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伊拉克战争的另类非政治解读--ZT:对伊战争的真正原因— 对未言明真相的宏观经济学和地缘战略分析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伊拉克战争的另类非政治解读--ZT:对伊战争的真正原因— 对未言明真相的宏观经济学和地缘战略分析   
灵山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伊拉克战争的另类非政治解读--ZT:对伊战争的真正原因— 对未言明真相的宏观经济学和地缘战略分析 (915 reads)      时间: 2003-4-16 周三, 下午8:27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所有跟贴·加跟贴·新语丝读书论坛http://www.xys.org/cgi-bin/mainpage.pl



--------------------------------------------------------------------------------



送交者: antonin 于 April 15, 2003 14:08:49:



对伊战争的真正原因

— 对未言明真相的宏观经济学和地缘战略分析



作者 W. 克拉克

最后修订于2003年3月6日

独立媒体中心 www.indymedia.org



译者:求群





综述

尽管美国政府和媒体完全隐匿事实,伊拉克之谜的答案是简单却又另人震惊的——

这是一场石油货币战争。即将到来的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布什政府企图阻止石油输出国组

织(OPEC)进一步朝着将欧元作为石油交易标准货币的方向迈进。为了先发制人地打击

石油输出国组织,他们需要获得对伊拉克及其已证实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储量的地缘战略控

制权。本文将讨论“石油美元”的宏观经济学,以及欧元作为可选择的石油交易货币对美

国经济霸权的真正威胁。作者提倡全球货币体系改革,包括在储备状况类似的情况下的美

元/欧元货币交易圈和一个双重的石油输出国石油交易标准,这些改革能在深层次上减少未

来石油货币战争。



“如果一个国家期待无知却能自由,这在过去和未来都不可能。……没有信息,人民

不可能安全。如果新闻自由,每一个人都能阅读,那才是安全的。”



托马斯.杰斐逊的这段名言揭示了当前正困扰我们这个国家的不幸的事实。当局准备向

伊拉克开战,但却不能回答关于这场冲突的最基本问题。首先,为什么国际社会普遍不支

持推翻萨达姆?如果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确实如布什总统声称的那样构成威胁

,为什么我们那些一贯的盟友不加入武力解除萨达姆武装的联盟?其次,尽管有350多名联

合国核查人员,迄今还没有报道证实伊拉克重新制定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实际上,

布什当局关于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潜能的断言显然是错误的。(1)(2)第三,尽管

布什总统花言巧语,中情局却并未发现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任何关联。相反,一些情报分

析人士相信,基地组织更可能获得的是动荡的前苏联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者来自不稳

定的巴基斯坦内部同情者的帮助。

更进一步,就在议会关于伊拉克的决议投票表决以后,我们突然意识到北朝鲜的核计

划威胁:今年金正日正在生产铀以制造核武器。布什总统还未给出一个合理的答案,为什

么萨达姆似乎已停滞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比北朝鲜正在进行中的核武器计划具有更迫

切的威胁?奇怪的是,拉姆斯菲尔德暗示如果萨达姆流亡,就可以避免对伊战争,困惑吗

?我将揭示他们的游戏规则——

推翻萨达姆的核心驱动力实际上是欧元货币,是石油货币战争!尽管美国媒体完全隐匿事

实,伊拉克之谜的答案是简单却又另人震惊的。即将到来的对伊战争反映了统治阶级和布

什/切尼当局如何在地缘战略层次看待石油,以及欧元对美元正在形成的宏观经济的威胁。

对伊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当局企图阻止石油输出国组织进一步朝着将欧元作为石油交易标

准货币的方向迈进。为了先发制人地打击石油输出国组织,他们需要获得对伊拉克及其已

证实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储量的地缘战略控制权。本文将讨论“石油美元”的宏观经济学,

以及欧元作为可选择的石油交易货币对美国经济霸权的真正威胁。以下是一位不愿透露姓

名的前政府官员/宏观经济学家暗示的对伊战争的未言明真相。



“美联储的最大噩梦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将其国际交易从美元基准转换为欧元

基准。伊拉克已在2000年11月作了这种转换(当时每欧元值82美分)。考虑到美

元对欧元的稳步贬值,伊拉克此举实际上就像是一个强盗。(注:2002年度美元

对欧元贬值17%)。布什当局,或者更重要的,军工集团的联合体,想要在伊拉

克建立一个傀儡政府的真正原因是想恢复到美元基准并保持下去。(同时也要禁

止石油输出国组织向欧元进一步迈进,特别是伊朗——

石油输出国组织第二大产油国正积极讨论将它的石油出口转换为欧元基准。)

另外,尽管沙特阿拉伯是我们的附庸国,沙特政权正日益虚弱并受到国内动

荡局势的威胁。一些分析家相信一场‘沙特革命’有可能在美国入侵并占领伊拉

克之后爆发。(如,伊朗1979年革命)(3)不容置疑,布什当局已经敏锐地意识到

了这种风险。因此新保守主义框架要求在后萨达姆时代在波斯湾地区有大量并且

永久性的军事力量存在。倘若反对西方的组织发动政变,我们就需要包围并控制

沙特的盖瓦尔(Ghawar)油田。

先回到伊拉克问题。当萨达姆在2000年底转向欧元时(后来又将其在联合国

的100亿美元的储备金换成欧元),他的命运就已经注定。——

就在那一刻,另一场小布什领导下的海湾战争就已经不可避免。现在只有最极端

的情形才可能阻止这场战争,我强烈地怀疑是否还有什么其他选择,除非萨达姆

被一个顺从的政府所取代。”

这是一个大视野:对美国当局而言,除了储备货币和沙特/伊朗石油问题以外的其他一

切(例如国内政治问题和国际谴责)都处于外围和边缘的地位。更进一步,美元被欧元替

代的威胁已强大到足以使当局甘冒短期经济衰退之风险,以避开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转向

欧元基准而引发的长远的美元崩溃。所有这一切和更广泛的包括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大

游戏密切相关。这些有关伊拉克石油货币的信息受美国媒体和布什当局的审查,因为这些

事实会潜在地减少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减少消费者购买/消费,导致政治压力,并形成一

个新的能源政策。这将使我们缓慢地脱离中东石油,当然也会停止向伊拉克发动战争的脚

步。这个‘准国家机密’可以在自由欧洲之声讨论关于2000年6月生效的萨达姆将他的石油

销售从美元转变为欧元的文章中找到:“巴格达将其石油交易从美元转变为欧元,意在非

难华盛顿对于制裁的强硬路线并且鼓励欧洲向美元挑战。但这样的政治宣言将使伊拉克付

出很大的代价。”这是自由欧洲电台记者查尔斯·莱克纳盖尔(Charles

Recknagel)就这一决定对巴格达的得失以及对欧洲货币的影响所作的评价。(4)

