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伊 拉 克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伊 拉 克   
所跟贴 伊 拉 克 -- Anonymous - (24264 Byte) 2003-2-18 周二, 上午5:30 (251 reads)
zt1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西亚 (85 reads)      时间: 2003-2-18 周二, 上午5:31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西亚

一、自然环境

(一)单调的地形

1. 北部和东北部:安那托利亚--伊朗高原

(1)由 堆砌而成。(2)地震频繁。

2. 地中海东岸向东南至波斯湾北端:肥沃月湾

约旦河所流经的巴勒斯坦地区。

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二河共同冲积而成的 平原。

3. 西南部:阿拉伯半岛

原为非洲古陆块的一部分,因断层陷落成红海而与非洲分离。



(二)严苛的气候

1. 乾燥气候

(1)成因: 笼罩。

(2)阿拉伯半岛缺乏常流河。

2. 较多雨的地区(课本图10-2)

东岸与黑海南岸:受西风吹拂。

叶门山区:受印度洋夏季西南季风影响

二、古文化的源地

(一)古文化源地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带状绿洲。

由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条河流提供了水源、沃土、运输、食物、防御等便利。 

多重文化的交融地带。

巴勒斯坦地区

(1)冬季雨量尚属充足,有约旦河可提供水源?人们定居、争夺之地

(2)犹太人在此建国,并在此孕育出世界最古老的一神教--犹太教。



(二)伊斯兰教的世界

1. 影响范围: 、西亚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南亚的巴基斯坦、孟加拉、东南

亚的汶莱、马来西亚、印尼等地。

早期阿拉伯半岛居民的生活方式

阿拉伯半岛上的两类维生方式:







经济活动人数分布区农业、手工业及贸易活动较少绿洲、城镇游牧(如贝都

因人)较多乾燥地带



(2)为数众多的游牧民族除了饲养牲畜外,也组成贸易商队,或提供商队武装保护?沙

漠边缘建立了许多贸易路线与城镇,例如圣城麦加

天旱时期则劫夺绿洲或商队维生?部族间的长期的对立与不安?塑造阿拉伯人特有的

性格:父权、宿命、坚毅、慷慨,以及对家族的忠诚、尊荣与团结





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

教义简明、仪式单纯,颇能符合沙漠困苦且简单的生活。

以 文写成的可兰经做为人们生活典范?阿拉伯文成为伊斯兰世界相互沟通的工具?有

利团结与统一。

对于被征服的异教徒相当宽容。

A.只需缴交人头税,即可保有原来的宗教信仰与生活方式。

B.善用当地具有才干的官吏与学者。



伊斯兰文化区贸易的发展

(1)背景:

A.地控大西洋岸到中国的贸易路线。

B.相同的宗教信仰,促使内部团结,而可进一步向外扩张,发展贸易。

(2)影响:

A.阿拉伯人因贸易获得巨大经济利益,成为伊斯兰教发展的重大支柱。

B.西亚、北非逐渐形成类似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伊斯兰文化



伊斯兰教的原义:顺从、和平、纯净

宗教

(1)是种 行为准则

生活方式

文化准则

(2)主要精神:平实、整洁

伊斯兰教「五功」

念:每日诵念可兰经?服从阿拉的戒律?与世间万物和平共处?符合当地极其脆弱且不

稳定的环境。

礼:祷告前洗净脸、手与脚?对缺水区居民的健康有了基本的保健

?藉着大众共同的礼拜仪式,将整个社群紧密的团结起来。

(3) :珍惜食物的来源不易、磨练身体,感受穷人之苦以增加慈悲心。

(4) :捐赠?减少贫富的差距。

(5)朝:在「朝」的神圣义务中,所有朝圣者皆着同样装束,行同样礼节?真主之前、

人人平等。



「五功」是穆罕默德及其门徒针对当时的社会习俗及居处环境所提出的一种新制度,

利用宗教作为教导卫生、道德及社会规范的工具。

特殊的禁忌或风俗:

禁食猪肉。(2)一夫四妻

三、生命之水

(一)真主的恩赐

1.伊斯兰教规中认为水是真主的恩赐,凡属真主子民者皆得以共享。

2.水是伊斯兰教义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祈祷前的清洗,使人与牲畜有所区别,阿拉方能听见礼拜者的祈祷。

水权的所有人应免费将余水供给有需求者。





(二)水的纷争

1.原因:

(1)大部分属乾燥区。

(2)过度膨胀的人口。

(3)高度的工业化和都市化。

2.「水权」之争

以色列坚持对 河西岸土地的支配权,以确保河水的使用权。

以色列以驱逐「巴解组织」为名入侵黎巴嫩?垂涎该国境内的数条河流。

以国独占水权的行径违反了伊斯兰教义,使得伊斯兰「基本教义派」信徒要进行一

场圣战。

3.土耳其石油产量甚微,却能在阿拉伯世界中具有一定的发言份量乃因:地居 流域

的上游。

(三)水资源的利用



以梯田、坎儿井、引水渠道等水利设施来利用水源。

「滴灌」技术:以色列

对水的有效率使用率高达90%。

减少土壤盐硷化问题。 图10-1 坎儿井示意图

需要较高的科技、大量的资金,故无法在西亚地区普遍施行。

3.深层地下水的取用

4.海水淡化

面临问题:能源供应。

解决之道:开发太阳能。

四、石油世界

(一)原油的形成:水中大量的海洋生物遗骸随泥沙沉入海底。

(二)西亚对世局的影响:

世界重要宗教与文化圣地。

欧亚非战略要区。

世界主要石油产区:西亚石油蕴藏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二,55%集中在波斯湾地区(课

本图10-4)。





(三)石油对西亚原有社会所形成的三大影响:

1.人口移动的再兴

(1)早期西亚人口移动之因:

A.麦加朝圣。B.商旅贸易。C.征服异域。

(2)1960年代以后的新移民潮再现乃因 开采。

(3) 产油富国劳力的供应率不足乃因:

A.妇女们缺乏外出工作权。

B.各国人口金字塔多呈底部宽广状态,壮年人口比率低。

C.仍有众多游牧人口等。

D.众多的建设工程,以及石油以外的其他产业等,提高了劳力的需求。



2.社会阶层的转变

油国的两种新贵阶级

A.具备良好政商关系与情报的企业家,靠承包政府工程获利。

B.外劳的保证人或外商的合夥人。

外来移民则将工资寄回家乡改善环境,以提高身分。





3.传统的式微与反抗

外界的金钱、科技与劳力对西亚传统文化带来冲击和问题。石油带来的财富并未分

配均匀,促使基本教义派勃兴,也导致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石油所引发的金钱与人力移动,使西亚各国皆受其影响。

产油富国遵从伊斯兰教义的「课」,去援助非产油国,减少了因贫富差距所产生的

磨擦。

五、动荡的西亚

(一)列强竞逐

西亚长期以来成为外力竞逐的理由

一河、三洲、四峡、五海的贸易交通及军事战略地位。

石油的开采





列强竞逐

英、法势力:

A.十九世纪初期,鄂图曼帝国逐渐丧失对西亚的控制能力后,英法二国就乘虚而入。



B.控制苏伊士运河,从而协议瓜分了西亚。



美、苏势力:

A.二次大战后,英法势力退出本区,美苏二强又迅速介入。

B.高科技武器的发展,使得土地的实质占领已无太大意义,两强改以军援与经援的

方式在幕后操纵本区的政局,并进行对抗,再从中攫取利益。



(二)历史宿怨?宗教、种族、土地

宗教

伊斯兰教逊尼派(Sunni)与什叶派(Shia)之争:两伊战争

A.导因:两伊争夺阿拉伯河水道及其出海口的岛屿主权

B.结果:以逊尼派为主的阿拉伯诸国齐力支持伊拉克来打击以什叶派占多数的伊朗。



基督徒与穆斯林的对抗:黎巴嫩的内战





种族

伊朗为波斯人。

土耳其为土耳其人。

以色列为犹太人。

其余各国则多属阿拉伯人。





土地

以色列占领区归还与否、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库德族独立问题(图10-2) 。

图10-2 库德族分布

赛普勒斯岛上希腊裔与土耳其裔势力分画的问题

伊拉克企图并吞科威特引发的波斯湾战争。





(三)战无胜者

前苏联瓦解后,两强对峙的局面改为美国独力主导。一方面以往因两强所带来的利

益纷争大为减少,一方面美国亦试图扮演仲裁者。

以阿两边已体认到以武力并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使国家经济发展受到影响。因此

「以土地换和平」的建议已渐成各国的共识。





试题观摩

西亚地区因下列何种地理现象颇为一致,使各地的生活方式差异不大? (A)地形景

观 (B)气候环境 (C)民族组成 (D)宗教信仰 (E).政治制度。

促成西亚地区各部族使用统一的语言与文字相互沟通,并带来西亚地区的团结与统

一是指何种宗教的兴起?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犹太教 (E)印度教



西亚为全世界乡村聚落发源地之一,当时聚落的形成地点与下列何种条件最有关?

