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试撕芦笛《开擂宣言》。听从版主之眼,改掉题目。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试撕芦笛《开擂宣言》。听从版主之眼,改掉题目。   
柿油党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试撕芦笛《开擂宣言》。听从版主之眼,改掉题目。 (538 reads)      时间: 2001-11-03 周六, 上午2:1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试撕芦笛《开擂宣言》



  芦笛在网上摆开擂台,一副东方不败的架式,贴出《开擂宣言》。不

妨来细细看一下:



“老芦上网一年七个月了,与人辩论无数次,但至今没有一次

有点起码水平,完全是浪费时间。”



  这倒是实话,每次都是芦笛以歇斯底里大发作,“满地撒泼打滚”,

“一有风吹草动他就要出来丢人现眼,施展他的滚地功”,为后进网虫增

长见识。



“如果网民是全体中国人有代表性的取样,那麽以我个人的经

历而言,似乎可以说中国人至今没学会理性辩论。”



  这就是芦笛的逻辑。用毫无根据的假设“网民是全体中国人有代表性

的取样”来推理。网上众人根本就不能代表“中国人”,知道芦笛的更是

网人中的一小撮,有兴趣跟芦笛吵架的更没几个。真有逻辑常识,就不会

如此“隧眼”观天。



  然后芦笛倒打一耙,将自己常用的手段加到“我遇到过的论敌”身上。



“一、曲解和编造对方的观点,然后加以痛驳。”



  这一招是芦笛的绝招之一。在下面第三招里就硬栽樊弓“逼我承认自

己是对民运领袖怀有私仇的‘公众人物’,是丧失文德和社会责任心的立

牌坊的婊子,是助纣为虐、欺压弱势集团、扼杀民运事业于萌芽状态的

‘人格谋杀’犯。”



  大家可将樊弓的《驳芦笛先生五招》找来看看,这些罪名是不是芦笛

强加的,是不是在“自行简化为与原意毫不相干的几句话,然后势如破竹

地劈倒那个自己捏出来的泥人”。



  芦笛接着说“我的政论一般讨论较大的题目,为了详细阐明论点论据,

便写得很长。”当然,芦笛的题目都大过天,动不动就中国人如何如何,

这个民族如何如何。拿着一些小范围的例子就敢将如此多样的中国人都一

网打尽。至于所谓的“论据”往往是错误和扭曲的,如果谁敢揭露其证据

站不住脚,就是第二条罪名:



“二、抓住细枝末节,引经据典、缠夹不清、离题万里地详加

驳斥,最后使辩论淹没在毫不相干的五里雾中,使所有的人都

缠得头昏脑胀,连最初扯的是什麽事都忘了。”



  芦笛在此又要代替“所有的人”来“头昏脑胀”了。大而无当的题目,

用些不沾边的,靠不住的论据就敢说“详加论证”。专业的社会学家们,

用专著都不一定能论证的题目,在芦笛这里就能“详加论证”。而所列

“论据”既不可靠,又难以验证。有谁见过以这类证据为基础的“论点”

能立起来的?



“三、避开本人的观点,专在我的私德、动机、政治立场、行

为后果上狠下功夫。”



  然而这么做的正是芦笛自己。不知道内情的人看了芦笛对樊弓的指责,

一定会以为樊弓怎样对芦笛进行人身攻击和丑化,自然要怀疑樊弓的“私

德、动机”。看看原文就知道,实际上是芦笛全面丑化樊弓。而在“行为

后果上狠下功夫”也是芦笛的绝招。芦笛将自己的恶劣行为归罪于那些污

言秽语的骂贴,将谴责芦笛的舆论跟这些脏话贴混为一谈,然后自己就有

了“撒泼”的正当理由。那种脏话贴,除了芦笛谁会记住并作为对付舆论

谴责的“宙斯盾”?