在当时,对于萨达姆宁愿放弃成千上万的石油收入作这样一个政治宣言,许多分析家

都表示惊诧。然而,与这篇文章的一个主要观点相反,自2001年底以来美元对欧元的持续

贬值,使伊拉克体面地从他们的储备和交易货币转换中获利。实际上,观察家已在最近的

一篇题为《伊拉克体面地从扔掉美元选择欧元中获净利》的文章中很惊异地揭示了这些事

实(2003/2/16):

“萨达姆.候赛因的一个异乎寻常的政治宣言已经使伊拉克获得了成千上万欧元的

意外收益。2000年10月伊拉克坚持扔掉美元——‘敌人的货币’——

换成了更多边的欧元。”(5)



尽管伊拉克石油货币转换的消息被美国传媒集团过滤,这篇观察员文章却阐明了自200

1年底以来欧元对美元已增值了25%。这同样也适用于伊拉克先前以美元形式存放在联合国

的用于“石油换食品”计划的储备金——

它也获得了同等的增值。那么,如果石油输出国组织突然地、而不是渐进地转用欧元基准

,将会发生什么?根据上文提到的前政府宏观经济学家,以下戏剧将会上演:

“石油输出国组织转变为欧元基准会使那些石油消费国抛掉外汇储备中的美元并

代之以欧元,美元将会贬值20%—

40%。其结果将如人们能够从任何一个货币崩溃以及大规模通货膨胀预见到的那样(

例如阿根廷货币危机):外国基金将从股市和以美元命名的资产中源源流出,也肯定

会发生如20世纪三十年代的银行挤兑潮,活期账户赤字将变得不胜重负,财政赤字将会

拖欠,以及诸如此类的事情,完全是一幅第三次世界经济危机的景象。”



美国经济是与美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的角色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

离开这种角色就无法运转,只是这种转变必须循序渐进,以避免混乱。(最终的结果将很

可能是美国和欧盟在全球经济中互换角色)

尽管上述景象不大可能、而且确信不是人们所期望的,但在某种经济形势下似乎又是

可能的。事实上,能够创造这种环境的条件之一就是美国单方面发起中东战争。例如,油

价的突然上升会给世界上最大的美元储备持有者——

已经岌岌可危的日本银行系统带来很大的问题。避免伊拉克战争就要求一个负责的美国政

府召集八国峰会,就全球货币体系进行谈判,并在欧元/石油问题上达成妥协。不幸的是,

布什当局选择了军事手段而不是关于货币改革的多边会议。很显然,推翻萨达姆政权以后

,美国将在波斯湾保留一支大规模和永久性的军事力量。事实上,没有什么“撤退政策”

,因为需要军事力量以保护新建立的政府,并向其他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传递一个信息

:如果他们胆敢把石油交易改为欧元,他们就可能面临政权改变的命运。

从今年夏天起,有一则未经报导却又另人深思的消息:另一个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

“邪恶轴心国”伊朗,在欧元问题上摇摆不定。据伊朗工业部门的消息,伊朗提议对欧洲

的原油出口以欧元而非美元结算主要是基于经济上的考虑,但政治因素仍然可能是任何决

定要考虑的。美国当局最近把他们称为“邪恶轴心国”的组成部分,伊朗要利用这个机会

向美国还击。一位伊朗的议会代表称,“这个建议正在接受伊朗中央银行的审查,如果报

呈国家议会,将很可能被批准,现在欧元更坚挺,这对议会批准这一建议是个很好的机会

,也更符合逻辑。”还有,也许最有说服力的是,在2002年期间伊朗中央银行大多数外汇

储备已换成了欧元,很显然他们意在将石油交易改为欧元。议会发展委员会成员穆罕默德

宣称:“伊朗外汇储备中超过一半的国家资产已换成欧元”。他解释说,“欧元相对于美

元的高价值给亚洲国家,特别是石油输出国一个机会,开创同欧盟成员国紧密联系的新的

一章”,他说,“美国通过它的货币支配其他国家,给予美元相对于其他硬通货的优先权,

美国就此垄断全球贸易,法律制定者希望欧元同美元的竞争可以消灭全球经济中的垄断。



推翻萨达姆以后,当局可能决定伊朗对美元的不忠使他“有资格”成为反恐战争的第

二个目标。伊朗对于将石油出口转为欧元的兴趣已记录在案,也许这篇微软网络新闻网上

的文章暗示了新保守派的目标。

正当辩论如何推翻萨达姆时,布什当局已经在寻找其他目标。布什总统已经要求巴勒

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下台,现在当局中一些人和他们在华盛顿思想库中的同盟正在注意伊

朗甚至沙特阿拉伯。正如一位英国高级官员所说:“每一个人都想去巴格达,而真正的男

人想去德黑兰。”

除了这些关于伊朗和沙特的政治冒险,另一个冒险因素实际上是日本。也许在一场延

长了的对伊战争中最大的赌博是日本虚弱的经济(9)。如果战争导致长期的高油价(连续

几月45美元/桶)或者油价飙升(80~100美元/桶),一些分析家相信日本脆弱的经济会崩

溃。日本对油价非常敏感。如果它的坏账累累的银行发生挤兑潮,世界第二大经济崩溃所

造成的一系列后果对美国经济将是一场灾难。实际上,对伊战争期间日本的经济萧条将导

致始于太平洋圈并迅速蔓延到欧洲及俄罗斯的经济动荡。不象美国和英国那样,俄罗斯政

府对抵制美元的无序运转缺乏控制能力。这样的事件最终能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转向欧元



另外,如果对伊战争进行得不顺利或被延长,很可能会在科威特或其他石油输出国组

织成员国包括委内瑞拉爆发人民运动。后者已暗示他们可能转向欧元,正如萨达姆在2000

年11月所做的那样。这将促使当局正竭力避免的情况发生:另一个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

将石油交易货币转为欧元。

很意外地,最后一个“邪恶轴心国”北朝鲜官方最近决定放弃美元并开始在贸易中使

用欧元。该决定于2002年12月7日生效(10)。不象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北朝鲜的转变

对经济的影响是无足轻重的,但这却是布什总统出言不逊在地缘政治上的副产品。更麻烦

的是实行石油禁运以后北朝鲜最近的行动。他们的确需要石油和食品,出于绝望,他们重

新启动了1994年前的核计划,铀的生产将很快恢复。他们的策略是使美国马上就石油和食

品进行谈判。中情局估计北朝鲜能在2003年底前生产出4到6件核武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北朝鲜的核计划进一步证实对伊战争表面上的理由是欺骗性的。

不幸的是,诸如布什、切尼、拉姆斯菲尔德之流的新保守派没有掌握好牛顿定律。这

个定律既适用于物理学同样也适用于地缘政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的。”

