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
作者 |
ZT易大旗:合纵连横话沧桑--海湾风云札记(之三) |
 |
所跟贴 |
ZT易大旗:合纵连横话沧桑--海湾风云札记(之三) -- Anonymous - (10166 Byte) 2003-4-01 周二, 上午3:19 (592 reads) |
zhuan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美丽新世界
----海湾风云札记(之四)
易大旗
(写于3月17日2003年)
恕我借用赫胥黎的寓言小说《美丽新世界》的意象,从国际宏观的角度去看待
海湾危机。
1、欧盟的崛起
后冷战时代极具标志性的事件,除了91年海湾战争和科索沃危机,更有欧洲一
体化和欧元体系的建立。法德公民的国籍互相承认、拥有两国护照以及可以跨国投
票,这是欧洲整合的重要象征符号。欧盟东扩10国,为这些新成员的制度转型及经
济振兴,原西欧发达国家付出颇巨,难能可贵。一个日益壮大的欧盟,是21世纪新
世界的不可或缺的鼎足。
作如是观,法德在伊拉克危机中领衔抗美,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冷战结束,
欧洲对美国保护的依赖大大减少,“欧陆意识”抬头。在这世界上利益与认知的歧
异与摩擦永远存在,国际大家庭本来就需要权力制衡和协商,凡事都唯美国马首是
瞻,这个“美丽新世界”便是丑陋的。激进“主战”者动辄骂法德,甚至数落他们
的历史旧帐,何乃太冲动?连美国主流传媒也没有去妖魔化法德,亦无抹黑中俄。
按美国的民意调查,出兵“倒萨”的支持者最高超过七成,而从来未曾低于五成;
但主张要得到国际社会支持才出兵的,也从来未曾低于五成。
欧盟的壮大,作为未来国际政治拼图的擎天一柱,值得期许。欧盟在“国家利
益”、“国家主权”的观念上要比美国来得进步,但在族群关系上却仍比美国滞后。
且看欧盟的问题(美国的问题容后再述)----老牌殖民主义对亚非国家罪孽深重,相
比之下,美国没有那么多历史包袱。关于这笔旧帐,欧洲人是有负罪感的。故此,
他们接受了不少原殖民地国家的难民,尤以英法为最,光法国就有几百万伊拉克难
民,他们有的很有钱(石油或望族背景),有的则一文莫名,穷者在欧洲都可以领取
不薄的国家福利,这本是欧洲的善举,但这些人在寄居国缺乏文化关怀,即便接受
了高等教育,他们还是不能融入社会,永远被排斥。他们能去舒展心结、告慰灵魂
的地方就是清真寺,而寺院里原教旨主义的势力最大。911事件中来自欧洲的恐怖分
子(分别来自法国德国),均有大学教育背景,他们心路历程的跌宕,最终乞灵于恐
怖主义,这实非偶然。
2、文化包容的襟怀
美国自诩文化多元、民族熔炉,其实要臻达化境,路途仍十分遥远,但美国的
确由信而立、由知而行,它的法律、文化价值都引导多元族裔走向大同。身为少数
族裔,我对美国发生任何涉嫌种族歧视的言行都高声抗议,但美国族裔间之关系和
欧洲相比,实有相当差距。
最近哥伦比亚航天飞机失事罹难,尽管外间仍闻幸灾乐祸之声,但在中国,比
起当日的“911狂欢”,已大大缩水(这是心智的进步)。至于那些妖言乩语,实在不
值一评,如“为伊拉克之战强行起飞”;又如“前以色列空军军官拉蒙的秘密使命”
......须知航天飞机的行程早就确定,何来“强行”提前之说?航天飞机所承载的
80项科研计划,其中一项就是北京石景山中学张桃桃同学的“□虫太空吐丝”研究;
如电影《阿波罗13号》所示,每个宇航员都有替补,以防不测。可知以色列人拉蒙
的替补是谁?却是一个巴勒斯坦裔人。更不用说,自1985年至今已有4位华裔宇航员
5次进入太空。名单如下:
王赣骏:物理学家,博士。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华人。原籍江苏省盐城市。1963年
赴美。1984年6月被选为第一位到太空操作自己设计的实验载荷专家。1985年4月29日
至5月6日,乘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主持“失重状态下的流体力学情况”实