  然后再举例“类似地,有人曾苦苦逼问我是不是‘X独分子’,似乎

我一旦承认那个罪名,所有的谬论便不攻自破了。”将樊弓跟那些扣帽子

的人“类似”起来,似乎这样一来,樊弓所有的观点“便不攻自破了”。



  刚说完第一条,就敢在第三条里现身说法,这种胆识也只有“风化”

家才有。



“四、使用偷换概念、荒唐类比、“连锁推论”(即飞跃推理)

等诡辩术。”



  具体例子见《试接樊弓先生六招》。里面的“偷换概念、荒唐类比、

‘连锁推论’(即飞跃推理)等诡辩术”一定可以让读者大开眼界。



  “五、死不认输,死缠烂打。”正是芦笛的自画像。芦笛这几天对金

录的恶劣人身攻击,何等生动地描绘出“一个有点胸襟和器量的汉子”,

尽管芦笛自己也在网络上扮女人;对易大旗的人身攻击又何等鲜明地表现

出芦笛是“一个有点胸襟和器量的汉子”。“要是有一丝自爱之心,趁早

向你无辜伤害的人道歉,再若无其事地腆颜混世,还要表白自己崇高的爱

国情怀,只能让人作三日呕”。



  当然所有的道德规则都是制定给别人遵守的,这种双重标准的“风化”

家是不可战胜的。芦笛厉声谴责金录“再次开了把内部坛子的事捅到外头

来的先例,而且扒了人家别的笔名。这种‘女侠’,连市井泼妇都不如”。

不健忘的话,应该记得芦笛多次炫耀自己在某个内部论坛如何如何,远在

金录说“我现在还在敲打芦帝,只是在另外一个地方”之先(暂且假设芦

笛的引用的没有歪曲),还说马悲鸣视力不好找不到这个地方,不然一般

人也不知道有这么个“内部论坛”。不知道是谁总在“再次”“开先例”?

不健忘的话,也应该记得芦笛多次炫耀自己的眼力,一声“喝破”大贼,

不知道这是不是“而且”“扒了人家别的笔名”?不健忘的话,应该记得

芦笛将马悲鸣的“通信捅到网上来”,尽管大部分内容马悲鸣矢口否认,

读者也不清楚是芦笛编造还是另有其人,这种行为算不算“违背起码的道

德准则”?这样的网络道德家,难道不是“连市井泼妇都不如”?



“在这方面表现最好的只有一个方舟子,被我驳倒后便以沉默

出局。除此之外无一不是纠缠到底。常用的手法是多次重复被

人家驳倒了的命题,只是换用另一种表述方式而已。”“如同

孙大圣的脑袋,你砍了这一个,他又冒出另一个来,内里完全

一样,只是化装不同,这样无穷地纠缠下去,直到对方砍到手

酸得再也抬不起来,只得自认精力不济,闭口不言。”



  芦笛的自我感觉何等的好。方舟子是否跟芦笛争论过,是否“沉默出

局”当然都是随芦笛怎么说的了。不过芦笛最近的一张大字报,方舟子没

有理睬倒是真的,到底是别人“不敢”还是如同芦笛常挂在嘴上的“不屑”,

芦笛当然是不必证明的了。



  芦笛拿着林思云来作例子,想“逻辑”地证明网络众人没有“一个有

点胸襟和器量的汉子”。这样的例子最多证明林思云不是“一个有点胸襟

和器量的汉子”,跟众人何干?难道所谓的“高手”就可以“代表”众人,

被芦笛贬低?常在网上的人,谁没有见到过有错就认的人?这种将所有人

都通通打死的手法倒是很“理性”。



  芦笛说“上面这一套之所以成了中文网上辩论的‘正道’,是因为咱

们没有个独立的裁判或陪审团来裁决。正因为无人定胜负,‘谁最后住嘴

谁就赢’便成了中文网上的不成文法”,难怪芦笛要一再说方舟子“沉默

出局”,原来是要保证“最后住嘴”的优势。不过好像众人并没有因为芦

笛在文中“夹枪带棒”对其他人进行攻击,就认同他“最后住嘴”的伟大

胜利。



  至于芦笛说“这种辩论的唯一社会功效,在我看来,是培养咱们知识

分子为了面子死缠烂打、甚至矢口否认自己说过的话的无赖精神,只能加

速本民族的痞子化”,试图将网络争论使芦笛“加速”“痞子化”的事实,

扣在“本民族”的头上。别说芦笛如何地“痞子化”,就算更进一步成为

彻底的泼皮,也不会对“本民族”有什么影响。无论如何,芦笛的行为都

是个人行为,跟“中国人”的“民族”无关。





  “说实在的,这些痛苦经验,倒足了老芦的胃口。上网一年半,除了

一位霜天晓角先生,老芦还从没碰上过一位可以走上半招的辩论对手”的

牛皮吹破网络,为什么就不会是芦笛惯使以上五招而永远胜利,或者别人

没空、没兴趣、不屑跟他辩论?



