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EQ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
|
|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巴格达-- 最大和最恐怖的教训是什么
美国不可能打败萨达姆, 的确是不可能.只要我们回忆一下列宁同志1910年的那句名言: 任何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我们就能明白, 如果不是某些内部的原因的话, 美国人是永远不可能推翻萨达姆的.
首先, 他的确是被联军的那42枚导弹给击伤了. 但这样的胜利并不能归在联军的功劳簿上. 试想, 如果不是某个显然职位非常高的“伊奸”(在中国就叫 “汉奸”)向联军秘密地提供了萨达姆的诡秘行踪的话, 联军怎么可能在一个偌大的巴格达象大海捞针一般找到和发现萨达姆的? 所以,与其说是联军干掉了萨达姆, 倒不如说萨达姆是被他自己内部的 “叛徒”给出卖了. 而且这个叛徒, 很有可能就是他最亲密的战友和同志 -- 就象当年我们伟大的领袖, 差点死在自己亲密的接班人手中一样.
伊拉客的军队是被联军打败的吗. 我可以肯定地说不是. 联军的飞机和巡航导弹就算是再利害, 也不可能让敌人在丝毫不抵抗的情况下, 乖乖缴械投降的.有两种情况非常令人费解. 一是在某些伊军的据点, 联军的军队竟然大摇大摆地从他们的眼皮下通过, 即听不到炮声, 也听不到枪生. 这使得联军的入侵行动看上去, 反倒象是变成了一次规模浩大的阅兵式. 在另一些场合,伊拉客军队干脆高举双手, 不放一枪就举手投降了, 而且是大规模地投降, 根本没有任何抵抗的意思. 这二种情形看上去都非常令人感到怀疑. 为什么伊拉客军队连枪都没放就举手投降了呢? 唯一可以解释的理由就是, 防守这些要塞和城市的伊拉客军队的指挥官们, 在战争尚未打响之前, 就已经秘密地和联军的统帅们签好了城下之盟. 等联军的部队一到, 就乖乖地缴械投降了.
可见, 萨达姆就算真的不幸战败了的话, 联军也不能真正算得上是战场上的胜利者. 他应该是败在那些贪生怕死的, 不爱国的, 不抵抗的, 一枪不发, 事先就已经投敌的高级将领手里, 这才是他失败的真正原因.
飞弹也打得令人可疑. 伊拉客军队发射到科威特的十几枚飞弹, 除了两枚被拦截掉之外, 其他全落到了大沙漠里. 显而易见的是,联军发现这些飞弹的准头已经偏得太离谱了, 所以连拦截的爱国者飞弹都给省下来了. 就让它们自个飞到什么鸟不生蛋的鬼地方坠落下来完事. 问题在于, 科威特城可不是一个巴掌大的小地方, 就算是闭着眼睛朝那个方向放一炮, 都还能瞎猫逮死耗子似的, 呼啦打到一大片吧? 怎么会如此地没有准头呢? 更何况, 伊拉客的军队为了今天的这一战, 说什么也已经准备了有10多年了吧, 他们平时的战术演练肯定少不了 “蛋洗”科威特这个训练项目. 而只要照着平时演练的那些操作规程, 按部就班地瞎懵一回, 撅撅按钮, 说什么也得有个百分之五十的命中率吧, 怎么居然就如此不堪呢? 所以说, 这里面的问题肯定不在于导弹本身. 而在于发射导弹的那些士兵们. 看来他们一边是军命在身, 不得不奉命行事, 一边却心不在马, 敷衍了事, 草草地把导弹朝大沙漠的地方胡乱扔去, 就算是草草完事. 即不违抗军令, 又可以免于攻击平民的战争罪行. 真是一举两得, 皆大欢喜.
唯独是苦了胡生司令.