九十年代世界视美国为一个相当自我中心的但本质上仍是仁慈的超级大国。对伊拉克

(1990~91—

1998)、塞尔维亚和科索沃(1999)的战争是在联合国与北约的合作下进行的,因此是合

法的。克林顿总统还为减轻北爱尔兰的紧张局势而努力,并试图通过谈判解决巴勒斯坦—

以色列冲突。超级大国被认为是和善的。

然而,在“9·11”前后,布什当局“美国第一”的政策、对国际条约的不尊重以及对

外政策中侵略性的军国主义,已经在深层次上破坏了我们的名声。

“9·11”以后,很显然布什总统好战的言辞已经引发了全球性的紧张局势。我们已被

看成撇开联合国单独采取军事行动的“战争强国”。另外,当局未积极促进以谈判方式解

决巴以冲突的态度也是非常不幸的。令人悲哀的是,“9·11”悲剧以后国际社会表现出的

巨大同情在当局那里已被恐惧和愤怒所取代,当局的好战已经改变了世界格局,反美情绪

甚至已经在我们最亲密的同盟间扩散。更令人担忧且完全未被美国媒体报导的,是外国政

府的外汇储备正在从美元变为欧元的重大转变中(12)(12a)(12b)。显然,全世界同石

油输出国组织一起正对布什当局的经济政策失去信心。如果美国政府被认为是不受控且危

险的超级大国,他们似乎也已准备好以经济手段相回应。尽管媒体封锁消息,放弃美元改

用欧元标准的合理性正在提升。有一篇英国海兹尔·亨德森(Hazel

Henderson)撰写的文章概括了其中的动态以及潜在的结果:美国霸权最可能的结局将随着

高油价(由美国对中东地区的对外政策引发)和美元大幅度贬值(如许多经济学家所估计

)而到来。以下是这一现象发生的一些组成元素:

(1) 美国在反恐战争上过度扩张已经导致人人能看到的财政赤字,与美国历史上的高贸

易逆差相结合,这将导致各国政府在美元上采取进一步行动。与股市的不景气一起

,这将使美国对资本的吸引力降低。

(2) 更多发展中国家紧跟委内瑞拉和中国将他们的外汇储备多样化,大量美元被换成欧

元并以欧元结算。在拉丁美洲和亚洲发生的从美元到欧元的转变使得美元和欧元接

近平衡。

(3) 石油输出国组织能在他们内部的讨论中采取行动,并且决定(与公开市场上欧元的

买入相协调)在即将到来的维也纳会议上宣布欧佩克的石油将以欧元为基准,或者

甚至用他们自己的以石油为后盾的货币。美国对伊战争将油价提升至40美元/桶。

(4) 布什当局控制国内政治进程的努力产生适得其反的后果。情报部门在“9·11”之前

的失败,以及正在逼近的新的恐怖袭击的警告,将使股市进一步下滑。

(5) 民主党和美国57%的民众欲将能源政策向可再生、高效、标准化、高油税等方向改

进,但其全部努力被布什当局和它僵化的石油工业利益集团所阻挠,因此在能源供

应和价格动荡面前美国仍然是脆弱的。

(6) 随着欧元进一步上涨并成为世界上另一个储备货币,欧盟意识到了自己在经济和政

治上的实力。八国峰会将使欧元与美元挂钩,使这两种最有力的货币从投机者的交

易屏幕上消失(这对任何人都是双赢)。布莱尔以此就英国加入欧元劝说英国民众



(7) 缺乏美元和“硬通货”的发展中国家紧随委内瑞拉,开始以计算机化的交换方式相

互直接交易那被低估了价值的商品并计算贸易额。总统查韦斯已经准许13个这样的

国家以实物与它的石油进行交易,例如古巴以医务部门在委内瑞拉乡村建设诊所作

交换。

那么这一现象的结果呢?美国将不能继续维持其巨大的经常账户贸易逆差,或者继续

发动无止境的反恐战争。美国将停止其单边政策,一个新的美国政府开始回到多边传统,

停止阻挠并重新加入联合国,并致力于更现实的国际合作。(13)

至于正发生在委内瑞拉的事件,上述(2)(7)已暗示了布什当局为何在2002年4月赞

同由军人领导的未遂政变。尽管政变在两天后就被瓦解,但许多报道都暗示中情局以及相

当尴尬的布什当局认可并可能积极参予了平民和军人领导的政变阴谋。

“布什当局是未遂政变的最大输家,这突显其破产的半球政策。最近几个月有一个消

息正慢慢传开:白宫官员曾会见过政变的核心人物,包括卡蒙纳(Carmona)。尽管美国

一再坚持明确反对一切不合乎宪法的推翻查韦斯的行动,白宫高级官员的评论却无法传达

这个信息。”

“中情局在1971年的智利罢工中所扮演的角色本来应该作为引发经济和社会不稳定的

典范以推翻查韦斯。在当年卡车工人的罢工中,中情局提供经费,秘密策划并人为延长一

场有计划的停工,其目的是使左翼的萨尔瓦多政府在经济上窒息。”

“中情局与委内瑞拉军队以及与政府对立的商业和工会领袖积极联络,把一场由公司

高层管理人员组织的一个下午的停工变成了一场几乎成功的政变。”(14)

令人感兴趣的是,根据迈克尔·鲁伯特(Michael

Ruppert)的文章,大约未遂政变发生一年前,委内瑞拉大使曾公开散布消息将改用欧元作

为石油货币标准。另外,有证据表明中情局仍然十分活跃,意在推翻民主选举产生的查韦

斯政府。实际上,去年12月乌拉圭政府官员透露,中情局在委内瑞拉的行动仍在秘密进行

:“乌拉圭EP-FA议员乔斯·纳亚迪(Jose

Nayardi)说,有消息表明,中情局和其他北美情报机构已实施计划,并可望在接下来的72

小时之内推翻查韦斯总统……。纳亚迪说,他已经收到了有关布什政府和乌拉圭政府之间

往来最高机密情报的复印件,前者要求后者提供合作以支持白领管理人员和工会激进分子

削弱查韦斯政府的不妥协态度。”(15)

委内瑞拉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对布什/切尼寡头政治集团极具政治影响力的石油

利益集团对将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私有化很感兴趣。另外,他们可能担心,查韦斯同拉丁

美洲12国以及古巴的实物交易将有效地把美元从那个重要的石油交易现金圈中挤走,从而

减少对美元的依赖。如果这种独特的石油交易模式扩散,会给美元带来更大的贬值压力。

所以,中情局持之以恒地尝试推翻查韦斯政权显然是很可能的。

美国经济已呈现重大的结构不平衡,包括创纪录的贸易逆差(现在约GDP的5%),6.

