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自焚」與絕食團指揮部的成立(2/3)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自焚」與絕食團指揮部的成立(2/3)
封从德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自焚」與絕食團指揮部的成立(2/3)
(700 reads)
时间:
2003-3-27 周四, 下午1:39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自焚」與絕食團指揮部的成立
封從德
「自焚」與絕食團指揮部的成立(1/3)
一、先決條件是「自焚」
二、代表會與記者會:確立合法性
三、第一次人事變動
四、第一次反「政變」
李祿在第一個回合中暫時失利。兩年後,他在巴黎會議上用了「政變」一詞來形容這次人事變動(會頁一三八)。但是,這場「政變」很快就被平息。柴玲接著上面的回憶說:
直到凌晨的時候,李祿跟我說:「我決定留下。」我就說:「是嗎?」我很高興。我沒有問他是怎麼一個轉機。十六日凌晨就馬上召開一個班代表會議,大家重新改選的結果,我的印象中是馬少方跟王文都沒有列到重要位置上,重新認可了李祿的主席的位置。我們大家經過了一場衝擊以後都比較輕鬆。……
九點鐘的時候就是記者招待會。這次記者招待會不同以前,就是邀了更多的絕食同學的代表。當時我記得有楊朝暉,他注射了液以後,整個胳膊都腫起來了,還有王丹,還有「北醫」的同學。當時還有一些對北大,對絕食同學的質問什麼的,我記得王丹講過以後,李祿主持記者招待會。然後我講了一段以後,一下子就開始不行了,暈倒了。這是十六日,暈倒以後我就被送到醫院去了。後來我就一直在醫院裡面,當天晚上才回到廣場。老封被指定接替我的暫時領導權,所以十六日中午閻明復來的這段過程,我就都不知道。
代表會加記者會,同樣的程式再走一遍,進一步鞏固了二人核心的合法地位。第一次「政變」就此平息下去。指揮部也從此壯大起來。
關於這次「政變」,李祿後來的回憶與柴玲稍有出入。按他的說法,他很快「召集了一次代表會議」,在幾個「造反的」同學(Insurgents)和幾位老師的圍攻下,李祿中途離開會場準備「正式辭職」,但責任感與柴玲的挽留使他回到會場並「受到了鼓掌歡迎」,因而「這次政變持續兩個小時」便平息了。下面來看李祿在巴黎會議上和自傳中的敘述。
五、李祿的回憶
在巴黎會議上,李祿說這次變動很快就解決了:
十五日晚十點多絕食團指揮部發生了第一次人事變動,變動只持續了一、兩個小時。當時是王文、少方、程真等幾個人覺得絕食團指揮部這個東西不合法,他們自已確定了一份名單,來告訴我們絕食團指揮部被取消了。新的人選,王文是總指揮,他們不叫團長,柴玲作宣傳部長,如此等等有份詳細名單。後來這個事情比較順利地解決主要是我召集了一次代表會議,在會上我的主要觀點是,不能這樣搞,完全沒有任何民主程序。在這次代表會議上他們幾位很不幸都被選掉了,所以這次政變持續兩個小時結束。(會頁一三八)
但在李祿自傳中,情形卻要複雜些。關於這次「政變」,書中寫道:「我們回來時,我看見一些人在開會,當中一個指揮部的成員也沒有。我所建立的民主程序完全被忽視。」二人「成了眾矢之的」,尤其是李祿,大家聽說他是外地學生,就不斷追問他為何沒有學生證,懷疑他是特務。然而,李祿也以攻為守。「我問他們要選誰作總指揮,他們馬上給出一份清單,由一個誰也不認識的人任總指揮。」接著,李祿抗議,「這場運動並不只是北京同學的運動;……你們誰又能證明有學生證的就不是特務呢?––大家無言以對。」李祿藉機重申民主程序,並提議召集聯席會議重新選舉。接下來,自傳回憶了這次改選會的情況:
他們同意召開代表會議。代表們到後都莫名其妙……當我告訴他們有人想從現任指揮部成員手中奪權的時候,大家都很氣憤。那個名單立即作廢,而幾個造反的(Insurgents)由尷尬而憤怒,集中火力對我圍攻。我唯一的罪狀就是我拿不出學生證和沒法證明自己不是特務。幾個老師也作同樣的質問。既然柴玲還可以繼續作總指揮,我想我也不必一定要在領導層內。我說我得好好想一想,要是決定回南京,我會正式辭職。(作者譯自李祿英文自傳,下同)
然後就是柴玲所不清楚的那個「轉機」:
我離開指揮部的帳篷,深感沉痛,尤其是在人民大會堂前所發生的那一幕之後。政府麻木不仁。而就在這一關鍵時刻,有些同學卻可能只想到自己的名譽和個人利益。要真是這樣的話,運動怎能健康發展?我們怎能保障絕食同學的生命安全?我感到責任重大,又深深地感到幻滅、失落與絕望。