联军的攻击也是一反常态. 通常我们所估计的大规模的空袭没有出现. 通常, 在地面部队介入之前, 起码总得有个的48小时的地面空袭, 以保障我方的伤亡和对方的抵抗, 能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吧? 尤其是对象美国佬这样 “怕死”的军队来说. 这是他们贯用的, 屡试不爽的常规打法.
但这样的情况, 现在并没有出现. 事实上是, 联军一开始就把地面部队给全部投入进去了, 大踏步地迈向巴格达—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费解的, 不同寻常的冒险进攻策略, 除非他们已经事先知道, 当他们的仁义之师 “进入”伊拉客的时候, 他们将不会遭遇到什么有组织的地面抵抗? 否则的话, 有那个军事将领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呢? 所以了, 我猜想这一定又是某些没心没肺的伊军将领, 和该死美国入侵者事先串通好了, 有了一些UNDER TABLE 的交易. 美国人出钱, 军阀们让路.
听说老萨伯发誓要在巴格达和联军巷战. 誓死不降. 但我非常怀疑他有这个基础和能力. 我反倒认为, 最有可能的情形是, 他会看到他的巴格达的老百姓对他的命令无动于衷. 没有人对是否要亡国感到在乎.
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这一点. 一个国家的民气, 你可以从它的军人作战的时士气的高低上看出来. 如果连这个国家的军队都萎靡不振, 上阵如同赶鸭子的话, 那么这个国家老百姓的民气, 大概也已经是颓糜, 沉沦, 麻木到了如同绵羊一般不可救药的地步了. 我看到的巴格达人, 当战争临到他们家门口的时候, 依旧是马照跑, 舞照跳的 “犬儒”模样. 全不见那种群情激昂, 万众一心要誓死抵抗的样子. 好象将要打过来的联军, 不是他们的敌人, 反倒是来他们的家里作客似的. 尤其是当我看到美军几乎没遇到什么抵抗就控制了他们的第二大城市巴斯拉的时候,我就担心, 这个萨达姆, 到时候没准就真要死在他的这些愚民们的手里.
那个100% 的支持率到那里去了? 我感到百思不得其解. 老萨伯不是刚刚以令人目瞪口呆的100%得票率当选这个国家的最高领袖吗? 如果这个神话一般的数字背后所代表, 所体现的东西是真实的话, 那么, 在这个战争的关键的时候, 这个攸关国家生死存亡关头, 它就应该具体地体现在一个举国上下, 一致抗敌的高昂士气当中, 体现在一个宁为玉碎, 不为瓦全奋力地抵抗当中, 体现在誓死和老萨伯共存亡的爱国精神上. 否则的话, 这个神话般的100%又有什么意义呢? 跟狗屎又有什么两样?
世界各国类似的专制机器当中, 中国的人大橡皮投票机, 曾经一再创造了对某个领导人高达98%的支持律. 对此我已经感到震撼不已了. 可在老萨伯创造的的这个完美的, 登峰造极的100%支持率面前, 看来还是永远地略逊一畴. 老撒伯的子民, 他的百姓和军队, 他们英勇和忠诚在那里呢?
我根本看不到什么壮丽的, 动人心弦的爱国战争的场面. 我所看到, 所听到的, 关于伊拉客人民反侵略, 反帝国主义的战争, 只能用红楼梦上的一断名言来形容, 叫作 : 爬灰的爬灰, 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上上下下, 看上去全都是草鸡和屎老虎. 将军们忙着通敌, 亲信忙着背叛, 士兵们无精打采, 急于缴械投降, 老百姓呢? 哈哈, 管你去死. 战争没来做 “犬儒”, 战争来了当 “商女”, 马照跑, 舞照跳, 钱照捞, 鸡照嫖. 亡国不亡国他们似乎没什么人在乎?
这冥冥之中, 好象有某种的报应要落到了老萨伯的头上. 要让他败在他自己的人手里, 而不是让他落到联军的手里, 我甚至好象预感到他最终的结局, 就是被自己手下反叛的人给亲手枪毙掉.