验且获得成功,并参与了其它14项实验工作。
张福林:1950年出生于哥斯达黎加。祖籍广东。中学毕业后到美国。1980年被
美国宇航局选为宇航员。1986年1月12日乘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入太空,进行了5天
的科学试验。他是美国宇航局第一位美籍华裔职业宇航员。
焦立中:1960年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祖籍山东。1990年初进入美国宇航局
受训,同年7月正式取得宇航员资格。他曾于1994年7月23日乘哥伦比亚号升空,参
与完成了80多项科学试验。1996年1月15日他乘奋进号第二次进入太空,并进行了6个
多小时的舱外行走。
卢杰:1963年出生于美国。父母均是来自中国的第一代移民。1995年入选美国
宇航局宇航员。1997年5月乘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首次进入太空。2000年9月第二
次进入太空。
美国还先后将多位来自欧盟、日本和其它国家的宇航员送入太空,到现在才有
以色列人入列,已属太迟。而哥伦比亚号罹难者中唯一的女性,她既非土生,亦非
幼年来美,而是80年代才来美攻读博士的印度人。你能设想中国的“神舟X号”会把
印度人送上太空吗?只怕连自己的台湾同胞也不得其门而入。仅就这点而言,美国
的文化襟怀之博大,无人能望其项背。
3、欧盟与土耳其
欧盟既然要朝著一体化迈进,还真得向美国好好学习。眼前就有一个例子----土
耳其。土国是穆斯林世界中世俗化、现代化、民主化走得最远的国家,它申请加入
欧盟已有15年,却始终未能如愿。今年欧盟讨论东扩,申请加入的前共产国家均获
排定谈判日程,却仍独拒土耳其。法国前总统、现在主持起草制定“欧洲宪法”的
德斯坦声言:“土耳其不属于欧洲。”对此土国政府怒不可遏,斥之为基督教文明
对伊斯兰文明的露骨歧视。
土耳其申请加盟长期被拒,先前是因塞浦路斯问题被希□杯葛。而近年欧盟的
说词是土耳其“人权标准”不合格,土国是有它的问题,其宪法存有军人干政的章
程(参见《海湾风云随笔之二》),但该条文主要针对土国不得回归政教合一、宗教
不得干预国家行政而设。土耳其的伊斯兰政党因含原教旨色彩,其党魁被禁参政多
年,后该党被迫改革,树帜为“正义发展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这个党已不再
鼓吹国家实行伊斯兰法律和回归穆斯林世界,反而全力支持加入欧盟。这岂非证明
了民主化对宗教势力的制约?欧盟的人权标准是比美国定的门槛还要高(这点中国的
反美人士不甚了然,对中国的人权批评,欧盟最烈),但土耳其难道要比刚刚蜕变的
东欧前共产国家还要差?就算不够水准,让土耳其加盟而后再严加督导批评,岂不
更见功效?倒是美国,坚定支持土耳其加入欧盟,即使是土国议会未予通过美军
“借途”打击伊拉克,美国也不改初衷。
哀哉土耳其,哀哉欧盟!连身边的转型国家都无意接纳,遑论帮助前殖民地国
家挣脱极权与神权的牢笼走向现代化了。
4、“老欧洲”与“新欧洲”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老欧洲”说,傲慢与轻蔑俱全,此公堪称美国
内阁汤锅里的头号老鼠屎。
不过,法国总统希拉克也有妙语,他对支持美国的东欧国家发话:“要么闭嘴,
要么保持贫穷!”他还说,否决别国加入欧盟的申请只要一票就够了。此语强烈暗
示法国在欧盟的龙头老大地位,威胁否决不顺从者的加盟申请。由此看来,希拉克
的傲慢也不遑多让。
由于英国与欧盟若即若离,法德成为欧盟轴心在所当然。法国去年的议会选举,
消弭了以往左右两翼共同执政的制肘,希拉克强势地位确立,便在欧洲整合大计上
敢做敢为,这是好事。但有一种历史阴影是难以抹去的,那就是中、东欧国家受前
苏联的长期挤压,又对法德“欧陆轴心”颇有戒心,它们对自己国家的地位与尊严
异常敏感,从而不信欧盟的安全保护,更愿意接受美国这把安全伞。最近波兰为国
