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记者眼光看日本(ZT)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记者眼光看日本(ZT)
恒冰
[
博客
]
[
个人文集
]
游客
标题:
记者眼光看日本(ZT)
(528 reads)
时间:
2003-2-18 周二, 上午6:18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记者眼光看日本
黄道培
编者按两年前,国家总理朱钅容基在与日本、韩国领导人会谈时,提出了让三国的青年在一起多多交流,以增进东亚这三个主要国家青年之间交往的想法。他的这项提议得到了日、韩领导人的响应,决定由日本首先举办第一届三国青年文化交流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通过征文方式,在中国和韩国各选出40名青年代表赴日访问,与日本青年开展友好交流活动。本报《荆州星期三》主编黄道培向日本驻华大使馆和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这次征文活动提交了一篇名为《从村上春树开始的文学游历》的文章。经过主办单位严格评审,在1700多篇征文中评选出38名征文获奖者,黄道培名列其中,受邀对日本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1月22日至29日,以中国青年报社安徽记者站站长黄勇为团长、中国青年报社团委书记王海洲为秘书长的青年友好交流访问团一行40人对日本东京、京都、大阪进行了友好访问,并与日本、韩国青年开展了交流。黄道培以一名新闻记者的眼光,为本报读者写出了这一篇《感受日本》,希望通过这一篇文章,加深读者对当代日本社会以及东亚交流和合作的了解。
让人惊叹的一片国土
日本土地狭小、人口稠密,我踏上日本国土,才真正切身感受到这一含义意味着什么。
我们是在夜色中抵达下榻的东京王子饭店的,当晚没有能看清东京的市容。第二天一大早,当我们乘坐旅游大巴在东京市内穿行时,才惊奇地发现,东京市内的很多街道远远没有我们所想象的宽阔,不仅无法与同为首都的北京的街道相比,就是像荆州的江津路这样的街道也并不多。当我们的汽车驶上进出东京的高速公路后,这种感觉就更加明显了。与我们中国的高速公路不一样的是,东京的高速公路根本不是修建在平坦的大地上,而是以无数的高架桥在高楼大厦中穿行,有的高架桥甚至就是修建在河道上。行驶在这样的高速公路上,给人的感觉就仿佛是在坐过山车——时而跃上高高的半空,俯瞰地上行人如蚁;时而跌入深深的谷底,道路两边是高楼形成的峡谷;时而数座高架桥相交,上下左右全是轰鸣而去的车流。
国际交流服务协会的中文翻译平田敦子、石本真理两位女士全程陪同我们在日本的活动,在8天的活动中与我们结下了深深的友情。据她们介绍,东京市区的面积仅有北京市区的八分之一,却容纳了与北京同样多的人口。在这样小的面积内容纳这么多的人口,东京的街头却并没有看到在中国常常可以看到的人流汹涌的场面,也看不到排成长龙的公共汽车。人都到哪里去了?到地下(地铁)和天上(城市轻轨)去了。东京的上班族很少有开私家车上班的,他们乘地铁或者轻轨上下班,因此只有在上下班高峰时间的地铁和轻轨里才能看到匆匆忙忙的人流。
日本的国土面积仅有37.8万平方公里(《日本统计年鉴》2002年版),只是相当于两个湖北省(18.7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还没有湖北和湖南两省加起来的面积大。这样狭小的国土要承载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繁重经济活动,可以说日本人民对每一寸土地都是精打细算。由于规划精细和科学,我们所到的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并不给人以局促之感,而是显得特别紧凑、处处体现出人性化的色彩。道路不宽,车流、人流却都能够各行其道,交通秩序井井有条,汽车在市区内照样可以飞快地行驶;城区难以见到大片大片的绿地,却十分讲究见缝插绿,因此也是处处郁郁葱葱,市中心参天大树随处可见,空气清新;人行道上都设有盲道,方便盲人和残疾人行走;建筑工地都用护栏小心翼翼地围住,决不会对周围的环境和居民造成影响。
在国内时,常常听出国访问的人说,发达国家的城市如何干净,多少天都不用擦皮鞋。在日本的8天确实如此,不仅鞋面没有灰尘,甚至鞋底也是干干净净的。参观京都清水寺时正赶上大雨,在深山和小巷中走了几个小时,皮鞋上只有雨水没有污泥。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日式房屋屋顶的黑瓦,每一片瓦都在阳光下闪现出黑亮的本色,不见杂物和灰尘。屋顶如此,地面上就更不用说了,痰迹、烟蒂都成了稀罕物。
将一个人口稠密的国土维护得如此井然有序、干净整洁,不能不让人感叹日本国民的素质之高、公德意识之强。
一流的高科技开发能力