老萨伯生前 (我们姑且这么说吧, 因为他已经快要死了) 一定对自己的专制机器的高效率深信不移, 对高级将领们, 军队, 还有老百姓们对他的忠诚度也深信不移. 他知道只要依靠警察和谎言这两样专制制度最值得信赖的工具, 就可以把他的国家控制得非常好, 非常稳定.
.
可是现在所有的后遗症和恶果都随着联军的入侵而全面爆发了: 镇压和清洗, 带来的仅仅是一些表面上的顺从而已. 仇恨和疏离感在地下悄悄蔓延. 随着危机和考验来临, 他的高级将领们, 他的亲信们, 还有他的军队和老百姓们, 就会开始用同样无情的背叛和出卖来回报他.
而老百姓长久的以来的生存的恐惧, 也早已使他们对自己国家的荣誉感荡然无存. 当外国入侵者到来的时候, 我看到他们首先感到的, 不是一种被占领的耻辱和愤怒, 而是庆幸自己以往的生存的恐惧, 现在被解除了. 所以他们要拥抱美国人.
而政权靠撒谎度日的结果, 那就是上上下下的人都学会了一个道理, 那就是只有靠说谎才能活命, 才能升官发财. 而诚实和自尊只会给他们带来灾难. 现在他也同样要自食其果了: 他士兵们可以非常 “忠实”地执行发射飞弹的命令, 然后他们选择把飞弹发射到大沙漠里去, 再对他们的上级报告说, 他们 “圆满”地完成了老萨伯交给他们的任务.
这就是我看这场极其不对称的战争的一个最终的结论; 当意志力, 凝聚力, 忠诚感, 荣誉感, 责任心, 诚实… 等等这些构成一个伟大国家基本国民素质的人格因素, 完全被老萨伯自己专制制度彻底摧毁的时候, 他居然会相信他的国民, 他的军队还会为他卖命, 为他流尽最后一滴血, 显然如同相信一只被宰的鸭子还会给他下蛋一般.
那些普世的 “集权爱好者”们, 喋喋不休地说联军对伊拉客的入侵是 “杀鸡警猴”, 亮出的那些最新式的武器是为了恫吓世界上的 “某一些”国家. 其实, 这话他们仅仅是说对了一半. 按我意见, 如果他们眼睛仅仅看到联军的那些最先进的武器是如何的恐怖的话, 那他们还仅仅是看到 “真实的恐怖” 的一半而已.
我会建议他们看看今天老萨伯, 如何的面临自己的部下, 自己的亲信, 自己的军队和老百姓“爬灰的爬灰, 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与联军通奸一气背叛他的那光景. 那才是比联军的武器更恐怖百倍千倍的东西: 你们会看到一个孤独的, 独裁者, 是怎样在内部会众叛亲离和 分崩离析当中凄惨死去的. 你们会看到他的 “自己人”, 是如何出卖他的. 相比之下, 巴格达的那冲天的大火海有什么好恐怖的?
这才是巴格达的老萨伯的悲剧所要传达给全世界独夫民贼爱好者们的一个最大的信息: 你们要提防的 “汉奸”, 可不是来自你们公开敌人那里, 而会出自于你们自己的内部. 你们可以信任谁呢? 你们谁都不可信任, 也无法信任.任何人都有可能悄悄地背叛你们, 出卖你们, 欺骗你们. 让你们象狗一般悲惨地死去. 我想, 这个才是你们应该从巴格达的这次悲剧当中所应该学习到的一个最大的, 最恐怖的教训.
(说明: 原文以 “我思”的笔名发表于 “天下论坛”. 有朋友读后批评说结尾的部分过于尖刻和情绪化. 本人经过认真思考后也认为朋友的批评是对的. 接受他的意见, 现将结尾的部分删去. 并将本文的原来的题目改为现在的样子, 重新发表)
作者: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