防现代化而采购军机,是华沙公约组织解体以来东欧最大宗的军火采购,共计38亿
美元。然而货比三家(法国、瑞典、美国),波兰还是敲定进口美国48架F-16战斗机;
应波兰要求,美国洛克公司将向波兰军火工业投资80亿美元。很明显,中、东欧国
家在国家安全事务上更乐于向美国而非向欧盟倾斜。
在伊拉克危机上,捷克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美国,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旋即
跟进;其后,又有保加利亚等10个中、东欧国家支持它们的立场。至此,几乎所有
中、东欧国家都站到了法德的反面。而“新欧洲”逆反的矛头主要针对法国,它们
认为欧盟在东扩谈判中索多予少,不考虑弱者利益。而希拉克是欧盟的“无冕”领
袖,他最看重法德轴心,而漠视中、东欧国家群的存在。英国发起关于伊拉克问题
的“八国声明”和10个中东欧国家呼应,事先都没有外交知会法国。一如欧洲媒体
的分析,这是希拉克傲慢所得的回报。
由此可见,欧洲的整合依然任重道远。
5、美国的超强地位
现在说到后冷战时代的另一标志,那就是美国的超强地位得到确立。美国的文
化价值与政治经济制度,相较其他制度(包括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而言,最有活力
与创意,它鼓励优胜劣汰,富于想象力、进取心与创业精神;它的自我调适能力最
强;政府受到最严格的监督;人民最大限度地享有国家公器和公权;美国人自己创
业的比率(每12人就有一人拥有自己的事业)远胜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高科技实
力遥遥领先,每年诺贝尔奖名单中美国人都逾半;美国国民的捐款额和做社会义工
的比率,也高踞世界之首。
然而,美国也有诸多问题。这个国家的普遍富裕程度往往掩盖了一个数据,在
资本主义国家里,美国贫富不均的指标可列末流,它的低收入人口比率最高;美国
婴儿死亡率最高(美国白人出生率低,黑人与拉丁美洲裔占了全国婴儿出生率的三分
之一,婴儿死亡率就集中在这部分人那里);美国的小学和大学水准不错,但高中教
育一塌糊涂,联邦和州政府花纳税人的钱投在每个高中生身上最多,但按国际成绩
标准,美国高中学生无地自容;美国没有基本医疗保险的国民也高踞第一,按法律
医院对无保险患者必须予以治疗,这些欠帐烂帐却须由社会捐款来填补......再次
说明,这多项差劲的社会、经济、文化指标均系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作比较而得出。
6、驴与象,功与过
美国社会之瑕瑜互见,美国两党也功过互见。美国共和党的理念素来是“大社
会,小政府”,标榜自由价值,鼓励竞争,主张以市场调节来主导经济。而民主党
的理念则是社会公平,标榜平等价值,主张政府积极而审慎地介入经济领域,调节
财富分配。
在对外政策方面,由于美国的建国精神及政治传统,美国两党均有理想主义色
彩,那就是国际责任和担当精神。不过,共和党更倾向现实主义和实力外交;民主
党理想主义成分则更浓,如“人权外交”就始于民主党的卡特时代。故此,美国国
际博弈的鹰派多系共和党,鸽派多系民主党。西欧诸国一向喜欢美国民主党,认为
与之理念相近,民主党对西欧盟国不那么颐指气使。而毛泽东、邓小平均喜欢和共
和党打交道,认为美国右派没那么多“花花肠子”。尼克松的共和党政府属右翼强
硬派自不消说,却是他打破了中美关系的坚冰。然而,真正的共和党右翼鹰派是里
根政府,偏偏此时中美关系却臻达了“蜜月期”。共和党政府最温和的一届是老布
什,他标榜走中间路线,摈弃里根时代极端保守派的某些政策。不过,在91年海湾
战争中,共和党的鹰派精神再度显灵。当时,国会中的民主党议员集体投反对票(个
别例外,如戈尔),自由派的《纽约时报》及中间派的《华盛顿邮报》还有CNN、NBC、
