲骨文月食年代的天文推算,下推克商年的
范围。1997年发掘的沣西H18,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重要发现。沣西
97SCMT1探方,由一组系列地层单位构成,其中最底层的H18,由4个小
层构成,包含内容丰富,所出有木炭、兽骨和炭化小米等可供测年的
标本,属先周文化晚期单位,与张家坡早期居住遗址时代大体相当。
叠压在H18之上的,是T1第四层,时代相当于西周初期;叠压或打破
第四层和H18的有H16、H11和H8、H3、T1第三层等。其中H16、H11属
西周早期,H8、H3、T1第三层属西周中期。以上单位均出土有各时期
典型特徵的陶器群。作为先周文化晚期,即商代末期典型单位的H18
和作为灭商后西周初期文化典型单位的T1第四层,为从考古学上划分
商周界限,提供了理想的地层依据,武王克商之年应该包含在这一年
代范围内。
“工程”用常规法和AMS法对从这组地层中采集的系列含碳样品
作了14C年代测定,并用1998年树轮校正曲线对所得数据进行高精度
扭摆匹配,得到武王克商年的年代范围为公元前1060─前995年。
与推定克商年范围有较直接联系的考古遗址样品系列,除上述沣
西系列外,还有商后期的殷墟系列、西周的琉璃河系列和天马─曲村
系列。经14C年代测定,其年代范围分别为:殷墟四期为公元前1080
─前1040年左右;琉璃河一期一段墓葬为公元前1040─前1006年左右;
曲村一期一段为公元前1020─前970年左右。考虑到殷墟文化四期的
年代有可能延续到西周初,故克商年范围的上限取为公元前1050年。
琉璃河遗址一期H108出土有“成周”甲骨,其年代不得早于成王,因
此,其上界可以作为克商年范围的下限。该遗址第一期墓葬中最早的
年代数据的中值为公元前1020年,由此得出克商年的范围为公元前
1050─前1020年。
经多学科合作,“工程”对宾组卜辞中五次月食的年代进行证认,
并计算出五次月食的绝对年代,参照文献所见商代积年和武丁及其后
诸王年代的记载以及由周祭卜辞对商末三王年祀的研究,得出的克商
年范围也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之间。
由沣西等遗址分期与14C测年和由甲骨月食推断的克商年范围,
虽是各自独立进行的,但都集中在公元前1050─前1020年,与前述先
秦文献研究所得武王克商之年的年代范围基本趋同。
在克商年的可能范围之内,通过现代天文方法回推克商天象,得
到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1027年等三个克商年的方案。
天文推算的三个克商年,是各自独立得到的。三个方案都在前述由相
关系列14C测年以及由甲骨月食推定的克商年的范围之内,都有一定
的合理性,但都无法满足文献所给出的全部条件,因此,只能根据其
满足的程度,以及与金文历谱匹配的状况来选定最优解。
根据“工程”所定金文历谱,成王元年在公元前1042年,目前尚
未发现四要素俱全的武王时的青铜器,难以直接推定克商之年。据
《尚书·金滕》,武王在“既克商二年”的某日得病,经周公祈告,
次日即病愈,又说武王死后,国中发生“管蔡之乱”,但没有提及武
王的卒年,因此后世学者对武王克商后的在位年数有争议。据梁玉绳
《史记志疑》统计,有二年、三年、四年、六年、七年、八年等异说。
但文献记述武王史事无超过四年以上者。东汉学者郑玄在其《诗谱·
豳风谱》中提出,武王克商后在位四年;日本学者泷川资言《史记会
注考证》引日本高山寺《周本纪》钞本,武王于克商后二年病,又
“后二年而崩”,与郑说相合。取此说则克商后二年病,又“后二年
而崩”,与郑说相合。取此说则克商年为公元前1046年,天文推算的
公元前1046年说与此正相符合。此说与金文历谱衔接较好,与《武
成》、《召诰》、《洛诰》历日、《国语·周语》伶州鸠语等也能相
容,是三说中符合条件最多的一种,故定为武王克商的首选之年。
商代前期的年代学研究
建立商前期年代学框架的主要依据是商前期考古学文化的分期与
测年以及商前期都城的历史地理学研究和古代文献有关商年记载的研
究。
属于商前期的遗址主要有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洹
北花园庄遗址、邢台曹演庄遗址和东先贤遗址等。“工程”以上述遗
址的发掘和分期研究为基础,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商前期考古学文化序
列:第一期以郑州商城C1H9、偃师商城宫城北部灰沟最底层为代表;
第二期以郑州商城C1H17、偃师商城86J1D5H25为代表;第三期以郑州
商城C1H1、C1H2乙、偃师商城85YS5T1H3为代表;第四期以郑州白家
