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陈建功:“涮炉”闲话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陈建功:“涮炉”闲话
老饕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陈建功:“涮炉”闲话
(799 reads)
时间:
2001-12-18 周二, 上午3:52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涮炉”闲话
·陈建功·
我喜欢“大碗筛酒,大块吃肉”那句话。当然,如果把“大块”改成“大筷”,则更适合我
,因为我喜欢“涮”。
写小说和写诗的人大概确有别才别趣,对屈原老先生“朝饮木兰之坠露”、“夕餐秋菊之落
英”的境界,一直不敢领教。即便东坡先生那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吧,似乎也不
太喜欢,总觉着有点“宁长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味道,尽管我对先生向来
尊崇备至。我猜东坡先生其实也并不是真的那么绝对,而是“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所以才
有“东坡肘子”、“东坡肉”与“大江东去”一道风流千古。跟先贤们较这个“真儿”,实
在是太重要了,不然吃起肉来,名不正、言不顺。而我,尤其“不可一日无肉”。妻曾戏我
:一日无肉问题多,两日无肉走下坡,三日无肉没法儿活。知我者,妻也。为这“理解万岁
”,白头偕老,当坚如磐石。
爱吃肉,尤其爱吃“涮羊肉”,有批评家何君早已撰文透露。经常光故舍下的老涮客们称我
处为“南来顺”,当然是玩笑。京华首善,“涮羊肉”最著名的馆子,当推“东来顺”。东
来顺似乎由一丁姓回民创建于清末。百十年来,以选料精,刀工细,佐料全而嗤声中外。据
说旧时东来顺只选口外羊进京,进京后还不立时宰杀,而是要入自家羊圈,饲以精料,使之
膘足肉厚,才有资格为东来顺献身。上席之肉,还要筛选,唯大、小三叉、上脑、黄瓜条等
部位而已。刀工之讲究就更不用说了。
记得刘叶秋先生曾撰文回忆,三四十年代,常有一老师傅立之东来顺门前,操刀切肉。桃李
不言,下自成蹊。过往人等看那被切得薄如纸片、鲜嫩无比的羊肉片,谁不想一涮为快?如
今的东来顺已不复保留此种节目,不过老字号的成名手艺仍代代相传。我家住南城,朋友往
来,每以“涮”待之,因得“南来顺”谑称。手艺如何,再说。涮之不断,人人皆知,由此
玩笑,可见一般。
我之爱涮,还有以下事实可为佐证:
第一,家中常备紫铜火锅者三。大者,八九宾客共涮;中者,和妻子、女儿三人涮;小者,
一杯一筷独涮。既有买三只火锅的实践,“火锅经”便略知一二。涮羊肉的火锅,务必保正
炉膛大、炉篦宽,才能使沸水翻滚,这是人所共知的。但挑选者往往顾此失彼,注意了实用
,忽略了审美。其实,好的火锅,还应注意造型的典雅:线条流畅而圆润,工艺精致而仪态
古拙。当然,还不应忽略配上一个紫铜托盘,就象一件真贵的古瓶,不可忽视紫檀木的瓶座
一样。
西人进食,讲究情致:烛光、音乐、直至盛鸡尾酒的每一只酒杯。中国人又何尝不如此?我
想这一定是祖先们的饮食与祭祀不可分隔,便又一次“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结果。继承这一
传统,我习惯于在点燃了火锅的底火之后,锅中水将开未滚之时,把火锅端上桌。欣赏它红
光流溢,炭星飞迸,水雾升腾,亦为一景。
我想,大概是这一套连说带练的“火锅经”唬住了朋友们,便招来不少神圣的使命:剧作家
刘树纲家的火锅,就由我代买;批评家何志云、张兴劲去买火锅,曾找我咨询;美国的法学
博士,《中国当代小说选》的译者戴静女士携回美国,引得老外们啧啧羡叹的那只火锅,也
是由我精心代购的。
我家距景泰兰厂仅一箭之遥,该厂虽不是专产火锅的厂家,却因为有生产工艺品的造型眼光
,又有生产铜胎的经验,在我看来,做为他们副产品的紫铜火锅,仍远超它家之上。散步时
便踱入其门市部,去完成那神圣的使命。想到同嗜者日多,开心乐意。特别是那些操吴侬软
语的江南朋友们,初到我家,谈“涮”色变,经我一通“大碗筛酒大‘筷’吃肉”的培训之
后,纷纷携火锅和佐料南下,不复“杨柳岸晓风残月”,而是一番“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
流人物”气概,真让人觉得痛快!