ABC均持反战观点。历史却证明,海湾战争成了后冷战时代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至民主党的克林顿时代,标榜“新中间路线”,但民主党的理想主义色彩,必
然坚执人权理念,这和现实主义的共和党有颇大差异。克林顿的八年任期,已把对
外的“人权关怀”调适到某个刻度,从而成了美国的一项道德资源,素来不太侧重
人权外交的共和党,也无从降低这个刻度了。就这点而言,民主党功不可没。克林
顿政府比较热心介入和平调停,如流血不止的爱尔兰问题,美国民主党与英国布莱
尔工党合作无间,和平终于得以实现,这亦堪称一座功德碑。不过,克林顿落力介
入以巴和平的斡旋,可谓呕心沥血,却寸功未立。克林顿政府促成的以巴“奥斯陆
和平协议”,被占土地的94%已确定归还巴勒斯坦(剩下的6%仍可商谈,譬如交换地
段),孰能想到,阿拉法特竟然在最后一刻拒绝!这实非阿氏和巴勒斯坦人之所愿,
而是中东错综复杂的政治和宗教势力之制肘。
无论怎样,克林顿政府的中东政策无甚建树,这是事实。这时,美国思想库里
有一种学说悄然开宗立派,他们认为,美国先前为现实利益和一些独裁政权结盟,
是冷战时代使然,这一页应该翻过去了。他们力主在中东地区建立民主政府,这一
学派不独针对伊拉克和巴勒斯坦,而呼吁不能再姑息美国的传统盟友沙特阿拉伯,
力促这个专制加腐败的君主国家实行宪政改革。中东国家唯其实行民主制度,无解
的以巴死结方能松动。这和“太阳从东边出来”一样,在理论上永远是正确的。中
国唯有民主化才能步向富强的现代国家,这也是正确的,但它迄今仍未付诸实行。
中东较之中国就更举步维艰了。却没想到,911一声轰隆,给克林顿的继任者送来了
一柄胡桃夹子,那个极权与神权的坚硬胡桃壳,究竟是施加影响使它自己开裂,还
是以外力钳碎?现实的取舍,将让世界历史有完全不同的写法。
7、强硬右翼的涨潮期
小布什继承的共和党精神,甚少乃父之风,却是里根时代余绪的发扬光大,谓
之“新保守主义”。小布什庞大的10年减税计划,“小政府,大社会”,鼓励自由
竞争,看淡社会平等指标的下跌;批判60年代以来滥觞的自由派社会风气,鼓吹回
归早期清教徒的道德传统;反堕胎、反校园民族平权法案......这些右翼保守思想
均强劲抬头。不过话又说回来,共和党政治家的个人道德普遍比民主党要好,非但
克林顿管束不了自己的裤子拉链,连美国政坛的其它私德丑闻也多出于民主党门下。
本来,林肯时代的共和党代表的是东北部“工业美国”的利益,它有相当进步
的色彩。及至30年代,罗斯福的“新政”令许多穷人投向民主党旗下;又至60年代,
民主党大力倡导民权运动,黑人权益上扬,以及泛社会的自由化风气,致令南方保
守民主党人纷纷叛出门墙,改投共和党的票,南方多州便成了共和党的票仓。但南
方保守派不易成为政治主流,老布什执政时,立场仍属东北部温和派共和党。至小
布什上台,内阁和国会两院都由南方政客所把持。这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南方保
守派政见毕竟代表了美国某一方的政治利益,而且美国的民主制度有足够的制衡能
力。但两大因素导致了美国政坛急剧右转,一是911事件;二是民主党颓风日渐。911事
件无庸多言,却要来说说民主党----
911后,国家安全和国际环境成了美国国民关切的头等大事。这时民主党提不出
什么可与共和党分庭抗礼的构想,及至伊拉克危机,民主党的草根阶层多系自由派、
左派人士,自越战以来,反战都是他们的传统。但这次民主党莫衷一是,几近四分
五裂。鉴于91年海湾战争民主党“站错队”的心理阴影,许多政客不敢大声反战。
民主党在国会两院超过一半的参议院议员和五分之二的众议院议员都支持“倒萨”。
竞争下任总统党内提名的康州参议院李伯曼还质问“问题不在为什么打,而在于为
什么现在才打?”这竟比布什还激烈!而另一位党内提名竞争者俄州众议员库西尼
奇,则不屈不挠地领导众议院的反战派,严词挑战布什的海湾政策。但多数民主党
政治家都回避“战与和”问题,只敢在国内经济上给共和党挑刺。如此一个军心浮
动、无所适从的在野党,对布什实难产生有效的制衡。无怪乎,连民主党人都发出
悲鸣:“我们如果在授权对伊拉克动武时投赞成票,又在竞选时反对它,这样我们
怎能赢得总统选举?”
