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再谈“积极分子现象”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再谈“积极分子现象”   
芦笛
[博客]
[个人文集]

论坛管理员




加入时间: 2004/02/14
文章: 31803

经验值: 519165


文章标题: 再谈“积极分子现象” (773 reads)      时间: 2003-4-15 周二, 上午6:19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再谈“积极分子现象”





芦笛





今日蒙娘子开恩,批准进来看看。见到新来某网友出来挺我那不成材的师弟,随便也在嚷嚷要老马拜帅,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



我说诸位,我那不成材的师弟是挺不起来的,这小子是狗肉上不了席面,做大不尊,天生就不是做头面人物的德行。他喜欢的倒是冒充小人,专把屎盆子往自家头上扣,真是邪了门了。



更有意思的那位新来挺马者(似乎姓陈吧,记不住名字了,恕我年老记忆力衰退)还说老马“特立独行”,整个满拧了。我过去就封他为独知,结果拍马屁拍在火腿上。他自承根本不是什么独立知识分子,奉行的是“有奶便是娘”政策,说文点便是“国士待我,国士报之,阶级敌人待我,阶级敌人报之”,至今还在豫让的水平,高我两千多年。



而且这小子还有点受虐狂。他是我在网上见过的最没嫉妒心的同志,真诚地佩服“有才”者,而这所谓“有才”,就是骂他能骂出花样来。小子第一次见教授,比制台见洋人还卑下三分。教授百般侮辱他,简直就不拿他当人看。可这小子就是有那涵养,发扬基督徒打肿左脸送上右脸的风格,百般奉迎讨好,直到连教授那种人都觉得不好意思再骂他为止,让我在一旁看得气不打一处来:你好歹也算一派大宗师,犯得上被胸无点墨之辈如此折辱还唾面自干么?



所以,他现在见了大师兄如相国寺泼皮见了智深般扁扁地伏,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骂他。当然,骂他的人海了去了,但能骂得让他一句话都答不出来,只能暗自在心中佩服的,大概网上也就只有我这大师兄。说来惭愧,我这“师兄”是“强迫作爱”作出了爱后变成的,唉唉。



上面虽然说的是实话,但调笑的意思居多。其实我这么干,自己也知道是在欺负师弟。但问题是如果我不这么对他,他马上就要翻脸暗算我了。其实尽管老马说话颠三倒四,我还是颇佩服他的,起码我就没有他博学,什么P事都知道。而且他的许多想法不失original,是国人中难得见到的怪脑人,只是思维混乱而已,但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毛病。所以本人赞成他登坛拜帅,封为奸坛第一条好汉。



那位挺马新网友和咱老百姓(真)(我总想问你,难道还有一个假的“咱老百姓”不成?)还重申了老马发现的“狗腿子现象”,对此我倒觉得还可作点补充。



愚以为,如果用是否当过团、班干部或曾否在共党手下春风得意过来评判政论写手,似乎完全是毛共的“清理阶级队伍”的传统作法,只是把“加入三青团”的“三”字换成了“共”字而已,窃以为不足取。不过,老马发现的经验规律确实也能解释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需要的是从理论上解释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而这我已经在以前的文章中解释过了。过去咱们所谓“培养革命接班人”,就是“培养狗腿子”的同义语。因为“狗腿子”不好听,本人建议改为“积极分子”。因此,老马发现的现象,其实是这么回事:



“在国内是积极分子者,出国后多数变成民运人士或亲美积极分子。”



逆定律也成立:



“在国外的亲美积极分子或民运人士,当年在国内多半是积极分子”。



这就是老马发现的“狗腿子走到哪儿都是狗腿子”的粗话细说,也就是用俗话表述的经验规律的学术化表述。



需要指出的是,马师弟的隧道眼,让他将这种现象归结于个人天生气质问题,因而不但使这重大发现带上了道德批判性质,而且有纠缠个人私怨、进行人身攻击之嫌。应该看到的是那种教育制度是一种负筛选机制,专门筛选趋炎赴势之辈并加以提拔表彰,以鼓励他人效法,于是便社会化大生产出无数的狗腿子来,使咱们的国家成了不折不扣的“狗腿之邦”。



这一点我早在自传中指出过了:



【直到如今,学生干部们从来是既听话、成绩又好的主,(在中国,“听话”从来被认为是孩子们的最高美德。说给某家长最好听的恭维话,便是称赞他的孩子“乖”。)这些班干如同班主任的耳目与爪牙,及时通知她班里发生的一切事情。作为回报,老师们便赏给他们各种荣誉与职位。一般来说,一个干部从小学便开始了他的政治家生涯,一直到他进入地方或是中央政府,去扮演类似西方文官(civil servants)的角色。



这种人事制度的设计,保证了一个有原则或有个性的人决不会被选中。要当干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能揣摩上峰的意图,只说他想听的话,只做他喜欢的事。更重要的是,他必须有见风使舵、窥测大局的能力,毫不犹豫地牺牲任何人包括他的上司(正如在文革中普遍表现出来的那样,对“走资派”下毒手的人不是群众,正是他们原来的宠儿们),以赢得在权力斗争中占了上风的那一派人的欢心。如果中国谚语说的那样,他们是一群“有奶便是娘”的人。──《人生第一课》《黑崽子》摘译】



筛选班、团干部的根本标准,用一句话就能道破实质,那就是“权势筛选”,看你善不善于迎合趋附权势。不难想见,这种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干部必然有如下特点:



第一、没有什么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精神,更没有什么个性,只知道人云亦云。



国内的学校如同阴间的大磨,专门磨断有个性的人的脊梁骨。能当上学生干部者,必然是百依百顺的“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的乖儿子、甜囡囡。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导出:在美国主战者、在欧洲反战者,多半是当年的积极分子,因为他们耳朵特别软,没有主见,是天然的洗脑对象。



第二、具有杰出的望风使舵、趋炎赴势的能力,不管到了什么社会,一定会本能地往“主旋律”上靠。



第三、从小就习惯指挥人,培养出了领袖欲。因此,这些人一般都有政治野心,总想当人民领袖作人上人,卷入政治活动的概率远远高于普通人。



第四、从小就代表“正确”“先进”“光明面”。因此,这些人的“正义感”特别强烈,特别自以为是,绝对不会对自己信奉的东西发生怀疑,更不会怀疑自己。从小就给培养成了怀疑论者的天敌。



第五、这些人从小就在班主任领导下讨伐落后分子,因此,他们特别酷爱“舆论一律”,特别见不得马芦这样的落后分子的奇谈怪论、异端邪说。



根据这些特点,立刻便能解释马师弟发现的正定律和逆定律。据此还可以导出推论:



“国外和国内的积极分子换的只是帽子,瓤子绝对是一回事。而且,因为他们是从小练出来的童子功,积重难返,基本上不可能有什么进步了。所以,指望这些人‘伪转真’乃缘木求鱼。”







作者:芦笛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阅读会员资料 芦笛离线  发送站内短信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124825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