柴玲與幾位代表走過來,說,「我們都希望你回來。那幾個人被代表們趕走了。請回來吧。」我很感激柴玲,自從見面,她從未懷疑過我。我的孤獨感稍微輕了些。我很難不去幫助柴玲,但我不希望指揮部的工作與團結因為我而受到破壞。我知道有些人還會恨我,還會發起進攻。我對她說,「你繼續去開會。我也許會辭職。離開之前我會告訴你我的決定。」柴玲看著我,沉默不語。從她的眼睛流露出信任與遺憾。我離開指揮部,走到絕食同學中間。……
我在絕食同學中間大步走,感到對他們的愛在升騰。他們才是這場學生運動的心臟,而不是那些想篡奪權力與名譽的野心家(would–be leaders)。我對絕食同學負有責任。他們的生命安全每分鐘都在受到威脅。我拋開了所有雜念。有人懷疑我,又怎麼樣?﹗我要是離去,就會成為歷史的罪人。於是,我豁然開朗。
這樣,改選會議的尾聲便是:
帶著這些想法,我回到了會場。我受到了鼓掌歡迎。我告訴他們大夫的話。我派他們去安排人員,每過一些時候就給每個睡著的人翻一下身……到了凌晨三點我才躺下。五月十六日拂曉。才睡兩個小時,就有人叫醒了我。我召集學生代表開了個會,討論如何清點絕食人數。(李祿自傳頁一四六–九)
現在歸納二人回憶的差別。(一)、雖然二人都說是兩次會議,但「反政變」成功的時間卻不一致:李祿說是當晚就解決了;柴玲則說是在次日凌晨。(二)、對於李祿來說,程真、馬少方、王文等人是在「造反」,「完全沒有任何民主程序」;而柴玲則認為兩次都是經過程序的「改選」,祗是第一次李祿被選下,第二次別人被選下而已。(三)、因而,對於離開會場,李祿說是「準備辭職」,且是在幾個「野心家」被代表們趕走之後,由柴玲和幾個代表請他回去的;而柴玲則說,是在第一次改選李祿被選下之後,她「也沒有辦法勸他」,是李祿自己願意留下,才又開一次改選會的。
二者差別的實質是,若按柴玲的回憶,第二次改選後指揮部的合法性則還有疑問;若按李祿的回憶,以二人為核心的指揮部則完全合法。但是,李祿在九一年巴黎會議上的這些回憶,不僅與柴玲的記憶有出入,而且與半年前出版的自傳也有差異,於是便降低了其記憶的準確性。比如,幾個「造反的」到底是會上說的那樣,是在李祿主持的代表會議上「被選掉了」的呢,還是書中說的那樣,是在李祿離開會場後「被代表們趕走了」的?
絕食團指揮部成立之初的情形基本如此。以下需要對這些素材作進一步的分析。
六、巴黎會議上對「自焚」的質疑
有關絕食團指揮部的回顧,在巴黎會議上,李祿的發言在柴玲之前。敘述指揮部的成立過程時,李祿沒有提到「自焚」,祗是強調了犧牲的原則:
……那天早晨我就很感悲哀了,我突然感覺到運動中需要這樣一批人,他們希望犧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去為維護運動到此為止的勝利果實,去維護這些方向已經變得模糊了,但又異常堅決的絕食同學的生命權力。所以當時我就找了柴玲,跟她說我們需要成立這樣一個組織,更有效地保護同學的生命,同時在學生中建立共識,我們到底要什麼、怎樣要,因為時間倉促,情況緊急,我們沒辦法再去開會去商量如何去成立組織,我想我們定一個條件,把那些願意自薦,願意最終為絕食運動,為民主運動獻身的那些同學召集起來。當時柴玲就作了一個演講,當時周圍有十幾人吧,後來這十幾個人大多成了絕食指揮部秘書處的骨幹。當時柴玲作了一個演講,絕食團指揮部就正式成立了。(會頁一三六)
李祿最早提到「自焚」是一天之後,指揮部勸阻「自焚」:
在十六日開始出現要絕水、自焚等。……當時我們的能力實在有限,而且支持實在過熱,所以不僅內部的各種更激進的要求得不到制止,外面的人更無法制止。(會頁一四○)。
避而不談「自焚」,也許是因為實際上沒發生,而這個話題可能也太敏感或太複雜。但是,「自焚」在絕食之初確是一件大事,影響極廣,因而聽了李祿的敘述之後,會上馬上就對「自焚」有質疑:
常勁:關於廣場自焚事件,這在北大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事件,對北大對於廣場的決策都有很多影響。因為我聽說李祿是當事人,我希望他對廣場自焚事件做一明確解釋。