随著911后泛社会危机意识的暴涨,以及民主党的萎靡不振,南方保守派政见俨
然在白宫和国会登堂入室。国际政策方面,共和党强硬派力主国家利益至上,忌惮
国际条约对美国行动自主的约束。在小布什任内,美国退出和拒签的双边及国际条
约最多(不过,美国所拒签的条约,中国早已拒签于前,仅《京都协议书》例外,而
该协议书俄、澳、加拿大多国也没有批准)。美国就这么一步一步地走到今日的伊拉
克危机,在联合国遭到了后冷战时代以来最大的外交挫折。
8、“布什主义”的真义
去年伊拉克危机凸显,美国政府内部的鹰派已力主单边行动,把联合国撂到一
边。布什的个人能力先不去探讨,他的班底却是精英荟萃的,无论鹰派鸽派,都是
一时之选。布什听从了鸽派主张,把问题提交联合国,并在联大演讲,看过电视直
播的人对“雷霆般的”掌声都会留下深刻印象。果然,布什的国际合作精神得到了
回报。11月间,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拉克问题的1441号决议,投票结果是15比0!
国际社会一致要求解除伊拉克武装,这点本无异议。联合国还有一致的反恐决
议,“凡支持恐怖活动的组织(含国家)被视为与恐怖分子同罪。”萨达姆政权全部
违反这些决议,关于这点连中国新华社也如此立言:“10年过去了,武器核查有始
无终,禁飞区一再被突破,经济制裁逐渐分崩离析,萨达姆仍高坐台上......”美
国为履行安理会1441号决议,已可出兵“伐无道”。但问题是美国附加了一个自己
的目标,就是改变伊拉克政权,建立民主政府。这其实是颇有远见的一项决策,却
因小布什政府的外交困局而弄得进退维谷,实为始料未及。
911事件后,美国获得一百个国家的支持和声援,布什领衔国际反恐盟主,对恐
怖分子实行雷霆扫穴的打击,包括今年初美国向中国提供“东突”组织的情报,羊
年春节期间,中国大规模搜捕“东突”分子,其中美国提供的银行来往帐目证据,
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自然也包括美国和俄国联手对车臣恐怖分子的打击,及与澳
洲联手对印尼恐怖分子的清剿......凡此种种,仅系“治标不治本”之举。真正有
新意的是2002年9月17日美国总统签署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它的核心是以自由
思想、自由经济和国际自由联盟,去终结专制和恐怖主义。“a balance of power
that favors freedom(有益于自由的实力平衡)”它超越了共和党、民主党两党以往
曾达到的政治刻度,成了国际新秩序的美国徽记。
这个“布什主义”有见地之处,在于揭示“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武器扩
散”成为国际秩序的严重威胁,而作恶者却常常不是某个具体的国家政权,这样,
旧冷战时期的以互相毁灭作遏制的威慑性外交平衡已失去意义。
而“布什主义”的偏颇,在于:美国独立自主的单边行动,比国际条约和国际
组织更有效;美国对恐怖主义势力和拥有大规模杀伤武器而又悍然挑战国际秩序的
国家,有权实行“先发制人”的打击。这里头显然会衍生许多矛盾。
但有一点很清晰,冷战时期自由联盟对极权主义的防御性战略,已转为后冷战
时期自由联盟对专制、极权、奴役、神权、恐怖主义的压迫性围堵,虽则“和平演
变”仍系首选,不过,非但蓄意挑衅国际秩序者将受到惩罚,连凌虐自己的人民,