3万亿美元国债(GDP的60%),以及近来回升到数千亿美元的年度财政赤字。在“旧的规

则”下,上述原因会使任何国家的货币贬值。为什么美元在如此结构不平衡下仍然处于支

配地位?许多美国人认为,美元的强势只是由于我们的经济产量(例GDP),而统治集团

却深知与其他硬通货相比,美元的强势根本上是基于两个独特的优势。

事实上1945年以来美元的强势是由于它是国际储备货币,因此在全球石油交易中扮演

着“流通券”的角色(例“石油美元”)。美国印刷了成千上万亿的石油美元,各国政府

用它们向石油输出国组织购买石油(除了伊拉克、在某种程度上除了委内瑞拉、在不远的

将来也许还要除了伊朗),这些石油美元又以短期国库券,或其他以美元命名的资产如股

票、房地产等形式从石油输出国组织回到美国。就本质而言,全球石油消费为美国经济提

供了财政援助。因此,欧洲创造了欧元作为可选择的国际储备货币与美元抗衡,显然欧盟

也希望油价以欧元为基准。

评估美元和美国经济实力的“旧的规则”是基于我们灵活的市场、商品的自由流通、

高生产率、制造产业和贸易的盈余、政府对金融创新的宽松(例如,证券交易委员会)、

发达的基础设施、教育系统,当然还有总现金流量和收益,我们超一流的军事力量也为美

元注入了额外的自信。在过去的二十年里,上述许多因素保持至今,但一些作为“安全港

”的经济基本条件却受到了削弱。尽管美国经济内部巨大的不平衡和结构问题正日趋严重

,但美元作为指定的石油货币却创造了“新的规则”。下文《亚洲时报》文章的摘录讨论

了石油流通货币和美元霸权的“功德”(或者以那些拥有以美元命名的债务的发展中国家

观点,是“罪恶”)。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布雷顿森林会议达成了“黄金标准”(每盎司黄金35

美元)。但自1971年尼克松总统将美元和黄金脱钩以来,美元已经变成了美国、并且

只有美国能够根据法令生产的全球货币工具。现在美国的经常账户赤字已创纪录,并

已成为最大的债务国。美元作为不需要兑现的货币,其总量已相当于16年贸易总额之

多。截止2002年4月美国的债务已达6.021万亿美元,而其国内生产总值也不过只有9万

亿。”

“现在世界贸易已变成了一个游戏:美国生产美元,其他所有国家生产美元能够

购买的产品。相互交织的世界经济已不再为获取相对优势而交易,他们在出口上竞争

以获得所需要的美元,偿还以美元命名的外债并囤积美元储备以支撑本国货币的兑换

值。为了阻止投机分子和操纵者对本国货币的打击,各国中央银行必须获得并拥有数

量相当于流通中的本国货币的美元储备。市场对某个货币贬值的压力越大,它的中央

银行就必须持有越多的美元储备。这其实创造了对美元强势的“内置式”支持,它却

反过来迫使各中央银行储备更多的美元并使它更强。这种现象被认为是“美元霸权”

,由地缘政治的结构特性所创造,因为那些关键商品特别是石油是以美元命名的。人

人接受美元因为它可以买石油。石油美元的循环是美国榨取石油输出国利益的方法,

这是1973年以来美国容忍石油输出卡特尔的代价。”

“从定义来看,美元储备必定是投资于美国资产的,为美国经济创造资本账户盈

余。甚至在经历了一年的“剧烈校正”以后,美国股票市值仍处于25年来的高点。与

新兴的市场相比,更以高于票面56%的价格交易。”

“……美国资本账户盈余反过来为贸易逆差提供财政支持。另外,任何地点的任

何资产,只要以美元命名本质上其实就是美国资产。当美国通过政府行为使石油以美

元命名并使之成为不需要兑现的货币,美国实质上无偿拥有了全世界的石油。美国印

刷的美元越多,美国资产的价格就升得越高。强势美元政策使美国双赢。”(16)

1973年在沙特达成的这个独特的地缘政治协议,在过去的三十年里一直为美国的利益

服务。因为这种安排消除了美元对石油的风险,提高了所有以美元命名的资产或财产的价

值,允许联邦储备局制造真正大规模的债务和信用扩张(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信用泡沫

”)。只要有以下两个条件,美国经济中这样的结构不平衡将继续维持:

(1) 因能源和生存需要,其他国家继续需求并购买石油;

(2) 美元继续成为全球石油交易唯一的不需兑现的储备货币;

二战以后,正是上述因素以及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为美国投资带来的“安全港”名声

,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及军事霸权。欧元的出现成为意义重大的新的因素,显然它已构成对

美国经济霸权的主要威胁。另外,2002年12月另有10个国家被批准加入欧盟,这将导致在2

004年出现一个拥有4.5亿人口和9.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的经济体,直接与美国经济抗衡

(美国为2.8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10.5万亿)。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加瓦德·亚加尼(Javad Yarjani)——

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市场分析部负责人于2002年4月访问西班牙时所作的演讲。他的演讲完

全针对关于美元和欧元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交易货币标准。以下是他演讲的部分摘录,

就推动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货币向欧元转变的条件提供了他的观点。实际上,自从2002年

春天他发表演讲,他所归纳的货币转变所必须的两种变化已经发生。这也证明他坦率的分

析是作了切实考虑的。欧洲媒体激烈讨论这些关于欧元的重大事件以及其购买石油的潜力

,但美国媒体却完全过滤了这些消息。

“……现在的问题是欧元能否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竖立自己的形象,向美元的至尊

地位挑战,并由此在石油市场引起美元支配地位的动摇。正如我们都知道的那样,自1

945年以来“强大的美元”一直处于最高统治地位。在过去的几年里随着美国主宰世界

经济,美元甚至越发强劲,这种状况在近期可能不会改变。至九十年代末,超过80%

的全球外汇交易和一半的出口以美元命名。另外,美元占全部官方外汇储备的2/3。世

界贸易依赖美元,他国因此受缚于美元储备。这些储备已不成比例地高于美国在全球

产量中的份额,美元在世界贸易中的比例也大大高于美国在其中的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把欧元和美元所涉及的相关的经济规模相比较,特别是考

虑到欧盟的扩展计划,那么从长远来看欧元并不完全处于劣势。另外,欧元区在世界

贸易中的比例比美国高,而美国有巨大的经常账户赤字,欧元区处于有利的或者平衡

的对外贸易地位。另一个更有争议的辩论在于,保持油价和交易以美元方式是因为美

国是最大的石油进口国,尽管美国本身就是一个丰富的石油生产国。然而,只要看一

看原油出口统计,人人都会明白欧元区实际上是比美国更大的石油及石油产品进口国

……。”

“……从欧盟的观点来看,很显然欧洲更倾向于将石油付款由美元改为欧元。这

将有效地消除现金风险,也将提高对欧元的需求并因此提高它的价值。另外,石油在

世界贸易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就其价值而言,若把价格改为欧元标准,将推进全

球对这个单一货币的认同。而且,在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和欧元区之间存在着强有

力的贸易纽带,前者有超过45%的商品进口来自欧元区,而它又是欧洲最主要的石油

及其石油产品的供应者……。”