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日本在信息产业的竞争上落后于美国,笼罩在日本高科技产业上的光环开始褪去。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在高科技产业特别是高科技的应用上仍然具有世界一流的能力。
在日本广播协会(NHK)参观时,主人特意安排我们观看了一部介绍NHK概况的专题片。通过电影银幕放映出来的专题片与一般的电影无异,但主人特别向我们强调,这不是用电影摄影机拍摄的,而是用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机拍摄的。目前日本的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机已经非常先进,从外观上看与普通电视摄像机没有什么差别,但拍摄出来的清晰度和画质已经达到了35毫米电影胶片的程度。在制作费用上,目前高清晰度电视仅比普通电视高10%至20%,今后还将进一步下降,甚至下降到与普通电视相同的程度。实际上在美国好莱坞,为了节省费用,有一些著名导演已经采用日本的高清晰度电视摄像机拍摄电影,再转化成电影胶片。NHK已经于2000年12月开始有了24小时播放高清晰度电视的专门频道。收看者可以在这个频道尽情欣赏到图像鲜明和音质清晰的数字电视,其中最为精彩的是黄金时段播出的《高清晰度电视特别节目》,在两个小时的节目时间内播送NHK各部门的最佳节目。虽然受制于各种原因,目前高清晰度电视在全世界的普及还不快,但日本显然已经在这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在位于千叶市幕张的夏普东京分公司,我们看到了该公司研制的各种各样的液晶显示屏产品,其中最吸引人的是液晶电视。液晶电视可说是目前优于背投、等离子电视的最先进电视。其优越性表现在很多方面,特别是耗电量小、屏幕近乎永久使用、厚度薄到可以挂在墙上。它甚至还实现了屏幕与信号源之间的无线连接,可以像便携式收音机那样拿着在房间内四处移动。目前夏普公司正在加紧建设液晶电视的生产厂房,准备通过大规模的生产来降低成本,让液晶电视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在东京的松下公司,我们看到了一款很神奇的小电器。这种电器仅有香烟盒大小,却兼容了家用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录音机的功能,可以用来摄像、拍摄数码照片、录音、听MD录制的音乐。这种电器售价约人民币6000多元,目前还仅仅在日本本土上市,预计本月在北美上市。松下公司的很多传统家电产品,目前也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甚至将非家电产品家电化,如可以上网的冰箱、可自动根据天气帮人们挑选衣物的衣柜、带电视屏幕的餐桌等等。这些家电产品的功能有一些在我们普通消费者看来也许不太实用,却反映出日本的家电厂商挖空心思进行创新的精神。
在日本感受中国商品
作为中国人,来到一衣带水的日本,很容易将日本与中国联想起来;身处日本看中国,我们的眼光落在日本的中国商品上。
我们访问团的成员在日本都有一个共同的苦恼:难以挑选到合适的礼物带回国!不管是玩具、服装还是生活用品,甚至包括电动剃须刀、计算器、电子表、掌上电脑等小家电用品,很多都是“中国制造”,价格自然比国内要高出不少。一个在国内也就是20多元的绒毛玩具,在这里往往就要200多元人民币。在日本挑选实惠又合适的礼物,要想不是“中国制造”,实在很难。假如有谁发现了这样的礼物,一定会在全团引起一阵轰动,让大家争相抢购。有一位山东的大学生千挑万选,给父亲挑选了一件毛衣作礼物。他兴奋地说:“这件衣服终于不是‘中国制造’!”可是我接过来一看,还是在衣服内给他找出了“中国制造”的标牌,让他大呼上当。
东京的秋叶原是著名的电器一条街,这里有一些专门面向外国人的免税商店。我们访问团的一些团员打算在这里购买数码相机或摄像机,可即使这些商品,与中国的差价也并不大。有一位团员打算购买数码相机,她事先就在国内看好了一种款式。这种价值3000多元的相机在这里购买也仅仅比国内便宜400多元。如果综合考虑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因素,价格上并没有多么合算。这些商店里有很多中国营业员,我与一位来自北京的小伙子聊了起来。他说:“现在中国人来这里购买电器,其实也就只有图一个‘日本原装’。如果不是特别看重这一点,根本没有必要在这里来买电器。国内的价格、款式等各方面并不比日本差,特别是售后服务方面更要方便得多。”他指着选购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的中国顾客,笑着说:“别看大家都选购得很热闹,可这阵势与以前的购物潮相比算什么呀!就在七八年以前,国内来的人可一买就是十多件电器啊,自己买,还给亲朋好友带……”