严重侵犯人权的政权,也将受到国际干涉。自不待言,集诸恶之大成的萨达姆已罪
无可赦。
依照这个战略的沙盘推演,布什奉以“输出民主”去济世匡时的那一家学说为
正统,决心在伊拉克建立民主政权,并认定非此不能稳定中东动荡的难局,兼且未
来的巴勒斯坦国建立民主政府,以巴和平亦将迎刃而解。
9、伊拉克问题的焦点
笔者在很多观点上均警惕右翼价值观,对布什的“新保守主义”殊无好感,却
认同改变巴格达政权、建立民主伊拉克这个目标。首先,它符合伊拉克人民的利益;
其次,它是中东和平和民主化的奠基石。问题在于这个目标怎样去达成?按理说,
由阿拉伯联盟去完成最合情理,但这属天方夜谭。阿联22个国家均系专制之邦,极
个别标榜“多党制”和有限新闻自由的阿拉伯国家,也从来没有公正自由的选举。
要找一个国家没有宪法、学校没有教材的专制典型,阿拉伯世界里也有现成例子,
那就是沙特阿拉伯。政教合一的沙特实行伊斯兰法律,学校以《古兰经》作课本,
宣讲伊斯兰文化辉煌的昨日和异类文化的邪恶......那便是拉登和911事件里15个劫
机犯的祖国和精神家园。
阿拉伯联盟既然不堪大任,剩下来就只有联合国了。殊不知,要集体议决改变
一个国家政权性质,为《联合国宪章》所无。问题在于,如果某个政权无时无刻不
在践踏联合国宪章,那又怎么办?
正如众人所见,这个中东民主化的“易帜”大计,从一起步就荆棘满途,而且
麻烦往往是布什政府所造成的,特别是那个“口水战”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此
公口出恶言,咄咄逼人,如“老欧洲”说,“英国不干,美国单干”说之类。我在
美国身历四届政府三个总统,从未见过一个国防部长如此多“口水”,把国务卿的
话头也全部抢过去,大放厥词。
接下来,论及“战和”之争。和萨达姆没有“和平”可言,除非他解除武装,
自动下野。但与联合国安理会特别是“自由联盟”的盟国,却是可以商谈的。别说
解除萨达姆武装,以其罪恶之罄竹难书,安理会协调立场,拿出一份义正词严的
“敦促萨达姆投降书”并非难事。只要美国更有耐性和更具妥协精神,英国的《六点
修正案》被拒,非安理会当值成员国的加拿大提案也可以作为讨论的基础(仅仅比美
方的最后期限延长不到一个月),如此,法国仍再三反对,就失理失据;退一万步说,
按法国提案来谈,也并非不可以,法国提案的“罩门”是没有底线,那就请法国把
底线划出来。总之,求同存异,晓以利害,一同参与“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重
建,法德俄不会强力反对,中国本来就循例“将弃权进行到底”,这样,有了一份
安理会新决议,萨达姆还“不肯过江东”,便唯有霸王别姬,自刎垓下了。庆父一
去,伊拉克在国际监督下建立民主政权,便如瓜熟蒂落。尽管参与其中的非民主国
家有点尴尬,但中国能讨还伊拉克所欠的积年烂帐,亦可获得大批重建工程项目,
当然更能推动中国的“与时俱进”和“政治文明”,最终实现民主改革,当属幸事。
自不待言,关键是人们理智与感情的敏感区之疼痛----“战争”则极可能得以
避免,萨达姆要负隅顽抗,联合国军也师出有名。这是通赢的结局。
10、民主伊拉克之光
至于伊拉克接受民主化的前景,无庸赘言。《中国青年报》3月2日发表记者石
洪涛的《萨达姆靠什么拯救自己》,说得十分清楚,该文放到《华盛顿邮报》都是
好文章。文中引述的是前新华社驻巴格达分社的首席记者顾正龙的观点,顾在中东