“就石油价格而言,对欧元的最终成功至关重要的是欧洲两大产油国英国和挪威

是否加入这个单一货币。考虑到他们是北海最大的产油国,而北海又是国际原油基准

布伦特的所在地,未来两国加入欧盟及欧洲统一体自然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将推动石

油价格体系向欧元转变……。”

“从短期来看,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国(可能有一些例外)期望继续接受美元付

款,但我相信石油输出国组织不会完全忽视将来采用欧元标准的可能性。就象当前其

他许多金融组织一样,石油输出国组织也在评估欧元作为新的货币将怎样决定它的生

存。对市场投机分子来说,关键问题是欧元整体的价值以及其他欧盟国家是否采用它

……。”

“现在中东和欧盟之间的双边贸易不断增长。若考虑欧洲是中东地区的最大的经

济伙伴,那么以欧元为石油标准很可能是切实可行的。通过进一步增加商业往来,帮

助吸引中东极其需要的欧洲投资,这些贸易集团之间的关系将进一步增强。”

“从长远来看,也许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双重制度能否同时运转?一个价格制度

能否同时适用于美元标准的西半球以及欧元标准的其他国家?如果欧元在石油交易市

场获得地位,对欧元实力的检验将持续。……如果欧元顽强挑战美元,这在本质上会

使欧元成为石油交易币种之一。从长远来看,一个使大多数国家受益的新的系统可能

就此产生。随着欧洲统一进程的深入再加上强大的欧洲经济,这很可能会变成现实。

时间可能在你们这一边,我祝愿欧元成功。”(17)

根据这个重要的演讲,一旦欧盟在2004年5月接纳另外10个成员国并扩展到4.5亿人口

,石油输出国组织考虑转换成欧元标准的动力将增长。欧盟扩展以后,国内生产总值之和

将从7万亿美元上升至9.6万亿美元,购买石油的人口比美国多33%。在2004年年中时,超

过一半的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原油将卖给欧盟,这还不包括欧盟中欧元的潜在使用者英国、

挪威、丹麦和瑞典。应该注意到,自2002年底起,欧元已经以与美元相当甚至更高的价格

交易,分析家们估计,相对于欧元,美元在2003年将继续走低。

显然,能够引发石油输出国组织向欧元标准转变的最终的关键因素将基于以下两点:

(1) 挪威的布伦特原油是否并且何时受欧元支配;

(2) 英国何时采用欧元;

关于后者,布莱尔正极力游说英国采用欧元,看来在未来十年内采用欧元在所难免。

如果英国采用欧元,我怀疑欧元区国家很快会协同努力把欧元建设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在

此,我还要向大家提供以下信息,它来自一位机敏的宏观经济学家,他对国际货币事物颇

有研究。

“最关键的一票很可能是瑞典。如果瑞典批准从2004年秋季开始采用欧元(where

approval this next autumn of adopting the euro

),这将勾起丹麦政府紧随其后的强烈愿望。丹麦的民意测验表明这项议案能以较大优

势获得通过,挪威的民意测验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加入欧盟。实际上,挪威早已通

过EEA合作在本国实行了大多数的欧盟经济指令,再加上强劲增值的本国货币,他们

进入欧盟不仅容易,而且会带来巨大的利益。”

“瑞典先行,丹麦、挪威极可能步其后尘,英国则成了推动欧元向国际交易和储

备货币迈进的真正阻力。只要英国在欧元之外,降低欧元与英镑之间的汇率成本继续

成为英国的当然首选。英国加入欧元(从长远来看是几乎确定的)会给(美元)重新

钉住布伦特原油基准造成很大的压力——

这个原油基准在伦敦的国际石油交易中心进行买卖——

所以不管是否加入欧盟,挪威人都不会反对。”

“最后,降低美元全球支配地位的策略已经起步,在我看来现在有的仅仅是使之

加速的理由。2004年之前石油输出国组织改变货币标准看来似乎不大可能,除了政治

动机(例如,不安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或者美元的无序崩溃(例如,由于持续的

伊拉克冲突导致高油价使日本银行崩溃),变化在十年内发生看来是可行的。”

换句话说,大约在2005/2006年,一些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转向欧元标准是合乎逻辑的

。当然这将使美元贬值,也会挫伤美国经济,除非它立即采取结构和货币改革,或者以其

大规模军事力量武力威胁石油输出国组织……。

面对这些潜在的可能性,我猜测布什总统企图在2003年推翻萨达姆,并试图以大大超

过石油输出国组织配额的速度大规模开采伊拉克石油,以降低全球油价并由此消除石油输

出国组织对油价的控制。这些“新保守派”的最终目的令人难以置信地大胆,而其打算却

是简单的——

以反恐战为前提最终瓦解石油输出国的决策进程,阻碍其向欧元标准不可避免地转变。

那么,在后萨达姆的伊拉克,布什政权将怎样破坏石油输出国组织对油价的控制呢?

首先,新就职的政权(显然是一个美国将军)将伊拉克变回美元基准。接着,在美国军队

保护的伊拉克油田,新的统治集团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快速增加石油生产——

大大超过石油输出国组织规定的每天200万桶的配额。

纳耶·阿利(Nayyer

Ali)博士一份简明的分析阐述了,为何伊拉克未充分利用的石油资源不会成为美国政府的

“利润机器”,但通过为制约和解除石油输出国组织对油价的控制提供经济工具,可以达

到其更重要的地缘战略目标,以实现其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求的解散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图谋



“……尽管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但它还从未以与其石油储备相当的比例开采石

油。自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的石油生产受制裁的限制,只允许在石油换食品计划内

出售石油(在过去的五年里伊拉克出售了价值600亿美元的石油),以及一切能被走私

出去的石油。这相当于每年少于十亿桶。如果伊拉克重新进入世界经济,它会允许在

石油开采上进行大量投资使年产量达到每年25亿桶,或者每天700万桶。”

“全世界日产油量为7500万桶,石油输出国组织为2500万桶。如果伊拉克日产700

万桶,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很显然,会有两件事情发生。首先,石油输出国组织瓦

解,因为它限制石油生产以使价格最大化的策略将最终走到尽头。有能力生产那么多

石油的伊拉克当然愿意那么做,它不会允许石油输出国组织把它的日产油量限制在每

天200万桶。如果伊拉克超出配额,那么石油输出国组织中谁会愿意放弃每天500万桶

的产量呢?没有一个国家承担得起,所以石油输出国组织必死无疑。这也将造成第二

个重要后果,石油价格全面崩溃,降至每桶10美元上下。现在全世界每年使用250亿桶

石油,每桶15美元的降价幅度使石油消费国每年在原油费用上节约3750亿美元。……

伊拉克战争是不赚钱的,但它会破坏石油输出国组织,但那无论如何会是一个长远的

结果,它要求伊拉克成功地再建成为一个发挥作用的国家,在石油开采上进行大规模

投资。”(18)

