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抗战前中后粮食产量比较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抗战前中后粮食产量比较   
秋实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抗战前中后粮食产量比较 (1241 reads)      时间: 2001-12-14 周五, 上午3:48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抗战前中后粮食产量比较



秋实





王洪峻1985年的论文“试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粮食供需关系”,

根据国府后方15省人口统计和粮食产量统计,计算历年人均

粮食占有量情况,得出结论说:战时国统区人均占有原粮644

斤,高于战前全国平均水平501斤。



今天我找到原始资料,仔细查对了一下,发现王洪峻的算法,

可能有几个地方与1949年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口径不够一致。

其一,大豆未包括在粮食产量中,而这在1949年后是算粮食

的。其二,低估人口。当年国民政府公布的人口数字显然偏

低,如1949年按按行政院主计处的人口统计数字是4.7亿,而

后来政务院户口统计则是5.4亿,比国府公布数字多了15%。



因未找到1931-37年的大豆产量数字,我决定暂时不对上述第

一项作调整。人口方面,则可简单地调整一下低估偏向:将

1937-45年国统区人口数字增加15%到近两亿五千万人。至于

1931-37年平均人口数,则采用联合国的估计数,则按5亿计算,

大约比国府统计数高6%。



(参见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的人口:1950-1980》(1959年),第

86页。书中对1953年上溯至1900年的大陆人口估计如下:1953

年5.83亿,1950年5.56亿,1940年5.12亿,1930年4.93亿,1920

年4.76亿,1900年4.43亿。)



作此调整后,战前8年全国人均粮食产量为480斤,抗战8年间后

方15省人均粮食为569斤,仍比战前平均水平提高了近90斤。



为便于比较,下面的表一特别列出了1952年数字。这反映了经济

恢复到1936年全国农产量最高水平时情况:全国人均粮食产量为

570斤,大致于抗战时期后方地区水平相当;而相应于后方15省

的地区,人均粮食产量只有545斤,仍未恢复到抗战时期水平。



总而言之,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粮食产量虽有波动,然而却基本

稳定在战前最高水平,而且还略有增长。与战前8年的平均水平

比较,则增长极为显著,完全称得上是大幅度进步。



以上是就各省合计数而言的。至于分省的粮食生产情况,仍有待

查找。





表一、抗战前中后粮食产量比较

==========================================================

          1931-37  1937-45   1952年

          全国平  后方15省 -------------------

          均每年  平均每年 全国合计 15省合计

----------------------------------------------------------

粮食总产量(百万担) 2102    1192   3278   1790



总人口(百万人)

  调整前      479    216    -    -

  调整后      500    248    575    329



人均粮食产量(斤)   480    569    570    545

==========================================================

注:15省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河南、陕西、甘肃、

青海、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宁夏诸省。抗战时期数

字是这15省的国统区(未包括沦陷县)合计,1952年数字则包括所

有县。





表二、三十年代及抗战期间粮食产量细目        单位:百万担

============================================================================

      平均每年

     31-37 37-45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

籼粳稻   912  662  689  748  753  619  644  635  609  675  588

糯稻    89  49  58  59  57  43  37  37  33  34  81

小麦    435  197  131  203  198  201  165  210  199  248  219

大麦    157  84  72  90  92  86  74  89  81  92  81

高粱    140  37  35  94  34  31  30  24  28  27  29

小米    133  20  24  24  24  21  21  15  18  17  21

玉米    130  67  68  70  71  67  67  58  65  67  72

甘薯    371  276  282  277  249  256  277  243  290  303  310

糜子    31  19   9   9  10   9  10  10  11  96   8



合计   2398 1413 1369 1574 1488 1334 1323 1321 1335 1562 1410

人均(斤)  501  644  633  701  688  617  614  611  618  683  630



调整人口低估偏向后

人均(斤) 480  569  551  633  599  537  533  532  537  629  568

===========================================================================

注:除1931-37年为全国合计数以外,其余年份为后方15省合计数(未包括沦陷县)





资料来源:



1931-37年粮食产量数字,来自王洪峻“试论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粮食供需关系”,载

《四川省记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暨史料选》( 成都:四川社会科

学院出版社,1985年9月 ) 第215-230页。抗战前和抗战中人口数字,亦来自此文。



1937-45年分年分作物粮食产量数字,录自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司编《中华民国统计提要》



1952年人口和粮食产量数字,根据国家统计局编《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历史统计资料

1949-1987》计算。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512217 seconds ] :: [ 23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