在日本,虽然可以随处遇到中国商品,但这些商品还是以中低档的商品居多,很多东西都是日本本土不再生产的低附加值产品。在秋叶原的一家电器商店里,我仔细看了看摆放的电动剃须刀,里面也有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但却不是中国自己的品牌,而是飞利浦等国际品牌,式样、功能也显得相对低档,价格比较便宜。而日立、松下等日本产品,甚至荷兰本土生产的飞利浦产品,不论是款式、功能还是价格,都要高出中国制造的一大截。
日本商店里的中国商品虽然很多,但从产地上看,却大多是广东、福建和江浙一带所生产。不仅荆州生产的难觅踪影,而且湖北生产的也难以见到。如何让荆州的优质产品大踏步走出国门,恐怕是正在部署“工业强市”战略的荆州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最深刻的感受
在回北京的飞机上,我与同行的团员们交换看法,大家都共同感受到最深刻的日本印象,恰恰是我们事先都没有想到的。
日本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繁华的城市,不是高楼大厦,不是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中国的高楼大厦正越盖越多,中国的高速公路也越修越长,在日本看到的也并不稀奇。一位来自上海浦东的团员说,上海有些地方的高楼还显得比东京更高、更宏伟。
日本让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也不是日本人民的富足生活和高收入。虽然日本人民的收入是我们的上十倍甚至数十倍,但其高昂的物价也使两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差距不像单纯数字反映出的那么大。在大阪吃一碗类似荆州早堂面的面条,就要人民币55元;一个人吃一顿普通的自助餐,就要人民币140元。我们离开日本之前,在大阪找了一家小酒馆喝夜酒,按照荆州的标准,也就是五六十元的菜肴和酒水,可是一结帐,竟然要人民币一千元!所以日本朋友说:“我们在日本国内也不敢随便花钱啊!”
真正给我们每个人留下最为深刻印象的,是日本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和高效的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以及这背后所显示出的国民整体素质。
这一点也是我们报社近年来到过欧洲、北美发达国家的同事的共同感受。恰恰是这一点,只有真正身临其境才能深切地感受到。还是来自上海的那位团员所说:“上海的城市管理水平和人的素质,与日本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最发达的城市尚且如此,就别提其他地方了。
就拿可以最直观感受到的交通秩序来说,东京、大阪等城市的道路条件并不比我们好,可交通秩序要好得多。行人根本没有横穿马路的现象,大家都自觉地到有人行横道线的地方过马路。只要有人行横道的地方,就必然有行人的红绿灯。如果是红灯,即使没有车辆,行人也会自觉地等绿灯亮了再过马路。所以在很窄的道路上,汽车和摩托车照样开得风驰电掣,不必顾忌道路上突然窜出个横穿马路的人来。同样,只要是绿灯,行人也只管过马路就是,不必害怕有闯红灯的汽车突然撞来。有一个感受是回北京以后才发现的。刚出北京机场,突然听到几声久违了的声音,我连忙问大家:“在日本这么多天,好象没有听到一声汽车喇叭声呢!”大家一回忆,都说确实没有听到。
日本之行让我感受到,现代化的社会最重要的是具有现代素质的人。大家都自觉遵守现代社会所必须的规范和秩序,也许单就个人来说会不那么随意、方便,但这会减少全社会的运行成本,让大家都享受到现代化社会的顺畅、安全和便利,受益的同样是全社会的每一个人。可是正因为这涉及到我们每一个人,要想做到就远没有修建几幢高楼大厦那么容易。希望我们中国能在这方面迎头赶上,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荆州日报》2003年2月12日
作者:
Anonymous
在
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所有文章
1天
7天
2周
1个月
3个月
6个月
1年
时间顺序
时间逆序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您
不能
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您
不能
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您
不能
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275546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