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

登录 | 登录并检查站内短信 | 个人设置 网站首页 |  论坛首页 |  博客 |  搜索 |  收藏夹 |  帮助 |  团队  | 注册  | RSS
主题: [转帖]战争中的人道与非人道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阅读上一个主题 :: 阅读下一个主题  
作者 [转帖]战争中的人道与非人道   
牛满江
[博客]
[个人文集]

游客









文章标题: [转帖]战争中的人道与非人道 (344 reads)      时间: 2003-1-27 周一, 下午1:59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也许是冥冥之中对现实多有启示的缘故,在二战结束57年之后的今天,英国和德国先后出版了两本关于二次大战的历史纪实书籍,不但在欧洲大陆引起轰动和争议,而且也令人对当今世界一些现象产生思索。



  这两本书,一本是英国历史学家安东尼·贝伏尔(Antony Beevor)撰写的《柏林:1945年的终结》(Berlin: The Downfall 1945),另一本是德国历史学家约格·伏里德里希(Joerg Friedrich)两个月前出版的《火焰:德国1940-1945年的轰炸历史》(Der Brand. Deutschland im Bombenkrieg 1940-1945)。这两本书均以二战后期盟军一些引人争议的战争或非战争行为作为题材,展现了所谓正义战争的非正义侧面,进而启发人思索下列问题:究竟什么是正义战争?所谓正义战争中的非正义行为,是否应该被视为战争犯罪行为?





半个世纪的禁忌被揭开





  不同的只是,英国历史学家贝伏尔选取的是当年苏联红军在攻克柏林过程中的一连串暴行;而德国历史学家伏里德里希选取的,则是英国皇家空军对德国,其中尤其是对柏林的狂轰滥炸。



  盟国军队当年在攻克德国过程中的暴行,一直是许多战后老一代德国人心中一个难言的隐痛。当苏军战旗插上柏林帝国议会大厦,当德国由此从纳粹统治下获得解放的时候,恰恰同时也是无数德国东部居民遭到驱赶、无数德国妇女遭到轮奸之时;正如战后人们纪念纳粹集中营的牺牲者时,有意无意地忘记了曾有50多万德国平民惨死于盟军飞机的狂轰滥炸,其中有7万多名儿童。



  一样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一样都是天真烂漫的儿童,但就因为他们是德国人,就因为他们生活在一个极权政府的统治之下,因此便注定成为这个极权政府的牺牲品,而且在被蹂躏或殉葬后的半个多世纪里,都没有人敢于为他们鸣怨叫屈!



  十年前我在德国时的一个房东老太太,其丈夫生前是大学校长,一个坚定的反法西斯者,然而他们12岁的儿子1945年在一次玩耍时,突然遇到盟军飞机轰炸,躲闪不及而身亡。半个世纪了,老太太的桌上一直放着爱儿当年的照片。有一次她对我说:“我们夫妇都是希特勒的仇人,但为什么盟军偏偏要炸死我们的儿子?”







双重标准和两难处境





  这样因战争而引起的荒谬,在上述两本历史纪实作品中随处可见。在贝伏尔的《柏林:1945年的终结》一书中,人们可以看到:当苏联红军攻入柏林时,无论老少、男女,无论是纳粹追随者还是反对者,一概无法逃脱厄运;甚至有德共党员高举党证,希望获得赦免,但也无济于事。书中更有这样的描述:几名喝醉的苏联军人用手枪威逼一个党卫军俘虏昼夜不停地弹奏钢琴;当俘虏在连续16小时弹奏后终于不支倒地时,苏联军人赞赏地拍拍他的肩膀,然后将他拖到门口就地处决。另一个同样令人震撼的场景:一个德国妇女已连续数小时被苏兵轮奸,她的婴儿则在一旁嚎啕大哭……



  如果说由英国人撰写的《柏林:1945年的终结》因揭露苏军暴行而在西方获得同情和认可,该书连续数月登上英国畅销书榜首,销售量已超过16万册,那么由德国人撰写的、以揭露英军暴行的《火焰:德国1940-1945的轰炸历史》,便没有这样的好运了。众所周知,二战进入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曾下令对德国实行“摧毁性打击”。由空军元帅哈利斯统率的英国皇家空军,由此对德国各大城市展开了地毯式狂轰滥炸。据统计,在1945年1月到5月间,盟军轰炸机平均每天杀死1000名无辜德国平民。据称,德累斯顿轰炸后,丘吉尔开始反思这种过分的战争暴力行为,并由此而远离哈利斯。



  《火焰:德国1940-1945的轰炸历史》上月出版后,在英国引起轩然大波。《每日电讯报》称之为“迄今从未有过的对盟军的攻击”;英国一些历史学家称,该书作者企图以对丘吉尔发动地毯式轰炸的指责,来掩盖纳粹法西斯的暴行。英国舆论和公众对描写英军暴行的反感,与不久前对揭露苏军暴行的《柏林:1945年的终结》一书的热衷正好形成鲜明反差。



  英国人对揭露苏军暴行作品的认同,以及对揭露英国皇家空军暴行的忌讳,集中反映了许多英国人在战争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和价值混乱。与此同时,德国舆论对这两部作品的态度则又折射出战后德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尴尬和两难。由于纳粹法西斯的历史,德国舆论在处理《火焰:德国1940—1945的轰炸历史》一书时均颇为谨慎。但看得出,二战结束57年后的今天,新一代德国人正越来越多地突破禁忌,敢于直面历史中的种种公正与不公正。







对今天的启示





  围绕上述两本书引起的争论,其实也对今天的人们颇有启示,即在所谓正义战争的旗号下,人们如何面对非人道的战争罪行,比如北约军队在科索沃、美军在阿富汗犯下的暴行?凡此种种都显示出,在反恐等所谓正义战争的旗号下,21世纪的人类精神世界依然需要一次彻底洗礼。





作者:Anonymous罕见奇谈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org
返回顶端
    显示文章:     
    回复主题   printer-friendly view    海纳百川首页 -> 罕见奇谈 所有的时间均为 北京时间


     
    论坛转跳: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新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回复主题
    不能在本论坛编辑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删除自己的文章
    不能在本论坛发表投票
    不能在这个论坛添加附件
    不能在这个论坛下载文件


    based on phpbb, All rights reserved.
    [ Page generation time: 0.057044 seconds ] :: [ 20 queries excuted ] :: [ GZIP compression enabled ]