庄第二层、小双桥遗址的主体遗存为代表;第五期以安阳洹北花园庄
早段97G4、98AHDH11、99AHDM10和邢台东先贤遗址一期98H15、H34为
代表。
工程对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花园庄遗址、东先贤
遗址出土的系列样品进行了常规14C测年或AMS测年和拟合,得出了系
列年代数据。
根据先秦及汉代文献关于商代积年的记载,商代总积年当为496
+56=552年(含1046),若将伐桀之年计入,则为553年。也有学者
认为“汤灭夏以至于受”可能是指从汤至帝辛即位,二十九王不包括
未立而卒的大丁和帝辛。如是,则商积年为496+30(帝辛在位年数)
=526年。
夏商分界是商前期年代框架构建的定点之一。目前关于夏商文化
的分界,有二里头文化一、二期之间,二里头文化二、三期之间,二
里头文化三、四期之间,二里头文化四期与二里岗下层之间等说法。
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是已知最早的商代都邑规模的遗址,其始建年代
应最接近夏商更替之年。“工程”根据14C测年数据,推断郑州商城
和偃师商城始建年代在公元前1610─前1560年之间。
参考文献有关商代积年的记载,如取商积年576年说,由公元前
1046年武王克商上推576年,则为公元前1622年;如取商积年496年说,
若依陈梦家的解释,则当由公元前1046年上推552年为公元前1598年,
若依另一种解释,则由公元前1046年上推526年为公元前1572年。再
参考14C测年数据,现取整估定商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
商代后期的年代学研究
商代后期指盘庚迁殷至商朝灭亡,其间经八世十二王。商代后期
年代学研究以殷墟文化的分期和14C测年为基础,以甲骨分期和测年
与殷墟分期相印证,结合文献记载、甲骨文天象记录和历法材料的研
究来完成。
位于河南安阳的殷墟是商后期都城所在。殷墟文化分为四期(根
据最新发现,洹北花园庄早段遗存早于第一期)。殷墟文化一期到四
期对应的商王如下:殷墟一期约当盘庚、小辛、小乙和武丁早期;殷
墟二期早段年代约当武丁晚期,晚段尚未发现可以定年的材料,估计
与祖庚、祖甲时代相当;殷墟三期约当廪辛、康丁、武乙、文丁时代;
殷墟四期约当帝乙、帝辛时代。“工程”对殷墟各期采集的样品作常
规14C测年,经树轮曲线校正,得到24个系列样品的日历年代。
殷墟甲骨文目前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分期断代标准。“工程”选
择分期明确、有断代价值的卜骨,用AMS法进行系列14C年代测定。甲
骨测年的目标,是用AMS法对各期、各组有字卜骨测年,对照高精度
树轮校正曲线研究,将测得的数据转换成日历年代,进而排出武丁至
帝辛的年代序列。
目前已对37个有字卜骨样品和9个无字卜骨样品进行了明胶提取,
其中31个有字卜骨样品和8个无字卜骨样品制备成石墨,用AMS法做了
14C测量。31个有字卜骨样品的测年数据,有22个在合理的年代范围
之内,另外9个明显偏老。8个无字卜骨样品的测年数据,也有2个明
显偏老。专门的实验研究表明,偏老的主要原因当是样品受到老碳的
污染。
除去分期尚有争议的历组卜骨等,将剩余的15片有字卜骨、6片
无字卜骨和2个层位清楚的同期骨样纳入拟合系列,用贝叶斯方法对
测得的14C年代数据进行系列样品树轮校正,所得日历年代与既有的
商后期年代框架基本一致。
“工程”还对甲骨文中可能的日月食记载进行学科交叉研究,由
宾组卜辞中的五次月食,推得武丁在位年代。宾组卜辞五次月食记录
的可信性,学术界没有争议。宾组卜辞属武丁到祖庚时期。在3000多
年前、在这一不太长的时间范围内,竟有五次月食记录,这是世界天
文学史上的奇迹。天文计算表明,在公元前1500─前1000年间只有一
组年代既符合卜辞干支,又符合月食顺序:癸未夕月食,公元前1201
年;甲午夕月食,公元前1198年;己未夕向庚申月食,公元前1192年;
壬申夕月食,公元前1189年;乙酉夕月食,公元前1181年。
根据《尚书·无逸》,武丁在位59年,由五次月食可大致推定武
丁在位的年代:①如果乙酉夕月食当武丁末年,那么,武丁在位的年
代约为公元前1239─前1181年。②如果壬申夕、乙酉夕月食下延至祖
庚,那么,武丁在位的年代约为公元前1250─前1192年。从甲骨分期
看,壬申、乙酉月食放在祖庚世比较好。因武丁在位的年代不会超过
公元前1400─前1160的范围,而在此范围内,己未夕向庚申月食只有
公元前1192年、1166年两种选择,甲午夕月食最早为公元前1229年,