(A)土壤肥沃 (B)交通要冲 (C)矿产丰富 (D)水源充足 (E)军事要塞

伊斯兰教徒日常谨守的五种功课中,何者的具体实践,可提醒人们食物的来源不易,

要多加珍惜;同时也在磨练身体,感受穷人之苦以增加慈悲心? (A)礼 (B)斋 (C)念

(D)课 (E)朝

阿拉伯世界早在七世纪时,经由商旅贸易及征服异域而出现相当数量的人口外移;

但二十世纪中叶以后,新移民潮再现,来自埃及、菲律宾、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的

外界人士纷纷向半岛移入。请问:6~8题: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吸引来自外围地区人口的移入,导致西亚人口移动的再兴与下

列何种活动兴起有关? (A)石油开采 (B)畜牧业的盛行 (C)工商业的发展 (D)朝圣

人口的增加 (E)政治迫害的结果

人口移动造成西亚各国人口结构的改变。下列何现象是移入国的人口结构特徵? (A)女

多于男 (B)壮年人口比率降低 (C)人口老化严重 (D)被扶养人口比例降低 (E)幼年

人口比率降低

人口移入是西亚许多国家共有的现象,但下列何国则为劳力输出国? (A)沙乌地阿

拉伯 (B)伊朗 (C)伊拉克 (D)科威特 (E)叶门

西亚的气候除了少部分地区以外,绝大部分的区域都是属乾燥少雨的沙漠气候,会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沿岸有凉流经过 (B)副热带高气气压笼罩 (C)距

海太遥远 (D)四周有高山阻挡 (E)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

西亚东起阿富汗,西至地中海,政治上分立为16个国家,把这些国家合并为一个地

理区的最主要理由为何? (A)高原地形遍布 (B)气候乾燥单调(C)宗教信仰相同 (D)种

族单纯一致(E)政治组织单纯。

影响西亚地区农业发展因素最重要者为何? (A)距海远近 (B)气温高低(C)灌溉有无

(D)土壤沃度 (E)地势起伏。

黎巴嫩、以色列沿海一带的气候,属于那一种? (A)地中海型气候 (B)沙漠气候(C)草

原气候 (D)季风气候 (E)海洋性气候。

西亚气候乾燥,只有少数地区例外,其中何处终年有雨? (A)黑海南岸 (B)地中海

南岸 (C)红海东岸 (D)红海南岸 (E)波斯湾沿岸。

一位居住在西亚某地区的学生在日记上写道:「并不是我自大,而是我和我的亲人

是由上帝所钦点的选民。所以虽然我们对抗敌人的战争是以寡击众,但最后正义和

胜利终究和我们同在。当然我们并不喜欢战争,数千年以来,我们只是想争回自己

的土地、争回自己的圣城」根据文中的叙述,回答:

1.文中的这位学生所居住的地方应该是: (A)伊朗高原 (B)安那托利亚高原 (C)美

索不达米亚平原 (D)巴勒斯坦 (E)阿拉伯半岛。

2.该地区的降雨尚属充足,而造成该区降雨的主要来源是: (A)西风 (B)东南信风

(C)东北信风 (D)东南季风 (E)西南季风。

3.文中所提到的战争指的是: (A)波斯湾战争 (B)两伊战争 (C)以阿战争 (D)黎巴

嫩内战 (E)库德族独立运动。

4.该战争的争端除了土地问题以外,还包括了哪些纠结的问题? (甲)宗教 (乙)石

油 (丙)水权 (丁)民族 (戊)交通路线。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乙丙丁 (C)甲丁

戊 (D)乙丁戊 (E)甲丙丁。

5.文中所指的圣城,是一个宗教意味十分浓厚的城市,下列哪些宗教即是将此地视

为圣地?(甲)伊斯兰教 (乙)基督教 (丙)佛教 (丁)犹太教 (戊)印度教。正确的是:

(A)甲丙丁 (B)乙丁戊 (C)甲乙丁 (D)丙丁戊 (E)乙丙丁。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47058 seconds ] :: [ 22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