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ZT 何新退出江湖的最后一篇政论: 何新论朱容基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ZT 何新退出江湖的最后一篇政论: 何新论朱容基   
erchow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ZT 何新退出江湖的最后一篇政论: 何新论朱容基 (168 reads)      时间: 2003-3-12 周三, 下午7:16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1



某公已去职,其主持枢机宰辅之位将近十年。海外炒作者或誉之曰“经济沙皇”,然今日

实可为其政迹作一总结。



某公于90年代初叶即已入主中枢主持经济,初以“改制”为已任,慨然有天下之志。所图

改制之方向,乃因十几年来,中国政坛及一部分知识界人中始终有三大情结,一曰平反六

四。二曰改革经体(彻底私有化之市场经济)。三曰改革政体(搞多党及直选总统制)。

内外均有一股强大势力,互相呼应,故有意制造对某公的新偶象崇拜,实欲哄抬某公黄袍

加身作中国“改革”之父也。



2



某公执政以来,其施政重点似在如下几方面:



(1)不顾中国自身国情全力推动与国际接轨,以致不惜牺牲一切以求加入WTO,实际是欲

以国际规则约束国内体制,借外力以促内变。



(2)切断国企金融支援(“停奶断血”),将银行资本转入股市。以此推动国企“转制

”即私有化。以为国企问题根源在于所有制及冗员(此皆源于极错误之经济学观念,1993

年某公上台之初,何新曾上书邓大人,直言某公并不真懂经济,即指此。),遂大力推行

转制以及大规模失业政策,其名言是“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但此举是在事先没有任何

社会保障支持的背景上实施,其政策后果即造成流民遍野的大失业局面,酿成严重社会不

安定因素。



(3)在加入WTO条件上对农业及农产品方面让步甚大,牺牲农民利益甚多。又将地方税负

(行政开支来源)的重头放于农民头上,导致农业税负高昂,农民负担增重。大量农民为

谋取现金,弃本失业盲目外流,田地荒芜,社会呈现不安定。



(4)以股市金融运作作为银行营利手段。银行乃与大庄家联手操作从股市中圈钱。形成

具中国特色的金融泡沫经济。而中国的超级金融富豪(“新阶层”)亦一批批从股市圈钱

中诞生。



(5)当今中国豪富者富可敌国田连阡陌,而贫穷者无立锥之地。而某公犹认为两极分化

并不严重。(2000年3月新闻会)



(6)谓改革必有牺牲,要求失业者忍耐、承受之,其左右鼓手甚至公然在媒体鼓吹“不

惜牺牲一至二代人”。



(7)本欲使金融市场直接与西方并轨,终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及为江李牵制未果。



(8)本欲大力引入西方会计、证券、金融机构使之监理甚至主导中国经济管理层。因美

国安达信等丑闻频发未果。



(9)实施教育产业化、医疗市场化政策,使毛时代遗留之全民免费(低费)普及教育及

全民卫生体系完全崩溃。



3



某公为政之初,接连引爆反腐大案,矛头指向高层人事。一度几乎造成大局振荡之势。(

并非谓腐败不应当反。盖反腐有真反及假反之别,有以反腐为手段或为目的之别也)。



直到2001年前后江泽民亲自数度主持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破产失业严重,已影响大局稳定

,确定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确定开发西部搞基础建设的新方针,以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等等

。因此,迫使某公后来不得不对其施政重点有所转变,政治方向亦不得不有明显之转变。

故以上“改制”均未能走到底。



特别是由于近一年来社会失业已呈危机,各方压力呼吁不可置之不理。其改制及失业政策

不得不收敛,社会保障体系之构建也方得大力拨款提上日程。然而其几年来所行诸“新政

”之后果,已导致社会中失业无业者众多,各地社保金额随低保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以几何

级数递增,对国家财政形成沉重负担,实难为久远之计。



综观某公去任后之国民经济隐忧深重。(尤其国有工业体系),财政入不敷出(6年赤字

累翻5倍)。草民流离失所众多。结队抗议者有之,打家劫舍者有之,自杀爆炸者有之,

投环跳河自焚者有之,社会不安之象日显。其幸佞者仍大肆鼓噪“软着陆”已获成功、“

三年国企改革目标大见成效”云云。其诸多政策,利近害远,竭译而渔,遗患将来。后任

面对之担子与难题殊为沉重矣!



4



美国余英时氏论某公认为其行迹近于王安石。王安石号称“拗相公”。然某公有王氏之执

拗,而并无王安石之品格,其矫情似则过之。



明人张燧以八个字论王安石:“虚名,实行,强辩,执拗。”又云其所行新法,“任用多

小人。不察时宜,不恤人言,刚愎自用,征利害民。”(《千百年眼》,张燧著)此诚入

木三分之论。



王安石改革启北宋亡国之祸于身后。时人喜颂扬王安石,殊不知《水浒传》中官逼民反之

赵佶(宋徽宗)、蔡京、童贯辈皆为王氏“新党”一派之徒。故清人论王安石常引《诗经

》“戎狄是迎,荆舒是逞”以为先兆。认为金元戎狄祸华,根源即在于王安石(号荆公、

舒公)遗留之弊政。然而王安石个人只求事功而并无私人之政治野心。其心愿是好的。某

公则似未必然。故某公入阁之初,海内外即有舆论为其造势云:“某公只可作一把手,不

可作二把手。”并伪称此乃邓公遗言。此至少表明有一股势力欲推动某公出任一把手,而

某公当时之态势亦咄咄逼人,一副领袖群伦之势,毫不谦让。



5



某公就任之初,豪言“赴汤蹈火,欲下刀山火海”,哗众取宠。闻某公观“商鞅”话剧而

流涕作秀,或以商君为自况也。然商鞅入秦之初,“是时河山以东强国六,诸国以夷狄视

秦,排斥之不得与中国会盟”。秦孝公用商鞅谋议励行新法,发愤图强,历二十年,变法

矫俗,富国强兵。使僻处西隅之秦戎,雄霸天下。虽身遭车裂,然业绩不磨。而司马光犹

讥诮之,以为商君为人“自逞聪明,为政刻薄。用法严酷,蓄怨百姓。”



某公之变法多取虚名而收实害,业绩无争议而可流传者很难指陈。近五年来中国经济迅猛

腾飞,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民之伟力及十几年改革开放所奠定之基础。其他人主政于此十

年表现也未必会太差。并非某公个人之特别伟大也!岂可贪天之功以为已功?



某公下台之际,似呈现一副失意英雄之态,似乎壮志未酬,都是由于多方掣肘,所以未达

抱负。实际上,的确正是由于江李体制之牵制,故某公未能畅行其志,而中国方有今日喜

忧参半之局。否则,如以上数点全付诸彻底实施,再打开政改自由化、平反六四之门,今

日中国必已沦入群雄并起,动乱烽火之中矣!



某公去职,舆情鼎沸,而某公心亦似怏怏。呜呼,某公未得其志,实正国家之大幸!亦是

某公自身之幸运也。历史创造了一些条件,使得本无英雄色彩之人物,被一时时势拥戴而

出扮演了时代“英雄”的角色。此正某公之谓也。



(03年3月1日,何新政论至此休笔)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8592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