所以,即使不采用根据新的甲骨分期分类得到的五次月食的顺序,武
丁在位的年代范围也不会有大的变化。
商代晚期,商王用五种祭祀方法按固定顺序轮流祭祀先王及其配
偶,一个祭祀周期称为一祀,长度约等于一个太阳年,学者称为周祭,
有纪时作用。帝辛的周祭材料可靠,依之排出祀谱,可确定帝辛在位
年代。利用周祭材料也可排出帝乙祀谱,与帝辛祀谱连接,确定帝乙
在位的可能年代。在周祭系统中,帝辛元祀至十一祀祀谱有6件青铜
器,联系清楚,是商末三王祀谱最有根据的一段。由此排出帝辛元祀
到十一祀祀谱,在历法上符合阴阳合历的原则,在周祭上祭祀与季节
基本对应,所以应属可信。经研究,这段祀谱二祀正月初一日的干支
应是丙辰或丁巳。按照这一特徵,再考虑当时岁首和月首的可能情况,
得到帝辛元年可能的年代为公元前1085年、1080年、1075年、1060年
等。因武王克商之年确定为公元前1046年,而周祭材料中记有廿五祀
的青铜器应入帝辛祀谱,没有发现更多的祀数,所以帝辛元年以选在
公元前1075年为妥。
商后期王年在《尚书·无逸》中有所叙述,古本《竹书纪年》亦
保存两条。后世学者在利用文献推定盘庚迁殷到商亡的总年数时,有
275年、273年、253年三说。现已推定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46年,
如采用275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320年;如采用273年,则盘庚迁
殷在公元前1318年;如采用253年,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298年。因
武丁元年确定为公元前1250年,考虑到盘庚、小辛、小乙一代三王总
年数的合理性,以253年说较妥,则盘庚迁殷在公元前1298年,今取
整为公元前1300年。
夏代年代学研究
夏代年代学研究主要遵循两条途径,一是文献中对于夏年的记载,
二是对夏文化探讨的主要对象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以及二里头文化进行
14C测年,同时参照文献中有关天象记录的推算。
文献所见夏代积年主要有471年和431年两种说法。两说相差40年
的原因,历来有两种解说:一是471年包括羿、浞代夏的“无王”阶
段,431年不包括“无王”阶段;二是471年自禹代舜事起算,431年
自禹元年起算。“工程”采用前一种解说。
二里头遗址是徐旭生1959年调查“夏墟”时发现的。学术界把以
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分布于豫西、晋南地区的一类遗存称为二里头文
化。二里头文化主要有两个类型,分布在豫西地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
表的称为二里头类型;分布于晋南地区以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称为东
下冯类型。东下冯类型的起始年代略晚于二里头类型。现在多数学者
认为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工程”对二里头遗址采集的系列含碳
样品进行14C年代测定、拟合,并对考古分期成果相整合,初步推定
出二里头文化各期年代范围。
河南龙山文化又称王湾三期文化,是分布在豫西地区、在年代上
早于二里头文化的一种考古学文化。有学者认为二里头文化的延续时
间和文献记载的夏代积年之间尚有差距,二里头文化可能只是夏代中
晚期的夏文化,而早期夏文化则要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中寻找。
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以王城岗一期、煤山一期
为代表;第二段以王城岗二、三期,瓦店一、二期,煤山二期为代表;
第三段以王城岗四、五期,瓦店三期为代表。“工程”对王城岗遗址
的系列含碳样品进行AMS14C年代测定并拟合,得出了各期、段的年代
范围。
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和二里头遗址一期之间,从文化传承关系和
14C测年结果分析,仍存在缺环。有学者认为以河南新密市新砦遗址
某些单位为代表的遗存,早于二里头一期,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
1999年开始对新砦遗址的再次发掘,证实新砦二期上接河南龙山文化
晚期(新砦一期),下连二里头一期,正填补了其间的空白。