“网络的发明似乎是给咱们用来吵架的,不是理性辩论的。因

此,我对即将进行的辩论毫无信心,事前就知道除了浪费我的

时间外,itleads nowhere。”



  芦笛自己在网络上吵架,于是所有的人就都只会吵架。挂起“擂台”

的羊头,卖自吹自擂的狗肉。这能否达到让众人同意“芦笛在很多自学的

领域里,其水平比多数专业者高明不知凡几”(魏碑)的效果,日久自现。



“本来,我和民运领袖素不相识,和这些人毫无私人恩怨,出

来批评指责这些人,是希望能挑起理性讨论,总结以往血的教

训,为民主在中国的实现找出一条正确的途径来。但现在看来

这个目的根本就不可能达到。”



  芦笛真以为自己说一套做一套的“风化”家作风,能够“为民主在中

国的实现找出一条正确的途径来”。真以为自己星宿派的“道骨仙风”,

会散发出“民主”的气味来。



“无论左中右,中国人打的旗号可以不同,内里都是那个反理

性的瓤子。论道于盲,缘木求鱼,明知山有屎,偏向屎山行,

是只有老芦这种傻冒才会干的事。如果说这次辩论有什麽实际

意义的话,那也不过是它大概能帮咱们轰起这个论坛来罢了,

因为中国人爱看打架。”



  既然中国人“内里都是那个反理性的瓤子”,自然要光腚大仙的拯救

了。



  西谚有云:“公鸡是自己的粪堆上的英雄”。道德家要以自己一次次

人身攻击、侮辱和谩骂的实际行动在网络上堆起宏伟的“屎山”,那是什

么谴责都不能凑效的,用芦笛自己的话,就是“严重的paranoia”。



  为了确保自己的胜利,芦笛限定辩论范围,声称“老芦还得保护自己

的时间不被人恣意谋杀。”



“ 一、民运和民运人士乃至弱势集团是否可以批判



二、对86学运的批判



三、对方励之的批判



四、对89学运的定性与批判



五、对89学运领袖如柴玲的批判



六、‘民主恩赐论’”



  且不说有多少人对这些有兴趣,或者有什么争论的必要(比如头一条,

这些难道跟芦笛一样是批不得的?),就算别人有兴趣,芦笛自己有什么

站得住脚的历史材料来作“论据”,还不是信口开河。



  所以芦笛说“我准备把这六个方面的观点列成提纲,一次推出一个方

面的的提纲来。在一个阶段只围绕那个提纲辩论。如果有人偏离观点交锋,

又去搞上面说的那五招,本人概不作答,算他赢了就是。偏离提纲内容的

文字我也不答。在一个阶段内,我只回答值得回答的文章。如果在哪一点

上被驳倒,我立刻公开认输。如果过了一定时间仍没有我值得回答的东西,

我就公布下一个问题的提纲。”



  这就是为什么芦笛总是自称没有人反驳他的“观点”。干巴巴轻飘飘

的观点,谁能反驳?自然是“无招胜有招”的以逸待劳之法门。别人反驳

就得长篇大论,“详细阐明论点论据”,一点题纲就能如此有效地让对手

的时间被芦笛“恣意谋杀”,直到“对方砍到手酸得再也抬不起来,只得

自认精力不济,闭口不言”。



  如果哪个高手真有闲情跟芦笛对练,也保不定被一顶“五招”的帽子

打下台去,芦笛的“论据”“逻辑”等练门都被“细枝末节”的金盔铁甲

报裹得严严实实,他自然是稳操胜券。谁有能保证“风化”家不“披头散

发使起滚地功来”,祭出大字报的法宝来?《试接樊弓先生六招》就是现

成的例子。毕竟,没多少人有这种光腚维持风化的勇气。



  再不然,如果被驳得体无完肤,芦笛还有一绝招:装聋作哑。是否

“偏离提纲内容”众人尚可以判断,芦笛不理也勉强说得过去,“值得回

答的文章”则完全由芦笛自己判断。谁能知道“过了一定时间仍没有值得

我回答的东西”就不会肯定地发生?



  一个要“理性辩论”的“宣言”,却如此没有理性,实在是跟“风化”

家的网德是一路货色。



  规矩由芦笛制定,由芦笛执行,由芦笛解释和裁判,当然还要由芦笛

来“雄辨”,芦笛能不“由胜利走向胜利”?一篇宣言,“风化”家的光

腚如初升的太阳,照耀网络,指引众网虫的“理性”,教导众网虫“辩论”。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2885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