李祿:這個事情最先提出來是在五月十五日五點到六點,我跟柴玲還有其他十幾個同學,提出來說成立指揮部要有個條件,那些需要願意獻身的人,並非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到後來我提出真的到了政府監獄車來把大家都送到監獄去的話,我就當著他們的面先自焚給他們看。但是這個並沒有作為標準。後來這個想法喊起來實際上是在十五日第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個從河南來的小孩,個子很小,決心特別大,他一定要我給他在記者招待會上十分鐘讓他講他要自焚,而且他要有記者在。當時我把他壓著,他當然很氣憤。最後我強行宣佈記者招待會結束時,他終於喊出來了,有些記者聽到了,就追著去問他了。但是這個指揮部絕對不提倡。後來這個人一直沒停,一直在絕食圈裡轉來轉去,喊的人越來越多,到最後,出現絕水後自焚就變成一個很強烈的呼聲了。學校代表一般來說都比較理性一些,我希望他們每次都向會議匯報一下情況,我就不斷聽到匯報了。(會頁一七二)
似乎有點答非所問。其實,常勁的質疑確實代表了當時的一種普遍疑慮,對「自焚」的疑慮。張伯笠說他正是因為「聽到柴玲要自焚的消息,跟北大七個教授到廣場去勸說」才參與了廣場活動的。(會頁一四二)而我聽說「柴玲要自焚」,當時心情也很惶惑(會頁一五一)。梁二、王超華對「自焚」也都有質疑(會頁一七四),超華也說「這個事牽扯到後來對北大的老師和對我的影響都很大。」
七、「自焚」、「臥路」與「絕水」
但李祿的回答卻進一步淡化了「自焚」的作用:似乎後來絕水、自焚的呼聲與行動,主要是記者會上那個「個子小決心大的河南小孩」的影響所致,而「這個指揮部絕對不提倡」。如果情況確實如此,也應當是代表會議否決了李祿「自焚加臥路」的二項建議之後的事;而在指揮部成立與召開代表會議之間,這兩項建議的影響已經通過組織的力量傳播開了。這一點,從巴黎會議上柴玲的回憶中可以看出。在第一節裡,柴玲講到指揮部成立,有了十幾個成員,緊接著,柴玲談到了執行「臥路」與「自焚」的情況:
之後李祿對我說,我們還要搞另外一個方式。既然這個對話沒有搞成,我們要不要再增加壓力,把同學們全部拉到長安街上臥路,阻礙長安街的交通,這樣迫使政府趕快跟我們對話。北京電影學院的同學馬上就來了,他們是非常藝術性的人,「一個是臥路,一個是自焚。」他馬上就去買汽油去了。(會頁一四四)
另外,從王超華見到程真勸阻「滾長安街」的情況來看,當時「臥路」的呼聲已很高:
然後,我回到廣場上。我見到有兩個人架著程真從南邊往北,就是絕食團前面那個空的地方一路走過來,程真挨個地跟大家說:「大家千萬要冷靜啊。」我就問王丹是怎麼回事,他在自己隊伍中坐。他說,有人說,要到長安街上去滾馬路,去擋路。「我們不要做那種事啊。」程真從那頭一直到這頭。我印象當中,之所以那些絕食同學對程真有印象,而且覺得她是一個主要的領袖,就是因為這個。她很虛弱的,穿著黃長袍的裙子,兩個人架著她走的,到處走,說是有人要滾長安街。(會頁一五六)
李祿後來也不再迴避談「自焚」、「臥路」與「絕水」:
十五日,我建議可能的話,是不是把隊伍乾脆拉到天安門廣場的長安街上。原來是認為十五日可能有回答,既然十五日沒有回答,那最多十六日就有結果。要有結果的話,恐怕只能施加壓力,因為當時在場的只有幾千人了。但是這個決議在第一次聯席會議上被當場否決掉了。……自焚呢,當然更是被限制了。勸說絕水、自焚,用的主要理由就是,指揮部成立的目的,就是為了有這麼一些人,為了避免其他人的犧牲,他們願意首先犧牲,他們願意站出來,為大家做這份貢獻,做這個犧牲。如果你要自焚的話,你也先讓我自焚啊;如果你要是真想自焚的話,不如你先到指揮部來工作吧。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勸動了南開二十幾位想絕水的人。後來也是以同樣的理由,他們全部參加了指揮部的工作,使得指揮部的人員擴展到上百人。(會頁一六五)
這樣,照李祿的敘述,「自焚」不僅在成立指揮部時起過作用,而且隨著成立而立即否決之後,「自焚」對指揮部的壯大也功不可沒。這種英雄主義與悲天憫人的思想,雖然沒有付諸實踐,其衝擊卻極其深遠。
http://www.hjclub.com/TextBody/168074.asp
>「自焚」與絕食團指揮部的成立(1/3)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圖片)「自焚」與「絕水」
--
封从德
- (248 Byte) 2003-3-27 周四, 下午1:58
(241 reads)
四、第一次反「政變」五、李祿的回憶六、巴黎會議上對「自焚」的質疑七、「自焚」、「臥路」與「絕水」
--
封从德
- (190 Byte) 2003-3-27 周四, 下午1:50
(209 reads)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7.610371 seconds ] :: [ 27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