河南登封王城岗古城、禹州瓦店都是规模较大的河南龙山文化晚
期遗址,发现有大型房基、奠基坑及精美的玉器和陶器。它们的发现
为探讨早期夏文化提供了线索。
夏代有五星聚、仲康日食两条天象记录可通过天文推算考察夏年。
有学者计算出在公元前1953年2月26日有一次很好的五星聚会。经对
夏代立国前后的五星聚合重新推算,也证实了这次五星聚会是迄今五
千年中最难得的一次。公元前1953年2月中旬至3月初,在黎明时分的
东方地平线上,土星、木星、水星、火星和金星排成一列,在2月26
日,五大行星之间的角距离小于4度。这种奇异壮观的天象,很可能
在古人记忆中流传下来,因此可以作为估定夏代年代的参考。对文献
记载的仲康日食,根据现有条件进行推算还很困难。
夏代基本年代框架的估定包括两点:一是夏商分界,二是夏代始
年。关于夏代始年的推定,“工程”主要是依据文献中有关夏代积年
记载的研究,并参考天文推算的结果及相关14C的测年数据。
关天夏文化的上限,学术界主要有二里头文化一期、河南龙山文
化晚期两种意见。新砦二期遗存的确认,已将二里头文化一期与河南
龙山文化晚期紧密衔接起来。以公元前1600年为商代始年上推471年,
则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1年,基本落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第二段(公
元前2132─前2030年)范围之内。现暂以公元前2070年作为夏的始年。
日本如果有这么一个工程,他们的历史论坛可能会被这题目挤爆了吧?
普通媒体会不会也大量报导?
http://www.guoxue.com/gxnews/xsz/rm.htm
http://www.guoxue.com/gxnews/xsz/gmq.htm
http://www.guoxue.com/gxnews/xsz/gw.htm
http://www.guoxue.com/gxnews/xsz/xfx.htm
http://www.guoxue.com/gxnews/xsz/qn.htm
新闻背景:夏商周断代工程
邓琮琮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长期以来有两千多年未建立年代学标尺。司
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仅追溯到公元前841年,再往上的《三
代世表》便有世无年。这一状况严重妨碍了人们对中国古代文明的深
入了解。与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已经相继建立起年代学标尺相
比,一直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一大缺憾。
这一段尚缺年代学标尺的两千多年文明史,大致包括五帝时代和夏、
商、西周三代。三代是中国古文明形成特色、走向繁荣的重要时期。
由此往上,可追溯中国文明的起源,往下可明了中国文明的基本格局
与走向。
从西汉刘歆开始,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一直试图推定共和元年以
前的年代。但由于年代学涉及的领域很广,而研究者大多是各自进行,
研究的材料和手段有限,所以在一些关键点上始终没有突破。
进入20世纪,特别是近50年以来,中国考古学发展极为迅速,历史
学、古文献学、古文字学、天文学、科技测年等相关学科都有了长足
的进展。这一切为综合研究夏、商、周年代学创造了良好条件,使建
立这一时期较为精确的年代学标尺成为可能。
1995年下半年,时任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的宋健同志邀请在京
部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天文学家和科技测年专家进行座谈。此后,
李铁映同志与宋健同志多次徵求专家意见,联络相关部委,酝酿“夏
商周断代工程”。
1996年5月16日,李铁映和宋健在国务院主持会议,宣布启动国家
“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
目标
“夏商周断代工程”在项目论证过程中,经过仔细讨论,根据各历
史阶段的不同情况,确定的具体目标是
l、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2、商代后期武丁以下各王,提出比较准确的年代;
3、商代前期,提出比较详细的年代框架;
4、夏代,提出基本的年代框架。
研究途径