十数年,其中在伊拉克常驻7年,为中国的中东国际问题专家。有兴趣者可读此文。
如前面数篇《海湾风云随笔》所述,伊拉克人民较淡的宗教情结;该国较好的自然
条件和已有一定的工农业基础;国民教育程度较高(人民识字率60%弱,为中东诸国
最高);男女平权阻力较少;更兼石油收入丰厚。伊拉克要晋身民主国家,难度最低,
前景最光明。
不幸的是,“美丽新世界”如果是以非联合国授权的战争和暴力手段建立的,
于理于义都大有问题。从巴尔干危机和卢旺达屠杀,便晓得无所作为的联合国必须
改革,但在新秩序确立之前,有缺陷的宪章总比失序的单干蛮干为好。不过话又说
回来,美国还是在联合国框架下作了不少外交努力,无论提交新议案还是一再推迟
表决,都是为了外交斡旋,最后功败垂成,“通赢”变成“通输”,这个不幸结局,
或许正是联合国变革的开端。一个把利比亚推举为人权委员会主席,曾把萨达姆政
权推举为裁军委员会成员的联合国,其公正与权威实在令人嗟叹!
无妨再观伊拉克,萨达姆对联合国多项决议的蔑视不必一一历数。3月6日在卡
塔尔召开的的伊斯兰国家高峰会议上,三个国家的代表发言要求萨达姆退位,其中
科威特代表发言时,伊拉克的第二把手、萨达姆的姻亲、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易
卜拉欣在峰会大雅之堂上破口大骂:“你们这帮走狗!你们是群猴子!闭嘴!你们
是伊斯兰世界的叛徒!”以致电视台中断了直播。伊拉克本系“流氓国家”之魁首,
看流氓耍流氓,无足为奇。
还有,自1982年至1991年,中国建筑工程公司、中国桥路、中国土木、中港等
等8家大型国企,已在伊拉克承包各种工程。1991年海湾战争,中方人员紧急撤离,
设备被伊方强行“征用”,战后联合国成立战争赔偿委员会裁决,伊拉克便将所有
提出索偿的外国公司列入“黑名单”,中国多家公司全部上榜。其中仅中建公司善
用本国秘笈“关系学”,走伊拉克副总统的后门,才得以继续在伊拉克包揽工程。
现在伊方仍拖欠中方十几年前的14亿美元欠款,和近亿元的战争赔偿。
仅为中国人著想,萨达姆下野和伊拉克民主化,有何坏处?民主伊拉克控制的
石油价格,童叟无欺,中国美国欧盟一视同仁。多国联军解放科威特,美国并没有
控制科国的石油,科威特情急时许诺对外国开放石油投资,至今食言,也未见美国
去逼其兑现。若然美国去“欺压”科威特一把,中国倒是乐观其成,因为中国(还有
石油纯进口国法国和德国)对中东石油投资的欲望比美国大得多,可惜中国对伊拉克
的所有石油投资计划都被萨达姆封杀......
民主伊拉克比独裁伊拉克好,这还有什么异议?只有中东的专制腐败政权、军
事强人、恐怖组织、原教旨宗教势力才觉唇亡齿寒、兔死狐悲。“以死人同病者,
不可生也;与亡国同事者,不可存也。”(《韩非子》)
然而,一个理想的“美丽新世界”,却不能以缺乏程序公正的暴力手段去达成
----这正是20世纪曾席卷全球的共产主义运动大溃灭的深刻教训。
(附言:本文脱稿仅12小时,美国布什总统向萨达姆发出了最后通牒,一个激荡
的历史新篇章就此启端。“布什主义”真的降世了,夜来观潮,其声隆隆,奔涌不
已,直至2008年大选,巨澜难有回落之望。其间世界之变局,实在超越了我辈之想
象,唯有细观人事翻新,风云聚散了。)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
返回顶端 |
|
 |
|
|
|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