美国人民不大注意布什即将发动的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经济风险。由于油价飙升,不仅

日本日益虚弱的经济会陷入最严重的危机,而且还有与伊朗和委内瑞拉有关的另外的风险

。只要两者之一转向欧元标准,就会推动石油输出国组织展开内部讨论使欧元成为新的石

油货币。布什当局相信推翻萨达姆就可以除掉一座“尊神”,使美国得以控制伊拉克丰富

的石油资源,最终破坏和瓦解其余10个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

即使推翻萨达姆的战争很快结束且损失不大,油田保存完好,这最后一个问题无疑仍

是一场大的赌博。新保守派意在解除石油输出国组织对油价的控制(每桶22~28美元),毫

无疑问后者能感受到这种威胁。也许,利用伊拉克的石油,布什当局打垮石油市场的野心

会得逞,但我还是有疑问。石油输出国组织会听任伊拉克超出配额进行石油生产,给他们

一个自杀性的教训吗?相反,他们将聚会维也纳,把石油标准改为欧元以进行自我保护。

这样一个决定将标志着美元霸权的结束,也是我们危险的经济超级大国地位的结束。

在此我将再向大家提供一位专家朋友的分析,是关于当局正在进行的这场巨大的赌博



“只要世界各国联合起来放弃美元标准,就能推翻美国的霸权地位。这是当今国

际秩序的一个小秘密。无论现在还是可预知的未来,这是美国无法逃避的最致命的弱

点。直至今日,这种方针还未被贯彻,这与当今世界的现实有很大关联。西方发达国

家对变化将带来的巨大的破坏没有兴趣。但是,如果大多数国家视美国政府为‘流氓

’政权,那么变化无疑会发生。换句话说,当大家认为美国全球霸权的危害比推翻现

有国际秩序带来的危害更大时,变化就会发生。布什当局和新保守派运动已经开始了

多重阵线方针以保证这种变化不会发生。简而言之,将军事霸权凌驾于现有的经济霸

权之上。以上阐述的矛盾在于,唐吉诃德式的方针自身很可能会带来它本想防止的令

人害怕的结果。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在布什当局领导下,我们已经很遗憾地恢复了大量赤字。由于缺乏证券和交易委员会

强有力的控制,投资者信心进一步受挫。实际上,布什当局存在漏洞的经济和税收政策导

致连年有计划的赤字。即使不是一些国家加紧用欧元代替美元作为中央银行的储备,这也

将会进一步恶化美元的颓势。





纲要:





现在看来,任何中东和拉丁美洲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若胆敢尝试改用欧元作为石

油交易货币,他们将要么遭受美国的军事打击,要么受到美国情报部门暗地里的干涉。在

一再重复的“反恐战”的伪装下,布什当局操纵美国人民的意志,掩盖对伊战争宏观经济

动机的真相。对伊战争将不是由于萨达姆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或恐怖主义造成的威

胁,战争是为了石油货币,是为了阻止石油货币标准向欧元转换。

令人悲哀的是,美国已变得幼稚和自私。我们中太多的人宁愿受恐怖和谎言而不是信

念和真理的统治。当我们拒绝承认萨达姆不会对美国造成逼近的威胁,我们能允许政府在

伊拉克发起一场不受欢迎的战争从而开始危险的“先发制人原则”?更进一步,我们似乎

不能触及由于大量债务管理带来的经济的结构性虚弱,不堪负担的2001税收减免,创纪录

的贸易赤字,不可持续的信用扩张,财务丑闻,接近0的个人储蓄,创纪录的个人债务以及

我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和过度消费。

看来,不管布利克斯博士就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伊拉克发现或不发现什么,布什总统

已毅然决然地要发动这场“先发制人”的帝国主义战争,以占有世界上剩余的石油资源的

一大部分,然后使用伊拉克未充分利用的石油破坏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这种赌博会奏效

吗?我们只有等着看了。不过,战争的历史充满着意想不到的结果。我们的国家很可能不

仅要受到基地组织发起的更猛烈的恐怖袭击,也会遭受来自国际团体或石油输出国组织的

经济惩罚。当我们的政府抛弃国际法准则,发动一场对伊拉克的单边战争,并因此成为“

国际贱民”时,我们能无所事事地坐着看CNN吗?当我们对全球石油交易强制执行命令经

济时,我们不是抛弃了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的主张吗?最后,如果我们疏远这么多欧洲同盟

,怎么能有效地防止国际基地恐怖主义的威胁?

我们必须问自己这样一个根本的问题:在全世界部署我们勇敢而天真的士兵,用他们

的枪膛捍卫美元在全球石油交易中的霸权地位,在道义上这是自我防御吗?我们能够听任

当局对中东的帝国主义占领以满足我们过量的石油消费,却对拉丁美洲阴谋推翻民选政府

漠然置之吗?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对石油出口独立自主在选择交易货币,作为美国总统却

对他们以武力相威胁,这我们能接受吗?我赞成Peter Dale Scott博士在这些问题上的观点:

“……希望正直的美国人反对对另一个国家的平民进行导弹和炸弹袭击,因为这些国

家与美国自已制造的金融危机没有关系或关系极小……解决这些核心问题唯一的方法就是

通过多边途径。美国已强大到足以以武力统治世界,但经济上它却日渐衰落,越来越没有

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债务。布什当局的意图显然是以军事实力无视经济现实,好象根本没

有经济惩罚的风险。他们应该记住1956年英国人从苏伊士运河充满耻辱的撤退,这是美国

人强迫的,交换条件是美国人支撑处于颓势的英镑。(19)

自相矛盾的是,当局好战的政策带来的可能正是他们希望避免的结果——

石油输出国组织转用欧元为石油交易货币。有见识的爱国者们意识到,军事帝国主义过度

扩张不仅对我们的国际地位有害,而且也可能因此对经济稳定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保

持沉默不仅是误入岐途,也是“假爱国主义”。我们决不能沉默,眼看着我们的国家变成

一个“流氓”超级大国,依靠残忍的军事力量,“促使”发展中国家或石油输出国组织放

弃美元标准——只用轻轻的一笔——判美帝国死刑。

这不是我们必然的命运。那么,我们将在什么时候要求政府进行能源节约、发展可恢

复能源并且以持续平衡的预算真正减少赤字?我们将在什么时候废止不堪负担的2001税收

减免以创造平衡的预算,加强公司财务法,对制造业和出口业进行大量再投资以逐步并且

认真地将贸易逆差变成贸易顺差?毫无疑问,如果我们想要恢复并保持在国际上“安全港

”的投资地位,我们必须采取这些并且更多更困难的经济结构改革。

更进一步,当局就全球货币系统改革与G-

8展开讨论看来是必要的。我们必须用我们的经济去适应来自作为备选国际储备货币的欧元

的挑战。我赞成那些开明的经济学家,他们提议美国开始召集下一次“Bretton

Woods”会议。美国当局应该同意欧元成为下一个国际储备货币,赞成美元和欧元具有同

等地位并形成一个“交易圈”,这将促使石油输出国组织石油交易货币双重标准的产生,

甚至研究第三个储备货币“亚洲联合体”的日元/人民币看来都是明智的。令人遗憾的是,

布什当局根深蒂固的政治意识形态和这些必要的经济改革是不相调和的,最终我们美国人

民必须要求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我们需要负责任的领导人,他们愿意恢复到平衡的预算、