此次“夏商周断代工程”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结合起来,以
多学科交叉的方式,集中力量,联合攻关。“工程”依照系统工程的
要求,设立了9个课题,下属44个专题,涉及历史学、考古学、天文
学、科技测年4个学科门类,具体说有十个以上的学科和专业。每个
课题、专题,尽可能组织不同学科的专家共同承担,互相交流,彼此
互补。很多从未坐在一起的专家,通过交流合作,提出了新问题和见
解,这在推动研究的创新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工程”专家
组和项目办公室自1996年春季以来,先后组织不同规模、内容的多学
科研讨会达52次,邀请了没有直接加入“工程”工作的学者参加,获
得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研究的途径主要是两条:
1、对传世文献的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进行搜集、整理、鉴
定和研究,对有关的天文历法记录通过现代天文计算推定其年代;
2、对有典型意义的考古遗址和墓葬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期研究,并
作必要的发掘,取得系列样品,进行常规和AMS(加速器质谱计)的
碳14年代测年。
最后对各课题通过以上两条及其他途径取得的结果,进行综合、深
入的研究,得出尽可能合理的年代学年表。
实施和成果
1、以琉璃河H108“成周”卜甲的发现与测年,琉璃河M1193、晋侯
基地M8的研究与测年,及有关遗址的分期和系统测年等,建立西周考
古年代的架构。以严格的类型学方法排定“四要素”俱全的西周青铜
器顺序,结合“天再旦”日全食记录的证认及周初文献研究,建立了
金文历谱,给出了西周列王年代。
以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为基础,通过沣西H18的发现
与测年等,为商周分界确定了年代范围,然后综合文献与金文历日的
研究与天文推算,选定公元前1046年为武王克商年。
2、根据殷墟文化分期与测年,参照殷墟甲骨的分期研究,建立商
代后期考古年代的架构。对宾组卜辞五次月食进行了天文计算和证认,
推定了商王武丁的年代。采用黄组卜辞周祭三系统说,与商末历日对
比,推定了帝辛(纣)年代。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商代后期武丁以下
王年。
3、以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小双桥遗址、东先贤遗址、洹北花园
庄遗址等商前期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为依据,建立商前期考古年代
的架构;确认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的始建为夏商分界的界标。结合文
献商积年的研究,提出了商前期的年代框架。
4、依据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分期研究与测年,并对河南龙山文化晚
期与二里头文化的关系作了探索,结合文献夏积年的研究,估计了夏
代的始年。同时对文献中夏代仲康日食与“禹时”五星聚的记载进行
了重新研究和推算。
在以上成果的基础上,“工程”提出了有多学科研究成果支撑的,
满足了尽可能多条件的,与相关数据尽可能吻合的,各历史阶段年代
互洽的《夏商周年表》。
这份《夏商周年表》为我国公元前841年以前的历史,建立起1200
多年的三代年代框架,其中包括459年西周和商后期的年表。工程定
夏代始年约为公元前2070年;夏商分界约为公元前1600年;盘庚迁殷
约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为公元前1046年。工程排出西周10王具
体在位年,排出商代后期从盘庚到帝辛(纣)的12王大致在位年。这
些作为夏商周年代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解决了一批我国历史纪年中
长期未定的疑难问题,填补了我国古代纪年中的一段空白,为继续探
索中华文明起源,揭示五千年文明史起承转合的发展脉络,给后代留
下一份完整的文明编年史,打下了基础。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7772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