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士无思想愧为人 |
 |
所跟贴 |
士无思想愧为人 -- 东海一枭 - (5098 Byte) 2003-4-01 周二, 下午2:09 (335 reads) |
原心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我认为枭兄之所以依然"享有自由",当然并不是因为我党变得"宽容大量",更不是因为枭兄的什么"后台强硬",而是因为枭兄正直的为人和爽郎的文采.我本从内地而来,对老爷们说一句话要饶三个弯的官场文化环境也算熟悉.枭兄的文章慷慨激昂痛快淋漓豪气万丈,一反媚俗的姿态,但其实骨子里头依然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怀柔心态(换句话说,仍然是站在改良主义的坚定立场),还不至于被那些并非存心陷害您的人当作是"反党叛国"的"罪恶行径".这样的文章,尽管可以喜怒笑骂甚至直揭伤疤,但却很符合共党内部正直人士的口味,能引起绝大部分国人的共鸣.我认为国安的同志们没有给枭兄以“关怀照顾”,大概是他们看了枭兄的文章,并不觉得“恼羞成怒”吧(不准还有一两个弟兄看了暗地里鼓掌呢)。
我相信大部分在国内论坛上发表过文章的人都会有这么一种经验,就是在文章里大量地使用"虽然,但是,然而"之类转折词汇,尽量用一些"光辉灿烂"的词汇做前提掩护,婉转地表达自己的真正意思.我认为枭兄的大部分文章,如果加上这些"润饰"的话,已经可以上"强国论坛"的深水区了(假如跟当值版主"沟通良好"的话,甚至可以保留一些"过激词汇").当然,我本人极端地不希望枭兄改变自己的豪爽文风,以我过去的经验,写这种文章实在一种肉麻的勾当,简直是寻心要跟自己的良心过不去.
近现代人对中国文化了解之深刻,当以鲁迅,柏扬为最.枭兄可谓国史深厚,文采照人,在国文方面,直追前辈贤人.
柏杨先生在翻译《资治通鉴》之时,曾有读者指责他的批判言词“过激”,不利于专制的统治者“消化吸收”。柏杨先生则反驳说,他的文章并不是写给专制独裁者看的,而是写给普通百姓看的。柏杨先生认为专制的独裁者“不够资格”来看他的文章,曾经引起很大争论,有人还指责柏杨“骄傲自负”,我当初看时也想不通柏杨的真正涵义。然而现在,我却认为柏杨先生的文章,非但不是“过激”,反而是因为太过“温柔敦厚”而遭到封杀。我认为柏杨和鲁迅一样,都是因为深刻而直接地暴露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专制独裁现实的本质根源,而遭到当权者的极度嫉恨。而柏杨先生的“平民化路线”,更是直接地敲碎了专制文化的底层根基,使得独裁体制的结构失去了奴才思想的支撑,愈来愈变成“空中楼阁”。
记得共党当年镇压法轮功之时,曾经公开叫嚣:“这是一场争夺群众的斗争”,道出了我党对“控制思想”的“高度重视”。人对事物的判断评价,多是一些意志的活动,根据一些哲理的“经验规则”来解释推理。我认为一篇好的政论文章,无论她是慷慨激昂,还是温柔敦厚,都必须具备“真善美”的基本哲理因素,才是她吸引人的真正灵魂。中华千年文化,本来就是博大精深的哲理文化,可惜她中了专制的病毒,而且病的实在太深,太久。我不敢说自己对中外文化有多深刻的了解,但我却深以为,要做一个意志自由的新中国人,更重要的恐怕是现代哲理的培养。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