节约的财政方针,他愿意回到致力于多边对外政策、寻求广泛国际合作的传统中去。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牢记Thomas Jefferson 等founding

fathers的智慧,他们坚持新闻自由的重要性,因为它是我们最好的、也是唯一的保护民主

的机制。美国人民不了解本文讨论的问题,因为美国大众传媒已被缩减到了一小撮过滤美

国国内信息流通的消费/娱乐和利益驱动的联合体。令人悲哀的是,美国今天困境的一部分

正是由这些传媒集团造成的,是他们没有履行“告知”公众的责任。我们的国会必须制定

改革方案,因为这是对民主的一个合法的威胁,因特网不应该成为我们唯一的真实信息的

来源。

所有的战争都是为了资源或者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显然布什当局会很快加入“石油货

币战争”作为第三种范例。然而,我担心世界人民不能容忍美帝国主义用它的军事力量占

有一个主权国家,因为这个国家将它的石油以欧元而不是美元出售。同样地,如果布什当

局对伊拉克发起一场本质上是单边的和毫无理由的战争,我怀疑历史学家会和善地对待他

和他的政府(I doubt the historians will be kind to him or his

administration)。对世界人民来说,他们的打算已经昭然若揭,但是,热爱这个国家的美国

人民啊,你们何时才能识穿他们的真面目?

“如果你撒一个大谎并且不断重复,人们最终会相信它,但是,谎言只能维持到国家

机器还能就谎言的政治、经济、军事结果继续蒙蔽人民的时候,统治者会动用一切力量压

制不同意见,这对它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真理是谎言致命的敌人,也正因为如此,真

理是这个国家机器致命的敌人。”

——约瑟夫·戈培尔, 德国宣传部长,1933~1945





关于石油的背景资料

为了了解石油和伊拉克,我已经在附录部分列举了Michael Ruppert

的有争议的网站“From the

Wilderness”上的四篇文章。尽管Ruppert不时有一些文章过于考究,但他们在石油问题、

能源和布什一直强调的“反恐战争”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能提供大量的信息,以下就伊

拉克石油储备简单讨论地缘政策问题。

除了美元受欧元威胁这一核心驱动力以外,与即将到来的对伊战争相关的其它问题显

然与在里海地区另人失望的地质发现有关。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亚洲中部的里海地区被

认为贮有大约2000亿桶石油(与沙特的石油储量相当)。(20)根据Enron早期的可行性研

究,使这些石油走向市场的最简单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建立一条自Kazakhstan、穿越阿富

汗直到巴基斯坦边境的输油管道,在1998年,时任Halliburton总裁的切尼表达了对建设这

条输油管的强烈兴趣。

实际上,这些石油资源是切尼在2001年五月发布的能源计划的中心组成部分。根据他

的报告,到2020年时,美国的石油进口将达到90%,因此,利用里海地区的石油资源被认

为是一个战略目标,能够帮助满足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降低我们对中东石油的依赖。(2

1)

根据一本法国书籍《被严禁的事实》(The Forbidden

Truth)(22),布什当局不顾联合国已经对塔利班实施的制裁,于2001年2月2日至8月6日

期间与被认为是“流氓政权”的塔利班进行谈判。根据这本书,按照美国驻巴基斯坦前任

大使Naik先生的说法,塔利班显然不够合作,美国在2001年夏天就已向他们发出威胁,如

果他们不同意我们的要求,将面临军事打击。对布什当局和切尼的能源计划来说,本?拉登

发动9/11袭击竟是幸运的。The pre-positioned

美国军方与由中情局提供现金的北约领导人们,发动了侵略阿富汗的战争,塔利班被推翻

了,亲美的Karzai政府被扶持上台,2002年初输油管项目走上正轨,但是…

打了三口勘察井以后,分析表明里海地区的石油储量大约仅为100~200亿桶(尽管那里

确实有大量的天然气),(20)而且质量较差,硫的含量较高。这样一来,一些大石油公

司纷纷放弃输油管项目,因为它不再是有利可图。不幸的是,对里海地区的新认识与美国

、印度、中国乃至亚洲欧洲都有着极大的关连,因为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可利

用的石油贮量一下子减少了20%(据估计减少了大约1~1. 2万亿桶)(20,

23)。于是,布什当局迅速将注意力投向了石油之国伊拉克——

其已探明石油贮量占世界总量的11%(1120亿桶)。不过,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伊

拉克未作过地质勘察,所以俄罗斯、法国、美国的石油公司都热切地想要租用伊拉克未开

发的油田,那些油田的石油贮量可能高达2000亿桶(24),于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本

拉登很快由新的1号敌人萨达姆 候赛因代替。

如果想从地缘政治的观点了解石油资源耗竭将产生的重大影响,以及可能对公民自由

和民主进程带来的潜在的危害,已退休的美国特种部队军官Stan Goff

在《无尽的战争和它的根源》(25)一书中作了严肃的分析。同样地,如果想了解围绕9/1

1悲剧的一些unspeakable证据,由Gore vidal撰写的有争议的文章《The Enemy

Within》作了彻底的介绍,尽管这篇文章在意大利和《英国观察家》发表,

却未在美国的媒体上发表,Vidal最近的一本书《Dreaming War》features this as the opening

essay.(26) 最后,英国政治学家Nafeez Mosaddeq Ahmedr的文章《The War on

Freedom》:美国怎样并且为什么在9/11被袭击presents fundamentally disconcerting questions

about the 9/11 tragedy and is highly illuminating.(27).