第二,我家中专置一刀,长近二尺,犀利无比,乃购自花市王麻子刀剪老铺,为切羊肉片备
也。当今北京,店铺街集,卖羊肉片者触目皆是,我独不用之。卫生上的考虑是个原因,更
主要的原因是:嫌其肉质未必鲜嫩,筋头未必剔除,刀工更未必如我。我进城一般路过虹桥
自由市场,每每携一二绵羊后腿归,休息时剔筋去膜,置之冰室待用。用时取出,钉于一专
备案板上,操王麻子老刀,一试锋芒。一刻钟之后,肉片如刨花卷曲案上,提刀四顾,踌躇
满志,不敢比之东来顺师傅,但至少不让街市小贩。曾笑与妻曰:待卖文不足以养家时,有
此薄技,衣食不愁矣。母国政前来作客,亦“涮”家也,因将老刀示之,国政笑问吾妻:我
观此刀,森森然头皮发紧。你与此公朝夕相处,不知有安全感否。妻笑答曰:如履薄冰,战
战兢兢。不知无羊可切时,是否会以我代之。
第三,我涮羊肉的佐料,必自备之。如今市面上为方便消费者,常有成袋配好的佐料出售。
出于好奇,我曾一试,总觉水准差之太远。我想大概是成本上的考虑,韭菜花,酱豆腐者,
多多益善,芝麻酱则惜之若金。此等佐料,不过韭菜花水儿或酱豆腐汤儿而已,焉有可口之
理?每念及此,常愤愤然,糟塌了厂家生誉事小,糟塌了“涮羊肉”事大。因此,我是决不
再问津的。我自己调佐料,虽然也不外乎老一套:韭菜花、酱豆腐、芝麻酱、虾油、料酒、
辣椒油、味晶等等,然调配得当,全靠经验,自认为还算五味俱全,咸淡相宜,每次调制,
皆以大盆为之,调好后盛入瓶中,置之冰箱内,用时不过举手之劳。
第四,北京涮羊肉,“大约在冬季”,独我馋不择时。北京人在什么时候吃什么,甚至什么
日子吃什么,过去是颇讲究的。涮羊肉至少是8月15吃过螃蟹以后的事,要说高潮,得到
冬至。冬至一到,否极泰来,旧京人家开使画消寒图,或勾81瓣的梅花枝,或描“亭前垂
柳珍重待春风”,一日一笔,81笔描完,便是买水罗卜“咬青”,上“河边看杨柳”的日
子了。与这雅趣相辉映的便是“涮”。
冬至中午吃馄饨,晚饭后的节目,便是涮羊肉了,一九一涮,二九一涮,依次下来,九九第
一天涮后,还要在九九末一天再涮一次,成了个名副其实的“十全大涮”。当然富贵人家的
花样会更多些,譬如金寄水先生回忆睿亲王府的“十全大涮”时,便举出有“山鸡锅”、“
白肉锅”、“银鱼紫蟹蜊蝗火锅”、“狍鹿黄羊野味锅”等等,不过打头儿的,还是涮羊肉。
我观今日老北京人家,此风尤存,当然不至于如此排场。想排场,又到那里去弄山鸡、紫蟹
、狍鹿、黄羊?使“吃”成为一种仪式,是十分有趣的一种文化现象,除了读过张光直先生
在《中国青铜时代》一书中的一篇文章以外,尚不知有谁做过研究。我相信这一定会引起文
化人类学爱好者们的兴趣,自然我也是其中的一个。不过,真的让我照此实践,待到冬至才
开“涮”,又如何打熬得住?
我是广西人,南蛮也,只知北京涮羊肉好吃,论习惯该何时开涮,是北京人的事,我辈大可
自作主张。反正家中有火锅、大刀、羊腿侍候,“管它春夏与秋冬”!前年有一南方籍友人
赴美留学归来,上京时暂住我家。时值盛夏,赤日炎炎。问其想吃点什么,以使我尽地主之
谊,答曰:在大洋彼岸朝思暮想者,北京涮羊肉也,惜不逢时。我笑道:你我二人,一人身
后置一电扇,围炉而坐,涮它一场,岂不更妙?当其时也当其时也。言罢便意气洋洋,切肉
点火。
迷狂至此,不知京中有第二人否?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806852 seconds ] :: [ 24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