References:

1. Rangwala, Glen, “Claims and evaluations of Iraq’s proscribed weapons,” Cambridge

University (March 7, 2003) http://middleeastreference.org.uk/iraqweapons.html

2. FAIR Fairness & Accuracy In Reporting, “Media Advisory: Star Witness On Iraq Said

Weapons Were Destroyed. Bombshell revelation from a defector cited by White House and

press”(Feb 27 2003) http://www.fair.org/press-releases/kamel.html

Official UNSCOM/IAEA Document: http://www.fair.org/press-releases/kamel.pdf

3. London, Heidi Kingstone, “Middle East: Trouble in the House of Saud,” The Jerusalem

Report(Jan 13, 2003) http://www.jrep.com/Mideast/Article-0.html

4 Recknagel, Charles, :Iraq: Baghdad Moves to Euro,” Radio Free Europe (Nov 1, 2000)

http://www.rferl.org/nca/features/2000/11/01112000160846.asp

5 Islam, Faisal, “Iraq nets handsome profit by dumping dollar for euro,’ The Observer (Feb 16,

2003) http://politics.guardian.co.uk/Print/0,3858,4606565,00.html

6. “Economics Drive Iran Euro Oil Plan, Politics Also Key,” IranExpert(Aug 23, 2002)

http://www.iranexpert.com/2002/economicsdriveiraneurooil23august.htm

7. “Forex Fund Shifting to Euro,” Iran Financial News, (Aug 25, 2002)

http://www.payvand.com/news/02/aug/1080.html

8. Gutman, Roy & Barry, John, “Beyond Baghdad: Expanding Target List: Washington looks at

overhauling the Islamic and Arab world,” Newsweek (Aug 11, 2002)

http://www.unansweredquestions.net/timeline/2002/newsweek081102.html

9 Costello, Tom, “Japan’s Economy at Risk of Collapse,” MSNBC News (Dec 11, 2002)

http://www.msnbc.com/news/845708.asp

10 Gluck, caroline, “North Korea embraces the euro,” BBC News (Dec 1, 2002)

http://news.bbc.co.uk/1/hi/world/asia-pacific/2531833.stm

11. “What the World Thinks in 2002 – How Global Publics View: Their Lives, Their Countries,

The World, America,” The Pew Research Center For The People & The Press (Dec 4, 2002)

http://people-press.org/reports/display.php3?ReportID=165

12 “Euro continues to extent its global influence” (Jan 7, 2002)

http://www.europartnership.com/news/02jan07.htm

12a. Garnaut, John, “US Dollar Losing Its Position As Asia’s Reserve Currency,” rense.com

(July 17, 2002) http://www.rense.com/general27/rec.htm

12b. Palmer, Randall, “Canada sells gold, keeps shift into euro reserves,” Reuters/Forbes (Jan

6, 2003) http://www.forbes.com/newswire/2003/01/06/rtr838251.html

13 Henderson, Hazel, “Beyond bush’s Unilateralism: Another Bi-Polar World or A New Era of

Win-Win?” InterPress Service (June 2002)

http://www.hazelhenderson.com/Bush’s%20unilateralism.htm

14 Birms, Larry & Volberding, Alex, “U.S. is the Primary Loser in Failed Venezuelan Coup,”

Newsday (April 21, 2002)

http://www.coha.org/COHA%20_in%20_the_news/Articles%202002/newsday_04_21_02_us_ven

ezuela.htm

15 “USA intelligence agencies revealed in plot to oust Venezuela’s President,” (Dec 12, 2002)

http://www.vheadline.com/0212/14248.asp (link now dead)--see

http://www.ratical.org/ratville/CAH/linkscopy/UsintelVen.html

16 Liu, Henry C K, “US dollar hegemony has got to go,” Asia Times (Apr 11, 2002)

http://www.atimes.com/global-econ/DD11Dj01,html

17 “The Choice of Currency for the denomination of the Oil Bill,” Speech given by Javad

Yarjani, Head of OPEC’s Petroleum Market Analysis Dept, on the International Rold of the Euro

(Invited by the Spanish Minister of Economic Affairs during Spain’s Presidency of the EU) (Apr

14 2002, Oviedo, Spain)

http://ww.opec.org/NewsInfo/Speeches/sp2002/spAraqueSpainapr14.htm

18 Nayyer, Dr. Ali, “Iraq and Oil,” PakistanLink (Dec 13, 2002)

http://www.pakistanlink.com/nayyer/12132002/.html

19. Scott, Dr. Peter Dale, “Bush Deep Reason’s for the War on Iraq: Oil, Petrodollars, and the

OPEC Euro Question” (Feb 15, 2003)

http://socrates.berkeley.edu/~pdscott/iraq.html

20 Pfeiffer, Dale Allen, “Much Ado about Nothing—Whither the Caspian Riches? Over the Last

24 Months Hoped For Caspian Oil Bonanza Has Vanished With Each New Well Drilled—Global

Implications Are Frightening,” From The Wilderness(Dec 5, 2002)

http://www.fromthewilderness.com/free/ww3/120502_caspian.html

21 Ruppert, Michael, “The Unseen Conflict—War Plans, Backroom Deals, Leverage and

Strategy—Securing What’s Left of the Planet’s Oil Is and Has Always Been the Bottom

Line,” From the Wilderness (Oct 18, 2002)

http://www.fromthewilderness.com/free/ww3/101802_the_unseen.html

22 Jean Charles-Briscard & Guillaume Dasquie, The forbidden Truth: U.S-Taliban Secret Oil

Diplomacy, Saudi Arabia and the Failed Search for bin Laden, Nation Books, 2002

Interview: Donahue With Jean-Charles Brisard:

http://www.truthout.org/docs_02/08.16B.donahue.brisard.htm

Paris Reporters Say Bush Threatened War Last Summer:

http://www.villagevoice.com/issues/0201/ridgeway.php

Reviews of the book: http//www.ratical.org/ratville/JFK/JohnJudge/911mar2002.html#0327a

23 Ruppert, Michael, FTW Interview: “Colin Campbell on Oil—Perhaps the World’s Foremost

Expert on Oil and the Oil Business Confirms the Ever More Apparent Reality of the Post-9-11

World,” From The Wilderness (Oct 23, 2002)

http://www.fromthewilderness.com/free/ww3/102302_campbell.html

24 Paul, James A, “Iraq: the Struggle for Oil” Global Policy Forum (Dec 2002)

http://www.globalpolicy.org/security/oil/2002/08jim.htm

25 Golf, Stan, “The Infinite War and its Root,” From The Wilderness (Aug 27, 2002)

http://www.fromthewilderness.com/free/ww3/082702_infinite_war.html

26 Vidal, Gore, Dreaming War: Blood for Oil & the Cheney-Bush Junta, Nation Books, 2002. His

essay, “The Enemy Within” was first printed in UK Observer (Oct 27, 2002)

http://www.ratical.org/ratville/CAH/Enemy Within.html

27 Ahmed, Nafeez, The War on Freedom: How and Why America was Attacked, September 11,

2001, Tree of Life Publications, 2002

Complete 400-page PDF copy of book: http://globalfreepress.com/books/warfre-book.pdf

www.thewaronfreedom.com

Yahoo! Groups: WarOnFreedom: http://groups.yahoo.com/group/WarOnFreedom

Book Review by Wanda Ballantine: http://www.ratical.org/ratville/CAH/WoFreview.html



--------------------------------------------------------------------------------

《人民春秋》 2003 年 4 月 15 日 总第 36 期 http://maostudy.org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0550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